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戲的場合(上)

戲曲 玉皇大帝 歷史 品民族藝術 品民族藝術 2017-10-01

白頭戲:舊時,出嫁之女若在婆家挨打受氣,苦熬不過,投繯溺水而死後,孃家族人挾械趕來,打砸一番,並要婆家以命相抵。經中人說合,除將死者隆重安葬、償付一定金錢外,安葬之日還需罰戲謝禮,稱為“白頭戲”。罰戲用款由婆家支付,所演劇目需有劇中角色穿白飾孝,號啕痛哭者。演出“白頭戲”之意是損害婆家聲譽,告誡四鄉不可與其做親。演出地點一般設在距“婆家”近處的場院、路口。觀者多為行人、兒童和孃家助威者。

班堂戲:舊時,衙門內眷或告老官員之夫人、小姐若要看戲,多將戲曲班社邀至衙內,在廳堂或後宅演唱劇目。觀看多系女流,外人不得觀看。演出劇目多以“三小”劇目為主,若是戲班內其它行當有出類拔萃者,也需演唱拿手劇目。有賞錢,管吃喝。衙中官眷誕辰,也通常演“班堂戲”慶賀。

唱戲的場合(上)

祈雨戲:遇久旱不雨,人們便唱戲祈雨。祈雨求助的神靈不同,方法也不大一樣。有的地方平地搭臺唱,有的地方在乾涸的大坑裡唱。演出時,均需要童子(小男孩)掃地或掃坑,唱祈雨戲,要先搭神棚,搭好後,把所求助的神靈從廟裡“請”出來,用“抬大轎”(木架代替者多)抬著神像遊鄉,戲班人吹吹打打開道,游完後,塑神像安置在神棚裡,然後開戲,祈雨成功,需再唱一次還願戲。

謝雨戲:每逢夏季天旱,人們就到龍王廟裡去求雨,把龍王抬出來遊街,求雨多在農曆六月間;即便是旱上一段時間,終究是要下幾場雨的,下雨就算龍王顯靈了,四鄉村民以為鄰村“求雨”之功,感激萬分,遂“幫扶”(出人力協助)、“攆箱”(四處尋找戲班),由四鄉村民均攤集資作為演戲費用,感謝龍王爺、關老爺降甘露、兆豐年,因此稱為“謝雨戲”。戲班如遇謝雨戲、迎神賽會時,在戲前獻亭上演一回,名踩堂戲,熱鬧紅火轉巷時,走在神前面的旦角,稱“迎神旦”。

唱戲的場合(上)

功贊戲:天不明社家鳴炮擊鐘,戲班發燈開戲,社家敬神祭祀,此為功贊戲。一般多演歌功頌德的戲,以示神靈看戲。

謝神戲:舊時,為求福、求壽或禳病、滅災、高中、升遷後,常請戲曲班社演戲,酬謝神靈。演出地點一般在謝神還願者院內,多演“加官”祝福慶壽劇目或短折清唱。演唱時間較短,戲班參加人員不多,戲資每人一份,另加壺酒、糕點。一般將賞錢和饋贈物品帶回戲班,眾人均分之。也稱“歡樂戲”。

青苗戲:或曰“秋飽戲”,每到秋天,禾苗旺盛,豐收在望,農民“掛罷鋤鉤”,為預祝豐收,要唱戲歡慶,另一種情況,因禾苗生災如螞蚱、冰雹、水淹等,都要以唱戲祈求八蜡神、玉皇大帝和龍王消災免禍。

婚喪壽慶戲:民間農曆重要節日,鄉間多組織唱戲以示吉慶,達官貴人或富豪人家壽誕升遷、結婚生子、金榜題名等喜慶之日,常聘戲班演戲以示炫耀,農家有紅白喜事,也要找戲班唱戲慶賀,商賈開業也要唱戲,謂之吉慶,小戶人家也有請坐唱班清唱的。

唱戲的場合(上)

淨宅戲:或曰“鎮宅戲”。演員扮關羽、周倉、關平,徒步去“凶宅”,在室內舞大刀驅魔,口中念:“玉帝出旨下臨凡,命我鎮宅到此間。此宅若有妖魔怪,青龍大刀染黃泉。”舞畢,以刀尖挑符,在蠟燭上點燃後,繞室一週。再將另一道符(鎮宅符)貼在門楣上。淨宅後,由事主給淨宅禮有時還要宴請演員在一起吃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