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城太守

三國故事公眾號的讀者大家好:

說到三國大智若愚的人物,有人立馬跳出來說——阿斗。

網絡上時不時有人出來為“扶不起的阿斗”洗白。並賦予“大智若愚”的美譽。

對於一些被藝術作品抹黑的人物,學者們適當的為其正名,這是好事。但是如果過度矯正的話,就更容易誤導大眾了。

三國一軍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卻裝了一輩子傻

阿斗 軍師聯盟


歷史上的劉禪溫柔的對待降將姜維、夏侯霸等,並極力的維護諸葛亮的名譽。當政後也實施了一些頗為高明的舉措。

應該說劉禪是不傻的,但是他的智慧也就到此為止。沒有更多體現其智慧的事情可言。

尤其晚年因為信奉鬼神而導致貽誤軍機,讓人不得不將其劃入昏君行列。

所以阿斗固然不笨,但他還擔不起大智若愚這個稱號。若真要說符合這個稱號的,曹操麾下有一謀士則完全可以。他就是——荀攸

三國一軍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卻裝了一輩子傻

荀攸 三國演義3D版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卻比荀彧大了六歲。

董卓之亂時,荀攸與鄭泰、何顒等密謀刺殺董卓。計劃洩漏後荀攸與何顒等被關進大牢。

董卓被殺後,荀攸得以從監獄裡出來,棄官返歸,又被官府徵召,考試名列優等,升遷為任城相,沒有赴任。

荀攸想遠離戰亂,清平的做個一方父母官,而蜀漢正好地險城堅,人民生活殷實,於是他請求擔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停駐在荊州。

曹操愛才,聞之他的事情之後,就寫了一封信給他說:現今天下大亂,正是有謀之士費心勞神的時候,而先生卻在蜀漢靜觀時局變化,不是太保守了嗎?

於是徵召荀攸為汝南太守,曹操見到荀攸後,大悅,對荀彧、鍾繇說:“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縱觀三國,能夠做到算無遺策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賈詡,另一個就是荀攸。

某遊戲給荀攸設計的兩個技能,一個奇策,一個智愚,十分貼切。

奇策

曹操起家於中原地區,中原雖是我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但也是四面受敵之地,曹操的周圍有呂布、劉備、張繡、劉表、孫策、袁紹、袁術等多個諸侯。

三國一軍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卻裝了一輩子傻

三國地圖


這些諸侯的實力不比曹操差,甚至還要強於曹操,曹操既要避免被圍殲,還要往大了發展。

那麼什麼時候該打誰不該打誰,就非常有講究,需要對天下局勢有敏銳的分析和判斷。

曹操非常幸運,除了有荀彧、郭嘉等人為他分析敵我形勢,還有荀攸在這方面做出了與之同樣的貢獻,最終掃除了各種後顧之憂,使得曹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官渡之戰。

曹操在白馬坡有一個漂亮的襲擊戰,這場戰鬥被羅貫中寫進《三國演義》裡,即眾所周知的“斬顏良,誅文丑”。

縱使文丑不是關羽所殺,但關羽能夠衝陣斬殺號稱“勇冠三軍”的顏良,也是非常厲害了,然而關羽能有這樣的機會,還是得益於荀攸的計策。

《三國志·曹操傳》

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公從之。(

袁)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裡,(顏)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

《三國志·荀攸傳》

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

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乃縱步騎擊,大破之,斬其騎將文丑,

官渡之戰,曹操本欲先下手佔據黎陽等有利地形,但是敵我實力相差太大,曹操和袁紹初一交手,曹操軍便潰敗而走。

三國一軍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卻裝了一輩子傻

官渡之戰地圖

袁紹軍攻下黎陽後,進而攻下白馬津,並由此渡過黃河進攻東郡太守劉延,延津則因為有于禁的堅守而使得曹操免於全線潰敗。

荀攸便以此設計,假裝由延津進兵進攻袁紹軍後方,別遣由張遼、關羽率領的輕騎襲擊白馬坡的顏良,一招聲東擊西,令顏良死於關羽之手。

殺掉顏良之後,曹操放棄白馬、延津全線撤退,袁紹又派遣文丑率領騎兵前來追擊。

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荀攸知道敵人的弱點,就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時機,為何要退呢?

曹操與荀攸對視而笑,心意相通,於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引誘袁軍;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起攻擊,大破袁軍,斬殺騎將文丑。

三國一軍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卻裝了一輩子傻

荀攸


顏良、文丑都是當時袁紹麾下赫赫有名的大將,結果都死於荀攸的算計之下。明明袁紹的實力要比曹操強很多,但荀攸就是能憑藉自己出色的計策讓袁紹損兵折將。

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敗後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但郭嘉在官渡之戰前提出“十勝十敗”後,並沒有在這場事關曹操生死存亡的大戰裡,為曹操獻上一個可行策略。

而荀攸前前後後為曹操克敵制勝出了不少奇謀,所以曹操上表漢獻帝讚賞荀攸稱:“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可惜的是,荀攸所著作的“十二奇策”未能流傳下來,非常遺憾。

智愚

荀攸多謀深算,心思縝密,明智而能保守機密,自從隨曹操四處征戰,常常運籌帷幄,當時很少有人知道他說了些什麼。

想必這也是荀攸的“十二奇策”沒能保留下來的主要原因。

按《魏書》:“(荀)攸姑子辛韜曾問攸說太祖取冀州時事。攸曰:‘佐治為袁譚乞降,王師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自是韜及內外莫敢復問軍國事也。”

“姑子”是妻子母親的孩子,即小舅子,“佐治”是辛毗的字。

荀攸的小舅子辛韜前來問荀攸,是如何幫助曹操平定河北的,荀攸則告訴辛韜說:辛毗作為袁譚的使者來向主公曹操請降,然後曹操率領大軍就去將其平定,這當中的奧祕我怎麼會知道!。

給曹操出了那麼多克敵制勝的奇策,曹操又在漢獻帝面前公開誇讚。

就算是比較謙虛的人,也會說個什麼,哪裡哪裡,領導更牛之類的話。

而荀攸卻表示:這事跟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這種裝傻行為用我們現在經常引用李白的那句話說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三國一軍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卻裝了一輩子傻

荀攸


荀攸不願意說,別人也就沒再問,這讓荀攸充滿了神祕感,但荀攸也因此缺少話題而少了點熱度,所以說起曹操手下的謀士,郭嘉、賈詡等人,要比荀攸出名的多。

對於荀攸低調的作風,曹操也深為佩服,於是說他“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甯武不能過也”。

顏子即顏回,是孔子的弟子;甯武即甯武子,是春秋時期衛國大夫,他倆都是極為有才卻又非常謙虛(裝傻)的名人。

有意思的是,孔老夫子曾經評甯武子說:“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是說甯武子這個人,在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都展現出來;但是如果國家政治昏暗,甯武子就會開始裝瘋賣傻。

曹操表示荀攸的奇策還有郭嘉、賈詡等人能與之比肩,但荀攸裝傻的本事,卻是連顏回、甯武子都比不上。

那麼用甯武子來類比荀攸愛裝傻的行事風格,是因為曹操看出來,荀攸在心裡認為,曹操作為主公所統治的國家是屬於“邦無道”的嗎?不是的。

三國一軍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卻裝了一輩子傻

三國


荀攸裝傻是對別人裝傻,但私下裡對曹操還是傾力輔佐的。也就是說,荀攸對最高領導人曹操,毫不吝惜的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達到安邦定國的目的;

但是如果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給其他無心於江山社稷的人,那對於國家來講,其實沒有絲毫意義,更多的是招來同僚嫉妒。

越是亂世,就越需要有能力的人挺身而出匡扶社稷,而顏回、甯武子明明能力極強,卻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選擇了隱退。

所以,同樣是“大智若愚”,曹操認為荀攸的境界,遠遠超過了顏回、甯武子二人。

陳壽也把荀攸跟賈詡放到同一專裡,並評價道: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