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文/邢佔雙

我的故鄉地處鬆嫩平原,是鬆嫩平原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小村莊依水而居,村東有條溝子,叫東岔溝。東岔溝是流淌在我夢中最清澈的河流,東岔溝的水景是我童年記憶中最美麗的風景。

東岔溝位於村東一里左右的地方,它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岔溝。上游有著無數的泉眼,泉眼終年往出冒水,淌出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兩岸的土地形成斜坡,溝底經過雨水的衝擊,越來越寬,越來越深,最深處可達兩三米。

童年的我經常去那裡,曾在那裡放過馬,放過牛,洗過澡,割過草,挖過菜,放過鵝,捉過魚,滑過冰,溝裡溝外的每一寸草地都流過我童年的汗水,留過我童年的足跡。

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大白鵝對東溝子的水真是情有獨鍾,每次放鵝,鵝子們臨近東溝子時,都會張開雪白的翅膀,來一次百米賽跑,飛奔著衝向溝底,將主人的我遠遠甩在身後。噼裡啪啦下到河中,激起美麗的水花。清淨的河水洗滌了它們羽毛上的汙漬,白鵝經過河水的洗浴更加純潔,像一個個漂亮的小公主。它們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好像在比誰遊得快,不時還扎個猛子,兩隻紅腳掌露出水面。

鴨子比鵝更喜歡水,常賴在水裡不願走,吃蛤蟆骨朵,吃螞蚱,一些水生物是鴨子最喜愛的食物。喝了東岔溝的水,吃了東岔溝的小魚蝦,鴨子下的蛋更白更綠了,蛋黃都是紅紅的。

當我對父親的牢騷及責罵感到難以忍受時,當我對村中的夥伴也都厭煩時,我便會穿過田間小路,穿過那片樹冠龐大的榆樹林子,向東漫遊,來到東岔溝,到達那片密不透風的柳條通,走向草甸深處,走向人跡罕至的地方。

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那裡草木瘋長,牛馬很少光顧,尋找野果吃。野果有那種叫黑悠悠的漿果,也有黃悠悠,黃悠悠顯得更大更甜一些,但比較少見。黑悠悠大約能長的腰部,枝幹分散,像一把撐開的傘,結滿一嘟嚕一嘟嚕紫黑色的小漿果,生時是綠色的,成熟後是紫色或綠中帶紫,這樣的都可以吃。碰到熟得好的悠悠秧,蹲下身,手一擼便是一把,塞進嘴裡,味道真是美極了,酸酸甜甜的,真是美到無法述說。那種漿果是市場上花多少錢都無法買到的。

同在陽光下,同在地球上,城裡的孩子是不會品嚐到它的色香味的。市場上買的任何水果都不是熟到恰到好處,它們都是半生不熟的便摘下來,水果的甘美與精華在裝筐和運輸的過程中,早被折騰壞了。真正純粹的是漿果,黑悠悠,它長在鄉野,等待著欣賞它的人來品嚐。

擼幾把後,手掌手指會被染成紫紅,嘴脣會被染得紫紅,悠悠籽會粘在腮幫上。我常想,如果這東西要是採摘好,拿到城裡,有多少都會被搶購一空。可惜,它的皮太脆弱。真正的美味,在鄉野深處。吃到它,心情怎能不有所改變?

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在東岔溝的西北角,柳條通的邊緣地帶,生有一種野果叫紅菇孃兒。也有紫菇孃兒。

紅菇孃兒成熟後通紅通紅,像一個個小紅燈籠,也可能是它學名叫金燈的原因。外皮是紅的,裡面的果體也是紅紅的,紅得純粹,不帶一點斑紋,紅得讓人愛不釋手,想急切地扔進嘴裡一品它的味道。別急,這種紅菇孃兒只有熟透了才能吃,否則會非常苦澀。等到秋後熟透了,淺紅變深紅了,扒開紅皮,捏出紅豆豆放進嘴裡嚼,就苦中有甜了。

紫菇孃兒的體態比紅菇孃兒要大得多,顯得有些臃腫,熟透的紫菇孃兒,果體會裂開,可以看見裡面的籽兒,顏色不如紅菇孃兒可人,它們也能入口,但有點粘乎乎的,味道要差得多。

柳條通位於東岔溝的西岸,看柳條通的是後村的老孔頭。大個,瘦削。他的黃泥小屋位於柳條通的西南角,老孔頭喜愛喝茶,每天都要花大部分時間來煮茶,他的燒水鋁壺黑黢黢的,放在院中的磚頭上,他燒水就用柳條根,一縷縷青煙升起,老孔頭又要喝茶了。

他泡茶用的水是從東岔溝的上游拎的,是泉水,他說,泉水好喝,沏茶效果最好,他認可跑出兩三裡地,捨棄近處的水泥管井水,也要去拎泉水。讓他不吃飯可以,讓他不喝茶不行,他一天也離不開茶,他總是坐在小院裡,噝溜溜的一缸一缸喝茶。他的茶缸是鐵漆的,漬滿茶漬,黑乎乎的,他喝的噝噝有聲,他說他的茶好,是老家人給他郵來的,他要我嘗他的茶,給我倒上滿滿一碗。還真有點不一般的味道。

有時他也喝一種在東溝子邊上採的土茶根,這種茶叫黃芪茶,湯色是黃色的,略微有一點苦味,苦中有香。現在超市裡賣的北芪神茶,就是產自大興安嶺的黃芪。我的家鄉也有這種野生的寶物。

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孔大爺有個捕魚的工具,用柳條編織的。放牛放馬時,我們經常看見他神不知鬼不覺的從某段河岔中走上岸,手裡拎著小鐵皮桶,裡面裝滿了一指長的小魚,鯽魚,山胖子,老頭魚,還有泥鰍。

他拎著鐵皮桶走進黃泥小屋,午飯或晚飯時,小屋裡就會飄出豆醬爆魚的芳香,那香味在草甸上鑽進我們的鼻孔,真是令我們饞涎欲滴,肚子餓得不行。那時真挺羨慕,這老頭神仙般的生活,靠著水住,只要想吃,就有魚吃。東岔溝真是一塊寶地啊!

東岔溝的河岸曲曲折折,拐了無數個彎,串起了無數個河泡子。那些河泡子有的是經年累月的雨水的沖刷形成的,有的是勤勞的農民截流河水築壩形成的。每一處河泡子都是一處景點,每一處河泡子都是孩子們玩樂的天堂。

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有幾處泡子水域寬闊,是大人孩子洗澡的好地方,炎熱的夏季午後,總有些泡子傳來洗澡的說笑聲。水草、水蔥、葦草在岸邊悄悄生長,這裡一簇,那裡一塊,有的連成片,長在淤泥上,有一種三稜草連片如韭菜,這種草被稱為烏拉草,東北的三大寶之一;水蔥長得高挺粗壯,像一支支伸出水面的箭頭;莆棒草頂著圓柱形的綠色果體,引來蜻蜓立在它的上面。

參加工作後,我的家搬到了鎮上。每次出門散步,腳步總是不由自主地奔向東岔溝。在一個寧靜的黃昏,我留戀在一片河泡邊,遲遲不肯離開。我才發現,這裡河泡中的水生物比一般的河流要多得多,而且更潔淨、更漂亮、更健壯。因為這裡的河水更清澈,寧靜時可以看到水的深處。

這裡也是一個熱鬧的世界,黑背甲殼蟲在水底游來游去,好像在急著尋找什麼;蝸牛在水底慢騰騰地翻跟斗;青蛙忽然從岸邊騰地跳到水中去了,打破了水中的寧靜,它們的叫聲呱呱悅耳,一點兒也不煩人,但我討厭它黏黏的冰涼皮膚,不敢去摸它;有些長足水生物在水面輕輕滑過,留下輕微的漣漪;大眼賊和黃鼠狼也在這裡神出鬼沒,有它們的洞口和足跡。

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春秋兩季,野鴨和大雁也會光顧這裡,喝完水,大雁唱著高亢的歌遠去;白肚皮的雨燕偶爾在水面上掠過;布穀鳥在遠方啼嗚,讓人猜想,遙遠的河流的上游或是下游可能更加熱鬧。

在東岔溝,有些河段狹窄而又深邃,樹木可以任性地向水邊伸展,每一棵樹都會向水邊伸出最強有力的枝丫,有些柳樹的根部經過水的洗滌顯得更紅更白了。在我看來,這是大自然賜予的一幅再自然不過的一幅織錦,沒有一點人工改造的痕跡。

啊!這些河泡是自然風景中最美麗、最有表情的存在。每一處河泡都是一個小部落,它們是分散在大地上的眼眸,是黑土地上最亮麗的風景。這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啊,真是美得讓人難以忘懷!

鄉情散文: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那年冬天,我踏雪而行,沿著溝底,走向東岔溝的上游,溝底的積雪厚厚的,達半尺多深,留下各種各樣的小爪印,雪印告訴我,這裡曾有一個生命走過,這裡到處都有生命的蹤跡。踢開雪,可以看見晶瑩的凍冰,那些魚兒和蛤蟆一定隱藏在凍冰下的深水處。

當我走到上游童年經常光顧的地方時,我簡直驚呆了。那裡的雪下面有暗流湧動,那裡有很大一塊地方竟然沒有封凍,河水冒著熱氣,我走過去,多年不見,這裡又形成了新的泉眼,泉水汩汩地流出來,帶著熱氣,去和冰雪融合。

真沒想到,在這兒冰凍三尺的日子,還有如此具有活力的地方。東岔溝真是一塊寶地啊。

我蹲下來,掬了一口泉水,清冽甘甜,我似乎又品嚐到了童年的味道。我想如果把它裝瓶,這不就是天然的礦泉水嗎?如果在這裡建一個礦泉水廠,這的水一定會遠銷各地。

轉念一想,我的想法太自私了,還是讓這裡保持原生態吧。城裡的挖掘機還沒有開到這裡,城裡機器的轟鳴聲還沒有響到這裡,這裡還是地球上一塊純潔的土地,它的水還保持著純潔,還沒有被玷汙。就讓那些遷徙的鳥兒在這裡喝個夠吧,用尖尖的喙梳理它們美麗的羽毛,唱唱婉轉的歌謠,然後飛去,把這的甘甜告訴給遠方的朋友。

故鄉的東岔溝,我向你致敬!

(文中圖片選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