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人士:建議國家教育經費佔GDP比重提至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教育界人士:建議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重提至5%

本報北京6月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國 樊未晨)中國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已連續多年達到4%,一些教育界人士建議加大投入,使這一比重進一步上升。

6月1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兒童中心、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的首屆中國兒童發展論壇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說,目前,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重已達4.1%,建議提高到5%。

“4%”是衡量國家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標。我國1993年首次提出了4%的目標,並於2012年首次實現。教育部近期公佈的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快報顯示,2018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36990億元,而全年GDP為90.03萬億元,這意味著4%目標已連續7年實現並得到鞏固。

盧邁在以“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為主題的中國兒童發展論壇上建議,國家財政投入需要特別支持處境不利的兒童群體,如農村留守兒童、城市流動兒童、中職學校學生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要重點關注入園難、戶籍障礙、嬰幼兒早期照護服務等人民群眾迫切的需求。

“‘兒童優先’不僅是一句口號、一句倡議,而且是一個個具體的行動。”盧邁說,全國目前約有0~18歲兒童2.8億名,其中1.3億多名兒童生活在農村,3500萬流動兒童隨父母在城市生活,不少兒童的就學面臨諸多限制,“無論是為了發展還是為了社會公平,他們一個都不能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在論壇上指出,兒童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應該優先考慮讓貧困地區、處境不利的兒童享受到國家政策和社會幫助,為他們創造公平的發展條件。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祕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對記者說,很多國家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超過6%。隨著社會發展,教育投入佔比應該越來越高,4%“絕對不是最高點”,他贊成逐步提高比例的建議。

對於新增教育投入,朱永新認為應向兒童傾斜,特別是0到7歲兒童。“其實整個教育是從0歲開始的。我們過去把0到3歲納入學前教育,其實是不對的。0到7歲其實成為各個國家教育競爭新的重要的領域。中國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8年11月出臺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

2009年以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實施了社會試驗項目“山村幼兒園”,在部分農村地區倡導“一村一園”,已在9個省區的22個縣設立了2300多所“山村幼兒園”。追蹤研究發現,這些原本沒有幼兒園可上的兒童有了明顯進步。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升到小學5年級時,這些兒童中的80%,學業表現進入全縣兒童的前四分之一。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杜智鑫說,在國家更加重視學前教育的背景下,建議進一步明確在全國農村實現“一村一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