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教師頻頻離職的三大原因,哪個最主要?

養老保險 職場 青荷書舍 2018-12-01

一位女教師因為管教了派出所所長家的孩子,結果被審訊達七八個小時,這是典型的護犢子行為。在現實中國辦教師離職現象越來越多,其實是有原因的。

辦教師辭職逐年增多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教師職業辛苦,身累心更累,年輕人吃不消不願意做;

第二:教師收入偏低,骨幹教師紛紛出走另覓高薪工作;

第三:“編制”的巨大誘惑正在消失。

三大影響因素中,第一項才是當下真正的問題所在。養老保險並軌,“編制”誘惑的日漸消失,這本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體現。公辦學校教師收入偏低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在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尚不現實的情形下,教師辭職另覓高薪,這樣的人才流動,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教師價值和活力的表現。如果真是這樣,那教師的“逃離”也許就並不值得擔憂,甚至應該欣喜。

然而,教師身心俱疲所折射出的教育生態,值得深思。

教師為什麼這麼累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規劃“中學專任教師工作量狀況及標準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教師每週工作時間都在54小時以上,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25%,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甚至達到16小時。

此外,教師所承擔的工作內容繁多,許多非教學的“隱形工作”,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實際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不足總工作時間的1/4。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教師培訓、競賽、寫論文、教科研課題、職評,還要應對種類繁多的檢查驗收……毫不誇張地說,忙碌成了常態。

之所以累到如此地步,是升學壓力、僵化管理以及承擔了太多與教育本身不甚相關的職責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如果只是時間精力的付出,雖然辛苦,但基本上還屬於可以接受的“身累”。最可怕的是,應試功利之風盛行,戴著鐐銬的滋味令許多有教育情懷的教師陷於“心累”之中,根本享受不到教書育人的成就和快樂,惆悵難言,無從化解。

由於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家長的高要求也會給教師施加很大壓力。家長對教育的不同理解,更常常令教師感到左右為難。

在重重高壓和束縛之下,在教師們身心俱疲的狀態下,課外培訓的火爆和民辦學校的崛起,正好給教師的“逃離”提供了契機。

教師這份職業 越來越缺乏吸引力了

老師離職,都去了哪裡?見過一個郊區的校長,一說到老師離職,他就大手一揮:

“我最不怕缺老師,現在有那麼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我只要肯要,多少老師招不到?”

作為一名校長,他似乎不清楚老師和老師是不一樣的。

照理說,三十多歲的人找工作,應該沒有絲毫優勢可言,大約許多領導們也是這麼想的。

可是他們似乎不知道,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那時候我的朋友們也有離開老師崗位的,可那時他們要離開,意味著只能重頭開始,進入完全陌生的行業,從最基層開始打拼。

現在呢?各種社會教育機構的出現,令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成了最熱門的資源。即便不去這樣的機構,老師自己拉出桌子做補課,也不會比在學校收入低。而且,更自由!

現在公立學校的在職教師,與社會教育機構的老師相比,優勢正在逐漸縮小。原來的穩定工作,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原來的優渥養老,現在同樣不存在了。

現在惟一令人羨慕的就是寒暑假,可是假如收入能多到一定程度,相信許多老師,也未必會太在乎這樣的寒暑假。

老師要的其實不多,他們想要的就是一份穩定的收入和一份應有的尊重。前文所提到的教師,他之所以前幾次拒絕辭職,而這次動心了,關鍵就是在於他覺得做老師,越來越沒有尊嚴了。

是啊,沒有尊嚴的教師承擔不起那麼重要的責任,尊師重教依然任重道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