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虛空,皆無意義-《喧譁與騷動》

喧譁與騷動 小說 讀書 歷史 設計 城閱書話 2019-06-30

《喧譁與騷動》是一本典型的意識流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很難抓住作者的思緒,著重的是心裡活動描寫。它不是傳統小說按故事情節發生的先後次序或者是情節之間的邏輯聯繫聯繫而形成的單一的、直線發展的結構,而是隨著人的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

一切虛空,皆無意義-《喧譁與騷動》

小說講述的是美國南方康普生一家的故事,刻畫了三位女性的形象。威廉·福克納運用巧妙的手法――康普生家三兄弟和旁觀者的口吻對小說情節進行了詳細的、生動的描述。

作者其實想通過康普生家庭從顯赫到落敗的整個過程表達出南方社會舊時代的結束,主要意圖是描寫出社會歷史的變遷。小說分為四個部分,刻畫了康普生太太、女兒凱蒂·康普生以及凱蒂的女兒昆丁等主要人物形象,表現出了女性的悲慘命運。

儘管三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或是性格特徵有著相當大的區別,但是可以看出她們都是不幸的。究其原因,是由於當時社會種族主義的出現以及傳統的清教教規的束縛。可見,女性當時這種悲慘的境遇是與男權社會的統治與壓抑密切相關的。

作者對凱蒂是非常同情的,他關注了女性平等的權利以及地位,喚醒了大眾普遍潛藏的女性意識,這在整個女性爭取權利、追求自由的歷程中是有著重大作用的。

福克納在這篇《喧譁與騷動》小說的構思上獨闢蹊徑。小說分為四個部分,分別以四個主要人物,從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來構成了一個漂亮的四重奏樂章。各個部分固然不是相對獨立,而有大量的事件上的交叉,完全拋開了線性敘事上的時間推移關係,而將它打亂在可能的任何一個部分。

福克納說:“最值得寫的,就是人內心的衝突。”他的作品也一直致力於描寫人的內心衝突,在他筆下,語言不再是用於表達的工具,而是一件可以被隨意設計的藝術品。因此,你可以看到他筆下的人物經常陷入一種自我囈語,這是福克納刻意運用意識流寫法,以期能更真實、更細緻地貼合人物內心。

但閱讀意識流作品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你需要時刻緊跟作家的思維以保證自己沒有脫節。但問題就在於,作家本身,或者作家筆下人物的思維本身就很跳躍,這無疑就更加了我們的閱讀難度。

夢囈式樣的淺層意識疊出,情節基本被淡化,人物只剩下一些話語和瑣碎如同一些浮在時間河流上的花朵,而真正牽引故事發展的是時間和隱藏的非理性暗流。這是閱讀《喧譁與騷動》帶給我們的感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