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部隊中的少年鐵血隊

文章摘自:人民政協報,作者:王傳聖 李本仁 楊志秀 。

東北抗聯部隊中少年鐵血隊的前身是抗聯少年鐵血營,這個建制源於當年江西根據地的“少共國際師”。

少共國際師,一譯“青年共產國際”,是根據列寧的倡議,於1919年11月在德國柏林祕密成立,歸第三國際領導,後來在蘇聯、法國、德國、捷克、匈牙利等56個國家都有支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後,也加入其中,中國共青團中央(第三國際的通行稱呼是中國“少共局”)在紅軍中組建了“少共國際師”中國支部。

東北抗聯部隊中的少年鐵血隊

東北抗日聯軍珍貴照片

少共國際師中國支部,是1933年8月5日在江西省博生縣成立的紅軍隊伍,但這支部隊兩年後被改編為紅一軍團第15師。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它為以後的我軍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將領和軍事指揮員,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胡耀邦、陳光、肖華、彭紹輝、袁佩爵等人。

在少共國際師中國支部建立的同時,1933年9月,共產國際、中國共青團中央(少共局)和共青團滿洲省委聯合發佈了一個文件,提出在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中創建“少共國際師”的建議和要求。楊靖宇根據南滿抗日戰場的實際,決定在獨立師中設立少共國際師隊伍。不過這支隊伍成立後用了另一個名字:“鐵血少年營”。

當年10月底,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到輝發江南開闢新游擊區。出發前,獨立師的主要領導師長兼政委楊靖宇、參謀長李紅光和政治部主任宋鐵巖等人專門來到少年營作了報告與動員,並傳達了將少年營留在磐石保衛磐石根據地的任務。

“鐵血少年營”取得的第一次戰鬥的勝利,是樺甸市的裡面溝戰役。10月30日,一團和少年鐵血營在磐石紅石砬山附近遭到了日軍的襲擊。甩掉敵人後,少年營在伊通縣營城子、樺甸市的裡面溝與獨立師一團擊斃日偽軍10人,俘虜日偽軍10人,繳槍38支,牲口20匹。然後,轉進磐北,配合一團參加磐北游擊戰。

1936年6月,在河裡會議上,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聯第一軍,下轄三個師,其中第一、二兩師都建立了少年營,直屬師部領導。這支英雄的少年隊伍以敢打敢拼而著名,在軍內外甚至敵偽軍中都小有名氣,是抗聯一軍能打硬仗的傳統部隊,其中一師的少年營還是抗聯史上著名的西征行動的先頭部隊。

7月8日,一師西征失利。以後西征部隊分成三部分:師部和保衛連由程斌和李敏煥帶領;第三團由政治部主任李鐵秀帶領;少年營由營長王德才帶領分頭活動。兩年後的1938年7月,一師師長程斌脅迫部隊叛變,一師的少年營亦隨之解散。

楊靖宇在1938年8月,在得知程斌叛變的確切信息後,於輯安縣螞蟻河上游的六道陽岔重新組建成立了一支少年隊伍,名為抗聯一路軍少年鐵血隊,直屬軍部領導。時有隊員56人,平均年齡16歲。1938年由軍部成立的這支少年鐵血隊不僅人數少,而且年齡偏小。為帶好這支隊伍,楊靖宇將自己的貼身警衛員王傳聖派到少年鐵血隊當指導員,選配司令部潘祕書長的警衛員高玉信任少年鐵血隊隊長。

當年的少年鐵血隊指導員王傳聖還很清晰地記得楊靖宇將軍調他到少年鐵血隊時的情景,他回憶說:

“長崗戰役之後,靖宇將軍找我,當時我記得楊靖宇將軍拿出一大一小兩支鋼筆,對我說:‘這是給你留的。’

我說:‘我就要這支小的吧。’

靖宇將軍把鋼筆給了我,說:‘我想從你和張秀峰倆人中,選一個去少年鐵血隊當指導員,你要去,張秀峰就去警衛排當排長。’

老實講,我不樂意當官。當警衛員除了首長管我以外,旁人多大官也管不著我。那時候,我在司令部還挺吃香,所以我不樂意去,靖宇將軍說:‘我不和你談了,你去找魏政委去!’

在這之前,靖宇將軍叫我管軍部的抗日救國青年團的工作,1938年正式任命我為青年幹事長,也就是抗日救國青年團的書記。我雖不大同意,但接受了任務。這次為什麼就是不同意呢?就是感到少年鐵血隊這幫小孩子不好帶。後來我去找徐哲談過,他說:‘這個事已經定了,找我也沒辦法。’

實在不行了,我就去找魏政委了。魏政委談話的方法是,他不著急,不上火,總是笑呵呵地跟你磨,跟你反覆講道理。我和他談了兩次,最後叫他說服了,我就說:‘那我就先去幹一個月看看,能行,我就接著幹;不行,我就交差,你們再安排人。’

有一次,我到少年鐵血隊看過,他們真是一群孩子,軍容不整且不說,還有的淌著鼻涕。我一看這些小兵就犯了難,這可怎麼帶?但最終我還是到職上任了。這支隊伍開始時,連長加我一共是24個人。一班長是於倫,二班長姓王。這些孩子,大都是打土口子工地那一仗時參軍的,實在不好管。但從孩子到戰士,需要有一個轉變過程。於是,我便和高隊長兩個人研究,決定搞一次整頓。整頓前,先把軍容整理了一下。過去水龍布做的子彈袋壞了,現在全換上花旗布的,還領了花旗布做的新帳篷。經過不到一個月的整頓,這個少年鐵血隊,總算是比過去強多了,開始往好處轉化了。

有一天,靖宇將軍到我們帳篷來檢查槍,檢查到一班二號孫寶祥,他是另一個團來的,參軍較早,算老戰士了。靖宇將軍看了他的槍後,問他:‘你叫什麼名?’

他說:‘孫寶祥。’

‘你槍上的來複線怎麼丟了呵?’

‘沒有丟。’

‘沒丟,那你看看吧。’孫寶祥接過靖宇將軍遞過來的槍一看,傻眼了。原來他沒擦槍,槍生鏽了,來複線也就看不見了。他知道自己不對,嘴撇了撇,承認了錯誤。靖宇將軍看了他一眼,對大家講:‘大家要愛護槍,才能在戰場多殺敵人。’話雖不多,但這些小傢伙聽了,卻很認真。從那以後,他們把槍擦得鋥亮,不良習氣逐漸改沒了,個個都像個當兵的樣了。”

雖然這些孩子年齡小,但每個人都滿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楊靖宇把他們集中起來學軍事、學文化,是把少年鐵血隊作為抗聯一軍的軍政大學來辦的。楊靖宇將軍從心裡把這些孩子當成了東北抗聯未來的希望。

當年東北抗聯一路軍的主要領導都兼任這所大學校的教官,楊靖宇、魏拯民、韓仁和、黃海峰、伊俊山、許國有時常到少年鐵血隊上課,軍醫處長徐哲也來給他們講過戰場救護常識,當然,讀書識字是必修課。楊靖宇還親自帶領他們參加重大戰役的戰鬥實踐,著意培養少年鐵血隊指戰員的戰略戰術思想,使這些孩子們迅速在戰鬥裡成長起來。儘管他們年紀不大,卻和廣大抗聯戰士一樣,馳騁疆場,浴血奮戰,直到1940年冬,楊靖宇將軍犧牲前,已成為了與楊靖宇將軍戰鬥到最後的一支隊伍。少年鐵血隊在東北抗聯軍史上留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一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