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令人奇怪的是,公元前49年(漢宣帝元年)正月,匈奴單于前來朝見,二月回國,十二月宣帝就病死了。這好像成了一個魔咒,只要是匈奴單于來朝見一次漢朝皇帝,漢朝皇帝就有性命之虞。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令人奇怪的是,公元前49年(漢宣帝元年)正月,匈奴單于前來朝見,二月回國,十二月宣帝就病死了。這好像成了一個魔咒,只要是匈奴單于來朝見一次漢朝皇帝,漢朝皇帝就有性命之虞。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駕崩後,漢元帝劉奭繼位。西域太守矯詔出兵,殺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在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入長安朝見,並表示願娶漢女為閼氏。元帝也願意用婚姻的形式鞏固漢、匈之間的友好關係,就以宮女王昭君配他為閼氏。巧合的是,呼韓邪單于正月來朝見的,五月份漢元帝劉奭就駕崩了。也就是說呼韓邪單于“送走”了兩個皇帝。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令人奇怪的是,公元前49年(漢宣帝元年)正月,匈奴單于前來朝見,二月回國,十二月宣帝就病死了。這好像成了一個魔咒,只要是匈奴單于來朝見一次漢朝皇帝,漢朝皇帝就有性命之虞。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駕崩後,漢元帝劉奭繼位。西域太守矯詔出兵,殺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在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入長安朝見,並表示願娶漢女為閼氏。元帝也願意用婚姻的形式鞏固漢、匈之間的友好關係,就以宮女王昭君配他為閼氏。巧合的是,呼韓邪單于正月來朝見的,五月份漢元帝劉奭就駕崩了。也就是說呼韓邪單于“送走”了兩個皇帝。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在漢成帝劉驁時期,河平四年(前25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這次,漢成帝雖說身無大恙,但到三月份,長陵附近發生巨大泥石流。夏六月,楚王劉囂薨了。看來,匈奴單于就是一個喪門星,他們每次來,不是拜死一個皇帝,就是拜死一個親王。天災人禍,不得不讓人產生不祥的聯想。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令人奇怪的是,公元前49年(漢宣帝元年)正月,匈奴單于前來朝見,二月回國,十二月宣帝就病死了。這好像成了一個魔咒,只要是匈奴單于來朝見一次漢朝皇帝,漢朝皇帝就有性命之虞。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駕崩後,漢元帝劉奭繼位。西域太守矯詔出兵,殺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在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入長安朝見,並表示願娶漢女為閼氏。元帝也願意用婚姻的形式鞏固漢、匈之間的友好關係,就以宮女王昭君配他為閼氏。巧合的是,呼韓邪單于正月來朝見的,五月份漢元帝劉奭就駕崩了。也就是說呼韓邪單于“送走”了兩個皇帝。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在漢成帝劉驁時期,河平四年(前25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這次,漢成帝雖說身無大恙,但到三月份,長陵附近發生巨大泥石流。夏六月,楚王劉囂薨了。看來,匈奴單于就是一個喪門星,他們每次來,不是拜死一個皇帝,就是拜死一個親王。天災人禍,不得不讓人產生不祥的聯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到了哀帝劉欣時期,匈奴單于烏珠留派使者上呈國書,表示臣服大漢王朝,打算第二年正月入漢朝拜。但劉欣以“虛費府帑”為由一口回絕。其實,劉欣對“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深信不疑,“厭”是“厭勝”之意,是古代的一種巫術。但皇帝拒絕匈奴單于前來朝見的這事兒,很快被黃門侍郎揚雄知道了,他向漢哀帝寫了一份奏章,建議皇帝收回成命。說從前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平撫匈奴,現在用“聖德”使少數民族歸附,“兵家之勝,貴於未戰”,如果現今不許單于來長安朝拜,他們肯定會懷恨在心,不利於國家安定。如果再開戰端,那開銷可比這點賞賜多得多了。希望皇上務必以大局為重雲去。不知是楊雄的文筆打動了漢哀帝,還是什麼緣由,總之哀帝想通了,召見了匈奴使者,答應單于推遲一年再來朝拜。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令人奇怪的是,公元前49年(漢宣帝元年)正月,匈奴單于前來朝見,二月回國,十二月宣帝就病死了。這好像成了一個魔咒,只要是匈奴單于來朝見一次漢朝皇帝,漢朝皇帝就有性命之虞。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駕崩後,漢元帝劉奭繼位。西域太守矯詔出兵,殺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在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入長安朝見,並表示願娶漢女為閼氏。元帝也願意用婚姻的形式鞏固漢、匈之間的友好關係,就以宮女王昭君配他為閼氏。巧合的是,呼韓邪單于正月來朝見的,五月份漢元帝劉奭就駕崩了。也就是說呼韓邪單于“送走”了兩個皇帝。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在漢成帝劉驁時期,河平四年(前25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這次,漢成帝雖說身無大恙,但到三月份,長陵附近發生巨大泥石流。夏六月,楚王劉囂薨了。看來,匈奴單于就是一個喪門星,他們每次來,不是拜死一個皇帝,就是拜死一個親王。天災人禍,不得不讓人產生不祥的聯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到了哀帝劉欣時期,匈奴單于烏珠留派使者上呈國書,表示臣服大漢王朝,打算第二年正月入漢朝拜。但劉欣以“虛費府帑”為由一口回絕。其實,劉欣對“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深信不疑,“厭”是“厭勝”之意,是古代的一種巫術。但皇帝拒絕匈奴單于前來朝見的這事兒,很快被黃門侍郎揚雄知道了,他向漢哀帝寫了一份奏章,建議皇帝收回成命。說從前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平撫匈奴,現在用“聖德”使少數民族歸附,“兵家之勝,貴於未戰”,如果現今不許單于來長安朝拜,他們肯定會懷恨在心,不利於國家安定。如果再開戰端,那開銷可比這點賞賜多得多了。希望皇上務必以大局為重雲去。不知是楊雄的文筆打動了漢哀帝,還是什麼緣由,總之哀帝想通了,召見了匈奴使者,答應單于推遲一年再來朝拜。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公元前1年(元壽二年)正月,匈奴單于按皇帝詔令到長安朝拜,漢朝以高規格禮儀接待。但“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像個陰影一樣,籠罩在漢哀帝的心裡。為擺脫晦氣,他將單于安排住在上林苑蒲陶宮中,根據高人指點,說這是“太歲厭勝所在”。“太歲”所在的方位乃大凶,把匈奴安置在這裡居住,分明是以此“鎮克”住匈奴人,打破那個魔咒。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令人奇怪的是,公元前49年(漢宣帝元年)正月,匈奴單于前來朝見,二月回國,十二月宣帝就病死了。這好像成了一個魔咒,只要是匈奴單于來朝見一次漢朝皇帝,漢朝皇帝就有性命之虞。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駕崩後,漢元帝劉奭繼位。西域太守矯詔出兵,殺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在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入長安朝見,並表示願娶漢女為閼氏。元帝也願意用婚姻的形式鞏固漢、匈之間的友好關係,就以宮女王昭君配他為閼氏。巧合的是,呼韓邪單于正月來朝見的,五月份漢元帝劉奭就駕崩了。也就是說呼韓邪單于“送走”了兩個皇帝。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在漢成帝劉驁時期,河平四年(前25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這次,漢成帝雖說身無大恙,但到三月份,長陵附近發生巨大泥石流。夏六月,楚王劉囂薨了。看來,匈奴單于就是一個喪門星,他們每次來,不是拜死一個皇帝,就是拜死一個親王。天災人禍,不得不讓人產生不祥的聯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到了哀帝劉欣時期,匈奴單于烏珠留派使者上呈國書,表示臣服大漢王朝,打算第二年正月入漢朝拜。但劉欣以“虛費府帑”為由一口回絕。其實,劉欣對“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深信不疑,“厭”是“厭勝”之意,是古代的一種巫術。但皇帝拒絕匈奴單于前來朝見的這事兒,很快被黃門侍郎揚雄知道了,他向漢哀帝寫了一份奏章,建議皇帝收回成命。說從前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平撫匈奴,現在用“聖德”使少數民族歸附,“兵家之勝,貴於未戰”,如果現今不許單于來長安朝拜,他們肯定會懷恨在心,不利於國家安定。如果再開戰端,那開銷可比這點賞賜多得多了。希望皇上務必以大局為重雲去。不知是楊雄的文筆打動了漢哀帝,還是什麼緣由,總之哀帝想通了,召見了匈奴使者,答應單于推遲一年再來朝拜。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公元前1年(元壽二年)正月,匈奴單于按皇帝詔令到長安朝拜,漢朝以高規格禮儀接待。但“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像個陰影一樣,籠罩在漢哀帝的心裡。為擺脫晦氣,他將單于安排住在上林苑蒲陶宮中,根據高人指點,說這是“太歲厭勝所在”。“太歲”所在的方位乃大凶,把匈奴安置在這裡居住,分明是以此“鎮克”住匈奴人,打破那個魔咒。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哀帝還特別派大臣給匈奴單于解釋,說這個地方特別高貴,安排大單于棲住這裡,就好比匈奴平時住的王庭一樣奢華舒適,這是對大單于最高的禮遇。漢哀帝對匈奴單于烏珠留加賜“衣三百七十襲,錦繡繒帛三萬匹,絮三萬斤”。單于回去時,漢哀帝又派中郎將韓況率兵護送。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令人奇怪的是,公元前49年(漢宣帝元年)正月,匈奴單于前來朝見,二月回國,十二月宣帝就病死了。這好像成了一個魔咒,只要是匈奴單于來朝見一次漢朝皇帝,漢朝皇帝就有性命之虞。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駕崩後,漢元帝劉奭繼位。西域太守矯詔出兵,殺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在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入長安朝見,並表示願娶漢女為閼氏。元帝也願意用婚姻的形式鞏固漢、匈之間的友好關係,就以宮女王昭君配他為閼氏。巧合的是,呼韓邪單于正月來朝見的,五月份漢元帝劉奭就駕崩了。也就是說呼韓邪單于“送走”了兩個皇帝。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在漢成帝劉驁時期,河平四年(前25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這次,漢成帝雖說身無大恙,但到三月份,長陵附近發生巨大泥石流。夏六月,楚王劉囂薨了。看來,匈奴單于就是一個喪門星,他們每次來,不是拜死一個皇帝,就是拜死一個親王。天災人禍,不得不讓人產生不祥的聯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到了哀帝劉欣時期,匈奴單于烏珠留派使者上呈國書,表示臣服大漢王朝,打算第二年正月入漢朝拜。但劉欣以“虛費府帑”為由一口回絕。其實,劉欣對“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深信不疑,“厭”是“厭勝”之意,是古代的一種巫術。但皇帝拒絕匈奴單于前來朝見的這事兒,很快被黃門侍郎揚雄知道了,他向漢哀帝寫了一份奏章,建議皇帝收回成命。說從前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平撫匈奴,現在用“聖德”使少數民族歸附,“兵家之勝,貴於未戰”,如果現今不許單于來長安朝拜,他們肯定會懷恨在心,不利於國家安定。如果再開戰端,那開銷可比這點賞賜多得多了。希望皇上務必以大局為重雲去。不知是楊雄的文筆打動了漢哀帝,還是什麼緣由,總之哀帝想通了,召見了匈奴使者,答應單于推遲一年再來朝拜。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公元前1年(元壽二年)正月,匈奴單于按皇帝詔令到長安朝拜,漢朝以高規格禮儀接待。但“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像個陰影一樣,籠罩在漢哀帝的心裡。為擺脫晦氣,他將單于安排住在上林苑蒲陶宮中,根據高人指點,說這是“太歲厭勝所在”。“太歲”所在的方位乃大凶,把匈奴安置在這裡居住,分明是以此“鎮克”住匈奴人,打破那個魔咒。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哀帝還特別派大臣給匈奴單于解釋,說這個地方特別高貴,安排大單于棲住這裡,就好比匈奴平時住的王庭一樣奢華舒適,這是對大單于最高的禮遇。漢哀帝對匈奴單于烏珠留加賜“衣三百七十襲,錦繡繒帛三萬匹,絮三萬斤”。單于回去時,漢哀帝又派中郎將韓況率兵護送。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但是,歷史就是如此巧合,匈奴單于剛走4個月,公元前1年6月,年齡只有25歲漢哀帝就駕崩了。“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魔咒,竟再次“應驗”。事情的偶然性,竟成決定事物走向的必然性,令人不可思議。宋代大文學家洪邁在他著的《容齋隨筆》中,堅持認為,“自黃龍、竟寧時,中國輒有大故”,三個皇帝被匈奴單于朝拜駕崩,“事之然符合,有如此者”。

"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戰勝了楚霸王,建立了漢朝。但北方興起的匈奴帝國越來越強大。劉邦在白登被匈奴騎兵被圍,幸得陳平施計,才得以解圍。漢高祖採取和親的辦法,暫時換取與匈奴間的和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武帝時期,先後對匈奴5次用兵,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侵的勢頭。就這樣,漢朝和匈奴前後打了130年,關係時好時壞。到了西漢末期,匈奴主動與漢朝求和,投靠漢朝。以後,匈奴單于總要提出來朝見漢朝皇帝,目的是為了漢朝皇帝豐厚的賞賜。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匈奴單于每來一次朝拜,過不多久,漢朝皇帝就駕崩了,一連報銷掉了3個皇帝,最後讓王莽篡漢成功。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率眾朝拜稱臣。漢宣帝賞賜給了匈奴單于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等,使其最終下定決心投靠依附漢朝。如此一來,匈奴的另一方勢力郅支單于陷入孤立,只好遠遁,退至中亞康居。從此後,匈漢邊境安定。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令人奇怪的是,公元前49年(漢宣帝元年)正月,匈奴單于前來朝見,二月回國,十二月宣帝就病死了。這好像成了一個魔咒,只要是匈奴單于來朝見一次漢朝皇帝,漢朝皇帝就有性命之虞。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宣帝劉詢駕崩後,漢元帝劉奭繼位。西域太守矯詔出兵,殺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在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入長安朝見,並表示願娶漢女為閼氏。元帝也願意用婚姻的形式鞏固漢、匈之間的友好關係,就以宮女王昭君配他為閼氏。巧合的是,呼韓邪單于正月來朝見的,五月份漢元帝劉奭就駕崩了。也就是說呼韓邪單于“送走”了兩個皇帝。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在漢成帝劉驁時期,河平四年(前25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這次,漢成帝雖說身無大恙,但到三月份,長陵附近發生巨大泥石流。夏六月,楚王劉囂薨了。看來,匈奴單于就是一個喪門星,他們每次來,不是拜死一個皇帝,就是拜死一個親王。天災人禍,不得不讓人產生不祥的聯想。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到了哀帝劉欣時期,匈奴單于烏珠留派使者上呈國書,表示臣服大漢王朝,打算第二年正月入漢朝拜。但劉欣以“虛費府帑”為由一口回絕。其實,劉欣對“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深信不疑,“厭”是“厭勝”之意,是古代的一種巫術。但皇帝拒絕匈奴單于前來朝見的這事兒,很快被黃門侍郎揚雄知道了,他向漢哀帝寫了一份奏章,建議皇帝收回成命。說從前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平撫匈奴,現在用“聖德”使少數民族歸附,“兵家之勝,貴於未戰”,如果現今不許單于來長安朝拜,他們肯定會懷恨在心,不利於國家安定。如果再開戰端,那開銷可比這點賞賜多得多了。希望皇上務必以大局為重雲去。不知是楊雄的文筆打動了漢哀帝,還是什麼緣由,總之哀帝想通了,召見了匈奴使者,答應單于推遲一年再來朝拜。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公元前1年(元壽二年)正月,匈奴單于按皇帝詔令到長安朝拜,漢朝以高規格禮儀接待。但“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說法像個陰影一樣,籠罩在漢哀帝的心裡。為擺脫晦氣,他將單于安排住在上林苑蒲陶宮中,根據高人指點,說這是“太歲厭勝所在”。“太歲”所在的方位乃大凶,把匈奴安置在這裡居住,分明是以此“鎮克”住匈奴人,打破那個魔咒。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漢哀帝還特別派大臣給匈奴單于解釋,說這個地方特別高貴,安排大單于棲住這裡,就好比匈奴平時住的王庭一樣奢華舒適,這是對大單于最高的禮遇。漢哀帝對匈奴單于烏珠留加賜“衣三百七十襲,錦繡繒帛三萬匹,絮三萬斤”。單于回去時,漢哀帝又派中郎將韓況率兵護送。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但是,歷史就是如此巧合,匈奴單于剛走4個月,公元前1年6月,年齡只有25歲漢哀帝就駕崩了。“匈奴從上游來厭人”的魔咒,竟再次“應驗”。事情的偶然性,竟成決定事物走向的必然性,令人不可思議。宋代大文學家洪邁在他著的《容齋隨筆》中,堅持認為,“自黃龍、竟寧時,中國輒有大故”,三個皇帝被匈奴單于朝拜駕崩,“事之然符合,有如此者”。

咄咄怪事!匈奴單于朝見漢朝皇帝,來一次死一個皇帝,是厭勝術?

現代史學家研究發現,認為漢哀帝的真正死因與匈奴來朝無關。而是他貪色縱情,把身子掏空精竭而死,這位風流天子和董賢之間“斷袖之癖”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註腳。各位看官,對此您有什麼高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原創/司馬千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