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對身體的三好處:活氣血 通經絡 助陽氣

穴位 艾灸 中醫 護膚 問生堂 問生堂 2017-10-10

艾灸治病,艾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力推的中醫優勢技術,艾灸技術流傳千年,校驗無數,有非常強的群眾基礎,我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天就給大傢俱體解釋一下艾灸和氣血、經絡、元陽的關係。

艾灸對身體的三好處:活氣血 通經絡 助陽氣

艾灸

氣血的重要性

氣看不見摸不到, 就像《老子》中的道,道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黃帝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生”,氣源自先天和後天,是元氣和正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內灌臟腑,外濡腠理。氣具有推動作用、氣化作用、溫煦作用、防禦作用、固攝作用、營養作用。

血是由脾胃運化所產生的水谷精微和行於脈中的營氣所構成,含有豐富的營養與滋潤物質,是構成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血行於脈中,精血相互化生,內連臟腑,外連肌表,由五臟共同協作完成血的運行。血的作用有營養與滋潤、感覺和運動的基礎、神智獲得的物質基礎、女子之本。

艾灸和氣血的重要關係

艾灸的一項重要作用是行氣活血。灸法可以使局部乃至全身感到溫暖舒適,灸的刺激可以使氣機調暢,營衛和諧,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所以一切氣血凝滯、經絡麻痺,均可以用艾灸來溫經通絡、散寒除痺。《神灸經綸》中記載: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艾灸對身體的三好處:活氣血 通經絡 助陽氣

艾灸

經絡的重要性

經絡是特有的人體結構和組成部分之一,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是溝通內外、上下的一個獨特系統,它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無處不在,遍佈全身,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臍是經絡的的總樞,經氣的匯海。經絡可以通行氣血,濡養全身;抵禦外邪,保衛機體;平衡陰陽,調節功能;傳導感應,反應病情。

艾灸和經絡的重要關係

艾灸可以溫通經絡,用艾灸治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體阻塞的經脈、用陽氣滋潤虛弱的臟腑。氣血充足了,正氣才能對抗病邪。而且通經絡、補陽氣不僅能治病,發現活用它們還能找到疾病,甚至一些很小的疾病也能找到。艾灸發汗,通過經絡傳導可以給病邪一個出口,達到治病的目的。灸感能夠沿經絡穴位走竄。藥之不到,針之不及,必須灸之,所以艾灸的經絡穴位療法療效顯著。

元陽的重要性

中醫謂人體陽氣的根本。生命運動的原動力,來源於德基。人體中元陽相當於水庫,經絡相當於水渠,水渠裡的淤泥相當於經絡裡的風寒溼熱毒,如果元陽足經絡暢通人就沒有病;如果元陽損耗多(不足)經絡裡的風寒溼熱毒少輸送能量的通道會似通非通,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經絡裡的風寒溼熱毒嚴重使經絡不通造成身體系統不平衡,形成體內垃圾就是病,嚴重的就成腫瘤。

艾灸對身體的三好處:活氣血 通經絡 助陽氣

艾灸

艾灸和元陽的重要關係

中醫名醫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神灸經論》上說:夫灸取於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為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中醫《傷寒論》認為所有疾病是因身體系統不平衡所致。不平衡原因是經絡傳導平衡的指令信息受阻或堵塞所致。受阻的原因主要是風寒溼熱侵入經絡系統造成。灸療時艾煙的純陽性成分,通過滲透肌膚穴位進入經絡,把風寒溼熱排出體外,補益元陽,達到“以平為期”健康養生最佳狀態,則人身本有的免疫功能、強大恢復能力自然顯現,百病自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三裡灸不絕,一切災病滅;熱時取涼,寒時向火;治病灸疾,功非小補;知灸者福,善艾者壽。

更多艾灸知識請關注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