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
"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拜某些熱播影視劇所賜,好些劇中“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也是迅速深入人心。連帶著“放飛自我”這詞,也有了全新意義:專用形容“作精”。

而放在明朝歷史上,如果問哪個皇帝最符合這“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毫無違和的一位,應該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

身為明代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又從改革家張居正手裡接過了盛世江山,運氣頗好的萬曆皇帝,卻是從親政起,就啟動了“胡作”歷程。待到他撒手人寰時,曾經那個國富民強的大明朝,竟已是千瘡百孔的崩潰邊緣,更成了明末君臣們扛不動的大鍋。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好些條,沒爭議的卻是這條:明亡於萬曆。

那麼,萬曆究竟是怎麼把明朝折騰到這一步的?不妨瞧瞧,在他執掌大明江山後,下面這幾樣“放飛自我”的表現。

"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拜某些熱播影視劇所賜,好些劇中“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也是迅速深入人心。連帶著“放飛自我”這詞,也有了全新意義:專用形容“作精”。

而放在明朝歷史上,如果問哪個皇帝最符合這“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毫無違和的一位,應該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

身為明代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又從改革家張居正手裡接過了盛世江山,運氣頗好的萬曆皇帝,卻是從親政起,就啟動了“胡作”歷程。待到他撒手人寰時,曾經那個國富民強的大明朝,竟已是千瘡百孔的崩潰邊緣,更成了明末君臣們扛不動的大鍋。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好些條,沒爭議的卻是這條:明亡於萬曆。

那麼,萬曆究竟是怎麼把明朝折騰到這一步的?不妨瞧瞧,在他執掌大明江山後,下面這幾樣“放飛自我”的表現。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放飛自我”1:秋後算帳

萬曆親政後的第一樁震撼大事,就是清算改革家張居正,把已故的張居正論罪搞臭還不算。竟還大張旗鼓的抄家:可憐張居正全家老小被圍在宅院裡拷打,十多人在斷水斷糧裡餓死。刑部尚書潘季馴等人憤然上書抨擊,揭開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的慘狀,滿朝文武頓時譁然,萬曆皇帝也灰頭土臉,只能下令停止“追贓”,劃出水田供養張居正家老人,算是了結了這樁恩怨。

但對潘季馴的“打臉”,萬曆卻耿耿於懷。了結了張居正案後,萬曆又假模假樣下令,說查查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是怎麼回事,心領神會的太監張誠草草查了一番,就上奏說張家只是有兩人上吊。這下萬曆就逮住由頭了,一本正經質問潘季馴:你不是說張居正家死了幾十人嗎?這不才死了兩個嘛,你幾個意思?

這下潘季馴慘了,先被萬曆痛罵,然後又被萬曆授意言官彈劾,天天鬧的不消停。這位明代最傑出水利學家,親手以黃河治理工程撐起中興大業的功臣,先受盡了痛罵,然後扛著“懷無君之心”的罪名,黯然罷官回家。

如此操作秋後算帳,也常被看做萬曆的“帝王心術”。可問題是,身為帝王,聰明勁都用在這方面,換來的,必將是能臣的黯然離去,加劇的逆淘汰。

“放飛自我”2:魏徵是忠臣還是奸臣?

雖說萬曆在位,常被吐槽懶,但有個優點也無人否認:聰明。特別是早年在老師張居正的嚴格督促下,萬曆讀書很多,雖談不上博古通今,學問也算不錯。有時候心血來潮,還喜歡和親近大臣們探討探討,然後,就把大臣“探討”得受不了。

"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拜某些熱播影視劇所賜,好些劇中“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也是迅速深入人心。連帶著“放飛自我”這詞,也有了全新意義:專用形容“作精”。

而放在明朝歷史上,如果問哪個皇帝最符合這“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毫無違和的一位,應該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

身為明代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又從改革家張居正手裡接過了盛世江山,運氣頗好的萬曆皇帝,卻是從親政起,就啟動了“胡作”歷程。待到他撒手人寰時,曾經那個國富民強的大明朝,竟已是千瘡百孔的崩潰邊緣,更成了明末君臣們扛不動的大鍋。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好些條,沒爭議的卻是這條:明亡於萬曆。

那麼,萬曆究竟是怎麼把明朝折騰到這一步的?不妨瞧瞧,在他執掌大明江山後,下面這幾樣“放飛自我”的表現。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放飛自我”1:秋後算帳

萬曆親政後的第一樁震撼大事,就是清算改革家張居正,把已故的張居正論罪搞臭還不算。竟還大張旗鼓的抄家:可憐張居正全家老小被圍在宅院裡拷打,十多人在斷水斷糧裡餓死。刑部尚書潘季馴等人憤然上書抨擊,揭開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的慘狀,滿朝文武頓時譁然,萬曆皇帝也灰頭土臉,只能下令停止“追贓”,劃出水田供養張居正家老人,算是了結了這樁恩怨。

但對潘季馴的“打臉”,萬曆卻耿耿於懷。了結了張居正案後,萬曆又假模假樣下令,說查查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是怎麼回事,心領神會的太監張誠草草查了一番,就上奏說張家只是有兩人上吊。這下萬曆就逮住由頭了,一本正經質問潘季馴:你不是說張居正家死了幾十人嗎?這不才死了兩個嘛,你幾個意思?

這下潘季馴慘了,先被萬曆痛罵,然後又被萬曆授意言官彈劾,天天鬧的不消停。這位明代最傑出水利學家,親手以黃河治理工程撐起中興大業的功臣,先受盡了痛罵,然後扛著“懷無君之心”的罪名,黯然罷官回家。

如此操作秋後算帳,也常被看做萬曆的“帝王心術”。可問題是,身為帝王,聰明勁都用在這方面,換來的,必將是能臣的黯然離去,加劇的逆淘汰。

“放飛自我”2:魏徵是忠臣還是奸臣?

雖說萬曆在位,常被吐槽懶,但有個優點也無人否認:聰明。特別是早年在老師張居正的嚴格督促下,萬曆讀書很多,雖談不上博古通今,學問也算不錯。有時候心血來潮,還喜歡和親近大臣們探討探討,然後,就把大臣“探討”得受不了。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比如萬曆十六年(1588)二月一天,首輔申時行剛下班,司禮監太監張誠就追出來大呼:申大人別走,皇上讓我問問您,唐朝的魏徵是個什麼樣的人?滿頭霧水的申時行老實回答說:魏徵直言進諫,當然是賢臣了。張誠太監立刻打斷說:皇上讓我告訴您,這魏徵換了好幾個主人,就是個不忠不孝的玩意,不許再說他是賢臣!

這哪跟哪啊?被雷的不輕的申時行,只能耐著性子解釋說:魏徵雖然有這些毛病,但他畢竟輔佐唐太宗開創盛世啊。沒想到萬曆一聽這話,更是槓上了:唐太宗是什麼好東西?殺了他哥哥欺負他爹,簡直“豈為令主”?饒是申時行一頓爭論,萬曆還是簡單粗暴下令:唐太宗不是好東西,以後經筵,別給朕講《貞觀政要》。

其實,萬曆哪裡是討厭唐太宗?無非是含沙射影,不許大臣們學魏徵進諫。為什麼萬曆時代,朝堂上會有這麼多雷事?根子上說,就是萬曆這剛愎自用的毛病。

“放飛自我”3:花錢太任性

萬曆親政後,一個常年困擾的難題,就是缺錢。為什麼會缺錢?一大原因,就是萬曆太放飛。

比如剛清算完張居正後,萬曆就“放飛”了一把:當年張居正改革時裁撤掉的大批冗官冗職,萬曆大手一揮全數恢復,從中央到各省,一口氣塞進了大批“白吃飯”崗位。隆慶至萬曆早期十六年“機構精簡”成果付之東流。接著又再接再厲,到萬曆二十年時,硬是又多塞了一百九十二個新官職。曾經高效的大明官僚體制,從此臃腫不堪。

"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拜某些熱播影視劇所賜,好些劇中“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也是迅速深入人心。連帶著“放飛自我”這詞,也有了全新意義:專用形容“作精”。

而放在明朝歷史上,如果問哪個皇帝最符合這“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毫無違和的一位,應該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

身為明代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又從改革家張居正手裡接過了盛世江山,運氣頗好的萬曆皇帝,卻是從親政起,就啟動了“胡作”歷程。待到他撒手人寰時,曾經那個國富民強的大明朝,竟已是千瘡百孔的崩潰邊緣,更成了明末君臣們扛不動的大鍋。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好些條,沒爭議的卻是這條:明亡於萬曆。

那麼,萬曆究竟是怎麼把明朝折騰到這一步的?不妨瞧瞧,在他執掌大明江山後,下面這幾樣“放飛自我”的表現。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放飛自我”1:秋後算帳

萬曆親政後的第一樁震撼大事,就是清算改革家張居正,把已故的張居正論罪搞臭還不算。竟還大張旗鼓的抄家:可憐張居正全家老小被圍在宅院裡拷打,十多人在斷水斷糧裡餓死。刑部尚書潘季馴等人憤然上書抨擊,揭開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的慘狀,滿朝文武頓時譁然,萬曆皇帝也灰頭土臉,只能下令停止“追贓”,劃出水田供養張居正家老人,算是了結了這樁恩怨。

但對潘季馴的“打臉”,萬曆卻耿耿於懷。了結了張居正案後,萬曆又假模假樣下令,說查查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是怎麼回事,心領神會的太監張誠草草查了一番,就上奏說張家只是有兩人上吊。這下萬曆就逮住由頭了,一本正經質問潘季馴:你不是說張居正家死了幾十人嗎?這不才死了兩個嘛,你幾個意思?

這下潘季馴慘了,先被萬曆痛罵,然後又被萬曆授意言官彈劾,天天鬧的不消停。這位明代最傑出水利學家,親手以黃河治理工程撐起中興大業的功臣,先受盡了痛罵,然後扛著“懷無君之心”的罪名,黯然罷官回家。

如此操作秋後算帳,也常被看做萬曆的“帝王心術”。可問題是,身為帝王,聰明勁都用在這方面,換來的,必將是能臣的黯然離去,加劇的逆淘汰。

“放飛自我”2:魏徵是忠臣還是奸臣?

雖說萬曆在位,常被吐槽懶,但有個優點也無人否認:聰明。特別是早年在老師張居正的嚴格督促下,萬曆讀書很多,雖談不上博古通今,學問也算不錯。有時候心血來潮,還喜歡和親近大臣們探討探討,然後,就把大臣“探討”得受不了。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比如萬曆十六年(1588)二月一天,首輔申時行剛下班,司禮監太監張誠就追出來大呼:申大人別走,皇上讓我問問您,唐朝的魏徵是個什麼樣的人?滿頭霧水的申時行老實回答說:魏徵直言進諫,當然是賢臣了。張誠太監立刻打斷說:皇上讓我告訴您,這魏徵換了好幾個主人,就是個不忠不孝的玩意,不許再說他是賢臣!

這哪跟哪啊?被雷的不輕的申時行,只能耐著性子解釋說:魏徵雖然有這些毛病,但他畢竟輔佐唐太宗開創盛世啊。沒想到萬曆一聽這話,更是槓上了:唐太宗是什麼好東西?殺了他哥哥欺負他爹,簡直“豈為令主”?饒是申時行一頓爭論,萬曆還是簡單粗暴下令:唐太宗不是好東西,以後經筵,別給朕講《貞觀政要》。

其實,萬曆哪裡是討厭唐太宗?無非是含沙射影,不許大臣們學魏徵進諫。為什麼萬曆時代,朝堂上會有這麼多雷事?根子上說,就是萬曆這剛愎自用的毛病。

“放飛自我”3:花錢太任性

萬曆親政後,一個常年困擾的難題,就是缺錢。為什麼會缺錢?一大原因,就是萬曆太放飛。

比如剛清算完張居正後,萬曆就“放飛”了一把:當年張居正改革時裁撤掉的大批冗官冗職,萬曆大手一揮全數恢復,從中央到各省,一口氣塞進了大批“白吃飯”崗位。隆慶至萬曆早期十六年“機構精簡”成果付之東流。接著又再接再厲,到萬曆二十年時,硬是又多塞了一百九十二個新官職。曾經高效的大明官僚體制,從此臃腫不堪。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如果說這還是“慷國家之慨”,那對自己,萬曆是更慷慨。比如修皇陵,這大工程從萬曆十三年開工,從此就是花錢如流水。每天現場的工匠役夫就有三萬人,修陵需要的輔地方磚,每一塊都是從蘇州燒好後運過來。木材全用的湖廣楠木和萬兩一株的海木,也全要從南方千里迢迢轉運。五年的浩大工程,花費白銀八百萬兩白銀以上。另外重修三大殿,僅木料費用一項,花費又是九百萬兩白銀……

說起萬曆年間“沒錢”,後人常歸結於“萬曆朝鮮戰爭”等大事。但僅是萬曆“修墳”這一項的花費,就是萬曆朝鮮戰爭軍費的總和。

除了自己“放飛”,養兒子方面,萬曆更“放飛”,明朝的宗室藩王開支,到萬曆年間本就沉重,但萬曆的寶貝兒子福王朱常洵,卻是創了新紀錄:婚禮花了四十萬兩白銀,修福王府花了五十萬兩銀子。然後又獅子大開口,向萬曆討要四萬頃良田的封地,經過大臣們的艱難討價還價,總算減到了兩萬頃。但地減了,收益卻不能減,“欠”的土地,長江沿岸的雜稅和兩淮的鹽業收益,全拿來“補償”福王。

而福王朱常洵離開京城,前往封地的這一路,更是驚呆了多少人的眼睛:單是準備給他運送財產的車輛,就花了三萬多兩白銀。外加動用了一千一百艘大船和數千護衛,一路浩浩蕩蕩“炫富”而來,簡直是跟皇帝老爹比“放飛”。

看過這“放飛”情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萬曆晚期時,如狼似虎的礦監稅監遍佈天下,瘋了似的摟錢,因為萬曆“太放飛”,要錢花。

"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拜某些熱播影視劇所賜,好些劇中“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也是迅速深入人心。連帶著“放飛自我”這詞,也有了全新意義:專用形容“作精”。

而放在明朝歷史上,如果問哪個皇帝最符合這“放飛自我”的“作精”形象,毫無違和的一位,應該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

身為明代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又從改革家張居正手裡接過了盛世江山,運氣頗好的萬曆皇帝,卻是從親政起,就啟動了“胡作”歷程。待到他撒手人寰時,曾經那個國富民強的大明朝,竟已是千瘡百孔的崩潰邊緣,更成了明末君臣們扛不動的大鍋。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好些條,沒爭議的卻是這條:明亡於萬曆。

那麼,萬曆究竟是怎麼把明朝折騰到這一步的?不妨瞧瞧,在他執掌大明江山後,下面這幾樣“放飛自我”的表現。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放飛自我”1:秋後算帳

萬曆親政後的第一樁震撼大事,就是清算改革家張居正,把已故的張居正論罪搞臭還不算。竟還大張旗鼓的抄家:可憐張居正全家老小被圍在宅院裡拷打,十多人在斷水斷糧裡餓死。刑部尚書潘季馴等人憤然上書抨擊,揭開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的慘狀,滿朝文武頓時譁然,萬曆皇帝也灰頭土臉,只能下令停止“追贓”,劃出水田供養張居正家老人,算是了結了這樁恩怨。

但對潘季馴的“打臉”,萬曆卻耿耿於懷。了結了張居正案後,萬曆又假模假樣下令,說查查張居正家“飢死數十人”是怎麼回事,心領神會的太監張誠草草查了一番,就上奏說張家只是有兩人上吊。這下萬曆就逮住由頭了,一本正經質問潘季馴:你不是說張居正家死了幾十人嗎?這不才死了兩個嘛,你幾個意思?

這下潘季馴慘了,先被萬曆痛罵,然後又被萬曆授意言官彈劾,天天鬧的不消停。這位明代最傑出水利學家,親手以黃河治理工程撐起中興大業的功臣,先受盡了痛罵,然後扛著“懷無君之心”的罪名,黯然罷官回家。

如此操作秋後算帳,也常被看做萬曆的“帝王心術”。可問題是,身為帝王,聰明勁都用在這方面,換來的,必將是能臣的黯然離去,加劇的逆淘汰。

“放飛自我”2:魏徵是忠臣還是奸臣?

雖說萬曆在位,常被吐槽懶,但有個優點也無人否認:聰明。特別是早年在老師張居正的嚴格督促下,萬曆讀書很多,雖談不上博古通今,學問也算不錯。有時候心血來潮,還喜歡和親近大臣們探討探討,然後,就把大臣“探討”得受不了。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比如萬曆十六年(1588)二月一天,首輔申時行剛下班,司禮監太監張誠就追出來大呼:申大人別走,皇上讓我問問您,唐朝的魏徵是個什麼樣的人?滿頭霧水的申時行老實回答說:魏徵直言進諫,當然是賢臣了。張誠太監立刻打斷說:皇上讓我告訴您,這魏徵換了好幾個主人,就是個不忠不孝的玩意,不許再說他是賢臣!

這哪跟哪啊?被雷的不輕的申時行,只能耐著性子解釋說:魏徵雖然有這些毛病,但他畢竟輔佐唐太宗開創盛世啊。沒想到萬曆一聽這話,更是槓上了:唐太宗是什麼好東西?殺了他哥哥欺負他爹,簡直“豈為令主”?饒是申時行一頓爭論,萬曆還是簡單粗暴下令:唐太宗不是好東西,以後經筵,別給朕講《貞觀政要》。

其實,萬曆哪裡是討厭唐太宗?無非是含沙射影,不許大臣們學魏徵進諫。為什麼萬曆時代,朝堂上會有這麼多雷事?根子上說,就是萬曆這剛愎自用的毛病。

“放飛自我”3:花錢太任性

萬曆親政後,一個常年困擾的難題,就是缺錢。為什麼會缺錢?一大原因,就是萬曆太放飛。

比如剛清算完張居正後,萬曆就“放飛”了一把:當年張居正改革時裁撤掉的大批冗官冗職,萬曆大手一揮全數恢復,從中央到各省,一口氣塞進了大批“白吃飯”崗位。隆慶至萬曆早期十六年“機構精簡”成果付之東流。接著又再接再厲,到萬曆二十年時,硬是又多塞了一百九十二個新官職。曾經高效的大明官僚體制,從此臃腫不堪。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如果說這還是“慷國家之慨”,那對自己,萬曆是更慷慨。比如修皇陵,這大工程從萬曆十三年開工,從此就是花錢如流水。每天現場的工匠役夫就有三萬人,修陵需要的輔地方磚,每一塊都是從蘇州燒好後運過來。木材全用的湖廣楠木和萬兩一株的海木,也全要從南方千里迢迢轉運。五年的浩大工程,花費白銀八百萬兩白銀以上。另外重修三大殿,僅木料費用一項,花費又是九百萬兩白銀……

說起萬曆年間“沒錢”,後人常歸結於“萬曆朝鮮戰爭”等大事。但僅是萬曆“修墳”這一項的花費,就是萬曆朝鮮戰爭軍費的總和。

除了自己“放飛”,養兒子方面,萬曆更“放飛”,明朝的宗室藩王開支,到萬曆年間本就沉重,但萬曆的寶貝兒子福王朱常洵,卻是創了新紀錄:婚禮花了四十萬兩白銀,修福王府花了五十萬兩銀子。然後又獅子大開口,向萬曆討要四萬頃良田的封地,經過大臣們的艱難討價還價,總算減到了兩萬頃。但地減了,收益卻不能減,“欠”的土地,長江沿岸的雜稅和兩淮的鹽業收益,全拿來“補償”福王。

而福王朱常洵離開京城,前往封地的這一路,更是驚呆了多少人的眼睛:單是準備給他運送財產的車輛,就花了三萬多兩白銀。外加動用了一千一百艘大船和數千護衛,一路浩浩蕩蕩“炫富”而來,簡直是跟皇帝老爹比“放飛”。

看過這“放飛”情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萬曆晚期時,如狼似虎的礦監稅監遍佈天下,瘋了似的摟錢,因為萬曆“太放飛”,要錢花。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是怎樣“放飛自我”的?

更不難理解,為什麼曾經裝備精良的明軍,到時萬曆晚期卻連火器都無錢維護操練,許多裝備年久失修,白白爛在倉庫裡。待到薩爾滸戰役打響前,好些所謂的“精銳”,連訓練都沒幾次,好些人上戰場前才摸到刀槍……

大明的衰亡,原因很多,繞不開的一條,就是“放飛”外表下,萬曆皇帝的有權任性!

參考資料:《明史》、曹國慶《萬曆皇帝大傳》、樊樹志《重寫晚明史:朝廷與黨爭》、《重寫晚明史:新政與盛世》、文史宴 桓大司馬 《本世紀最無恥謠言:東林黨抗拒商稅導致明朝滅亡》

萬曆朝鮮戰爭為什麼要打七年?關鍵是這個豬隊友太坑

學霸朱元璋?愛護侄子的朱棣?勞動模範萬曆帝?沒錯這都是真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