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拒絕了徐志摩,只因看清了這一點

婚姻心理諮詢導語

在愛情中我們不僅需要擦亮眼睛愛上適合的人,更需要看清自己,看清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林徽因拒絕了徐志摩,只因看清了這一點


在林徽因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紛擾愛戀中,徐志摩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徐志摩是那麼深情的、熱烈的愛著林徽因。

但林徽因卻理性地拒絕了愛徐志摩。林徽因為什麼不選擇徐志摩呢?

她曾冷靜地對自己的兒子樑從誡說,“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那麼徐志摩“想象中的林徽因”是怎樣的呢?徐志摩將她視為“愛、自由與美”的化身。

一個浪漫詩人將你捧到“愛、自由與美”的化身這樣高的境地,你是選擇與他在一起,還是會逃離他呢?

其實,就算你不逃離他,他早晚有一天也要逃離你。他本以為自己選擇的是“愛、自由與美”的化身,但很快他會發現,這個象徵著美好的女人,也有著普通女人所具有的大多數的臭毛病,甚至還會拉屎撒尿,他怎麼能受得了?對徐志摩來說,愛是一種過分的估價。一旦他看穿了林徽因人間煙火的那一面,就不可能愛她。

胡因夢20多歲時曾和李熬結婚,但沒過幾個月,兩人便離婚。後來,胡因夢在她的自傳《生命不可思議》中寫道,李熬特別的受不了她這樣的大美女竟然大便有很大一坨而且味道特別臭,他只想接受她才華橫溢且美貌動人的一面,卻不能接受胡因夢作為平凡真實的女性的一面。這和徐志摩對林徽因“愛、自由與美”的期望如出一轍。

林徽因拒絕了徐志摩,只因看清了這一點

通常,在我們陷入愛情的時候,是我們從對方的身上發現了一些自己喜歡的特質,我們在無意識之中陷入了與自己美好的幻想的愛情之中。

心理學中,這種現象叫做“投射”。

人人都在向外界投射自己的內在世界。在我們深愛和深恨的人際關係中,“投射”處處存在著,愛情和友誼就是一面最好的鏡子,我們喜歡的和憎恨的品質,都是我們自己在他人身上的投射。

徐志摩的浪漫與飄逸是林徽因所欣賞的,但也是她所無法把握的。她清楚地知道徐志磨愛得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是他痴愛的幻象。拒絕做另一個人痴愛的幻象,這才是林徽因拒絕徐志摩的真正原因。

在愛人身上,我們不僅投射美好,與美好對應的陰影也被我們投射了。很多時候,我們的陰暗面,我們自己是無法看到的。這些陰影通過投射的形式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從別人的身上發現。

我們反感對方的自私、自我,其實我們自己也是自私、自我的。

胡因夢,一個追求絕對的真善美的大美女,其實和李敖一樣,潛意識裡,不想和李敖做“普通夫妻”,不願忍受“日常生活”。離婚之後方幡然醒悟:“在我最不安、最不知何去何從時,以為李敖會是我想象中的救贖者.....他從小在我心目中就是傳奇,當有一天發現自己有機會翻閱傳奇,就翻了翻。但這本書其實跟你想得不一樣。”

從愛情美夢到愛情的挫折,是投射美麗和投射魔鬼的兩個過程。

我們把自己和對方都高度的理想化,不接受自己和對方都存在著陰影的現實。當他們帶著我們的陽光一面出現時候,我們先愛上了自己的幻象。當他們不按我們的理想的方式時,最親密的愛人突然變成了可恨的魔鬼,我們感到自己被欺騙,認為他們“背叛”。

而實際上是我們不敢面對自我的陰暗面,也不能接受對方的陰暗面。

所以,誕生於想象中的愛情,註定難以在現實生活中長久。

而這也告訴我們,看清自己看懂別人,可能是比愛情更重要的事。

林徽因拒絕了徐志摩,只因看清了這一點

那麼,愛,究竟是什麼呢?

▼ 著名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創始人羅傑斯說的:

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受。

理解生而為人的脆弱,接受生而為人的缺陷,付出相當程度的容忍與接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