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佛道明爭暗鬥,玉帝為何還要贊成取經計劃?

西遊記 玉皇大帝 孫悟空 唐三藏 匆匆帶你看天下 2017-04-25

如來佛祖的取經計劃是在“盂蘭盆會”上提出,這“盂蘭盆會”開在“安天大會”也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被鎮壓之後五百年。原著也提到如來佛祖雷音寶剎中有三藏真經,本來打算送至東土,叵耐大唐世人愚蠢不識佛門旨要,毀謗真言,因此提出了西天取經計劃。

但是結合歷史來講,唐僧的原型是玄奘,故事發生在唐朝貞觀之年。著名的貞觀之治正是發生在這一時期,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發揚光大,運用道家的思想治國平天下。《西遊記》原著也不止一處談及南瞻部洲的大唐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根本不像如來佛祖所言什麼多災多難,愚蠢無知之類的。

西遊記:佛道明爭暗鬥,玉帝為何還要贊成取經計劃?

但是大唐百姓和統治階級不信佛教確實是真,李世民遊地府歸來要開“水陸法會”,當時就有太史丞上表反對:“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誘愚蠢,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口誦梵言,以圖偷免……”。如來佛祖安排斬涇河龍王,李世民遊地府還有金蟬子轉世等動作,目的只有一個:從統治階級入手,打開東土大唐的市場。

唐朝信道教者居多,那麼玉皇大帝為何允許如來佛祖肆無忌憚地進行傳教活動呢?

西遊記:佛道明爭暗鬥,玉帝為何還要贊成取經計劃?

第一、陳玄奘印度取經在先,吳承恩寫《西遊記》基於這樣的歷史背景。吳承恩本身也崇尚佛教,他一生懷才不遇,晚年困頓潦倒之際續寫停筆的《西遊記》。看慣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感受到社會的世態炎涼,在他心中佛是一片聖地,佛教東傳符合吳承恩心意。

第二、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庭有無數種方法收服,佑聖真君乃北極四聖之一,他手下的王靈官就能和孫悟空戰的難捨難分。孫悟空幾進幾齣太上老君的兜率宮,老君對此視若無睹還從讓他八卦爐內逃脫。但是天庭沒人出力這一切都被玉皇大帝看在眼裡,既然請不動天庭神仙,那就下旨如來。果不其然,佛祖慧眼看穿孫悟空破綻,須臾間便殄滅妖猴,大漲佛教臉面。佛教的昌盛正好可以牽制天庭的官僚作風,神仙不聽話佛教大有人在!

西遊記:佛道明爭暗鬥,玉帝為何還要贊成取經計劃?

第三、西天取經遠不止唐僧師徒四人再加白龍馬,玉帝得知如來佛祖取經計劃早就派了四值功曹,五方揭諦輪流扶持。唐僧師徒的一舉一動都被玉帝看在眼裡,與其說如來佛祖的取經計劃不如說是玉帝和如來佛祖的共同計劃。

西遊記:佛道明爭暗鬥,玉帝為何還要贊成取經計劃?

最重要的是,佛道本就不是純粹的鬥爭關係,其實《西遊記》儒釋道精神並存,而且原著提到太上老君當年出函谷關化胡為佛,更說明佛道密不可分。玉帝作為三界主宰,帝王之術重點在於權衡,取經計劃恰好體現了這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