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拍牌的先等等!發改委等三部門送來大禮包

搖號拍牌的先等等!發改委等三部門送來大禮包

資料圖: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6日電 (魏薇)車牌搖號久搖不中,車牌競價價格不斷刷新紀錄,新能源車排隊遙遙無期……這些一直是買車族心中的“難題”。6月6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發佈《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買車族帶來了好消息。

《實施方案》提出,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此外,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應根據城市交通擁堵、汙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購買轉向引導使用。有觀點認為,該實施方案對於陷入低谷的汽車消費是一劑“強心針”。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新方案仍需要因城施策,各地方要配合出臺政策“組合拳”,在“放開新能源車限購”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之間尋找新的平衡。

一線城市搖號中籤率有望提高

《實施方案》指出,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應根據城市交通擁堵、汙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購買轉向引導使用。

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髮現,目前,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貴陽、石家莊及海南省。上述地方通過設置指標,並採用搖號或競價的方式發放車牌。更有不少市民搖號多年仍未搖中,可謂“一牌難求”。

在“北上廣深”買個車到底有多難?

中新經緯客戶端粗略統計,2019年4月第二期北京普通小客車申請個人共有約320.9萬個,共配置6379個指標,有效編碼指標搖號中籤率約為0.2%。

與北京的搖號方式不同,上海的小客車指標採用競拍方式。今年5月,上海個人車牌競價最低成交價為89600元,中標率約為5.6%。

廣州小客車指標採取搖號和競價的兩種方式,5月個人搖號中籤率僅0.587%,個人車牌競價最低成交價為40000元。

深圳個人搖號中籤率為0.238%,個人車牌最低成交價60100元。

搖號拍牌的先等等!發改委等三部門送來大禮包

深圳2019年第五期小汽車增量調控競價結果 來源:深圳市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信息系統

6月2日,廣州和深圳發佈新政,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其中廣州從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共增加投放中小客車增量指標10萬個,深圳2019 年至2020年共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8萬個。這是近年來一線城市首次放鬆汽車限購政策。

那麼,其他城市是否會放鬆車輛限購?中新經緯客戶端致電北京市交通運輸委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相關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暫時沒有新的變化。

“未來中籤率可能會升高,車牌競拍價格會降低,因為牌照供給有望增加。”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為,《實施方案》將為汽車消費建立一個穩定預期。

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實施方案還提出,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鼓勵地方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停車費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探索設立零排放區試點。此外,方案要指出,中央和地方財政繼續對充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給予支持,加快大型公共場所充電樁建設。

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髮現,目前全國實施新能源汽車限行、限購的城市比較少。以北京為例,北京現行採用申請新能源車指標的條件是:北京戶籍或持北京《工作居住證》;連續交滿 5 年社保和個稅;名下沒有北京牌照汽車。申請後進入輪候階段,按指標額度進行排隊分配,獲得指標才可購買新車。在北京申請新能源車競爭相當激烈,2019年4月第二期新能源車排隊等待期已排至2027年,想要獲得新能源車牌照,至少需等待8年。

“這表明了政府支持新能源車消費的一種態度,引導消費者更多地關注新能源車。”汽車行業業內人士沈榮表示。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汽車產銷分別為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2%和2.8%,其中銷量為1990年來首次年度下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該實施方案將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對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是一大利好。

受此消息影響,6日港股尾盤相關股票大漲,比亞迪收盤上漲5.76%、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漲超2%。

沈榮對此表示擔憂,因為一種特定政策因素的影響,形成短時間的市場脈衝式需求增長,傳導到產業可能就是一個放大了的需求信號,帶來新能源車生產方面一種新的過剩。而在現階段更加需要提升的是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

後續各地或出臺政策“組合拳”

取消新能源車限行、限購對飽受擁堵之苦的大型城市來說,是新的挑戰。如何在“放開新能源車限購”的同時“緩解交通擁堵”是各地方將要面臨的新課題。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豔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放開新能源車限購”和“緩解交通擁堵”並不是完全矛盾對立的關係,機動車使用強度才是導致城市擁堵的根源。因此放開購買限制後,城市管理者必須儘快出臺“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的配套政策,避免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讓整個社會付出更多的負面成本。

沈榮認為,限行、限購措施除了環保要求之外,也與道路資源稀缺、停車資源稀缺有關。取消新能源汽車限行、限購會迅速提升城市交通壓力,因此需要配套措施和政策出臺,各地要根據城市的交通擁堵、汙染治理和交通需求情況,來制定符合本地的政策。(中新經緯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