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

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快樂,也不斷有人給出許多方法、答案,比如財務自由、提高自尊、積極冥想、看開得失、心靈滋養等等,這些當然都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顯然快樂的獲得並不容易實現,否則如同學了成功學,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

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快樂,也不斷有人給出許多方法、答案,比如財務自由、提高自尊、積極冥想、看開得失、心靈滋養等等,這些當然都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顯然快樂的獲得並不容易實現,否則如同學了成功學,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接受不快樂才有真正快樂

在我看來,在這個物質不再匱乏時代,感受快樂並不是問題,問題關鍵出在思維方式,是思維定勢限制了我們獲取快樂的正確方向。

方向不對,一切白費。

如果詢問那些豁達快樂的人,會給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很難做到的答案,那就是接受不快樂。

"

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快樂,也不斷有人給出許多方法、答案,比如財務自由、提高自尊、積極冥想、看開得失、心靈滋養等等,這些當然都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顯然快樂的獲得並不容易實現,否則如同學了成功學,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接受不快樂才有真正快樂

在我看來,在這個物質不再匱乏時代,感受快樂並不是問題,問題關鍵出在思維方式,是思維定勢限制了我們獲取快樂的正確方向。

方向不對,一切白費。

如果詢問那些豁達快樂的人,會給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很難做到的答案,那就是接受不快樂。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對,接受不快樂的現實,才會獲得快樂,因為接受是改變的前提。正如小時候我們被迫接受了斷奶,才學會吃五穀雜糧,身體才不斷成長,心理的成長包括幸福快樂的獲取,也是如此。

對立統一規律的啟示

哲學矛盾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包含且離不開它的對立面”,這個規律也叫對立統一律,比如沒有媽媽就沒有孩子,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沒有好就不會有壞,沒有痛苦就不會體驗到快樂。

對立統一規律呈現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手心手背對立又統一,一枚硬幣的一體兩面,入戶門既是入口又是出口,每一天既有白天又有夜晚,我們既要工作也要睡眠,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才會身心健康。

這給了我們啟發,那些我們看似不能接受的糟糕,其實原本就是事物存在的另一個側面,比如疾病是健康的另一側面,幸福就是不幸福的另一個側面。

"

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快樂,也不斷有人給出許多方法、答案,比如財務自由、提高自尊、積極冥想、看開得失、心靈滋養等等,這些當然都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顯然快樂的獲得並不容易實現,否則如同學了成功學,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接受不快樂才有真正快樂

在我看來,在這個物質不再匱乏時代,感受快樂並不是問題,問題關鍵出在思維方式,是思維定勢限制了我們獲取快樂的正確方向。

方向不對,一切白費。

如果詢問那些豁達快樂的人,會給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很難做到的答案,那就是接受不快樂。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對,接受不快樂的現實,才會獲得快樂,因為接受是改變的前提。正如小時候我們被迫接受了斷奶,才學會吃五穀雜糧,身體才不斷成長,心理的成長包括幸福快樂的獲取,也是如此。

對立統一規律的啟示

哲學矛盾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包含且離不開它的對立面”,這個規律也叫對立統一律,比如沒有媽媽就沒有孩子,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沒有好就不會有壞,沒有痛苦就不會體驗到快樂。

對立統一規律呈現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手心手背對立又統一,一枚硬幣的一體兩面,入戶門既是入口又是出口,每一天既有白天又有夜晚,我們既要工作也要睡眠,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才會身心健康。

這給了我們啟發,那些我們看似不能接受的糟糕,其實原本就是事物存在的另一個側面,比如疾病是健康的另一側面,幸福就是不幸福的另一個側面。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因此,快樂與不快樂就是一體兩面,我們能接受多少不快樂,就會享受多少快樂。用老百姓的話語說,凡事有失有得,得到多少就會失去多少,反之能忍受多少失去就能得到多少。老祖先的“捨得”也是這個意思,先舍才有得,捨得失去才會收穫,哪怕種莊稼也是如此,沒有種子何來收穫。

因此,演員范冰冰曾擲地有聲說過一句“範式名言”,“我捱得住多大的詆譭,就經得起多大的讚美”,從獲取快樂的心態角度說,她是認識深刻的。

厭惡損失的背後是非理性

經濟學研究發現人是厭惡損失的,相對於得到1000元的快樂,失去1000元會讓人感受更強烈的糟糕,乃至於需要再獲得至少3倍的損失額才會心理平衡。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在經濟行為中會按照自利目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確,我們會發現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因為幾毛錢和菜攤大媽大爺討價還價,可是一旦進入股市、P2P理財等資本市場,大額資金憑藉道聽途說,毅然決然不眨眼,甚至毫不分辨情況下,就會自信滿滿衝動決策。

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帶來的快樂是盲目的,一旦風險出現則是糟糕透頂的感受。

"

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快樂,也不斷有人給出許多方法、答案,比如財務自由、提高自尊、積極冥想、看開得失、心靈滋養等等,這些當然都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顯然快樂的獲得並不容易實現,否則如同學了成功學,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接受不快樂才有真正快樂

在我看來,在這個物質不再匱乏時代,感受快樂並不是問題,問題關鍵出在思維方式,是思維定勢限制了我們獲取快樂的正確方向。

方向不對,一切白費。

如果詢問那些豁達快樂的人,會給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很難做到的答案,那就是接受不快樂。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對,接受不快樂的現實,才會獲得快樂,因為接受是改變的前提。正如小時候我們被迫接受了斷奶,才學會吃五穀雜糧,身體才不斷成長,心理的成長包括幸福快樂的獲取,也是如此。

對立統一規律的啟示

哲學矛盾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包含且離不開它的對立面”,這個規律也叫對立統一律,比如沒有媽媽就沒有孩子,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沒有好就不會有壞,沒有痛苦就不會體驗到快樂。

對立統一規律呈現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手心手背對立又統一,一枚硬幣的一體兩面,入戶門既是入口又是出口,每一天既有白天又有夜晚,我們既要工作也要睡眠,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才會身心健康。

這給了我們啟發,那些我們看似不能接受的糟糕,其實原本就是事物存在的另一個側面,比如疾病是健康的另一側面,幸福就是不幸福的另一個側面。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因此,快樂與不快樂就是一體兩面,我們能接受多少不快樂,就會享受多少快樂。用老百姓的話語說,凡事有失有得,得到多少就會失去多少,反之能忍受多少失去就能得到多少。老祖先的“捨得”也是這個意思,先舍才有得,捨得失去才會收穫,哪怕種莊稼也是如此,沒有種子何來收穫。

因此,演員范冰冰曾擲地有聲說過一句“範式名言”,“我捱得住多大的詆譭,就經得起多大的讚美”,從獲取快樂的心態角度說,她是認識深刻的。

厭惡損失的背後是非理性

經濟學研究發現人是厭惡損失的,相對於得到1000元的快樂,失去1000元會讓人感受更強烈的糟糕,乃至於需要再獲得至少3倍的損失額才會心理平衡。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在經濟行為中會按照自利目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確,我們會發現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因為幾毛錢和菜攤大媽大爺討價還價,可是一旦進入股市、P2P理財等資本市場,大額資金憑藉道聽途說,毅然決然不眨眼,甚至毫不分辨情況下,就會自信滿滿衝動決策。

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帶來的快樂是盲目的,一旦風險出現則是糟糕透頂的感受。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更糟糕的是,我們一旦陷入經濟風險中,又容易不能自拔,主動追求高風險,出現賭徒困境,比如那些藉助高槓杆炒股的人,損失後不會戛然而止,而是加倍投入妄想贏回來,結果一再套牢,類似社會新聞層出不窮。

生活中類似情況也很多,炒股買下多隻股票,有賺有賠,假設要賣掉一些股票,很多人是賣掉賺錢的,而留下賠錢的,因為不甘心接受已有的損失,最終守著一大把虧錢的股票。

不能接受損失發生,就是不能及時止損,不僅意味著無法快樂,還變本加厲變得萬分危險,距離快樂遙遙無期。

接受損失,及時止損,就是轉向快樂的先決條件。

苛求完美導致不敢享受快樂

心理學則直接點明人是高度自戀動物,對著未來無限希望,這讓我們意志力強大,克服挫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陷入自高自大境地,只接受美好不接受失敗,如此又何來幸福快樂感受。

現代社會節奏快,市場經濟的魔力激發無限潛能,也帶來巨大身心壓力,這會使得人無法快樂,幸福享受感缺失,根本上是不肯正視人性具有的弱點。

壓力來自焦慮,焦慮更多意味著完美主義,追求完美可以理解,但是苛求完美就會心態失衡,不敢失敗,擔心失敗,最後不接受挫折與失敗。那些不接受的,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下去,最後伺機而動,這就是無法安心以及快樂的癥結所在。

"

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快樂,也不斷有人給出許多方法、答案,比如財務自由、提高自尊、積極冥想、看開得失、心靈滋養等等,這些當然都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顯然快樂的獲得並不容易實現,否則如同學了成功學,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接受不快樂才有真正快樂

在我看來,在這個物質不再匱乏時代,感受快樂並不是問題,問題關鍵出在思維方式,是思維定勢限制了我們獲取快樂的正確方向。

方向不對,一切白費。

如果詢問那些豁達快樂的人,會給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很難做到的答案,那就是接受不快樂。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對,接受不快樂的現實,才會獲得快樂,因為接受是改變的前提。正如小時候我們被迫接受了斷奶,才學會吃五穀雜糧,身體才不斷成長,心理的成長包括幸福快樂的獲取,也是如此。

對立統一規律的啟示

哲學矛盾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包含且離不開它的對立面”,這個規律也叫對立統一律,比如沒有媽媽就沒有孩子,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沒有好就不會有壞,沒有痛苦就不會體驗到快樂。

對立統一規律呈現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手心手背對立又統一,一枚硬幣的一體兩面,入戶門既是入口又是出口,每一天既有白天又有夜晚,我們既要工作也要睡眠,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才會身心健康。

這給了我們啟發,那些我們看似不能接受的糟糕,其實原本就是事物存在的另一個側面,比如疾病是健康的另一側面,幸福就是不幸福的另一個側面。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因此,快樂與不快樂就是一體兩面,我們能接受多少不快樂,就會享受多少快樂。用老百姓的話語說,凡事有失有得,得到多少就會失去多少,反之能忍受多少失去就能得到多少。老祖先的“捨得”也是這個意思,先舍才有得,捨得失去才會收穫,哪怕種莊稼也是如此,沒有種子何來收穫。

因此,演員范冰冰曾擲地有聲說過一句“範式名言”,“我捱得住多大的詆譭,就經得起多大的讚美”,從獲取快樂的心態角度說,她是認識深刻的。

厭惡損失的背後是非理性

經濟學研究發現人是厭惡損失的,相對於得到1000元的快樂,失去1000元會讓人感受更強烈的糟糕,乃至於需要再獲得至少3倍的損失額才會心理平衡。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在經濟行為中會按照自利目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確,我們會發現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因為幾毛錢和菜攤大媽大爺討價還價,可是一旦進入股市、P2P理財等資本市場,大額資金憑藉道聽途說,毅然決然不眨眼,甚至毫不分辨情況下,就會自信滿滿衝動決策。

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帶來的快樂是盲目的,一旦風險出現則是糟糕透頂的感受。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更糟糕的是,我們一旦陷入經濟風險中,又容易不能自拔,主動追求高風險,出現賭徒困境,比如那些藉助高槓杆炒股的人,損失後不會戛然而止,而是加倍投入妄想贏回來,結果一再套牢,類似社會新聞層出不窮。

生活中類似情況也很多,炒股買下多隻股票,有賺有賠,假設要賣掉一些股票,很多人是賣掉賺錢的,而留下賠錢的,因為不甘心接受已有的損失,最終守著一大把虧錢的股票。

不能接受損失發生,就是不能及時止損,不僅意味著無法快樂,還變本加厲變得萬分危險,距離快樂遙遙無期。

接受損失,及時止損,就是轉向快樂的先決條件。

苛求完美導致不敢享受快樂

心理學則直接點明人是高度自戀動物,對著未來無限希望,這讓我們意志力強大,克服挫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陷入自高自大境地,只接受美好不接受失敗,如此又何來幸福快樂感受。

現代社會節奏快,市場經濟的魔力激發無限潛能,也帶來巨大身心壓力,這會使得人無法快樂,幸福享受感缺失,根本上是不肯正視人性具有的弱點。

壓力來自焦慮,焦慮更多意味著完美主義,追求完美可以理解,但是苛求完美就會心態失衡,不敢失敗,擔心失敗,最後不接受挫折與失敗。那些不接受的,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下去,最後伺機而動,這就是無法安心以及快樂的癥結所在。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很多生活例子,一個學習優秀的孩子,進入高中不過一個月,由於一次考試成績到了中等,堅決要求休學,無法接受糟糕的現實,最後不得不休學回家。還有原本成績不錯的孩子,在家長逼迫下,慢慢失去學習興趣,導致曠課、逃學,乃至於上網成癮,無法堅持學業,這裡原因很多,但是苛求嚴厲的高目標完美主義無疑推波助瀾。

獲得快樂的建議

一是接受整體自我。人是一個整體存在,接受自己就是接受自己的所有,包括慾望、衝動、侷限、經歷,等等,尤其已經發生的糟糕事情,現實證明我們的侷限力。叔本華說,人乃慾望本體,消除了慾望也就消除了這個人自身,不快樂來自慾望的缺失,或者期望的落空,要接受自己不具備這種獲得的能力,轉而發展自己可以得到的能力圈。

二是看到錯誤、錯失、錯過的意義。人的心理成長,一定是在挫折中發展,那些打擊、失敗、錯誤、錯過等等,看似很糟糕,可是沒有這些體驗,就不會有反思,沒有陣痛就不能成長。接受這些意味著與其和解,並存上不快樂的事情,就是積蓄快樂的心理能量,從而坦然享受哪怕再微小的快樂。

"

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快樂,也不斷有人給出許多方法、答案,比如財務自由、提高自尊、積極冥想、看開得失、心靈滋養等等,這些當然都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顯然快樂的獲得並不容易實現,否則如同學了成功學,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接受不快樂才有真正快樂

在我看來,在這個物質不再匱乏時代,感受快樂並不是問題,問題關鍵出在思維方式,是思維定勢限制了我們獲取快樂的正確方向。

方向不對,一切白費。

如果詢問那些豁達快樂的人,會給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很難做到的答案,那就是接受不快樂。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對,接受不快樂的現實,才會獲得快樂,因為接受是改變的前提。正如小時候我們被迫接受了斷奶,才學會吃五穀雜糧,身體才不斷成長,心理的成長包括幸福快樂的獲取,也是如此。

對立統一規律的啟示

哲學矛盾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包含且離不開它的對立面”,這個規律也叫對立統一律,比如沒有媽媽就沒有孩子,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沒有好就不會有壞,沒有痛苦就不會體驗到快樂。

對立統一規律呈現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手心手背對立又統一,一枚硬幣的一體兩面,入戶門既是入口又是出口,每一天既有白天又有夜晚,我們既要工作也要睡眠,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才會身心健康。

這給了我們啟發,那些我們看似不能接受的糟糕,其實原本就是事物存在的另一個側面,比如疾病是健康的另一側面,幸福就是不幸福的另一個側面。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因此,快樂與不快樂就是一體兩面,我們能接受多少不快樂,就會享受多少快樂。用老百姓的話語說,凡事有失有得,得到多少就會失去多少,反之能忍受多少失去就能得到多少。老祖先的“捨得”也是這個意思,先舍才有得,捨得失去才會收穫,哪怕種莊稼也是如此,沒有種子何來收穫。

因此,演員范冰冰曾擲地有聲說過一句“範式名言”,“我捱得住多大的詆譭,就經得起多大的讚美”,從獲取快樂的心態角度說,她是認識深刻的。

厭惡損失的背後是非理性

經濟學研究發現人是厭惡損失的,相對於得到1000元的快樂,失去1000元會讓人感受更強烈的糟糕,乃至於需要再獲得至少3倍的損失額才會心理平衡。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在經濟行為中會按照自利目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確,我們會發現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因為幾毛錢和菜攤大媽大爺討價還價,可是一旦進入股市、P2P理財等資本市場,大額資金憑藉道聽途說,毅然決然不眨眼,甚至毫不分辨情況下,就會自信滿滿衝動決策。

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帶來的快樂是盲目的,一旦風險出現則是糟糕透頂的感受。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更糟糕的是,我們一旦陷入經濟風險中,又容易不能自拔,主動追求高風險,出現賭徒困境,比如那些藉助高槓杆炒股的人,損失後不會戛然而止,而是加倍投入妄想贏回來,結果一再套牢,類似社會新聞層出不窮。

生活中類似情況也很多,炒股買下多隻股票,有賺有賠,假設要賣掉一些股票,很多人是賣掉賺錢的,而留下賠錢的,因為不甘心接受已有的損失,最終守著一大把虧錢的股票。

不能接受損失發生,就是不能及時止損,不僅意味著無法快樂,還變本加厲變得萬分危險,距離快樂遙遙無期。

接受損失,及時止損,就是轉向快樂的先決條件。

苛求完美導致不敢享受快樂

心理學則直接點明人是高度自戀動物,對著未來無限希望,這讓我們意志力強大,克服挫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陷入自高自大境地,只接受美好不接受失敗,如此又何來幸福快樂感受。

現代社會節奏快,市場經濟的魔力激發無限潛能,也帶來巨大身心壓力,這會使得人無法快樂,幸福享受感缺失,根本上是不肯正視人性具有的弱點。

壓力來自焦慮,焦慮更多意味著完美主義,追求完美可以理解,但是苛求完美就會心態失衡,不敢失敗,擔心失敗,最後不接受挫折與失敗。那些不接受的,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下去,最後伺機而動,這就是無法安心以及快樂的癥結所在。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很多生活例子,一個學習優秀的孩子,進入高中不過一個月,由於一次考試成績到了中等,堅決要求休學,無法接受糟糕的現實,最後不得不休學回家。還有原本成績不錯的孩子,在家長逼迫下,慢慢失去學習興趣,導致曠課、逃學,乃至於上網成癮,無法堅持學業,這裡原因很多,但是苛求嚴厲的高目標完美主義無疑推波助瀾。

獲得快樂的建議

一是接受整體自我。人是一個整體存在,接受自己就是接受自己的所有,包括慾望、衝動、侷限、經歷,等等,尤其已經發生的糟糕事情,現實證明我們的侷限力。叔本華說,人乃慾望本體,消除了慾望也就消除了這個人自身,不快樂來自慾望的缺失,或者期望的落空,要接受自己不具備這種獲得的能力,轉而發展自己可以得到的能力圈。

二是看到錯誤、錯失、錯過的意義。人的心理成長,一定是在挫折中發展,那些打擊、失敗、錯誤、錯過等等,看似很糟糕,可是沒有這些體驗,就不會有反思,沒有陣痛就不能成長。接受這些意味著與其和解,並存上不快樂的事情,就是積蓄快樂的心理能量,從而坦然享受哪怕再微小的快樂。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三是保持能上能下心態。心理健康標誌就是能上能下,我們可以吃糠咽菜,也可以西餐牛排,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態度,竭力排斥不好意味著與之對抗,不能接受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生活就在忐忑之中,就不能放下心結,走不出過往。學開車先學會剎車,學輪滑先學會摔倒,就是極好例子。

四是擁有底線思維。評估最差情形,接受可能糟糕,就有了快樂的底氣,好比為什麼我們要設置預算費用,就是做到心中有數,專款專用,不會因有意外而焦慮。有個孩子連續復讀,高考前不願回學校,家長焦慮找到我,希望心理輔導一下,我就是詢問一個底線問題,簡單化解了一家人心結,最後考取優異成績,這個問題就是“你能接受再次考取專科的可能嗎”。當接受了最糟糕,也就意味著放下心理包袱,有了快樂心態面對挑戰。

"

人人都想獲得幸福快樂,也不斷有人給出許多方法、答案,比如財務自由、提高自尊、積極冥想、看開得失、心靈滋養等等,這些當然都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顯然快樂的獲得並不容易實現,否則如同學了成功學,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接受不快樂才有真正快樂

在我看來,在這個物質不再匱乏時代,感受快樂並不是問題,問題關鍵出在思維方式,是思維定勢限制了我們獲取快樂的正確方向。

方向不對,一切白費。

如果詢問那些豁達快樂的人,會給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又很難做到的答案,那就是接受不快樂。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對,接受不快樂的現實,才會獲得快樂,因為接受是改變的前提。正如小時候我們被迫接受了斷奶,才學會吃五穀雜糧,身體才不斷成長,心理的成長包括幸福快樂的獲取,也是如此。

對立統一規律的啟示

哲學矛盾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包含且離不開它的對立面”,這個規律也叫對立統一律,比如沒有媽媽就沒有孩子,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沒有好就不會有壞,沒有痛苦就不會體驗到快樂。

對立統一規律呈現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手心手背對立又統一,一枚硬幣的一體兩面,入戶門既是入口又是出口,每一天既有白天又有夜晚,我們既要工作也要睡眠,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才會身心健康。

這給了我們啟發,那些我們看似不能接受的糟糕,其實原本就是事物存在的另一個側面,比如疾病是健康的另一側面,幸福就是不幸福的另一個側面。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因此,快樂與不快樂就是一體兩面,我們能接受多少不快樂,就會享受多少快樂。用老百姓的話語說,凡事有失有得,得到多少就會失去多少,反之能忍受多少失去就能得到多少。老祖先的“捨得”也是這個意思,先舍才有得,捨得失去才會收穫,哪怕種莊稼也是如此,沒有種子何來收穫。

因此,演員范冰冰曾擲地有聲說過一句“範式名言”,“我捱得住多大的詆譭,就經得起多大的讚美”,從獲取快樂的心態角度說,她是認識深刻的。

厭惡損失的背後是非理性

經濟學研究發現人是厭惡損失的,相對於得到1000元的快樂,失去1000元會讓人感受更強烈的糟糕,乃至於需要再獲得至少3倍的損失額才會心理平衡。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在經濟行為中會按照自利目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確,我們會發現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因為幾毛錢和菜攤大媽大爺討價還價,可是一旦進入股市、P2P理財等資本市場,大額資金憑藉道聽途說,毅然決然不眨眼,甚至毫不分辨情況下,就會自信滿滿衝動決策。

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帶來的快樂是盲目的,一旦風險出現則是糟糕透頂的感受。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更糟糕的是,我們一旦陷入經濟風險中,又容易不能自拔,主動追求高風險,出現賭徒困境,比如那些藉助高槓杆炒股的人,損失後不會戛然而止,而是加倍投入妄想贏回來,結果一再套牢,類似社會新聞層出不窮。

生活中類似情況也很多,炒股買下多隻股票,有賺有賠,假設要賣掉一些股票,很多人是賣掉賺錢的,而留下賠錢的,因為不甘心接受已有的損失,最終守著一大把虧錢的股票。

不能接受損失發生,就是不能及時止損,不僅意味著無法快樂,還變本加厲變得萬分危險,距離快樂遙遙無期。

接受損失,及時止損,就是轉向快樂的先決條件。

苛求完美導致不敢享受快樂

心理學則直接點明人是高度自戀動物,對著未來無限希望,這讓我們意志力強大,克服挫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陷入自高自大境地,只接受美好不接受失敗,如此又何來幸福快樂感受。

現代社會節奏快,市場經濟的魔力激發無限潛能,也帶來巨大身心壓力,這會使得人無法快樂,幸福享受感缺失,根本上是不肯正視人性具有的弱點。

壓力來自焦慮,焦慮更多意味著完美主義,追求完美可以理解,但是苛求完美就會心態失衡,不敢失敗,擔心失敗,最後不接受挫折與失敗。那些不接受的,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下去,最後伺機而動,這就是無法安心以及快樂的癥結所在。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很多生活例子,一個學習優秀的孩子,進入高中不過一個月,由於一次考試成績到了中等,堅決要求休學,無法接受糟糕的現實,最後不得不休學回家。還有原本成績不錯的孩子,在家長逼迫下,慢慢失去學習興趣,導致曠課、逃學,乃至於上網成癮,無法堅持學業,這裡原因很多,但是苛求嚴厲的高目標完美主義無疑推波助瀾。

獲得快樂的建議

一是接受整體自我。人是一個整體存在,接受自己就是接受自己的所有,包括慾望、衝動、侷限、經歷,等等,尤其已經發生的糟糕事情,現實證明我們的侷限力。叔本華說,人乃慾望本體,消除了慾望也就消除了這個人自身,不快樂來自慾望的缺失,或者期望的落空,要接受自己不具備這種獲得的能力,轉而發展自己可以得到的能力圈。

二是看到錯誤、錯失、錯過的意義。人的心理成長,一定是在挫折中發展,那些打擊、失敗、錯誤、錯過等等,看似很糟糕,可是沒有這些體驗,就不會有反思,沒有陣痛就不能成長。接受這些意味著與其和解,並存上不快樂的事情,就是積蓄快樂的心理能量,從而坦然享受哪怕再微小的快樂。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三是保持能上能下心態。心理健康標誌就是能上能下,我們可以吃糠咽菜,也可以西餐牛排,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態度,竭力排斥不好意味著與之對抗,不能接受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生活就在忐忑之中,就不能放下心結,走不出過往。學開車先學會剎車,學輪滑先學會摔倒,就是極好例子。

四是擁有底線思維。評估最差情形,接受可能糟糕,就有了快樂的底氣,好比為什麼我們要設置預算費用,就是做到心中有數,專款專用,不會因有意外而焦慮。有個孩子連續復讀,高考前不願回學校,家長焦慮找到我,希望心理輔導一下,我就是詢問一個底線問題,簡單化解了一家人心結,最後考取優異成績,這個問題就是“你能接受再次考取專科的可能嗎”。當接受了最糟糕,也就意味著放下心理包袱,有了快樂心態面對挑戰。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在於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快樂並不神祕,也不遙遠,就在我們一念之轉!坦誠自我人性弱點,接受所有不快樂,承認不確定性,就會迎接每一天的快樂到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