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 文 | 特別會說話 菊花庵主

本庵主的主業是賞菊花,副業是與大夥討論說話的技巧。

其實在說話的領域中,魯迅先生豈能不佔一席之地。直到如今的網絡時代,他依然是個大IP,鋪天蓋地都是魯迅說過****。誠然,周先生對說話是有心得的。

"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 文 | 特別會說話 菊花庵主

本庵主的主業是賞菊花,副業是與大夥討論說話的技巧。

其實在說話的領域中,魯迅先生豈能不佔一席之地。直到如今的網絡時代,他依然是個大IP,鋪天蓋地都是魯迅說過****。誠然,周先生對說話是有心得的。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在散文《立論》中,他如是說:

我夢見自己正在小學校的講堂上預備作文,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難!”老師從眼鏡圈外斜射出眼光來,看著我,說。“我告訴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閤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你……” “我願意既不謊人,也不遭打。那麼,老師,我得怎麼說呢?” “那麼,你得說:‘啊呀!這孩子呵!您瞧!多麼……阿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個中道理,中國人都聽得明白。不過,將周先生的鞭撻與諷刺放在一邊,這位打哈哈的客人,倒是代表了中國人處世智慧。所謂的人之常情的背後,就是人性。是中國人都應該知道一個人之常情——便宜話,好說!

古代朝廷之中,就有專門的言官。這些言官的權力比現在的媒體工作者要大得多,日常主要業務就是給皇上傳各位官員的閒話,甚至就連皇上也得聽他們的罵。

也就是說,朝廷要專門花錢養一批人,來罵朝廷裡的人和事兒。

為何要專門設立這樣的官職呢?因為實在沒有人願意去得罪別人,更別說是皇上和官員。

如今也一樣,我們都呼籲更多姓崔的站出說話,還不是因為我們沒膽量成為他們,我們滿嘴跑的還是便宜話、漂亮話。並且越是活得年紀大,漂亮話越說越漂亮。

既然如此,我們平頭百姓,何不好好學會說便宜話、漂亮話?

千萬別把所有的耿直都當成優良品質,最可恨的就是那些圖一時嘴快,而傷害了家人、朋友、同事等無辜的人。那豈不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當然,所有的快樂都是建立在痛苦上的。你升職了,同事痛苦了;你漲薪了,老闆痛苦了;你喜得貴子了,你媳婦兒受苦了;你看狗打架樂了,狗痛苦了……

話說回來,你都那麼快樂了,又為何不能說上幾句寬慰人心的便宜話呢?

所以,學會說便宜話很有必要,而且,便宜話還真的不是那麼好說。

有抬槓者質問了:你這不是鼓勵大夥都做偽善之人嗎?

注意,若是溜鬚拍馬,阿諛奉承,那這臭不要臉的便宜話就好說了。而在什麼時機什麼情境之下,恰到好處地說這便宜話,既不卑不亢,又讓對方欣然接受,從而達到自己辦事兒的目的,這就是個技術活。

比如說,以現在90後愛誰誰的性格,哪個會認你這個鐵面領導的賬?當面跟你頂著幹都行,大不了拍屁股走人唄!

德雲社曾有一個隊長,性格就極其暴躁,但凡下面的隊員犯下一點點過錯,他衝上來就是劈頭蓋臉,罵得人家祖宗都不認得他。可如此下來,隊員怨聲載道,後來公司不得不找他談話,警告他要有所收斂。結果,這位隊長一氣之下,走了。

原來,他自己也受不了這樣。

一個怒髮衝冠的領導,直接衝到對方工位上張牙舞爪,直衝著員工臉上噴唾沫,那隨之而來的定然是極大的牴觸情緒,被罵者,會將這種牴觸情直接對準領導,一件公事上的爭論,極有可能變換成私人的相互罵戰,何必呢?

其實,當領導的更要注意這幾個要點。

第一,注意場合;

面子雖然是最沒用的東西,卻是每個人都甩不掉的,哪怕對方的職位、收入都沒你高。當眾劈頭蓋臉的罵對方,等於是將對方的醜撕開公之於眾,受傷的野獸都會奮起反擊,何況是人?

曼聯隊的功勳教頭弗格森,對才華出眾的貝克漢姆疼愛至極,卻一直對其保持著父對子一樣的教育方式,不論在哪兒,抬手就打、張口就罵,以至於後來這對師徒分道揚鑣。

為什麼?

因為小貝不再是以前的少年了,而是萬眾矚目的偶像,而弗格森卻一如既往。2003年2月,曼聯與阿森納惡戰足總盃,曼聯0:2告負,在更衣室裡,弗格森就對貝克漢姆破口大罵,勃然大怒的弗格森將地板上擋路的一支球靴一腳踢飛,那鞋命中了小貝的左眉骨和左眼,小貝血流滿面。小貝一下就被激怒了,像一隻受傷的獅子衝向弗格森,弗格森被小貝震懾的後退幾步,愣在那裡。師徒關係就此破裂。

"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 文 | 特別會說話 菊花庵主

本庵主的主業是賞菊花,副業是與大夥討論說話的技巧。

其實在說話的領域中,魯迅先生豈能不佔一席之地。直到如今的網絡時代,他依然是個大IP,鋪天蓋地都是魯迅說過****。誠然,周先生對說話是有心得的。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在散文《立論》中,他如是說:

我夢見自己正在小學校的講堂上預備作文,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難!”老師從眼鏡圈外斜射出眼光來,看著我,說。“我告訴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閤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你……” “我願意既不謊人,也不遭打。那麼,老師,我得怎麼說呢?” “那麼,你得說:‘啊呀!這孩子呵!您瞧!多麼……阿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個中道理,中國人都聽得明白。不過,將周先生的鞭撻與諷刺放在一邊,這位打哈哈的客人,倒是代表了中國人處世智慧。所謂的人之常情的背後,就是人性。是中國人都應該知道一個人之常情——便宜話,好說!

古代朝廷之中,就有專門的言官。這些言官的權力比現在的媒體工作者要大得多,日常主要業務就是給皇上傳各位官員的閒話,甚至就連皇上也得聽他們的罵。

也就是說,朝廷要專門花錢養一批人,來罵朝廷裡的人和事兒。

為何要專門設立這樣的官職呢?因為實在沒有人願意去得罪別人,更別說是皇上和官員。

如今也一樣,我們都呼籲更多姓崔的站出說話,還不是因為我們沒膽量成為他們,我們滿嘴跑的還是便宜話、漂亮話。並且越是活得年紀大,漂亮話越說越漂亮。

既然如此,我們平頭百姓,何不好好學會說便宜話、漂亮話?

千萬別把所有的耿直都當成優良品質,最可恨的就是那些圖一時嘴快,而傷害了家人、朋友、同事等無辜的人。那豈不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當然,所有的快樂都是建立在痛苦上的。你升職了,同事痛苦了;你漲薪了,老闆痛苦了;你喜得貴子了,你媳婦兒受苦了;你看狗打架樂了,狗痛苦了……

話說回來,你都那麼快樂了,又為何不能說上幾句寬慰人心的便宜話呢?

所以,學會說便宜話很有必要,而且,便宜話還真的不是那麼好說。

有抬槓者質問了:你這不是鼓勵大夥都做偽善之人嗎?

注意,若是溜鬚拍馬,阿諛奉承,那這臭不要臉的便宜話就好說了。而在什麼時機什麼情境之下,恰到好處地說這便宜話,既不卑不亢,又讓對方欣然接受,從而達到自己辦事兒的目的,這就是個技術活。

比如說,以現在90後愛誰誰的性格,哪個會認你這個鐵面領導的賬?當面跟你頂著幹都行,大不了拍屁股走人唄!

德雲社曾有一個隊長,性格就極其暴躁,但凡下面的隊員犯下一點點過錯,他衝上來就是劈頭蓋臉,罵得人家祖宗都不認得他。可如此下來,隊員怨聲載道,後來公司不得不找他談話,警告他要有所收斂。結果,這位隊長一氣之下,走了。

原來,他自己也受不了這樣。

一個怒髮衝冠的領導,直接衝到對方工位上張牙舞爪,直衝著員工臉上噴唾沫,那隨之而來的定然是極大的牴觸情緒,被罵者,會將這種牴觸情直接對準領導,一件公事上的爭論,極有可能變換成私人的相互罵戰,何必呢?

其實,當領導的更要注意這幾個要點。

第一,注意場合;

面子雖然是最沒用的東西,卻是每個人都甩不掉的,哪怕對方的職位、收入都沒你高。當眾劈頭蓋臉的罵對方,等於是將對方的醜撕開公之於眾,受傷的野獸都會奮起反擊,何況是人?

曼聯隊的功勳教頭弗格森,對才華出眾的貝克漢姆疼愛至極,卻一直對其保持著父對子一樣的教育方式,不論在哪兒,抬手就打、張口就罵,以至於後來這對師徒分道揚鑣。

為什麼?

因為小貝不再是以前的少年了,而是萬眾矚目的偶像,而弗格森卻一如既往。2003年2月,曼聯與阿森納惡戰足總盃,曼聯0:2告負,在更衣室裡,弗格森就對貝克漢姆破口大罵,勃然大怒的弗格森將地板上擋路的一支球靴一腳踢飛,那鞋命中了小貝的左眉骨和左眼,小貝血流滿面。小貝一下就被激怒了,像一隻受傷的獅子衝向弗格森,弗格森被小貝震懾的後退幾步,愣在那裡。師徒關係就此破裂。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這種事情在更衣室中屢見不鮮,C羅與奎羅斯的恩怨也大抵如此。結果都是無一例外,將一段佳話變成遺憾。

所以,得把犯錯的員工叫到你房間,最好是一對一。

第二,就事論事;

公事就論公事,別學那些沒素質的小學老師。“你豬腦子啊……你有沒有家教……你怎麼不死去……”

這些萬萬要不得。

第三,便宜話的魅力;

這部分,就是核心了。

郭德綱常在臺上常講:沒有君子不養藝人!

這是藝人的手段,誇那些花錢來買票的觀眾都是君子,錢都賺到手了,說點好話是應當的。

那面對犯錯的員工,其實也一樣。

比如公司裡的程序員小張,拖延了一個項目的交差時間。

有些領導是怎麼辦的呢?

他把小張叫到辦公室,然後張牙舞爪,破口大罵:“你幹什麼吃的,讓昨天交上來,你給我拖到今天,你不想幹就別幹了!”

這領導倒是符合就事論事、一對一的原則,可這話卻說得不太妙。

年紀輕輕的小張會怎麼想?

1.積怨已久型:

“幾個意思,終於讓你等著機會了是吧,早就知道你有看我不爽了。”

2.血氣方剛型:

“你TM把活兒都安排給我了,我都熬夜加班加點趕出來的,你SB吧!”

3.破罐破摔型:

“那你找別人幹吧!”

總之,直衝著下屬本人而去,或許效果並不佳。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罵人,而是讓對方認識錯誤,立刻改正,並且以後不再犯。

若是重新組織一下語言呢?

“小張,你怎麼回事兒?你都是咱們公司技術名列前茅的員工了,我這麼信任你的能力,你怎麼能犯這樣的錯誤?”

“公司領導一直都很器重你,當團隊支柱來培養,你怎麼關鍵時候掉鏈子?以後還怎麼提拔你?”

原本就自知犯了錯的小張,還被如此地戴高帽,斷然是更加慚愧。這個時候,領導再就事論事地狠狠批評一番,哪怕說得稍微過火一點,小張怕也會欣然接受。

為啥?這叫軟著陸。既保持了領導的威嚴,又不傷人,還能更加鼓動員工不遺餘力的給你幹活,豈不妙哉?

所以,各位彆扭曲了便宜話、漂亮話的意義,昧著良心、低三下四,絕不是我們處理問題最好的態度。

之前說了一個足球上的反例,我們就再來看一個正面的例子。

國足的功勳教頭米盧,之所以能成為迄今為止,唯一個成功的教練,並不是真的水平有多高。本庵主看來,在走馬燈似的洋教頭中,他甚至名列前茅都不一定算得上,那為何偏偏他能成功呢?

"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 文 | 特別會說話 菊花庵主

本庵主的主業是賞菊花,副業是與大夥討論說話的技巧。

其實在說話的領域中,魯迅先生豈能不佔一席之地。直到如今的網絡時代,他依然是個大IP,鋪天蓋地都是魯迅說過****。誠然,周先生對說話是有心得的。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在散文《立論》中,他如是說:

我夢見自己正在小學校的講堂上預備作文,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難!”老師從眼鏡圈外斜射出眼光來,看著我,說。“我告訴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閤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你……” “我願意既不謊人,也不遭打。那麼,老師,我得怎麼說呢?” “那麼,你得說:‘啊呀!這孩子呵!您瞧!多麼……阿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個中道理,中國人都聽得明白。不過,將周先生的鞭撻與諷刺放在一邊,這位打哈哈的客人,倒是代表了中國人處世智慧。所謂的人之常情的背後,就是人性。是中國人都應該知道一個人之常情——便宜話,好說!

古代朝廷之中,就有專門的言官。這些言官的權力比現在的媒體工作者要大得多,日常主要業務就是給皇上傳各位官員的閒話,甚至就連皇上也得聽他們的罵。

也就是說,朝廷要專門花錢養一批人,來罵朝廷裡的人和事兒。

為何要專門設立這樣的官職呢?因為實在沒有人願意去得罪別人,更別說是皇上和官員。

如今也一樣,我們都呼籲更多姓崔的站出說話,還不是因為我們沒膽量成為他們,我們滿嘴跑的還是便宜話、漂亮話。並且越是活得年紀大,漂亮話越說越漂亮。

既然如此,我們平頭百姓,何不好好學會說便宜話、漂亮話?

千萬別把所有的耿直都當成優良品質,最可恨的就是那些圖一時嘴快,而傷害了家人、朋友、同事等無辜的人。那豈不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當然,所有的快樂都是建立在痛苦上的。你升職了,同事痛苦了;你漲薪了,老闆痛苦了;你喜得貴子了,你媳婦兒受苦了;你看狗打架樂了,狗痛苦了……

話說回來,你都那麼快樂了,又為何不能說上幾句寬慰人心的便宜話呢?

所以,學會說便宜話很有必要,而且,便宜話還真的不是那麼好說。

有抬槓者質問了:你這不是鼓勵大夥都做偽善之人嗎?

注意,若是溜鬚拍馬,阿諛奉承,那這臭不要臉的便宜話就好說了。而在什麼時機什麼情境之下,恰到好處地說這便宜話,既不卑不亢,又讓對方欣然接受,從而達到自己辦事兒的目的,這就是個技術活。

比如說,以現在90後愛誰誰的性格,哪個會認你這個鐵面領導的賬?當面跟你頂著幹都行,大不了拍屁股走人唄!

德雲社曾有一個隊長,性格就極其暴躁,但凡下面的隊員犯下一點點過錯,他衝上來就是劈頭蓋臉,罵得人家祖宗都不認得他。可如此下來,隊員怨聲載道,後來公司不得不找他談話,警告他要有所收斂。結果,這位隊長一氣之下,走了。

原來,他自己也受不了這樣。

一個怒髮衝冠的領導,直接衝到對方工位上張牙舞爪,直衝著員工臉上噴唾沫,那隨之而來的定然是極大的牴觸情緒,被罵者,會將這種牴觸情直接對準領導,一件公事上的爭論,極有可能變換成私人的相互罵戰,何必呢?

其實,當領導的更要注意這幾個要點。

第一,注意場合;

面子雖然是最沒用的東西,卻是每個人都甩不掉的,哪怕對方的職位、收入都沒你高。當眾劈頭蓋臉的罵對方,等於是將對方的醜撕開公之於眾,受傷的野獸都會奮起反擊,何況是人?

曼聯隊的功勳教頭弗格森,對才華出眾的貝克漢姆疼愛至極,卻一直對其保持著父對子一樣的教育方式,不論在哪兒,抬手就打、張口就罵,以至於後來這對師徒分道揚鑣。

為什麼?

因為小貝不再是以前的少年了,而是萬眾矚目的偶像,而弗格森卻一如既往。2003年2月,曼聯與阿森納惡戰足總盃,曼聯0:2告負,在更衣室裡,弗格森就對貝克漢姆破口大罵,勃然大怒的弗格森將地板上擋路的一支球靴一腳踢飛,那鞋命中了小貝的左眉骨和左眼,小貝血流滿面。小貝一下就被激怒了,像一隻受傷的獅子衝向弗格森,弗格森被小貝震懾的後退幾步,愣在那裡。師徒關係就此破裂。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這種事情在更衣室中屢見不鮮,C羅與奎羅斯的恩怨也大抵如此。結果都是無一例外,將一段佳話變成遺憾。

所以,得把犯錯的員工叫到你房間,最好是一對一。

第二,就事論事;

公事就論公事,別學那些沒素質的小學老師。“你豬腦子啊……你有沒有家教……你怎麼不死去……”

這些萬萬要不得。

第三,便宜話的魅力;

這部分,就是核心了。

郭德綱常在臺上常講:沒有君子不養藝人!

這是藝人的手段,誇那些花錢來買票的觀眾都是君子,錢都賺到手了,說點好話是應當的。

那面對犯錯的員工,其實也一樣。

比如公司裡的程序員小張,拖延了一個項目的交差時間。

有些領導是怎麼辦的呢?

他把小張叫到辦公室,然後張牙舞爪,破口大罵:“你幹什麼吃的,讓昨天交上來,你給我拖到今天,你不想幹就別幹了!”

這領導倒是符合就事論事、一對一的原則,可這話卻說得不太妙。

年紀輕輕的小張會怎麼想?

1.積怨已久型:

“幾個意思,終於讓你等著機會了是吧,早就知道你有看我不爽了。”

2.血氣方剛型:

“你TM把活兒都安排給我了,我都熬夜加班加點趕出來的,你SB吧!”

3.破罐破摔型:

“那你找別人幹吧!”

總之,直衝著下屬本人而去,或許效果並不佳。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罵人,而是讓對方認識錯誤,立刻改正,並且以後不再犯。

若是重新組織一下語言呢?

“小張,你怎麼回事兒?你都是咱們公司技術名列前茅的員工了,我這麼信任你的能力,你怎麼能犯這樣的錯誤?”

“公司領導一直都很器重你,當團隊支柱來培養,你怎麼關鍵時候掉鏈子?以後還怎麼提拔你?”

原本就自知犯了錯的小張,還被如此地戴高帽,斷然是更加慚愧。這個時候,領導再就事論事地狠狠批評一番,哪怕說得稍微過火一點,小張怕也會欣然接受。

為啥?這叫軟著陸。既保持了領導的威嚴,又不傷人,還能更加鼓動員工不遺餘力的給你幹活,豈不妙哉?

所以,各位彆扭曲了便宜話、漂亮話的意義,昧著良心、低三下四,絕不是我們處理問題最好的態度。

之前說了一個足球上的反例,我們就再來看一個正面的例子。

國足的功勳教頭米盧,之所以能成為迄今為止,唯一個成功的教練,並不是真的水平有多高。本庵主看來,在走馬燈似的洋教頭中,他甚至名列前茅都不一定算得上,那為何偏偏他能成功呢?

為什麼得學會說便宜話?

你可以說是運氣,可以說那波球員不賴,也可以說當時咱們朝中有人,但絕不能忽略米盧高情商所發揮的功勞。

眾所周知,郝海東與拍馬上任的米盧意見不合。當時的郝海東,被譽為亞洲第一前鋒,技術能力、名氣、地位,都是他不把米盧放在眼中的資本。對於米盧所謂的沒有主力替補之分、以及所謂的快樂足球之法,海東完全不削一顧,他甚至向媒體炮轟米盧的指教水平。

這若是趕上範加爾之類鐵腕教頭,不論你是多大的腕兒,怕是早就被一個個清除乾淨了。

可那是在歐洲,講究的都是職業素質。而空降來到中國這片神奇土地的神奇教練米盧,是如何應對的呢?

有一天訓練日,國足球員都在繞著球場熱身跑圈,場邊還湧進來不少鐵桿球迷,一陣陣“海東海東我愛你”的吶喊聲,充斥了整個球場。

米盧雖不懂中文,但他怎能不知道球迷在高呼誰的名字?只見他從球場中慢慢走到球場邊,等郝海東跑到他身邊時,他傾身上前,在海東耳朵佯裝問道:Who are they shouting?(他們在呼喊誰啊)

聽了這話,郝海東先是一怔,後是嘴角一揚,回了一個略顯不好意思的微笑。脾氣再倔的傢伙,怕也是經受不住這番馬屁!

你看,一句不卑不亢不失身份的便宜話,換來“將帥和”,以至於哪怕球隊之間大佬相爭的問題並沒有改善,但在那屆十強賽期間,三軍用命,嚴格執行戰術,在場上拼搏到最後一分鐘,才留給全國球迷唯一一次美麗的回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