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紅樓夢》第五回中判詞下的襲人

襲人 晴雯 文學 林黛玉 中學生報 2017-05-26
品讀《紅樓夢》第五回中判詞下的襲人

好書導讀

《紅樓夢》不僅是中國文學之林的珍奇瑰寶,也是世界文學海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描繪的社會現實,波及封建社會的官場、家族、意識形態等諸多方面;它描敘的愛情悲劇,不知使多少讀者為之一掬同情之淚。或許正是它的主題多樣性及複雜性,才成就了它永久的藝術魅力,使之卓然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而萬古長新。

品讀《紅樓夢》第五回中判詞下的襲人

《紅樓夢》

曹雪芹 高鶚 著

精彩書評

品讀《紅樓夢》第五回中判詞下的襲人

品讀《紅樓夢》第五回中判詞下的襲人“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枉自溫柔和順”,指襲人白白地用“溫柔和順”的姿態去博得主子們的好感。

“空雲似桂如蘭”中“似桂如蘭” ,暗點其名。寶玉從宋代陸游《村居書喜》詩“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小說中改“驟”為“晝”)中取“襲人”二字為她取名,而蘭桂最香,所以舉此,但“空雲”二字則是對香的否定。

襲人原來出身貧苦,幼小時因為家裡沒飯吃,老子、娘要餓死,為了換得幾兩銀子才賣給賈府當了丫頭。襲人原來是賈母身邊的丫頭,本名珍珠。賈母擔心她的愛孫寶玉身邊的人不可靠,才把這個“心地純良,克盡職任”的丫頭給了寶玉。寶玉因她姓花,便依據陸游“花氣襲人知驟暖”的詩句改其名為花襲人。

襲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隨和,同上下左右的人關係都不錯,所以說她“溫柔和順”;而且長得也柔媚嬌俏,所以又說她“似桂如蘭”。她跟了寶玉後,“心中眼中只有一個寶玉”,處處體貼,時時關切,無微不至,成了寶玉身邊第一號得意的人。

所繪的畫,是“一簇鮮花,一床破席”。除了“花”“席”(襲)諧音其姓名外,“破席”的比喻義也並不光彩。當然,襲人的可譏議並非她不能“從一而終”,而在於她的奴性。

因為原本遺失,襲人的結局有眾多猜測。作者在《紅樓夢》第五回時已經揭示各人的人生歸宿,若按判詞的暗示,最終她是琵琶別抱,嫁給名伶蔣玉菡。但真相如何,已無法確定。眾說紛紜也就由它,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不管襲人是改嫁了蔣玉菡,還是另謀出路,不能忽視的是襲人僅是封建桎梏下的眾多犧牲品之一。當賈府後來家道中落,作為奴婢,更多的就是面臨收拾包袱走人的結局,至於歸宿何處僅是一片迷茫,更是一種對無知未來的恐懼。

“襲為釵副,晴為黛影”,這話有一定道理。襲人在做人的世故方面,是可與寶釵一爭長短的。晴雯的風流靈巧,快言冷語也的確與黛玉相似。《紅樓夢》中,襲人與晴雯是一對對比性很強的人物,晴雯像黛玉性格率真,真誠純潔。如果說,襲人像一塊半透明的毛玻璃,那麼晴雯就是晶瑩剔透的水晶。晴雯說話像黛玉一樣直來直去,無所顧忌,容易得罪人;襲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則更偏向寶釵,為人處世謹慎小心,溫柔和順。

換一個角度說,襲人的“溫柔敦厚”的性情,為人處事處處周全忍讓以及自小受封建道德的薰陶,使她成為一個合乎封建道德規範的標準的封建淑女,她不自覺地扮演了時尚規則的楷模,無形中便充當了封建衛道士的角色。

作者:廣州市鐵一中學高三(16)班 嚴俊鬆

主編:李坤媛

編輯:王鎮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