​四川發現丨放逐35年 途經瀘州15次 楊慎《臨江仙》寫於江陽

​四川發現丨放逐35年 途經瀘州15次 楊慎《臨江仙》寫於江陽

□李後強

楊慎即楊升庵(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楊慎於1511年狀元及第,嘉靖三年(1524)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於雲南永昌衛(今保山),此後往返於四川、雲南等地。據研究,楊升庵在他35年的放逐生涯中,先後七次回川,“往復滇雲14回”,路過瀘州15次。我們用“關鍵詞提取法”確認楊慎《臨江仙》初稿寫於瀘州(江陽),靈感產生於瀘州碼頭。

​四川發現丨放逐35年 途經瀘州15次 楊慎《臨江仙》寫於江陽

東逝水 落難英雄看長江

所謂“關鍵詞提取法”就是從詩詞原文中提取客觀性的自然要素詞彙,再用這些要素詞彙去比對或檢測相關事物,從而找出相似性和一致性,只有同時滿足這些要素詞彙的對象才是目標物。眾所周知,楊慎的《臨江仙》原文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此文收錄於《廿一史彈詞》,作為第三卷說秦漢開場詞。從此文中我們可以提取:“臨江仙”、“長江”、“滾滾浪花”、“東逝水”、“青山依舊”、“淘盡英雄”、“白髮漁樵”、“江渚”、“濁酒”、“喜相逢”等10大自然要素“關鍵詞”。只有同時滿足這10大要素詞的地方,才是楊慎《臨江仙》初稿(腹稿)寫作地,才是創作靈感發源地和作品誕生地(作品也可能在其他地方修改完善)。如果只能滿足其中一個或幾個要素詞,就不是寫作地。我們通過計算機分析,發現只有瀘州同時滿足這10大要素詞。特別要說明的是,“關鍵詞提取法”是物理數學方法、多維度分析法,而不是文學藝術方法,也不是歷史學、考古學方法,主要是一種新探索,希望對其他學科和研究者有些啟發。

第一看詞牌名《臨江仙》。其隱喻是隱士在江邊的感悟,這裡的“仙”暗指楊升庵本人。因為《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等,他都沒有用這些名,專門用《臨江仙》,一名雙意。他作為犯人,潛居瀘州,顯然是隱士,是“仙”。

第二是必須有長江(或看得到長江)第三是必須有滾滾浪濤(地理坡度大)第四是江水必須向東流(東逝水)第五是必須有酒(濁酒)第六是必須有青山(生態環境好)第七是必須有漁樵(打漁砍柴人)第八是必須有英雄(落難大文豪)第九是必須有親人朋友(喜相逢)第十是必須有“江渚”。我們把學界認為最可能的地方如長安、江陵、襄陽、昆明、瀘州、宜賓等檢測對象輸入計算機,分析發現,同時滿足這十大要素的地方只有瀘州!

因為瀘州自古被稱為江陽(江城),是內地通去滇黔的咽喉孔道,有長江、有青山、有濁酒、有楊升庵的親戚、有長江(沱江、赤水河、永寧河、長江匯合)向東流、有落難英雄(楊升庵及其他人)、有四川特有的地理大坡度、有長江上的小島陸地、有楊升庵十年的潛避(被貶謫後終身沒有赦免),15次在雲南與四川之間(經過瀘州)往返。他在江陽看到萬里長江從城下繞寶山(今忠山)奔騰而過,感慨萬千!

​四川發現丨放逐35年 途經瀘州15次 楊慎《臨江仙》寫於江陽

喜相逢 兒子娶了瀘州妹兒

從地理學知道,川江從四川宜賓下游才叫長江,以上是各種支流。長江的許多支流如漢水、岷江、沱江等局部區段都是從北向南流,不是向東流,只有宜賓瀘州的長江水是向東流去。淘盡的英雄,除楊升庵外,四川還有宋代蘇軾、唐代陳子昂等人,也感嘆杜甫、陸游、黃庭堅、范成大等留下的詩章。

​四川發現丨放逐35年 途經瀘州15次 楊慎《臨江仙》寫於江陽

蘇軾是眉山人,在《前赤壁賦》中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上”。白髮漁樵,指當地老漁民,也指楊升庵本人(他多處說自己頭白、白首、白髮),白髮蒼蒼地在江心孤島和江岸上靜守。他看到同時被貶謫的不少同事已經赦免,而自己無望回到京城做官,因此面對長江“獨立蒼茫吟思苦,孤臣白首望長安”。江渚,是指江中小洲、小島,亦指江邊等地方。《三國志·吳志·陸凱傳》等均有記載:“江渚有事,責其死效。”唐李紳《渡西陵十六韻》:“海門凝霧暗, 江渚溼雲橫。”這種江上的小島(陸地),在瀘州段長江上很多,明代因為沒有河道疏浚則更多。

瀘州段地理坡度很大,江水滾滾,浪濤很大,但重慶以下江水都很平靜(過去的三峽除外)。因此,有的學者說楊升庵《臨江仙》寫於江陵、襄陽、昆明、長安等地,顯然缺乏有力證據。楊升庵寫過其他的《臨江仙》詞牌,如《臨江仙·戌雲南江陵別內》,是楊升庵與妻子黃娥的告別之處,正在江陵的臨江渡口,但不是喜相逢,反而非常悲傷!瀘州有楊升庵的親戚,瀘州世襲衛指揮使韓適甫、韓述甫弟兄二人,是楊升庵姨表兄弟,經常留他在瀘州歇腳,當然是喜相逢(後來他的幼子楊寧仁娶瀘州士人騰恩官之女為妻)。瀘州水秀山明,斯文薈萃,楊升庵樂而忘憂,每次在此路過都要住上一年半載,喜相逢是要喝酒的。“前後僑寓江陽者十餘年,交遊日眾”,瀘州成為他的第二故鄉,題詠200餘首。著名歷史學家譚繼和先生說,濁酒是閒人喝的酒,清酒是聖人喝的酒。楊升庵那時是犯人,當然喝濁酒。明代瀘州酒業十分發達,也有清酒濁酒。據研究,明代瀘州是青山綠水,“碧綠萬頃”,現在也是“青山依舊”。

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看,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什麼都湮滅了,這就是奇點。楊升庵從時間軸(慣看秋月春風、幾度夕陽紅)和空間軸(滾滾長江、青山依舊)構成的高維座標系上,分析社會和人生,揭示了千古不變的真理——在歷史長河中,一個人體是渺小的、一個生命是短暫的,功利成敗瞬間即逝,唯有思想永存,唯有群體力量無窮!

(作者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