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古國——軧國,又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古國,曾與邢國一起抗狄

西周 中國歷史 文物 史記 劉邦 堰風來襲 2018-12-14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河北元氏縣東張鄉西張村的一座被俗稱為“霸王崗”的地方,出土了一座西周古墓,一批帶有銘文的銅器呈現於世人眼前,而更使人驚訝的是,銘文中記載著一個不見史傳的西周古國:軧(dǐ)國。西張村的北邊有一條不起眼的河流叫槐河,有一種說法認為它就是古籍中記載的“泜水”,《漢書·地理志》記載:“泜水首受中丘西山窮泉谷,東至堂陽入黃河。”說是泜水源出中丘(今河北內丘縣)西的窮泉谷,東至堂陽(今河北新河縣)入黃河。《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記載:“(劉邦)遣張耳與韓信擊破趙井陘,斬陳餘泜水上。”意思是陳餘叛漢,漢王劉邦派張耳和韓信攻破趙國的重要關隘井陘(太行山八陘之第五陘),在泜水之上斬殺陳餘。西周軧國就處於這片泜水之畔,“軧”和“泜”肯定有一定的淵源,“軧”為車傍,遠古族人帶車字為國名的,多跟戰車有關,比如軹國(在今河南濟源市軹城鎮)、軫國(在今湖北應城縣),估計早軧部族的族人也是因擅長造車或製作跟戰車有關的部件而發展起來的。

西周古國——軧國,又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古國,曾與邢國一起抗狄

軧國的立國年代、國姓、何人所建等問題尚不明確,根據出土銅器銘文分析,軧國曾受到附近戎狄的侵害,然後邢國出兵援助,故軧國應該是邢國的附屬國,受邢國保護。《臣諫簋》銘文記載:“惟戎大出(於)軝,邢侯搏戎……”前半篇大意是戎狄大舉入侵軧國,邢國得知後帥師救軧。根據銘文得知,邢侯擊退戎狄後,命令大將率旅師入駐軧地,以防戎狄再犯。後半篇大意為由於要長期駐守軧地,國內的職位需要有人承繼,於是上奏邢侯,說自己的兒子已不幸去世,將胞弟的長子(名字缺失)託付給邢侯,讓邢侯栽培他處理朝政,諫的奏請得到了邢侯的應允,以此作器。

西周古國——軧國,又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古國,曾與邢國一起抗狄

臣諫簋

據另一出土西周重要銅器《叔(走雚)父卣》,銘文記載:“叔䟒父曰:餘考(老)不克御事,唯女倏其敬,辥乃身。毋尚為小子,餘兄為女茲小鬰彝……女其用饗乃闢軝侯……”銘文記載的是叔(走雚)父告誡弟弟的話,大意是我已年老,對於處理政事已經力不從心,你還年輕,今後要修善其身,克謹自儉,切不可再以小孩子氣。兄長我給你製作了這件銅器,以示告誡。你要用這件酒器來宴享軧侯,招待使臣……全文就是一個兄長對胞弟的殷殷期望。從銘文內容看,這個“倏”當為軧國之臣。

西周古國——軧國,又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古國,曾與邢國一起抗狄

叔䟒父卣銘文

官方認為,上述《臣諫簋》和《叔(走雚)父卣》同為西周成康時期的器物,而且兩者有一定的聯繫,即《臣諫簋》中提到的“諫”是邢國大臣,而《叔(走雚)父卣》中提到的“叔(走雚)父”和“諫”係為同一人,因為自己要奉命鎮守軧地,抗擊戎狄,國內的官職無人承繼,便向邢侯推薦了弟弟的兒子。等到他年老時,又製作《叔(走雚)父卣》以告誡弟弟“倏”。說明“諫”自被邢侯派駐在軧國後,從此一輩子鎮守軧國,恪盡職守,直到年老去世。

西周古國——軧國,又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古國,曾與邢國一起抗狄

臣諫簋銘文

關於軧國最後的滅亡,從地理位置看,軧國在白狄族國肥國、鼓國、鮮虞國的附近,正處於戎狄的活躍地帶,也是戎狄入侵中原的必經之路,可以想像弱小的軧國生存之艱辛。而南面是邢國,按照《臣諫簋》銘文記載,戎狄入侵軧國,邢國出兵援助,根據脣亡齒寒的原理,也是比較符合地緣政治需要的。史書中記載邢國大約在春秋之後開始衰弱,邢國是抗狄大國,邢國的衰弱標誌著戎狄的強盛,此時的邢國已自身難保,不可能再去庇護軧國了。故以此推斷,軧國大概在西周末年或春秋初期亡於戎狄。

西周古國——軧國,又一個被歷史遺忘的古國,曾與邢國一起抗狄

軧國太弱勢了,以致於連史書都吝嗇記它一筆,但它曾經尷尬的一面被青銅器永遠銘記了下來。傳說西張村的霸王崗是秦末西楚霸王排兵佈陣的地方,傍邊還有個韓臺村,是當年楚漢爭霸時期大將韓信的點將臺。《史記》也告訴我們楚漢之際古軧國這一帶確實有韓信用兵的記錄。

文/堰風

更多方國曆史

白狄之國——鮮虞國,中山國前身,邢國晉國的死敵,越挫越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