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
"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一、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活得有多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句名言是多少人的座右銘?但是,真正能活出這份灑脫自在、收放自如、淡定從容者又有幾個?

現實中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制於別人的看法。有些人不能聽到批評非議的聲音,輕則不舒服、影響心情,重則影響自己的決策判斷。比如有女孩子很喜歡穿某件衣服,別人一句不好看顯胖,即便她自身很喜歡穿,最終還是因在乎別人的看法把喜歡的衣服閒置了。

更有甚者,視別人的看法為恆量自我價值的準繩,如果別人看見自己並給予以肯定,便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活的;否則,如果別人看不見他,對他沒有任何迴應,他的整個自我就坍塌了,那是一種非常真實的瀕臨死亡的感覺,一種墜入無邊的黑暗深淵的恐懼。

有個心理學者,讀大學時在校園迎面碰到一個女生沒看她、沒給她打招呼,她便感覺自己就要死了。

而且,並不是所有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都是易受別人影響、優柔寡斷的人。即便是非常有主見者其內在依然可能是一個在乎別人看法的人,並深受其折磨,我就是其中之一,說多了都是淚。

在外人看來我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事實也確實如此,我人生中所有的重要的決策和選擇都是按自己的意志做出的。

但我的內在卻是一個特別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此前經常會因為別人一句評判、一個眼神,整個自我就坍塌掉,痛得像是就要死掉了一樣。比如之前,我寫的文章如果沒有人看我就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甚至會感覺自己就要死了。當有人看並給予積極迴應時,就感覺價值感爆棚,好像整個人重新活過來了。

幸運的是我的理性是好的,腦子沒有被感受帶偏,所以我能夠通過意志力不受別人看法影響自己的決策選擇,但內心的痛苦感受一點也沒有減少。

"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一、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活得有多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句名言是多少人的座右銘?但是,真正能活出這份灑脫自在、收放自如、淡定從容者又有幾個?

現實中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制於別人的看法。有些人不能聽到批評非議的聲音,輕則不舒服、影響心情,重則影響自己的決策判斷。比如有女孩子很喜歡穿某件衣服,別人一句不好看顯胖,即便她自身很喜歡穿,最終還是因在乎別人的看法把喜歡的衣服閒置了。

更有甚者,視別人的看法為恆量自我價值的準繩,如果別人看見自己並給予以肯定,便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活的;否則,如果別人看不見他,對他沒有任何迴應,他的整個自我就坍塌了,那是一種非常真實的瀕臨死亡的感覺,一種墜入無邊的黑暗深淵的恐懼。

有個心理學者,讀大學時在校園迎面碰到一個女生沒看她、沒給她打招呼,她便感覺自己就要死了。

而且,並不是所有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都是易受別人影響、優柔寡斷的人。即便是非常有主見者其內在依然可能是一個在乎別人看法的人,並深受其折磨,我就是其中之一,說多了都是淚。

在外人看來我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事實也確實如此,我人生中所有的重要的決策和選擇都是按自己的意志做出的。

但我的內在卻是一個特別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此前經常會因為別人一句評判、一個眼神,整個自我就坍塌掉,痛得像是就要死掉了一樣。比如之前,我寫的文章如果沒有人看我就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甚至會感覺自己就要死了。當有人看並給予積極迴應時,就感覺價值感爆棚,好像整個人重新活過來了。

幸運的是我的理性是好的,腦子沒有被感受帶偏,所以我能夠通過意志力不受別人看法影響自己的決策選擇,但內心的痛苦感受一點也沒有減少。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二、在太乎別人的看法,根本原因是沒有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

為什麼太在太乎別人的看法呢?因為你沒有看見自己的能力,但每個生命、每個自我都渴望被看見,當你不能看見自己,不能自我確認自己的價值,就會投向於外界尋求別人的看見,通過別人看法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從而受制於別人的看法。

這等於把自己的主動權交到了別人手裡,什麼事都受別人的影響。別人看見你、肯定你時,你就覺得自己是好的、有價值的,別人看不見你時,就是覺得自己是不好的、無價值的。

一個人在嬰幼兒期,需要不斷的被養育者看見,在養育者不斷的看見中確認自己的的價值,在養育者被看見的次數足夠多,累積到一定的量之後,才能內化成孩子自身的看見自己的能力,即確認自我價值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沒有被看見過,或者很少被看見過,相應的就無法發展出看見自己、確認自我價值的能力,於是他們長大後,就成為一個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通過別人的看見肯定才能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

要明確的是這個看見並不一定是指眼睛上的看見,更多是指心靈上的看見。有的媽媽表面上可以看見孩子,可以正常照顧孩子,但實際上媽媽是人在心不在,孩子表面上有媽媽,但媽媽在母愛能量層面上是缺席的,孩子感受不到與媽媽的鏈接,事實上這即是看不見孩子。

心理學認為,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期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愛、認可、看見等,沒有得到滿足,他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的尋求補償。

一個人在早期教養環境中匱乏被看見的話,他的能量就會卡在那裡,長大後帶著這個黑洞,不斷的向外界索取看見來確認自我。到處尋找別人看見的目光,甚至會為了別人的看見和肯定,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嚴重者迷失自我走上犯罪道路。

"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一、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活得有多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句名言是多少人的座右銘?但是,真正能活出這份灑脫自在、收放自如、淡定從容者又有幾個?

現實中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制於別人的看法。有些人不能聽到批評非議的聲音,輕則不舒服、影響心情,重則影響自己的決策判斷。比如有女孩子很喜歡穿某件衣服,別人一句不好看顯胖,即便她自身很喜歡穿,最終還是因在乎別人的看法把喜歡的衣服閒置了。

更有甚者,視別人的看法為恆量自我價值的準繩,如果別人看見自己並給予以肯定,便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活的;否則,如果別人看不見他,對他沒有任何迴應,他的整個自我就坍塌了,那是一種非常真實的瀕臨死亡的感覺,一種墜入無邊的黑暗深淵的恐懼。

有個心理學者,讀大學時在校園迎面碰到一個女生沒看她、沒給她打招呼,她便感覺自己就要死了。

而且,並不是所有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都是易受別人影響、優柔寡斷的人。即便是非常有主見者其內在依然可能是一個在乎別人看法的人,並深受其折磨,我就是其中之一,說多了都是淚。

在外人看來我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事實也確實如此,我人生中所有的重要的決策和選擇都是按自己的意志做出的。

但我的內在卻是一個特別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此前經常會因為別人一句評判、一個眼神,整個自我就坍塌掉,痛得像是就要死掉了一樣。比如之前,我寫的文章如果沒有人看我就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甚至會感覺自己就要死了。當有人看並給予積極迴應時,就感覺價值感爆棚,好像整個人重新活過來了。

幸運的是我的理性是好的,腦子沒有被感受帶偏,所以我能夠通過意志力不受別人看法影響自己的決策選擇,但內心的痛苦感受一點也沒有減少。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二、在太乎別人的看法,根本原因是沒有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

為什麼太在太乎別人的看法呢?因為你沒有看見自己的能力,但每個生命、每個自我都渴望被看見,當你不能看見自己,不能自我確認自己的價值,就會投向於外界尋求別人的看見,通過別人看法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從而受制於別人的看法。

這等於把自己的主動權交到了別人手裡,什麼事都受別人的影響。別人看見你、肯定你時,你就覺得自己是好的、有價值的,別人看不見你時,就是覺得自己是不好的、無價值的。

一個人在嬰幼兒期,需要不斷的被養育者看見,在養育者不斷的看見中確認自己的的價值,在養育者被看見的次數足夠多,累積到一定的量之後,才能內化成孩子自身的看見自己的能力,即確認自我價值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沒有被看見過,或者很少被看見過,相應的就無法發展出看見自己、確認自我價值的能力,於是他們長大後,就成為一個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通過別人的看見肯定才能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

要明確的是這個看見並不一定是指眼睛上的看見,更多是指心靈上的看見。有的媽媽表面上可以看見孩子,可以正常照顧孩子,但實際上媽媽是人在心不在,孩子表面上有媽媽,但媽媽在母愛能量層面上是缺席的,孩子感受不到與媽媽的鏈接,事實上這即是看不見孩子。

心理學認為,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期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愛、認可、看見等,沒有得到滿足,他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的尋求補償。

一個人在早期教養環境中匱乏被看見的話,他的能量就會卡在那裡,長大後帶著這個黑洞,不斷的向外界索取看見來確認自我。到處尋找別人看見的目光,甚至會為了別人的看見和肯定,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嚴重者迷失自我走上犯罪道路。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三、沒有被看見過的人如何發展看見自己的能力,走出別人看法的羈絆

沒有被看見過的人能不能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不再受制於別人的眼光?答案是

每個人都具備療愈自我的能力。最高的療愈能量必定來自於我們的內在,你身上最高的能量所在就是你的意識,請相信:你的意識之光足以照亮所有的傷痛,療愈所有的創傷,以及修復整合內在自我。

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覺知練習,逐步地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再說一遍是逐步,而不是一蹴而就,所有的心靈成長都是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任何速成都是忽悠。

這也是懂那麼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的根本原因,明明明白不需要在乎別人看法的道理,遇事卻依然受別人影響。因為心靈和頭腦不是一個邏輯,頭腦可以一下子掌握很多心靈的知識,但心靈要發展中某項能力,必須一步一步的來,少一步都是缺憾。就好比你可以很短的時間掌握吃飯的知識,但真要吃還需要一口一口的去咀嚼吞嚥,少一口就會餓肚子。

當你因為別人忽視你、否定你而痛苦中,請保持覺知,告訴自己你與生俱來就有無限的價值,不需要別人評判你,並不斷的去看見確認自己的優勢及價值。這樣堅持下去,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突破,當你累積的看見自己的能量足夠多時,就會轉化發展為無意識的看見自己的能力,不再受別人看法的影響。

除了有意識的自我覺知練習之外,如果你能遇到一個很深的喜歡你、無條件愛你的人,在其長期不斷地看見你的過程中,你也會將他看見你的能力內化成看見自己的能力;或者長程的心理諮詢,找一個能讓你感受到愛與看見的心理諮詢師,也可以在心理諮詢師長期不斷地看見你的過程中,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

"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一、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活得有多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句名言是多少人的座右銘?但是,真正能活出這份灑脫自在、收放自如、淡定從容者又有幾個?

現實中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制於別人的看法。有些人不能聽到批評非議的聲音,輕則不舒服、影響心情,重則影響自己的決策判斷。比如有女孩子很喜歡穿某件衣服,別人一句不好看顯胖,即便她自身很喜歡穿,最終還是因在乎別人的看法把喜歡的衣服閒置了。

更有甚者,視別人的看法為恆量自我價值的準繩,如果別人看見自己並給予以肯定,便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活的;否則,如果別人看不見他,對他沒有任何迴應,他的整個自我就坍塌了,那是一種非常真實的瀕臨死亡的感覺,一種墜入無邊的黑暗深淵的恐懼。

有個心理學者,讀大學時在校園迎面碰到一個女生沒看她、沒給她打招呼,她便感覺自己就要死了。

而且,並不是所有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都是易受別人影響、優柔寡斷的人。即便是非常有主見者其內在依然可能是一個在乎別人看法的人,並深受其折磨,我就是其中之一,說多了都是淚。

在外人看來我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事實也確實如此,我人生中所有的重要的決策和選擇都是按自己的意志做出的。

但我的內在卻是一個特別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此前經常會因為別人一句評判、一個眼神,整個自我就坍塌掉,痛得像是就要死掉了一樣。比如之前,我寫的文章如果沒有人看我就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甚至會感覺自己就要死了。當有人看並給予積極迴應時,就感覺價值感爆棚,好像整個人重新活過來了。

幸運的是我的理性是好的,腦子沒有被感受帶偏,所以我能夠通過意志力不受別人看法影響自己的決策選擇,但內心的痛苦感受一點也沒有減少。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二、在太乎別人的看法,根本原因是沒有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

為什麼太在太乎別人的看法呢?因為你沒有看見自己的能力,但每個生命、每個自我都渴望被看見,當你不能看見自己,不能自我確認自己的價值,就會投向於外界尋求別人的看見,通過別人看法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從而受制於別人的看法。

這等於把自己的主動權交到了別人手裡,什麼事都受別人的影響。別人看見你、肯定你時,你就覺得自己是好的、有價值的,別人看不見你時,就是覺得自己是不好的、無價值的。

一個人在嬰幼兒期,需要不斷的被養育者看見,在養育者不斷的看見中確認自己的的價值,在養育者被看見的次數足夠多,累積到一定的量之後,才能內化成孩子自身的看見自己的能力,即確認自我價值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沒有被看見過,或者很少被看見過,相應的就無法發展出看見自己、確認自我價值的能力,於是他們長大後,就成為一個在乎別人看法的人,通過別人的看見肯定才能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

要明確的是這個看見並不一定是指眼睛上的看見,更多是指心靈上的看見。有的媽媽表面上可以看見孩子,可以正常照顧孩子,但實際上媽媽是人在心不在,孩子表面上有媽媽,但媽媽在母愛能量層面上是缺席的,孩子感受不到與媽媽的鏈接,事實上這即是看不見孩子。

心理學認為,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期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愛、認可、看見等,沒有得到滿足,他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的尋求補償。

一個人在早期教養環境中匱乏被看見的話,他的能量就會卡在那裡,長大後帶著這個黑洞,不斷的向外界索取看見來確認自我。到處尋找別人看見的目光,甚至會為了別人的看見和肯定,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嚴重者迷失自我走上犯罪道路。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三、沒有被看見過的人如何發展看見自己的能力,走出別人看法的羈絆

沒有被看見過的人能不能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不再受制於別人的眼光?答案是

每個人都具備療愈自我的能力。最高的療愈能量必定來自於我們的內在,你身上最高的能量所在就是你的意識,請相信:你的意識之光足以照亮所有的傷痛,療愈所有的創傷,以及修復整合內在自我。

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覺知練習,逐步地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再說一遍是逐步,而不是一蹴而就,所有的心靈成長都是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任何速成都是忽悠。

這也是懂那麼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的根本原因,明明明白不需要在乎別人看法的道理,遇事卻依然受別人影響。因為心靈和頭腦不是一個邏輯,頭腦可以一下子掌握很多心靈的知識,但心靈要發展中某項能力,必須一步一步的來,少一步都是缺憾。就好比你可以很短的時間掌握吃飯的知識,但真要吃還需要一口一口的去咀嚼吞嚥,少一口就會餓肚子。

當你因為別人忽視你、否定你而痛苦中,請保持覺知,告訴自己你與生俱來就有無限的價值,不需要別人評判你,並不斷的去看見確認自己的優勢及價值。這樣堅持下去,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突破,當你累積的看見自己的能量足夠多時,就會轉化發展為無意識的看見自己的能力,不再受別人看法的影響。

除了有意識的自我覺知練習之外,如果你能遇到一個很深的喜歡你、無條件愛你的人,在其長期不斷地看見你的過程中,你也會將他看見你的能力內化成看見自己的能力;或者長程的心理諮詢,找一個能讓你感受到愛與看見的心理諮詢師,也可以在心理諮詢師長期不斷地看見你的過程中,發展出看見自己的能力。

心理學:為何總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你沒有被看見過!如何破局?


無論那一種方式,本質上都是亡羊補牢,把你早年缺失的被看見的需求給補上,在此基礎上生髮出看見自己的能力。

當你有了看見自己的能力,將不再受制於別人的看法,不再依賴於別人的評判來確認自我價值。屆時你將真正活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灑脫從容……


(喜歡本文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哦!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