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

梁啟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事蹟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啟超先生結過兩次婚,娶了兩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個孩子

長女:樑思順(1893-1966),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樑思成(1901-1972),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次子:樑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樑思忠(1907-1932),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樑思莊(1908-1986),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樑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三女:樑思懿(1914-1988),著名社會活動家;

四女:樑思寧(1916-2006),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五子:樑思禮(1924-),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

梁啟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事蹟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啟超先生結過兩次婚,娶了兩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個孩子

長女:樑思順(1893-1966),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樑思成(1901-1972),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次子:樑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樑思忠(1907-1932),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樑思莊(1908-1986),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樑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三女:樑思懿(1914-1988),著名社會活動家;

四女:樑思寧(1916-2006),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五子:樑思禮(1924-),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看看梁啟超先生9個子女的履歷,我們是不是要佩服的五體投地。

更加可敬的是,梁啟超先生基本都出國留學過,但他們最後都留學歸來,為國奉獻,這種愛國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梁啟超先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梁啟超先生在教育孩子上取得的成績讓我們歎為觀止,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父母學習借鑑的?

翻看梁啟超先生的一生,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現在父母學習。

1、以身作則

談到梁啟超先生,我們不得不提下他所處的年代。

梁啟超先生生活在光緒年間,清朝晚期,當時外國入侵,各種社會矛盾激發,清朝腐敗無能,人民貧困潦倒。因而才有了後來梁啟超先生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組織了戊戌變法。後來變法失敗,梁啟超逃到了國外,但梁啟超先生依然關心國家命運,創辦報社,開展民主運動。反觀康有為,到了國外之後,打著革命的旗幟,驕奢淫逸,他們的人格品行,高下立判。

歷史上很多軼事反應了梁啟超先生的品德。

1、民國十四年(1925年)陰曆七月初七,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志摩;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樑啟超卻對徐志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2、光緒二十五年底,梁啟超赴美國辦理保皇會事宜。遇到了一位僑商的女兒,叫何蕙珍,英文極好,便做了梁啟超的翻譯。多年來,除了妻子李氏外,他還沒有與一個女子這樣接近過,不禁產生了情愫。但梁啟超不願把這件事繞開自己的結髮妻子。他在一封家書中,把檀島奇遇說與李惠仙知。李惠仙讀了梁啟超的信,給梁啟超寫了一封回信。梁啟超最終以理智鎖住情感,結束了這場苦戀。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

梁啟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事蹟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啟超先生結過兩次婚,娶了兩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個孩子

長女:樑思順(1893-1966),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樑思成(1901-1972),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次子:樑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樑思忠(1907-1932),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樑思莊(1908-1986),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樑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三女:樑思懿(1914-1988),著名社會活動家;

四女:樑思寧(1916-2006),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五子:樑思禮(1924-),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看看梁啟超先生9個子女的履歷,我們是不是要佩服的五體投地。

更加可敬的是,梁啟超先生基本都出國留學過,但他們最後都留學歸來,為國奉獻,這種愛國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梁啟超先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梁啟超先生在教育孩子上取得的成績讓我們歎為觀止,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父母學習借鑑的?

翻看梁啟超先生的一生,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現在父母學習。

1、以身作則

談到梁啟超先生,我們不得不提下他所處的年代。

梁啟超先生生活在光緒年間,清朝晚期,當時外國入侵,各種社會矛盾激發,清朝腐敗無能,人民貧困潦倒。因而才有了後來梁啟超先生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組織了戊戌變法。後來變法失敗,梁啟超逃到了國外,但梁啟超先生依然關心國家命運,創辦報社,開展民主運動。反觀康有為,到了國外之後,打著革命的旗幟,驕奢淫逸,他們的人格品行,高下立判。

歷史上很多軼事反應了梁啟超先生的品德。

1、民國十四年(1925年)陰曆七月初七,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志摩;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樑啟超卻對徐志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2、光緒二十五年底,梁啟超赴美國辦理保皇會事宜。遇到了一位僑商的女兒,叫何蕙珍,英文極好,便做了梁啟超的翻譯。多年來,除了妻子李氏外,他還沒有與一個女子這樣接近過,不禁產生了情愫。但梁啟超不願把這件事繞開自己的結髮妻子。他在一封家書中,把檀島奇遇說與李惠仙知。李惠仙讀了梁啟超的信,給梁啟超寫了一封回信。梁啟超最終以理智鎖住情感,結束了這場苦戀。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古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正是梁啟超先生的這種以身作則,正人君子的風範,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正直有用的人才。

而現在很多父母,天天自己抱著手機電視看,自己不努力,偏偏讓孩子努力去學習去奮鬥,這樣的家庭氛圍,怎麼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2、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孩子的成功,不僅僅是梁啟超這個父親的功勞,更離不開梁啟超妻子的教育。

在當時那個年代,梁啟超經常忙於革命工作,後來甚至逃到國外,經常不能見到孩子,很多時候教育孩子的工作就落在梁啟超妻子的身上。

梁啟超先生有兩個妻子:李蕙仙,王桂荃。

李蕙仙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禮部尚書李端棻的堂妹,屬大家閨秀,舉止端莊、知書達理。而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後來她成為梁啟超的側室。因為王桂荃一直跟著李蕙仙,所以梁啟超所有的孩子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梁啟超與李蕙仙一向敬愛有加,做了一輩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啟超卻為此悔恨終生。

在李蕙仙彌留之際,他對大女兒樑思順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順兒啊!我總覺得你媽媽的那個怪病(乳癌),是我們打那一回架打出來的,我實在哀痛至極!悔恨至極!我怕傷你們的心,始終不忍說,現在忍不住了,說出來向把自己的罪過減輕一點。”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

梁啟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事蹟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啟超先生結過兩次婚,娶了兩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個孩子

長女:樑思順(1893-1966),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樑思成(1901-1972),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次子:樑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樑思忠(1907-1932),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樑思莊(1908-1986),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樑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三女:樑思懿(1914-1988),著名社會活動家;

四女:樑思寧(1916-2006),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五子:樑思禮(1924-),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看看梁啟超先生9個子女的履歷,我們是不是要佩服的五體投地。

更加可敬的是,梁啟超先生基本都出國留學過,但他們最後都留學歸來,為國奉獻,這種愛國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梁啟超先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梁啟超先生在教育孩子上取得的成績讓我們歎為觀止,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父母學習借鑑的?

翻看梁啟超先生的一生,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現在父母學習。

1、以身作則

談到梁啟超先生,我們不得不提下他所處的年代。

梁啟超先生生活在光緒年間,清朝晚期,當時外國入侵,各種社會矛盾激發,清朝腐敗無能,人民貧困潦倒。因而才有了後來梁啟超先生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組織了戊戌變法。後來變法失敗,梁啟超逃到了國外,但梁啟超先生依然關心國家命運,創辦報社,開展民主運動。反觀康有為,到了國外之後,打著革命的旗幟,驕奢淫逸,他們的人格品行,高下立判。

歷史上很多軼事反應了梁啟超先生的品德。

1、民國十四年(1925年)陰曆七月初七,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志摩;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樑啟超卻對徐志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2、光緒二十五年底,梁啟超赴美國辦理保皇會事宜。遇到了一位僑商的女兒,叫何蕙珍,英文極好,便做了梁啟超的翻譯。多年來,除了妻子李氏外,他還沒有與一個女子這樣接近過,不禁產生了情愫。但梁啟超不願把這件事繞開自己的結髮妻子。他在一封家書中,把檀島奇遇說與李惠仙知。李惠仙讀了梁啟超的信,給梁啟超寫了一封回信。梁啟超最終以理智鎖住情感,結束了這場苦戀。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古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正是梁啟超先生的這種以身作則,正人君子的風範,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正直有用的人才。

而現在很多父母,天天自己抱著手機電視看,自己不努力,偏偏讓孩子努力去學習去奮鬥,這樣的家庭氛圍,怎麼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2、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孩子的成功,不僅僅是梁啟超這個父親的功勞,更離不開梁啟超妻子的教育。

在當時那個年代,梁啟超經常忙於革命工作,後來甚至逃到國外,經常不能見到孩子,很多時候教育孩子的工作就落在梁啟超妻子的身上。

梁啟超先生有兩個妻子:李蕙仙,王桂荃。

李蕙仙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禮部尚書李端棻的堂妹,屬大家閨秀,舉止端莊、知書達理。而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後來她成為梁啟超的側室。因為王桂荃一直跟著李蕙仙,所以梁啟超所有的孩子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梁啟超與李蕙仙一向敬愛有加,做了一輩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啟超卻為此悔恨終生。

在李蕙仙彌留之際,他對大女兒樑思順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順兒啊!我總覺得你媽媽的那個怪病(乳癌),是我們打那一回架打出來的,我實在哀痛至極!悔恨至極!我怕傷你們的心,始終不忍說,現在忍不住了,說出來向把自己的罪過減輕一點。”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正是梁啟超和妻子們互敬互愛,創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理,尊重父母,學會正確的關係處理方式。

反觀我們現在的很多父母,誰都不讓著誰,一不開心就互相吵架,謾罵,動不動就離婚,試問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怎麼能正常成長呢?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

梁啟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事蹟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啟超先生結過兩次婚,娶了兩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個孩子

長女:樑思順(1893-1966),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樑思成(1901-1972),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次子:樑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樑思忠(1907-1932),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樑思莊(1908-1986),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樑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三女:樑思懿(1914-1988),著名社會活動家;

四女:樑思寧(1916-2006),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五子:樑思禮(1924-),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看看梁啟超先生9個子女的履歷,我們是不是要佩服的五體投地。

更加可敬的是,梁啟超先生基本都出國留學過,但他們最後都留學歸來,為國奉獻,這種愛國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梁啟超先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梁啟超先生在教育孩子上取得的成績讓我們歎為觀止,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父母學習借鑑的?

翻看梁啟超先生的一生,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現在父母學習。

1、以身作則

談到梁啟超先生,我們不得不提下他所處的年代。

梁啟超先生生活在光緒年間,清朝晚期,當時外國入侵,各種社會矛盾激發,清朝腐敗無能,人民貧困潦倒。因而才有了後來梁啟超先生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組織了戊戌變法。後來變法失敗,梁啟超逃到了國外,但梁啟超先生依然關心國家命運,創辦報社,開展民主運動。反觀康有為,到了國外之後,打著革命的旗幟,驕奢淫逸,他們的人格品行,高下立判。

歷史上很多軼事反應了梁啟超先生的品德。

1、民國十四年(1925年)陰曆七月初七,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志摩;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樑啟超卻對徐志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2、光緒二十五年底,梁啟超赴美國辦理保皇會事宜。遇到了一位僑商的女兒,叫何蕙珍,英文極好,便做了梁啟超的翻譯。多年來,除了妻子李氏外,他還沒有與一個女子這樣接近過,不禁產生了情愫。但梁啟超不願把這件事繞開自己的結髮妻子。他在一封家書中,把檀島奇遇說與李惠仙知。李惠仙讀了梁啟超的信,給梁啟超寫了一封回信。梁啟超最終以理智鎖住情感,結束了這場苦戀。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古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正是梁啟超先生的這種以身作則,正人君子的風範,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正直有用的人才。

而現在很多父母,天天自己抱著手機電視看,自己不努力,偏偏讓孩子努力去學習去奮鬥,這樣的家庭氛圍,怎麼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2、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孩子的成功,不僅僅是梁啟超這個父親的功勞,更離不開梁啟超妻子的教育。

在當時那個年代,梁啟超經常忙於革命工作,後來甚至逃到國外,經常不能見到孩子,很多時候教育孩子的工作就落在梁啟超妻子的身上。

梁啟超先生有兩個妻子:李蕙仙,王桂荃。

李蕙仙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禮部尚書李端棻的堂妹,屬大家閨秀,舉止端莊、知書達理。而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後來她成為梁啟超的側室。因為王桂荃一直跟著李蕙仙,所以梁啟超所有的孩子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梁啟超與李蕙仙一向敬愛有加,做了一輩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啟超卻為此悔恨終生。

在李蕙仙彌留之際,他對大女兒樑思順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順兒啊!我總覺得你媽媽的那個怪病(乳癌),是我們打那一回架打出來的,我實在哀痛至極!悔恨至極!我怕傷你們的心,始終不忍說,現在忍不住了,說出來向把自己的罪過減輕一點。”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正是梁啟超和妻子們互敬互愛,創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理,尊重父母,學會正確的關係處理方式。

反觀我們現在的很多父母,誰都不讓著誰,一不開心就互相吵架,謾罵,動不動就離婚,試問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怎麼能正常成長呢?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平等溝通交流

梁啟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什麼事都會跟孩子溝通。在梁啟超寫給兒女的家書中,很多都是對一些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比如講述他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甚至有一封家書中,梁啟超甚至將自己當年在北戴河買房及相關的收支情況,都坦誠地跟孩子們溝通交流。

而且梁啟超不對孩子擺父母權威,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他對他們對愛。比如他愛給孩子起綽號,他一封信裡這樣稱呼孩子:“老白鼻、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那兩個不甚寶貝的好乖乖,對岸一大群孩子們,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從這些稱呼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他對孩子的愛,當然孩子們也肯定能感受到父親對他們的疼愛。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

梁啟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事蹟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啟超先生結過兩次婚,娶了兩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個孩子

長女:樑思順(1893-1966),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樑思成(1901-1972),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次子:樑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樑思忠(1907-1932),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樑思莊(1908-1986),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樑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三女:樑思懿(1914-1988),著名社會活動家;

四女:樑思寧(1916-2006),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五子:樑思禮(1924-),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看看梁啟超先生9個子女的履歷,我們是不是要佩服的五體投地。

更加可敬的是,梁啟超先生基本都出國留學過,但他們最後都留學歸來,為國奉獻,這種愛國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梁啟超先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梁啟超先生在教育孩子上取得的成績讓我們歎為觀止,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父母學習借鑑的?

翻看梁啟超先生的一生,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現在父母學習。

1、以身作則

談到梁啟超先生,我們不得不提下他所處的年代。

梁啟超先生生活在光緒年間,清朝晚期,當時外國入侵,各種社會矛盾激發,清朝腐敗無能,人民貧困潦倒。因而才有了後來梁啟超先生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組織了戊戌變法。後來變法失敗,梁啟超逃到了國外,但梁啟超先生依然關心國家命運,創辦報社,開展民主運動。反觀康有為,到了國外之後,打著革命的旗幟,驕奢淫逸,他們的人格品行,高下立判。

歷史上很多軼事反應了梁啟超先生的品德。

1、民國十四年(1925年)陰曆七月初七,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志摩;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樑啟超卻對徐志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2、光緒二十五年底,梁啟超赴美國辦理保皇會事宜。遇到了一位僑商的女兒,叫何蕙珍,英文極好,便做了梁啟超的翻譯。多年來,除了妻子李氏外,他還沒有與一個女子這樣接近過,不禁產生了情愫。但梁啟超不願把這件事繞開自己的結髮妻子。他在一封家書中,把檀島奇遇說與李惠仙知。李惠仙讀了梁啟超的信,給梁啟超寫了一封回信。梁啟超最終以理智鎖住情感,結束了這場苦戀。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古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正是梁啟超先生的這種以身作則,正人君子的風範,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正直有用的人才。

而現在很多父母,天天自己抱著手機電視看,自己不努力,偏偏讓孩子努力去學習去奮鬥,這樣的家庭氛圍,怎麼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2、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孩子的成功,不僅僅是梁啟超這個父親的功勞,更離不開梁啟超妻子的教育。

在當時那個年代,梁啟超經常忙於革命工作,後來甚至逃到國外,經常不能見到孩子,很多時候教育孩子的工作就落在梁啟超妻子的身上。

梁啟超先生有兩個妻子:李蕙仙,王桂荃。

李蕙仙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禮部尚書李端棻的堂妹,屬大家閨秀,舉止端莊、知書達理。而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後來她成為梁啟超的側室。因為王桂荃一直跟著李蕙仙,所以梁啟超所有的孩子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梁啟超與李蕙仙一向敬愛有加,做了一輩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啟超卻為此悔恨終生。

在李蕙仙彌留之際,他對大女兒樑思順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順兒啊!我總覺得你媽媽的那個怪病(乳癌),是我們打那一回架打出來的,我實在哀痛至極!悔恨至極!我怕傷你們的心,始終不忍說,現在忍不住了,說出來向把自己的罪過減輕一點。”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正是梁啟超和妻子們互敬互愛,創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理,尊重父母,學會正確的關係處理方式。

反觀我們現在的很多父母,誰都不讓著誰,一不開心就互相吵架,謾罵,動不動就離婚,試問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怎麼能正常成長呢?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平等溝通交流

梁啟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什麼事都會跟孩子溝通。在梁啟超寫給兒女的家書中,很多都是對一些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比如講述他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甚至有一封家書中,梁啟超甚至將自己當年在北戴河買房及相關的收支情況,都坦誠地跟孩子們溝通交流。

而且梁啟超不對孩子擺父母權威,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他對他們對愛。比如他愛給孩子起綽號,他一封信裡這樣稱呼孩子:“老白鼻、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那兩個不甚寶貝的好乖乖,對岸一大群孩子們,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從這些稱呼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他對孩子的愛,當然孩子們也肯定能感受到父親對他們的疼愛。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不像現在我們很多父母,有愛也不會表達,每天板著個臉,在孩子面前裝腔作勢,維護自己父母的權威,除了跟孩子聊學習,就沒有什麼話可談。

只有當孩子真實的感受到父母的愛後,孩子才會相信父母,才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願意跟父母交流,表達自己的心聲。

前幾天有個新聞,一個9歲孩子不小心打破了塊玻璃,老師讓孩子賠600元錢,結果孩子不敢跟父母說,最後因為600塊跳樓自殺了。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

梁啟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事蹟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啟超先生結過兩次婚,娶了兩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個孩子

長女:樑思順(1893-1966),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樑思成(1901-1972),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次子:樑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樑思忠(1907-1932),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樑思莊(1908-1986),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樑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三女:樑思懿(1914-1988),著名社會活動家;

四女:樑思寧(1916-2006),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五子:樑思禮(1924-),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看看梁啟超先生9個子女的履歷,我們是不是要佩服的五體投地。

更加可敬的是,梁啟超先生基本都出國留學過,但他們最後都留學歸來,為國奉獻,這種愛國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梁啟超先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梁啟超先生在教育孩子上取得的成績讓我們歎為觀止,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父母學習借鑑的?

翻看梁啟超先生的一生,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現在父母學習。

1、以身作則

談到梁啟超先生,我們不得不提下他所處的年代。

梁啟超先生生活在光緒年間,清朝晚期,當時外國入侵,各種社會矛盾激發,清朝腐敗無能,人民貧困潦倒。因而才有了後來梁啟超先生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組織了戊戌變法。後來變法失敗,梁啟超逃到了國外,但梁啟超先生依然關心國家命運,創辦報社,開展民主運動。反觀康有為,到了國外之後,打著革命的旗幟,驕奢淫逸,他們的人格品行,高下立判。

歷史上很多軼事反應了梁啟超先生的品德。

1、民國十四年(1925年)陰曆七月初七,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志摩;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樑啟超卻對徐志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2、光緒二十五年底,梁啟超赴美國辦理保皇會事宜。遇到了一位僑商的女兒,叫何蕙珍,英文極好,便做了梁啟超的翻譯。多年來,除了妻子李氏外,他還沒有與一個女子這樣接近過,不禁產生了情愫。但梁啟超不願把這件事繞開自己的結髮妻子。他在一封家書中,把檀島奇遇說與李惠仙知。李惠仙讀了梁啟超的信,給梁啟超寫了一封回信。梁啟超最終以理智鎖住情感,結束了這場苦戀。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古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正是梁啟超先生的這種以身作則,正人君子的風範,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正直有用的人才。

而現在很多父母,天天自己抱著手機電視看,自己不努力,偏偏讓孩子努力去學習去奮鬥,這樣的家庭氛圍,怎麼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2、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孩子的成功,不僅僅是梁啟超這個父親的功勞,更離不開梁啟超妻子的教育。

在當時那個年代,梁啟超經常忙於革命工作,後來甚至逃到國外,經常不能見到孩子,很多時候教育孩子的工作就落在梁啟超妻子的身上。

梁啟超先生有兩個妻子:李蕙仙,王桂荃。

李蕙仙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禮部尚書李端棻的堂妹,屬大家閨秀,舉止端莊、知書達理。而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後來她成為梁啟超的側室。因為王桂荃一直跟著李蕙仙,所以梁啟超所有的孩子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梁啟超與李蕙仙一向敬愛有加,做了一輩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啟超卻為此悔恨終生。

在李蕙仙彌留之際,他對大女兒樑思順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順兒啊!我總覺得你媽媽的那個怪病(乳癌),是我們打那一回架打出來的,我實在哀痛至極!悔恨至極!我怕傷你們的心,始終不忍說,現在忍不住了,說出來向把自己的罪過減輕一點。”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正是梁啟超和妻子們互敬互愛,創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理,尊重父母,學會正確的關係處理方式。

反觀我們現在的很多父母,誰都不讓著誰,一不開心就互相吵架,謾罵,動不動就離婚,試問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怎麼能正常成長呢?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平等溝通交流

梁啟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什麼事都會跟孩子溝通。在梁啟超寫給兒女的家書中,很多都是對一些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比如講述他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甚至有一封家書中,梁啟超甚至將自己當年在北戴河買房及相關的收支情況,都坦誠地跟孩子們溝通交流。

而且梁啟超不對孩子擺父母權威,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他對他們對愛。比如他愛給孩子起綽號,他一封信裡這樣稱呼孩子:“老白鼻、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那兩個不甚寶貝的好乖乖,對岸一大群孩子們,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從這些稱呼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他對孩子的愛,當然孩子們也肯定能感受到父親對他們的疼愛。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不像現在我們很多父母,有愛也不會表達,每天板著個臉,在孩子面前裝腔作勢,維護自己父母的權威,除了跟孩子聊學習,就沒有什麼話可談。

只有當孩子真實的感受到父母的愛後,孩子才會相信父母,才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願意跟父母交流,表達自己的心聲。

前幾天有個新聞,一個9歲孩子不小心打破了塊玻璃,老師讓孩子賠600元錢,結果孩子不敢跟父母說,最後因為600塊跳樓自殺了。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那父母說什麼他還會聽嗎?孩子不聽,父母又依靠什麼來教育孩子呢?

所以我們父母應該跟梁啟超先生學習下,跟孩子多交流溝通,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四:人生態度,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梁啟超在給樑思成寫的一封家書裡寫到: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文中的曾文正是曾國藩,這巨虎”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原來出自曾國藩的家書,被梁啟超引用做為了家訓。正是聽從了梁啟超教育的“莫問收穫”,樑思成才成了中國建築學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類似於我們現在很多父母提倡的積極思維。梁啟超先生在100多年前開始這樣教育孩子了。

而我們現在很多父母,還用陳舊的固化思維,天天只盯著孩子的成績,而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也變成了”不問耕耘,但問收穫“。而當總是沒有收穫時,孩子也就沒有了學習興趣,不在繼續努力了。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習梁啟超先生的折中”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的人生態度,不要總關注孩子拿了什麼獎、取得了什麼成績,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跟自己做對比,捨得努力,捨得付出,只有這樣才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成功。


"

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自己的一個孩子發愁,不知道如何教育,撇家舍業,省吃儉用上輔導班,買學區房時,歷史上卻又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他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養育了9個孩子,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位偉大的父親是誰?

他就是我們尊敬的梁啟超先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後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

梁啟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事蹟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他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取得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梁啟超先生結過兩次婚,娶了兩位夫人:李蕙仙、王桂荃,生了九個孩子

長女:樑思順(1893-1966),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長子:樑思成(1901-1972),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次子:樑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三子:樑思忠(1907-1932),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樑思莊(1908-1986),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樑思達(1912-2001),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三女:樑思懿(1914-1988),著名社會活動家;

四女:樑思寧(1916-2006),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五子:樑思禮(1924-),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看看梁啟超先生9個子女的履歷,我們是不是要佩服的五體投地。

更加可敬的是,梁啟超先生基本都出國留學過,但他們最後都留學歸來,為國奉獻,這種愛國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梁啟超先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梁啟超先生在教育孩子上取得的成績讓我們歎為觀止,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父母學習借鑑的?

翻看梁啟超先生的一生,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現在父母學習。

1、以身作則

談到梁啟超先生,我們不得不提下他所處的年代。

梁啟超先生生活在光緒年間,清朝晚期,當時外國入侵,各種社會矛盾激發,清朝腐敗無能,人民貧困潦倒。因而才有了後來梁啟超先生和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組織了戊戌變法。後來變法失敗,梁啟超逃到了國外,但梁啟超先生依然關心國家命運,創辦報社,開展民主運動。反觀康有為,到了國外之後,打著革命的旗幟,驕奢淫逸,他們的人格品行,高下立判。

歷史上很多軼事反應了梁啟超先生的品德。

1、民國十四年(1925年)陰曆七月初七,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志摩;礙於徐志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樑啟超卻對徐志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2、光緒二十五年底,梁啟超赴美國辦理保皇會事宜。遇到了一位僑商的女兒,叫何蕙珍,英文極好,便做了梁啟超的翻譯。多年來,除了妻子李氏外,他還沒有與一個女子這樣接近過,不禁產生了情愫。但梁啟超不願把這件事繞開自己的結髮妻子。他在一封家書中,把檀島奇遇說與李惠仙知。李惠仙讀了梁啟超的信,給梁啟超寫了一封回信。梁啟超最終以理智鎖住情感,結束了這場苦戀。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古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正是梁啟超先生的這種以身作則,正人君子的風範,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正直有用的人才。

而現在很多父母,天天自己抱著手機電視看,自己不努力,偏偏讓孩子努力去學習去奮鬥,這樣的家庭氛圍,怎麼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2、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孩子的成功,不僅僅是梁啟超這個父親的功勞,更離不開梁啟超妻子的教育。

在當時那個年代,梁啟超經常忙於革命工作,後來甚至逃到國外,經常不能見到孩子,很多時候教育孩子的工作就落在梁啟超妻子的身上。

梁啟超先生有兩個妻子:李蕙仙,王桂荃。

李蕙仙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禮部尚書李端棻的堂妹,屬大家閨秀,舉止端莊、知書達理。而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後來她成為梁啟超的側室。因為王桂荃一直跟著李蕙仙,所以梁啟超所有的孩子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梁啟超與李蕙仙一向敬愛有加,做了一輩子夫妻,只吵了一回架,梁啟超卻為此悔恨終生。

在李蕙仙彌留之際,他對大女兒樑思順剖白了自己的愧疚心情:“順兒啊!我總覺得你媽媽的那個怪病(乳癌),是我們打那一回架打出來的,我實在哀痛至極!悔恨至極!我怕傷你們的心,始終不忍說,現在忍不住了,說出來向把自己的罪過減輕一點。”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正是梁啟超和妻子們互敬互愛,創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理,尊重父母,學會正確的關係處理方式。

反觀我們現在的很多父母,誰都不讓著誰,一不開心就互相吵架,謾罵,動不動就離婚,試問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怎麼能正常成長呢?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平等溝通交流

梁啟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什麼事都會跟孩子溝通。在梁啟超寫給兒女的家書中,很多都是對一些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比如講述他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甚至有一封家書中,梁啟超甚至將自己當年在北戴河買房及相關的收支情況,都坦誠地跟孩子們溝通交流。

而且梁啟超不對孩子擺父母權威,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他對他們對愛。比如他愛給孩子起綽號,他一封信裡這樣稱呼孩子:“老白鼻、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那兩個不甚寶貝的好乖乖,對岸一大群孩子們,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從這些稱呼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他對孩子的愛,當然孩子們也肯定能感受到父親對他們的疼愛。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不像現在我們很多父母,有愛也不會表達,每天板著個臉,在孩子面前裝腔作勢,維護自己父母的權威,除了跟孩子聊學習,就沒有什麼話可談。

只有當孩子真實的感受到父母的愛後,孩子才會相信父母,才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願意跟父母交流,表達自己的心聲。

前幾天有個新聞,一個9歲孩子不小心打破了塊玻璃,老師讓孩子賠600元錢,結果孩子不敢跟父母說,最後因為600塊跳樓自殺了。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那父母說什麼他還會聽嗎?孩子不聽,父母又依靠什麼來教育孩子呢?

所以我們父母應該跟梁啟超先生學習下,跟孩子多交流溝通,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四:人生態度,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梁啟超在給樑思成寫的一封家書裡寫到: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文中的曾文正是曾國藩,這巨虎”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原來出自曾國藩的家書,被梁啟超引用做為了家訓。正是聽從了梁啟超教育的“莫問收穫”,樑思成才成了中國建築學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類似於我們現在很多父母提倡的積極思維。梁啟超先生在100多年前開始這樣教育孩子了。

而我們現在很多父母,還用陳舊的固化思維,天天只盯著孩子的成績,而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也變成了”不問耕耘,但問收穫“。而當總是沒有收穫時,孩子也就沒有了學習興趣,不在繼續努力了。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習梁啟超先生的折中”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的人生態度,不要總關注孩子拿了什麼獎、取得了什麼成績,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跟自己做對比,捨得努力,捨得付出,只有這樣才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成功。


生了9個孩子,個個留學歸來,為國奉獻,出了三個院士,他是誰?



結語

梁啟超先生不僅自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培養了9個非常優秀的子女,“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尤其他所處的年代,在對比我們的現在的時代,他在教育子女上所取得的成就就更加難能可貴了,值得我們所有的父母學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