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迎男而上》這本書裡寫到,

渣男的慷慨程度,往往會隨著對這個女人的興味變淡而降低,當愛情變淡了,手也變緊了。

徐志摩卻始終努力著,

即使沒了徐家經濟來源,

他也沒有縮減陸小曼的開支。

徐志摩用行動告訴世人,

這世上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過錯的過來人。

我不是渣男。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迎男而上》這本書裡寫到,

渣男的慷慨程度,往往會隨著對這個女人的興味變淡而降低,當愛情變淡了,手也變緊了。

徐志摩卻始終努力著,

即使沒了徐家經濟來源,

他也沒有縮減陸小曼的開支。

徐志摩用行動告訴世人,

這世上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過錯的過來人。

我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在《我的彼得》裡說道,

“偶爾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一個'假設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

他會假設什麼呢?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當初如果去找張幼儀,

她如江冬秀那般不同意離婚,

生活又會如何?

那時胡適為了與表妹一起,

去找江冬秀離婚,

江冬秀直接把兒子抱了起來,

拿起一把剪刀惡狠狠地說:

“離婚可以,

只要你把我和兩個兒子都殺了就行。”

結果胡適婚沒離成,

反倒如童話裡,

王子和公主的結局一樣,

幸福的過了一生。

假若張幼儀如江冬秀一般,

或許徐志摩會因她的“潑辣”,

對她刮目相看,

產生些許好感。

離不成婚,

徐志摩也就沒有,

後來過載的“荊棘”般生活。

或許詩人的浪漫和激情會慢慢消失,

但是隻要人還活著,

徐志摩依然可以揮一揮衣袖,

繪出人生別樣的霓虹。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如果他和林徽因結婚,

生活會不會過的幸福美滿?

假若他們真的結婚,

應該也不會長久的幸福,

李敖和胡因夢就是最好的例子。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迎男而上》這本書裡寫到,

渣男的慷慨程度,往往會隨著對這個女人的興味變淡而降低,當愛情變淡了,手也變緊了。

徐志摩卻始終努力著,

即使沒了徐家經濟來源,

他也沒有縮減陸小曼的開支。

徐志摩用行動告訴世人,

這世上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過錯的過來人。

我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在《我的彼得》裡說道,

“偶爾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一個'假設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

他會假設什麼呢?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當初如果去找張幼儀,

她如江冬秀那般不同意離婚,

生活又會如何?

那時胡適為了與表妹一起,

去找江冬秀離婚,

江冬秀直接把兒子抱了起來,

拿起一把剪刀惡狠狠地說:

“離婚可以,

只要你把我和兩個兒子都殺了就行。”

結果胡適婚沒離成,

反倒如童話裡,

王子和公主的結局一樣,

幸福的過了一生。

假若張幼儀如江冬秀一般,

或許徐志摩會因她的“潑辣”,

對她刮目相看,

產生些許好感。

離不成婚,

徐志摩也就沒有,

後來過載的“荊棘”般生活。

或許詩人的浪漫和激情會慢慢消失,

但是隻要人還活著,

徐志摩依然可以揮一揮衣袖,

繪出人生別樣的霓虹。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如果他和林徽因結婚,

生活會不會過的幸福美滿?

假若他們真的結婚,

應該也不會長久的幸福,

李敖和胡因夢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當時人們都說,

最漂亮的面孔嫁給了最聰明的大腦,這樣的婚姻才門當戶對,

可是婚姻不是強強結合就見得完美,婚姻比戀愛難太多,

我們都在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

卻和對方的缺點一起過婚姻。

胡因夢在《生命不可思議》中寫道,

李熬特別的受不了,她這樣的大美女,竟然大便有很大一坨,而且特別臭,

他只想接受她的,

才華橫溢、美貌動人,

卻不能接受胡因夢的平凡真實。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迎男而上》這本書裡寫到,

渣男的慷慨程度,往往會隨著對這個女人的興味變淡而降低,當愛情變淡了,手也變緊了。

徐志摩卻始終努力著,

即使沒了徐家經濟來源,

他也沒有縮減陸小曼的開支。

徐志摩用行動告訴世人,

這世上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過錯的過來人。

我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在《我的彼得》裡說道,

“偶爾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一個'假設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

他會假設什麼呢?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當初如果去找張幼儀,

她如江冬秀那般不同意離婚,

生活又會如何?

那時胡適為了與表妹一起,

去找江冬秀離婚,

江冬秀直接把兒子抱了起來,

拿起一把剪刀惡狠狠地說:

“離婚可以,

只要你把我和兩個兒子都殺了就行。”

結果胡適婚沒離成,

反倒如童話裡,

王子和公主的結局一樣,

幸福的過了一生。

假若張幼儀如江冬秀一般,

或許徐志摩會因她的“潑辣”,

對她刮目相看,

產生些許好感。

離不成婚,

徐志摩也就沒有,

後來過載的“荊棘”般生活。

或許詩人的浪漫和激情會慢慢消失,

但是隻要人還活著,

徐志摩依然可以揮一揮衣袖,

繪出人生別樣的霓虹。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如果他和林徽因結婚,

生活會不會過的幸福美滿?

假若他們真的結婚,

應該也不會長久的幸福,

李敖和胡因夢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當時人們都說,

最漂亮的面孔嫁給了最聰明的大腦,這樣的婚姻才門當戶對,

可是婚姻不是強強結合就見得完美,婚姻比戀愛難太多,

我們都在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

卻和對方的缺點一起過婚姻。

胡因夢在《生命不可思議》中寫道,

李熬特別的受不了,她這樣的大美女,竟然大便有很大一坨,而且特別臭,

他只想接受她的,

才華橫溢、美貌動人,

卻不能接受胡因夢的平凡真實。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三個月後,

李敖因為胡因夢上廁所樣子難看,滿臉通紅而選擇了離婚。

徐志摩和李敖

都對愛情有浪漫和激情的想象,

這樣的愛情最怕遇到現實。

徐志摩和林徽因結婚

也難逃這般命運,

其結局只不過是,

又把現代人眼裡“渣男”的帽子,

戴的更穩當些罷了。

人生是次單程的旅行,

過去不可假設,

生活沒有如果。

徐志摩的假設,

只能再次驗證了他的那句

“許是恨,許是怨,

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給我們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牧師,

給徐志摩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我們。

懺悔後的徐志摩不是渣男。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迎男而上》這本書裡寫到,

渣男的慷慨程度,往往會隨著對這個女人的興味變淡而降低,當愛情變淡了,手也變緊了。

徐志摩卻始終努力著,

即使沒了徐家經濟來源,

他也沒有縮減陸小曼的開支。

徐志摩用行動告訴世人,

這世上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過錯的過來人。

我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在《我的彼得》裡說道,

“偶爾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一個'假設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

他會假設什麼呢?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當初如果去找張幼儀,

她如江冬秀那般不同意離婚,

生活又會如何?

那時胡適為了與表妹一起,

去找江冬秀離婚,

江冬秀直接把兒子抱了起來,

拿起一把剪刀惡狠狠地說:

“離婚可以,

只要你把我和兩個兒子都殺了就行。”

結果胡適婚沒離成,

反倒如童話裡,

王子和公主的結局一樣,

幸福的過了一生。

假若張幼儀如江冬秀一般,

或許徐志摩會因她的“潑辣”,

對她刮目相看,

產生些許好感。

離不成婚,

徐志摩也就沒有,

後來過載的“荊棘”般生活。

或許詩人的浪漫和激情會慢慢消失,

但是隻要人還活著,

徐志摩依然可以揮一揮衣袖,

繪出人生別樣的霓虹。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如果他和林徽因結婚,

生活會不會過的幸福美滿?

假若他們真的結婚,

應該也不會長久的幸福,

李敖和胡因夢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當時人們都說,

最漂亮的面孔嫁給了最聰明的大腦,這樣的婚姻才門當戶對,

可是婚姻不是強強結合就見得完美,婚姻比戀愛難太多,

我們都在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

卻和對方的缺點一起過婚姻。

胡因夢在《生命不可思議》中寫道,

李熬特別的受不了,她這樣的大美女,竟然大便有很大一坨,而且特別臭,

他只想接受她的,

才華橫溢、美貌動人,

卻不能接受胡因夢的平凡真實。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三個月後,

李敖因為胡因夢上廁所樣子難看,滿臉通紅而選擇了離婚。

徐志摩和李敖

都對愛情有浪漫和激情的想象,

這樣的愛情最怕遇到現實。

徐志摩和林徽因結婚

也難逃這般命運,

其結局只不過是,

又把現代人眼裡“渣男”的帽子,

戴的更穩當些罷了。

人生是次單程的旅行,

過去不可假設,

生活沒有如果。

徐志摩的假設,

只能再次驗證了他的那句

“許是恨,許是怨,

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給我們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牧師,

給徐志摩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我們。

懺悔後的徐志摩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胡適這樣評說他:

徐志摩的人生觀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徐志摩把這當做“單純的信仰”,

他一生的歷史,

就是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歷史。

這份追求是艱難,

需要勇氣的,

且不說在民國時期,

即使放眼現在,

又有多少人得到了“愛,自由,美”。

我們一直渴望得到真愛,

可是有時候一輩子未必遇到。

假若遇到了,

又在不對的時間,

我們卻沒有為愛不顧一切的勇氣,

思前想後,盤算利益,

最終選擇了放棄,

任由落花有情,流水無意。

我們總以為,

活在自由的社會,

自由的戀愛。

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卻沒有真正的自由,

最終決定你和誰一起,

走進婚姻殿堂的,

大多還是父母。

回頭再看徐志摩,

他卻能夠在民國時代,

衝破一切阻礙,

堅決和張幼儀離婚,

結束這場毫無愛和自由的婚姻,

實為難得。

同時代的魯迅,

卻沒有這份勇氣離婚,

以致朱安一人孤苦伶仃,

死的時候也是旁無一人。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迎男而上》這本書裡寫到,

渣男的慷慨程度,往往會隨著對這個女人的興味變淡而降低,當愛情變淡了,手也變緊了。

徐志摩卻始終努力著,

即使沒了徐家經濟來源,

他也沒有縮減陸小曼的開支。

徐志摩用行動告訴世人,

這世上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過錯的過來人。

我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在《我的彼得》裡說道,

“偶爾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一個'假設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

他會假設什麼呢?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當初如果去找張幼儀,

她如江冬秀那般不同意離婚,

生活又會如何?

那時胡適為了與表妹一起,

去找江冬秀離婚,

江冬秀直接把兒子抱了起來,

拿起一把剪刀惡狠狠地說:

“離婚可以,

只要你把我和兩個兒子都殺了就行。”

結果胡適婚沒離成,

反倒如童話裡,

王子和公主的結局一樣,

幸福的過了一生。

假若張幼儀如江冬秀一般,

或許徐志摩會因她的“潑辣”,

對她刮目相看,

產生些許好感。

離不成婚,

徐志摩也就沒有,

後來過載的“荊棘”般生活。

或許詩人的浪漫和激情會慢慢消失,

但是隻要人還活著,

徐志摩依然可以揮一揮衣袖,

繪出人生別樣的霓虹。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如果他和林徽因結婚,

生活會不會過的幸福美滿?

假若他們真的結婚,

應該也不會長久的幸福,

李敖和胡因夢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當時人們都說,

最漂亮的面孔嫁給了最聰明的大腦,這樣的婚姻才門當戶對,

可是婚姻不是強強結合就見得完美,婚姻比戀愛難太多,

我們都在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

卻和對方的缺點一起過婚姻。

胡因夢在《生命不可思議》中寫道,

李熬特別的受不了,她這樣的大美女,竟然大便有很大一坨,而且特別臭,

他只想接受她的,

才華橫溢、美貌動人,

卻不能接受胡因夢的平凡真實。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三個月後,

李敖因為胡因夢上廁所樣子難看,滿臉通紅而選擇了離婚。

徐志摩和李敖

都對愛情有浪漫和激情的想象,

這樣的愛情最怕遇到現實。

徐志摩和林徽因結婚

也難逃這般命運,

其結局只不過是,

又把現代人眼裡“渣男”的帽子,

戴的更穩當些罷了。

人生是次單程的旅行,

過去不可假設,

生活沒有如果。

徐志摩的假設,

只能再次驗證了他的那句

“許是恨,許是怨,

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給我們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牧師,

給徐志摩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我們。

懺悔後的徐志摩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胡適這樣評說他:

徐志摩的人生觀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徐志摩把這當做“單純的信仰”,

他一生的歷史,

就是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歷史。

這份追求是艱難,

需要勇氣的,

且不說在民國時期,

即使放眼現在,

又有多少人得到了“愛,自由,美”。

我們一直渴望得到真愛,

可是有時候一輩子未必遇到。

假若遇到了,

又在不對的時間,

我們卻沒有為愛不顧一切的勇氣,

思前想後,盤算利益,

最終選擇了放棄,

任由落花有情,流水無意。

我們總以為,

活在自由的社會,

自由的戀愛。

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卻沒有真正的自由,

最終決定你和誰一起,

走進婚姻殿堂的,

大多還是父母。

回頭再看徐志摩,

他卻能夠在民國時代,

衝破一切阻礙,

堅決和張幼儀離婚,

結束這場毫無愛和自由的婚姻,

實為難得。

同時代的魯迅,

卻沒有這份勇氣離婚,

以致朱安一人孤苦伶仃,

死的時候也是旁無一人。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的勇氣,

還給了他和張幼儀各自的自由,

改變了張幼儀的命運。

後來張幼儀憑藉著個人的努力,

脫離了舊式中國婦女的牢籠,

走到了社會的前沿,

成了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迎男而上》這本書裡寫到,

渣男的慷慨程度,往往會隨著對這個女人的興味變淡而降低,當愛情變淡了,手也變緊了。

徐志摩卻始終努力著,

即使沒了徐家經濟來源,

他也沒有縮減陸小曼的開支。

徐志摩用行動告訴世人,

這世上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過錯的過來人。

我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在《我的彼得》裡說道,

“偶爾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一個'假設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

他會假設什麼呢?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當初如果去找張幼儀,

她如江冬秀那般不同意離婚,

生活又會如何?

那時胡適為了與表妹一起,

去找江冬秀離婚,

江冬秀直接把兒子抱了起來,

拿起一把剪刀惡狠狠地說:

“離婚可以,

只要你把我和兩個兒子都殺了就行。”

結果胡適婚沒離成,

反倒如童話裡,

王子和公主的結局一樣,

幸福的過了一生。

假若張幼儀如江冬秀一般,

或許徐志摩會因她的“潑辣”,

對她刮目相看,

產生些許好感。

離不成婚,

徐志摩也就沒有,

後來過載的“荊棘”般生活。

或許詩人的浪漫和激情會慢慢消失,

但是隻要人還活著,

徐志摩依然可以揮一揮衣袖,

繪出人生別樣的霓虹。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如果他和林徽因結婚,

生活會不會過的幸福美滿?

假若他們真的結婚,

應該也不會長久的幸福,

李敖和胡因夢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當時人們都說,

最漂亮的面孔嫁給了最聰明的大腦,這樣的婚姻才門當戶對,

可是婚姻不是強強結合就見得完美,婚姻比戀愛難太多,

我們都在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

卻和對方的缺點一起過婚姻。

胡因夢在《生命不可思議》中寫道,

李熬特別的受不了,她這樣的大美女,竟然大便有很大一坨,而且特別臭,

他只想接受她的,

才華橫溢、美貌動人,

卻不能接受胡因夢的平凡真實。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三個月後,

李敖因為胡因夢上廁所樣子難看,滿臉通紅而選擇了離婚。

徐志摩和李敖

都對愛情有浪漫和激情的想象,

這樣的愛情最怕遇到現實。

徐志摩和林徽因結婚

也難逃這般命運,

其結局只不過是,

又把現代人眼裡“渣男”的帽子,

戴的更穩當些罷了。

人生是次單程的旅行,

過去不可假設,

生活沒有如果。

徐志摩的假設,

只能再次驗證了他的那句

“許是恨,許是怨,

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給我們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牧師,

給徐志摩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我們。

懺悔後的徐志摩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胡適這樣評說他:

徐志摩的人生觀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徐志摩把這當做“單純的信仰”,

他一生的歷史,

就是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歷史。

這份追求是艱難,

需要勇氣的,

且不說在民國時期,

即使放眼現在,

又有多少人得到了“愛,自由,美”。

我們一直渴望得到真愛,

可是有時候一輩子未必遇到。

假若遇到了,

又在不對的時間,

我們卻沒有為愛不顧一切的勇氣,

思前想後,盤算利益,

最終選擇了放棄,

任由落花有情,流水無意。

我們總以為,

活在自由的社會,

自由的戀愛。

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卻沒有真正的自由,

最終決定你和誰一起,

走進婚姻殿堂的,

大多還是父母。

回頭再看徐志摩,

他卻能夠在民國時代,

衝破一切阻礙,

堅決和張幼儀離婚,

結束這場毫無愛和自由的婚姻,

實為難得。

同時代的魯迅,

卻沒有這份勇氣離婚,

以致朱安一人孤苦伶仃,

死的時候也是旁無一人。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的勇氣,

還給了他和張幼儀各自的自由,

改變了張幼儀的命運。

後來張幼儀憑藉著個人的努力,

脫離了舊式中國婦女的牢籠,

走到了社會的前沿,

成了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張幼儀說,

“我要感謝徐志摩,我要感謝離婚,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在那樣一個時代,也沒有辦法成長。”

徐志摩不是渣男,

只是他趕上了

打破封建傳統思想,

追求自由民主的時代。

於是我們看到,

除了徐志摩,

胡蘭成,胡適,郭沫若,魯迅

都帶有現代人眼裡的“渣男”色彩。

女人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張幼儀的“不幸”,

成了徐志摩一生的“黑暗”,

徐志摩的“不幸”,

成了那個時代的縮影。

"

文/丹尼爾李(本文首發砍柴書院公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讓我們先玩個小測試:

你對愛情是理智還是非理智。

1、家人替你包辦婚姻,

你不滿意對方,而你只能接受。

你選擇():

A接受

2、終有一日,你遇到真愛,

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離婚,和真愛一起

3、當你遇到真愛,想離婚,

卻發現對方有身孕或者身患重病,你選擇():

A放棄,繼續原有的婚姻

B為愛堅持離婚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A,

恭喜你,你是理智的。

如果你的選擇有兩個B,

恭喜你,你有勇氣敢於追求真愛。

徐志摩也有勇氣追求真愛,

為此他與髮妻離婚,

然而他卻招致罵聲一片,

成了所謂的“渣男”。

徐志摩把愛情寫成了詩,

為了真愛不惜一切,

怎麼就成了,

現代人眼裡的“渣男”呢?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

閒來只讀志摩詩。

中學的時候,

自從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他就成了我膜拜的詩人。

後來因為這份喜愛,

特意翻開徐志摩的一生,

才知道詩歌畢竟只是詩歌,

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裡認識一個人,

遠比詩歌裡認識一個人真實太多。

詩歌裡的徐志摩,

演繹著“愛、自由、美”;

生活裡的徐志摩,

卻與三位民國傳奇女性,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有著感情的糾葛。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深愛後兩位女人,

然而林徽因最後嫁給了樑思成,

陸小曼雖然選擇嫁給了徐志摩,

卻不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直到徐志摩去世,

她才幡然醒悟。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人生往往充滿諷刺,

劇情甚於狗血,

這三人中,

最愛徐志摩,

又讓徐志摩後顧無憂的人,

卻是他終生不愛,

口中說得那個“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那年她才15歲,

相對於愛情,

她可能更明白婚姻的意思。

當她打開小小的銀質相片盒,

看見一張年輕人的相片,

那一刻她確認過眼神,

告訴父親“我沒意見”。

徐志摩那時18歲,

也不懂得什麼是愛情,

當他瞥了一眼張幼儀的照片,

確認過眼神,

她不是他的菜,

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那時的婚姻就這麼簡單,

一張照片就是餘生。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

封建包辦婚姻,

留給他們只有一個選擇,

正如文章開頭的第一題,

只能選擇“接受”,

他們結婚了。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恩格斯說:

"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在徐志摩的這段婚姻裡,

自始至終未曾有過零星愛情,

有的只是,順從父母,

傳承香火,履行義務。

僅這一點來說,

徐志摩和張幼儀都是悲哀的,

悲哀於時代侷限,

悲哀於婚姻制度,

悲哀於年輕無知。

張幼儀嫁入徐家後,

勞心勞力的照顧上下,

完美地詮釋著,

“愛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徐志摩一如繼往,

不愛就是不愛,

實力證明了,

一個男人如果不愛你,

你就像穿了哈利波特的隱身衣,

無論做什麼,

他都看不見。

徐志摩“看見”張幼儀,

是在他第一次真正的“初戀”,

認識林徽因之後。

他的愛情萌芽了,

“安心”順從變成了叛逆反抗,

不懂愛情變成了為愛瘋狂,

徐志摩意識到,

張幼儀成了他愛情上繞不過去的坎。

此刻徐志摩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

A:封建婚姻,

無愛又無共同語言的髮妻張幼儀;

B:自由戀愛,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的初戀林徽因。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執著於“愛,自由,美”,

他不願在愛情方面將就,

也不願自欺欺人,

考慮再三,

他還是放下了懷孕中的張幼儀,

毅然選擇了林徽因。

如果愛一個人也是罪,

徐志摩選擇了罪。

於是現代人,

把徐志摩從詩歌的神壇拉下來,

貼上了“渣男”的標籤。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渣男是什麼?

玩弄女人感情的男人。

但是徐志摩對待三個女人,

要麼不愛,要麼真愛,

何來玩弄女人感情之說呢。

他算不上“渣男”,

他只是愛的不經意間,

實實在在的傷害了張幼儀。

在《人間四月天》裡,

黃磊是徐志摩的飾演者。

他曾這樣說,

喜歡徐志摩的“真”,

那是一種詩人的性格,

不理性,有些瘋癲。

王爾德說,

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

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

徐志摩用特有的“瘋癲”,

把愛情寫成詩,

成了聖人;

又為愛不惜一切,

“不理性”的成了“罪人”。

他是罪人,

他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人生是一個成長的旅程,

對待人和物的認知,

在這段旅程中逐漸成熟起來。

徐志摩不懂愛時碰到張幼儀,

見到林徽因時遇到愛,

又在和陸小曼結婚後,

明白了愛裡除了浪漫,

還有男人的責任。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結婚後,

徐志摩才真正發現,

陸小曼是何等的任性奢華,

供養這樣一位小姐,

實在是太艱難。

她愛唱戲、愛交際,愛打麻將,

徐志摩一一滿足。

為了讓她過上千金小姐的日子,

徐志摩在外面租了一套豪華公寓,

配上14個傭人跟進跟出,

後來陸小曼抽鴉片上癮,

徐志摩不忍她難受,

也默許了。

這樣算下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費,

至少500大洋左右,

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

那時徐家不接受陸小曼,

斷了徐志摩經濟上的支持,

他不得不同時在三所大學裡講課,

課餘還趕寫詩文,兼職賣房,

以賺取更多的費用。

徐志摩疲於奔命,

被現實折磨得極為痛苦,

他後悔了。

1928年,

徐志摩寫了一篇悼文《我的彼得》,

悼念三年前夭折的兒子。

文中寫道,

“是恨,是怨,是懺悔,是悵惘?許是恨,許是怨,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藉著寫悼文的機會,

徐志摩向逝去的兒子,

宣洩了心中壓抑許久的苦悶。

他形容婚後生活,

每天都如同在荊棘上行走,

“荊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脛踝,他才知道這路的難走”。“這時候想回頭已經太遲,想中止也不可能”,

自己選擇的路,

跪著也要走完。

而且恩師梁啟超的那句,

“你們都是過來人,我希望這是你們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

仍如眼前驚雷,響徹耳旁。

徐志摩默默堅守著婚姻,

即使陸小曼任性無理,

他也心甘情願的付出,

這份不計回報的付出,

直至徐志摩乘坐飛機墜落,

才戛然而止。

和第一段包辦婚姻不同,

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愛情,

是他短暫人生旅途裡,

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婚姻。

在這段婚姻裡,

他有不滿、有後悔,

但他還是,

大丈夫所為,有所擔當,

做出了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

盡心盡力的愛著對方,

呵護著對方,維繫著家庭。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迎男而上》這本書裡寫到,

渣男的慷慨程度,往往會隨著對這個女人的興味變淡而降低,當愛情變淡了,手也變緊了。

徐志摩卻始終努力著,

即使沒了徐家經濟來源,

他也沒有縮減陸小曼的開支。

徐志摩用行動告訴世人,

這世上最好的好人,

都是犯過錯的過來人。

我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在《我的彼得》裡說道,

“偶爾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一個'假設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

他會假設什麼呢?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當初如果去找張幼儀,

她如江冬秀那般不同意離婚,

生活又會如何?

那時胡適為了與表妹一起,

去找江冬秀離婚,

江冬秀直接把兒子抱了起來,

拿起一把剪刀惡狠狠地說:

“離婚可以,

只要你把我和兩個兒子都殺了就行。”

結果胡適婚沒離成,

反倒如童話裡,

王子和公主的結局一樣,

幸福的過了一生。

假若張幼儀如江冬秀一般,

或許徐志摩會因她的“潑辣”,

對她刮目相看,

產生些許好感。

離不成婚,

徐志摩也就沒有,

後來過載的“荊棘”般生活。

或許詩人的浪漫和激情會慢慢消失,

但是隻要人還活著,

徐志摩依然可以揮一揮衣袖,

繪出人生別樣的霓虹。

或許徐志摩會假設:

如果他和林徽因結婚,

生活會不會過的幸福美滿?

假若他們真的結婚,

應該也不會長久的幸福,

李敖和胡因夢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當時人們都說,

最漂亮的面孔嫁給了最聰明的大腦,這樣的婚姻才門當戶對,

可是婚姻不是強強結合就見得完美,婚姻比戀愛難太多,

我們都在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

卻和對方的缺點一起過婚姻。

胡因夢在《生命不可思議》中寫道,

李熬特別的受不了,她這樣的大美女,竟然大便有很大一坨,而且特別臭,

他只想接受她的,

才華橫溢、美貌動人,

卻不能接受胡因夢的平凡真實。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三個月後,

李敖因為胡因夢上廁所樣子難看,滿臉通紅而選擇了離婚。

徐志摩和李敖

都對愛情有浪漫和激情的想象,

這樣的愛情最怕遇到現實。

徐志摩和林徽因結婚

也難逃這般命運,

其結局只不過是,

又把現代人眼裡“渣男”的帽子,

戴的更穩當些罷了。

人生是次單程的旅行,

過去不可假設,

生活沒有如果。

徐志摩的假設,

只能再次驗證了他的那句

“許是恨,許是怨,

許是懺悔,許是悵惘……”。

給我們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牧師,

給徐志摩赦免的,

是懺悔不是我們。

懺悔後的徐志摩不是渣男。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胡適這樣評說他:

徐志摩的人生觀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徐志摩把這當做“單純的信仰”,

他一生的歷史,

就是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歷史。

這份追求是艱難,

需要勇氣的,

且不說在民國時期,

即使放眼現在,

又有多少人得到了“愛,自由,美”。

我們一直渴望得到真愛,

可是有時候一輩子未必遇到。

假若遇到了,

又在不對的時間,

我們卻沒有為愛不顧一切的勇氣,

思前想後,盤算利益,

最終選擇了放棄,

任由落花有情,流水無意。

我們總以為,

活在自由的社會,

自由的戀愛。

可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卻沒有真正的自由,

最終決定你和誰一起,

走進婚姻殿堂的,

大多還是父母。

回頭再看徐志摩,

他卻能夠在民國時代,

衝破一切阻礙,

堅決和張幼儀離婚,

結束這場毫無愛和自由的婚姻,

實為難得。

同時代的魯迅,

卻沒有這份勇氣離婚,

以致朱安一人孤苦伶仃,

死的時候也是旁無一人。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徐志摩的勇氣,

還給了他和張幼儀各自的自由,

改變了張幼儀的命運。

後來張幼儀憑藉著個人的努力,

脫離了舊式中國婦女的牢籠,

走到了社會的前沿,

成了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張幼儀說,

“我要感謝徐志摩,我要感謝離婚,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在那樣一個時代,也沒有辦法成長。”

徐志摩不是渣男,

只是他趕上了

打破封建傳統思想,

追求自由民主的時代。

於是我們看到,

除了徐志摩,

胡蘭成,胡適,郭沫若,魯迅

都帶有現代人眼裡的“渣男”色彩。

女人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張幼儀的“不幸”,

成了徐志摩一生的“黑暗”,

徐志摩的“不幸”,

成了那個時代的縮影。

徐志摩:我不是渣男,但為了愛情,我寧願揹負所有的罵名
我是丹尼爾李,歡迎關注@丹心說,寫溫暖的文字,在塵世輕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