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我把出錢出力的婆婆,趕回了老家!

心理學 經濟 水果 懷孕 諾曦媽媽 諾曦媽媽 2017-09-16

為了孩子,我把出錢出力的婆婆,趕回了老家!

1

瑛子的婆婆退休前是縣城一家國企的辦公室主任,她退休的第二年,瑛子的寶貝兒子小泉出生了。婆婆從瑛子懷孕七個多月便來照顧她,一直帶到小泉兩歲多。

瑛子和老公都是上班族,收入中等,買房子的首付大部分是婆家出的,按揭部分由瑛子兩口子還,因此小日子過得並不寬鬆。

老公是獨生子,婆婆退休金不低,每個月都貼補生活費給瑛子,孩子吃的穿的用的也常常由婆婆買單。

許多朋友都羨慕瑛子有個好婆婆,出錢出力幫忙帶孩子,做家務很勤快,人也乾淨清爽,一點也不邋遢。

然而瑛子卻覺得有苦說不出。

婆婆的性格非常強勢,做事情有規劃有條理,是個很有主見的人。多年在國企做小領導,使得她看起來氣場比較強大。

公公以前在另一個廠裡做技術員,那個廠效益不好,瀕臨倒閉,公公提前內退了。他為人隨和,加上賺的錢遠比婆婆少,經濟基礎決定家庭地位,因此家裡大事小事基本都是婆婆說了算。

瑛子的老公雖然不能算媽寶男,但性格比較“面”,尤其是在媽媽面前,基本說不上什麼話,他的決定和主張常被婆婆駁回。

當年老公報考什麼專業,畢業後找什麼工作單位,都是婆婆拿主意。

雖說當媽的總是為了孩子好,婆婆為了老公的前途也可謂殫精竭慮,但是這也導致老公性格內向、遇事優柔寡斷、缺乏主張。

強勢的婆婆來瑛子家後,瑛子覺得自己不再是女主人了。

2

婆婆很勤快,每天傍晚收完衣服後,會分別疊好放進各自的衣櫃裡,不僅如此,她還會把小泉和瑛子老公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整齊地放在床頭櫃上。

每天吃什麼菜,買什麼水果等等瑣事,一律都是婆婆決定。

連週末怎麼過婆婆都有安排:“今天天氣好,你們倆帶孩子去公園玩吧!”“好久沒帶小泉去兒童樂園了,明天帶他去一次唄!”

甚至孩子報什麼興趣班,婆婆也有許多主意:以後必須學游泳,這個牽涉到寶寶安全問題;鋼琴就不用學了,你們也沒空陪練,我又不懂......

婆婆事無鉅細地插手瑛子的生活,雖然讓瑛子省了不少心,可是這種事事都“被安排”的感覺,並不好。

婆婆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管得過寬過嚴,沒有界限感外,更讓瑛子受不了的是她態度強硬,罵起人來很厲害。公公每天要被她罵無數次,連老公也經常被罵。

兩歲多的小泉也總被奶奶批評:玩過的玩具不收拾啦,穿著鞋子上沙發啦,打赤腳到處跑呀,吃飯不肯好好坐著呀......她希望孩子乖乖坐著玩拼圖、搭積木,或安安靜靜地畫畫,看電視。

精力過剩的男寶寶,怎麼可能事事都聽話?因此奶奶總是不停地對著小泉碎碎念。

總之,婆婆的控制慾很強,她要求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在她的規劃之下,不允許出現意外,否則就要開始罵人。

3

在婆婆的高壓之下,小泉的性格也像爸爸一樣,有些內向,膽子較小,出門見到人就往大人身後躲,不敢和小朋友玩。

為此瑛子很是發愁,有好多次考慮過自己辭職帶孩子,但又擔心經濟壓力太大,最終不了了之。

促使瑛子下決心的,是兩個月前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傍晚,婆婆帶小泉去小區玩滑梯,臨出門交代公公照看鍋里正在燉著的排骨湯。

一個多小時過後,婆婆帶著小泉回家,發現公公還在看電視,而灶上的排骨已經燒糊了,廚房的移門關著,他沒有聞到糊味。

婆婆當即大發雷霆,把公公罵得狗血噴頭。被罵得狠了,公公便反駁了幾句,誰知激動之下的婆婆竟然衝過去打公公。

當瑛子下班回到家,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公公縮在沙發一角,舉著雙手遮頭擋臉,而婆婆一邊對著公公揮拳劈掌,一邊盛氣凌人地大聲辱罵。

小泉則站在一旁,一動不動,彷彿被嚇傻了,看到媽媽回來,他才大聲哭著撲到媽媽懷裡。

瑛子安慰了好久才讓孩子平復下來,當天夜裡,孩子在睡夢裡驚叫了兩回,很可能是白天被嚇著了。

這件事促使瑛子下定決心,再也不要婆婆帶孩子了。

4

瑛子和老公商量,說婆婆這麼強勢,會把兒子養得膽小內向,說男孩子這樣長大以後是吃不開的。

老公因為性格問題一直有點兒自卑,他也不希望兒子長大跟自己一樣,所以他贊成瑛子的提議。但是他不敢主動跟老人開口,他心理其實挺怕他媽。

說起來,要跟一腔熱情的婆婆說不要她帶孩子,瑛子也有點兒發怵。再想想婆婆出錢出力,每天辛辛苦苦幫自己操持家務,真是拉不下面子讓她回去。

但是為了孩子,瑛子決定豁出去了。

幾天後,醞釀了許久的瑛子跟婆婆提起,說打算送小泉去上託班,委婉地表示婆婆可以回老家去休息了。

婆婆立即表示反對:這麼小送什麼託班啊?能學到什麼呀?你沒看新聞都說有託班的老師虐待孩子的呢!我幫你帶不就行了?

瑛子無奈,只好明說孩子的性格內向膽小,要送去過集體生活等等,最後甚至直說婆婆性格太強勢,會導致孩子性格懦弱。

婆婆非常生氣,為此和瑛子大吵一架,這是婆媳倆第一次吵架。婆婆說:“你既然嫌棄我不會帶孩子,那我就再也不管你們了。”

第二天婆婆便氣鼓鼓地收拾東西回老家了。

瑛子聯繫了私立的幼兒園,把小泉送託了。託班傍晚可以到6點才接,瑛子5點下班,正好來得及。

只是學費每個月要一千多塊,加上婆婆不再給他們經濟支持,所以小家庭感覺壓力不小,但是省著點兒用也是夠的。

婆婆回老家後向親戚們訴苦,說自己如何費心費力還不討好,親戚們聽了都說瑛子不懂事。

連親媽也打電話來問瑛子怎麼回事,批評她把婆婆得罪了,經濟緊張沒人幫忙,還得了惡名。媽媽說有什麼事不能商量著來呢?非得做得這麼絕!

瑛子知道媽媽說得有道理,但她更明白一個過於強勢的人,會讓人感覺何等壓抑!一個過於強勢的照料者,簡直是孩子的災難。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出了差錯是沒有機會彌補的。

為了孩子,只好不顧婆婆的面子了。

5

我一直認為,大部分不融洽的婆媳關係都有轉圜的餘地,很多矛盾都是因為溝通不夠,或不能換位思考導致的。

但是瑛子的故事改變了我的看法:強勢的婆婆是很難被改變的,因為她們固執地堅信自己的正確性。

當婆婆的性格和習慣,會給孩子帶來太多負面作用的時候,作為媽媽,我們應該站出來保護孩子,勇敢地謝絕婆婆的幫助。

我們都知道,要改變一個成年人是困難的,要改變一個老人,更是難上加難,可能需要經年累月地博弈。

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0-6歲非常重要,這期間孩子體驗到的愛和安全感,直接決定孩子自信與否,並對孩子的一生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孩子每天都在成長,他不可能站在原地,等待我們協商一致、等待我們學會如何教育孩子。

所有的規則、婆媳之間的分工和界限、家庭成員之間的育兒觀念等等,這些本應該在孩子出生之前就達成一致。而不是等孩子已經到來了,才開始一邊帶孩子一邊磨合。

當然並不是說婆媳之間稍有意見不合,便該拒絕婆婆的幫助,拼死也要自己帶孩子。

事物都有兩面性,隔代教育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好處比較多,那麼就努力去改變壞處,改善不足之處。而如果壞處已經太大,並且短期內無法改善,為了孩子,當斷則斷!

所謂經濟壓力,所謂面子問題,比起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浮雲!

為了孩子,我把出錢出力的婆婆,趕回了老家!

——END——

諾曦媽媽:華東師大教育學碩士,兼修心理學,講科學、接地氣,分享幼兒的性格和智力培養、二胎、青春叛逆期的陪伴經驗。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