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導言:鑑於很多朋友問,伯爵讀那麼多書,怎麼尋找自己喜歡讀讀書呢?其實,每個人讀書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的並沒有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於是就出現了對於書單的渴求。本文伯爵教你如何像學者一樣,自己通過閱讀,制定自己的書單,而不是讀別人那些書單,其實並不適合你。


在網絡上,關注人數最多的就是各種書單。有豆瓣書單,也有關於書單的各種公共號,簡書上也有不少火爆的書單寫作,甚至有人專門撰寫書單。對於一些不知道怎麼讀書的人或許有用,但只要瞭解了最基本的讀書方式,自己根本不需要別人開具的書單,甚至可以為別人開具書單。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閱讀

首先從閱讀第一本著作開始(特別是研究類的著作,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線索):這裡我以彭慕蘭的《大分流》為例,教你如何像學者一樣去閱讀。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彭慕蘭《大分流》封面

好的圖書翻譯版,基本都會在封面上印了原書的英文名(或參考翻譯的版本語言名稱),如果出版社省略了,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在版權頁找到。

版權頁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版權頁信息量很大

在上圖中,上面的直角方框裡是本書的中文版權數據,如果涉及到學術寫作時,在參考文獻裡需要使用此處信息。一般需要的信息都在此:

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 (美)彭慕蘭著;史建雲譯.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3

根據不同期刊和機構要求參考文獻格式有所不同,這裡不再贅述。

下面的圓角方框是(翻譯)原版的版權信息,標示了此書中文版本的翻譯,參考自外文的哪個版本。在此,也可以看到原書的標題信息。如果要參考原著來對照閱讀,請注意版本年代。

邊頁碼

接下來是閱讀了,大概認識字的都會。但卻不一定看得懂隱藏在書中的內容。

例如,以下是《大分流》一書第38頁的內容: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邊頁碼和腳註

一般人只注意到了中文翻譯版的頁面,如上圖正方形框。而忽略了邊頁碼(上圖圓形標示),這是原著裡的頁碼,邊頁碼非常重要,對於我們後面查找信息。我們隨後就說為什麼重要。

腳註

此頁中我們看到腳註⑤是關於正文中“亞當•斯密當時就注意到了東亞運輸的總體優勢。”,腳註寫的是

Smith:1937:637-638

一般為了節省腳註佔據的正文空間,只使用簡寫。這裡的意思就是參考了斯密1937年的文獻,頁碼是637-638頁。

一般參考文獻引用作者時都是用其姓,因此,要特別注意!注意!注意!,記住作者的姓名,不是漢語姓名,是他在他本國語言中的名字,如名字是日語、俄語等,也要記住其羅馬字母轉寫的姓名。這對於以後查找資料,閱讀英文或其他語言的原著將非常有幫助。

這裡也提醒翻譯者,在首次出現該人名的時候,一定要在括號了加註作者原名,如亞當•斯密(Adam Smith)或亞當•斯密(Smith, Adam),將姓放在名前一定要用逗號隔開。

遇到過不負責任的譯者,雖然也理解其辛苦,但可能涉獵知識面有限,並沒有按照某學科通用的譯名來翻譯人名,而且也不加括號註明作者本名,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十分痛苦,你要不斷地根據所引用該作者的內容,去猜他是誰。這也是對於學者來說,非常看重翻譯著作的譯者和版本。

上面還沒有說到,此處的參考文獻是斯密1937年的作品,但在哪裡去知道具體是哪部作品呢?

於是,就有了參考文獻這種東西。

參考文獻

一般譯著,出版社也都不會省略參考文獻,畢竟這是一本書的地圖一樣的東西。但也有為了節省成本,直接將參考文獻省略去的。目前市面上的很多APP電子書,都缺少參考文獻。

我們在書後面的參考文獻裡去尋找剛才腳註提到的文獻,一般會根據作者願姓氏的首字母按照A-Z排序(不是按照漢語譯名的A-Z),所以亞當•斯密應該以Smith去尋找(這下知道為何記住作者原名如此重要了吧):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參考文獻舉例

如我們所願,找到了Smith,但有兩人,下面那個是托馬斯•史密斯(同樣姓Smith,翻譯過來一個是斯密一個是斯密斯,那是因為亞當•斯密的名字翻譯早已約定成俗,所以一個姓就有兩種譯法,竟也有愚蠢的譯者胡亂翻譯亞當•斯密的!)。

在此處,該書譯者還特意將所有參考文獻裡的作者名字翻譯成了漢語,有的譯者並不會如此做。

我們找到了斯密的這條文獻:

斯密(Smith, Adam). 1937(1776). The Wealth of Nations. Ed. Edwin Cannan. New York: Modern Library.(中譯本《國富論》)

對照在上文38頁裡,作者在腳註⑤裡引用的就是亞當•斯密1937的著作,作者名字和出版年代都沒有錯,證明我們找到了。

這裡解釋一下,此書是Edwin Cannan編撰(Ed.就是編撰的縮寫),由紐約出版社Modern Library在1937年出版,而斯密首次發表這本書的年代是1776年,1937年後面的括號裡的內容。

因此,如果你閱讀至此,想進一步瞭解亞當•斯密是如何在“當時就注意到了東亞運輸的總體優勢”,那麼你就可以參考原著了。

雖然有中譯本《國富論》,但要找到這部翻譯版本是否和作者引用的版本一致還是有些不容易。如果恰巧中文譯本正是翻譯自1937年的紐約這版,那麼參照中譯本的邊頁碼(如果幸運的話,此譯本沒有省略邊頁碼)按圖索驥就可以找到斯密關於“東亞運輸總體優勢”的詳細內容。

那麼如果同一作者在同一年發表了很多文章怎麼辦?這種情況十分常見,尤其是多產的作者。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同一年參考文獻的區分

上圖中,彭慕蘭引用了很多施堅雅的著作,1977年就有兩條,因此就分別按照前後順序,用1977a和1977b來表示,以此類推。

那麼,如果我想知道作者在書中都在什麼地方引用了施堅雅或斯密的話?特別是如果寫專題文章,例如關於施堅雅或斯密的研究時,想知道彭慕蘭如何評價他們的,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這就涉及到了——

索引

同樣要吐槽的是,很多無良出版社,直接就將索引給刪除了,而且出版的還是學術著作,你讓人如何去引用,如何去查找,難道要一頁一頁去翻嗎?

幸好,這個《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系列還較好,在家裡找了好多書,都沒有索引。

在索引裡,我們還是按照作者的姓來查找,例如想知道彭慕蘭在哪裡引用(或評價)了施堅雅,看下圖: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索引頁很重要,請出版社不要亂刪

在上面紅色方框圈出來的一行,我們看到了該書涉及到施堅雅的地方,64n和117n。這裡的64也就是邊頁碼,而n是註釋的意思。此時你更應該知道邊頁碼為何有用啦。

凡刪除掉索引或邊頁碼的,或者兩個都刪除的就是無良出版社!前者做法尤其可惡。

我們在正文按照邊頁碼查找,找到64-65頁,如下圖。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邊頁碼

有人看了半天也沒發現,誰讓你不記住作者的名字!

在右側註釋②裡,寫著

Skinner 1977a:217……

索引裡除了重要的人名,還有很多專有名詞,也標示出了在書中的頁碼,對進行某個領域(如性別)研究的人也非常有幫助。


最後,回到題目。如果懂得了書中的這些“奧祕”,按照此方法去讀一本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會是一個很好的書單。

例如,彭慕蘭在書中將自己的觀點和王國斌等人進行佐證。在索引裡看出,書中有10多處提到了王國斌: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索引裡提到的王國斌

那麼,你可能在讀完這本《大分流》就想去看看王國斌的著作,在該書的參考文獻裡,你會找到

王國斌 1997:China Transformed: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 ……

然後,你發現這本書也有中文版本:

你可以不需要別人的書單,教你如何定製書單

王國斌《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

當讀完了王國斌,依照閱讀彭慕蘭時候的方法,依此可以找到另外的著作,如兩人都會論述的話題或人物:斯密與馬爾薩斯。

於是,你又有了下一本可以閱讀的書目,《國富論》或者《人口學原理》。

當你在這個參考文獻之間來回跳轉著閱讀之後,你會發現,你所閱讀的書後面的參考文獻裡,越來越多熟悉的書名和作者,越來越多讀過的書。

當對這個領域相關的人物都能夠信手拈來,隨意引用的時候,你已經是個學者了,距離大師也不會太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