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致死率排全國第三,患者迎福音!而今有重大發現……

有一種疾病

大多數早期患者甚至察覺不到任何異常

一旦出現症狀

確診後卻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它就是——慢阻肺

它的致死率已高居我國單病種疾病的第三位

然而

這種令人擔憂的現狀有望被改寫!

歷時8年

鍾南山帶領廣州醫學團隊發現:

無症狀早期干預

慢阻肺病情或可逆!

這個病致死率排全國第三,患者迎福音!而今有重大發現……

(鍾南山院士。)

今天上午,鍾南山院士及其帶領的廣州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研究等團隊正式宣佈:經過8年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COPD)在沒有發現咳嗽、咳痰、氣促等症狀,但肺功能已出現下降的時候,及時進行早期藥物干預,將大大改善肺功能狀況,延緩慢阻肺的進展。

“這一發現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意義。”

今日,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牽頭的,針對早期慢阻肺治療的大型臨床研究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

研究顯示,藥物噻託溴銨能有效提高早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甚至有逆轉肺功能的希望。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教授和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冉丕鑫教授在會上共同呼籲,要重視慢阻肺的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

“這一發現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意義。”鍾南山院士介紹說,這一研究成果將改變醫療界和患者對慢阻肺早期無症狀不需治療的觀念。“希望今後防治慢阻肺就像防治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把肺功能檢查作為深入基層的日常檢查項目,實現早期干預。”

目前接近八成以上的病人只有到中重度才到醫院檢查治療,“這時即使用六七種藥治療效果也不好,但在早期無症狀階段,一種簡單的藥物噻託溴銨就能顯著減慢疾病進程,對肺功能的下降有顯著改善。”鍾南山院士介紹說。

這個病致死率排全國第三,患者迎福音!而今有重大發現……

70%慢阻肺患者屬早期病情未被重視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呼吸道疾病。人們常說的老慢支、肺氣腫、肺心病,都在慢阻肺的範疇。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達8.2%,約70.3%的慢阻肺患者屬於早期,但治療現狀卻令人堪憂。

鍾南山介紹,滿40歲以後,人體的肺功能每年呈自然下降趨勢,而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明顯快於常人。由於早期慢阻肺並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直到出現了明顯的咳嗽咳痰、氣短氣促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才就診,病程往往已進展到了中重度。“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早期是患者肺功能下降得最快的時候,一旦下降到60%以下,可逆的機會就非常渺茫了。”

這個病致死率排全國第三,患者迎福音!而今有重大發現……

(冉丕鑫教授。)

慢阻肺的危險之處不僅是發病隱匿,還在於它在公眾裡的普及程度低。冉丕鑫說:“經篩查確診慢阻肺的患者中,僅有約1/4的患者認識或聽說過慢阻肺,普通老百姓對慢阻肺的的知曉率就更低了,這直接導致了病情診斷的延誤。”

是什麼誘發了慢阻肺?鍾南山談到,吸菸是目前最被公認的發病因素,吸菸能削弱肺泡的吞噬和滅菌作用、增加氣道阻力。同時,慢阻肺的發病率還與環境汙染(尤其是大氣汙染)有密切關係。在偏遠農村,生物燃料的不合理使用是農民患慢阻肺的重要誘因。

這個病致死率排全國第三,患者迎福音!而今有重大發現……

(圖片來自網絡)

早期患者肺功能有望改善甚至逆轉

如何改變慢阻肺的治療策略,是國內外學者數年來迫切想要攻克、卻遲遲未取得突破的一大難題。

目前研究表明,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損傷嚴重且不可逆轉,治療效果不佳,再住院率、致殘率、死亡率高,這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周玉民博士介紹,越是早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更為迅速,而35.3%的早期患者無任何症狀,早期干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何不從那70%的早期患者著手,把慢阻肺的治療儘可能前移?”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Tie-COPD項目啟動。

Tie-COPD是全球首個大型噻託溴銨治療早期慢阻肺臨床研究,由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牽頭、國內多家醫院共同參與,探索該藥在沒有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的早期慢阻肺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41名患者入組,研究於2011年10月啟動,2015年9月結束,算上前後籌備和總結耗時近8年。

這支由鍾南山院士和冉丕鑫教授領銜的慢阻肺研究團隊,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專注於慢阻肺的發病與綜合防治研究,在國家“十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攻關項目的支持下,組織全國多家單位開展慢阻肺防治的研究的聯合攻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結果顯示,噻託溴銨治療能有效改善早期(Gold1—2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並能降低急性加重的風險,且耐受性良好,少數極輕度患者的肺功能出現了可恢復正常的跡象。

“目前的研究證據,還不足以表明早期干預可完全地、真正地延緩慢阻肺病情,舉個例子,學界用了20多年才證明了‘及早干預高血壓能降低腦卒中風險’這個結論,我們團隊將繼續對慢阻肺的早期干預進行深入探索。”鍾南山表示,“Tie-COPD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絕對不是我一個人就能實現的,這是整個大團隊的功勞,是許許多多無名英雄的功勞。”

這個病致死率排全國第三,患者迎福音!而今有重大發現……

“我又沒病,為什麼要給我用藥?”

2011年10月研究正式啟動,患者樣本涵蓋廣東、北京、河北、重慶等多個地區的24家基層醫院,以廣東患者為主。

在實際篩查患者過程中,團隊遭遇了重重困難。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患者接受並配合實驗。“我又沒病,為什麼要給我用藥?”鍾南山院士告訴記者,不少患者不能理解“自己不抽菸不喝酒沒症狀怎麼就成了病人了”?

解決這個問題,實驗團隊花了不少心思。“我們找到當地政府部門、基層醫護人員、街道辦,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開動員大會,一家一戶地去解釋,甚至動員街坊大媽下去勸說。”鍾南山院士笑著說。簽署知情同意書時,很多患者依然半信半疑。

為了換得患者的信任,團隊給患者提供了免費坐車、義務看病等“福利”,同時反覆解釋這項實驗之於患者個人以及他人的意義,終於“求”得841名患者。

“求”來患者以後,怎麼保證患者按時按量服用了藥物成了另一道難題。據鍾南山院士介紹,團隊發給每位患者一個儀器,實驗膠囊就放在儀器裡。患者每次吃藥時,儀器會自動吐出一個膠囊並在膠囊上扎出一個合適的小孔。“患者只要一吸就行了,”鍾南山院士接著說:“到月底再把空膠囊一起交回。”

這個病致死率排全國第三,患者迎福音!而今有重大發現……

( 高玉民教授。)

“像測血壓血糖那樣做肺功能檢查”

高玉民教授表示,慢阻肺的早期管理應該是一種綜合的干預模式:對普通人群做健康教育,助其瞭解慢阻肺是如何發生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改變生活方式;對病人則必須規範治療。

臨床經驗表明加強對早期慢阻肺患者的干預可以有效延後慢阻肺的發生。然而,醫生和患者關於“早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鄭XXX告訴記者,患者覺得沒症狀就是沒有病,但是早期慢阻肺的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

周玉民教授指出,判斷早期慢阻肺有三個標準可以參考:肺功能受損程度;觀察肺功能下降速率;影像學考慮。只要達到相應的維度就會被納入早期干預的範圍。

據悉,從2012年開始,慢阻肺已經和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並列被納入國家慢性病的防治行列。2017年1月,肺功能檢查被納入常規體檢檢查項目。

“設成常規體檢項目,就應該放在基層醫院推廣,但是目前很難普及,肺功能檢查儀器普及程度不夠。”周玉民教授感慨。

“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轉變早期慢阻肺的治療觀念 。”鍾南山院士表示:“我相信有一天能像測血壓血糖那樣做肺功能檢查。”

文、圖 廣州日報·廣州參考記者 黎蘅、李津、王婧(除署名外)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崔素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