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楊絳《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

楊絳 我們仨 錢瑗 錢鍾書 春節家書 讀書 萬里 愛琴海ai讀書 2019-07-07
「讀書」楊絳《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

楊絳先生是受很多人喜愛的作家、翻譯家、學者,她的丈夫錢鍾書在學界更是赫赫有名。當然,無論錢鍾書,還是楊絳,我們都是相當熟悉的,他們的學識、成就,以及對學界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

由這樣兩位學者人物組成的家庭,我們可能會產生很大的興趣。畢竟,在學界如此響噹噹的人物,他們的經歷和生活肯定有太多令人仰慕之處。的確是的,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剛好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也證實了我們的猜想。

但要說起日常中的柴米油鹽、悲喜哀樂,他們和我們之間也並沒有多少不同,尤其是自女兒錢媛出生後,一個與中國萬千家庭一樣的小家庭得以成型,他們的平凡與不平凡,盡在這本書中。只是,在這裡總有一絲憂傷纏繞,讀著的時候,令人心生無限惆悵。

「讀書」楊絳《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

老人的夢

《我們仨》這本書,是楊絳先生在女兒錢媛、丈夫錢鍾書相繼離世後,回憶的他們曾一起生活的歲月,歷過的艱辛、悲喜,走過的路。全書分三部分: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只看標題我們便可感知那憂傷的重量。

第一部分僅有一段極少的文字,是說楊絳曾經做過多次的一個夢,夫妻二人在散步途中突然走散,無奈她四處問尋終不得重聚,直至驚醒。鍾書對她說,這是老人的夢。意即人老了自然而然會做這種夢,這種曾攜手相伴一生的人在突然之間走散的夢。丈夫如此一解,妻子如此一寫,倒是讓作為讀者的我們深感生老病死的無常和有常,感慨之餘唏噓不已。所以說,每個人都應當好好的珍惜擁有、過好當下的生活。

「讀書」楊絳《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

楊絳如此說:鍾書大概是記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

是的,在第二部分,楊絳先生繼續寫夢,寫相比較第一部分當中的夢要長很多很多的長達萬里的夢。誰都看得出來,這是楊絳在經歷了兩個醫院間來回奔波,輾轉於生病的丈夫和女兒之間,二人又相繼離她而去之後,所做的這樣一個如此孤單無助的夢。

在夢中的古驛道上,那麼多奇怪的存在,奇怪的客棧、奇怪的船、奇怪的配置和約束力。古驛道象徵著離別,無論去到哪裡,都得從這個路上啟程,或經過。古驛道旁長長的河堤下是靜止不流的河面,而編有號碼的船隻便是錢鍾書先生當初在醫院住院時的病房了。白天楊絳和女兒去船上陪著丈夫,晚上她們則離開船去客棧休息,後來錢媛因為工作原因一週才能陪媽媽去看一次爸爸,再後來錢媛生病離去,現實生活中他們三里河的家實際上指的就是楊絳夢中的客棧了。

在這個萬里長夢裡,楊絳又經歷了一次三人的從相聚到分開,再到生死離別的過程,其心理歷程該是怎樣的苦不堪言?故意慢慢走,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萬里長夢。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再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楊絳說她算不清,其實,任誰能算得清?漫漫人生,悲苦無數,唯生離死別,最甚、卻又是人力最無能左右。

生老病死乃自然倫常,認識到這一點仍不能幫無助者快一些放下,而唯有時間才是治療一切傷痛的良藥。時間能化解我們的哀傷與苦痛,亦能沖淡所有面對離別時徒勞的難捨與執念。

「讀書」楊絳《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這第三部分內容相比較前面而言是少有悲傷情緒的。是楊絳先生用陳述的語調回憶他們一家三口的人生經歷,簡單地勾勒出在事業上、學業上、生活上,他們的起伏和波動。

其實,要說起名人傳記我們見過不少,這一部分內容雖涉嫌有點沾邊,但又不完全是。其中,他們的成績和成就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我也不想多加重複。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瞭解到這些,而唯有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東西,那便是他們在動盪的社會環境裡,作為單純而固執的知識分子,維持生活、經營人生的不易。尤其是錢鍾書先後幾次的工作調動和安排,並非我們之前瞭解到的那個樣子。

我很羨慕他們都有一個殷實的家庭,又出自書香門第,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有機會出國深造,尤其是女兒錢媛,父母雙雙都是業界了不起的學者,而她青出之於藍而勝於藍。作為知識分子,作為處於上流社會的學者來說,他們的生活自是比較那個時代求生於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要好的多。但是,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尤其是那個時代的人,大多都是苦過來的。

楊絳一家一生坎坷,直到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也就是三里河的居所。然而,正如楊絳自己所言,人世間沒有童話故事裡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在一起過日子。一家三口,老病相催,人生道路已走到盡頭。一九九七年春,錢媛去世,一九九八年底,錢鍾書去世。

看到這裡,感傷之餘,我不禁生髮出些許欣慰,幸而自己是在楊絳先生也走了的當下來了解他們曾經的歲月。好在,如今他們三口早已在極樂世界團聚,如果那個看不見的世界真的存在的話。不過,即便是不存在,最起碼,曾經孤獨終老的楊絳先生,如今而言她思念親人之苦隨著她的離世也終是到頭了。

剛成書時,這第三部分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而如今,“我們仨終是團圓了”。願所有讀此書的人都能從楊絳先生這裡汲取積極的能量,好好珍惜當下,珍視身邊人。

「讀書」楊絳《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