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你拒絕不了別人,可能是被偷偷操縱了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你拒絕不了別人,可能是被偷偷操縱了


文 | 五花鹿


對於很多人而言,即使只是簡單地捍衛自己,都害怕欺負到了別人。

1


前陣子和朋友聊天。

她提到了一個問題,讓我這個心理學科普工作者有點慚愧。

她說:

我看了很多分析討好型、無法拒絕者的文章。它們總會詳細地分析原因,並在最後建議我,勇敢去拒絕,活出自己。但說實話,這些建議讓我更加地困惑。我發現,只要我動了拒絕別人的念頭,內心馬上就會出現一些巨大的擔憂:他會不會很失望很受傷?我會不會傷害到他?我是不是欺負了他?這些擔憂逼著我臨門一腳前打了退堂鼓。所以無論怎麼建議我拒絕,我就是做不到。

聽了她的話之後,我深感認同。

對於拒絕困難者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能不能拒絕,而是拒絕後的那種內疚和不安。


之前看過GQ兩次採訪李雪琴。

這個北大畢業、自曝有抑鬱症的搞笑網紅,也是一名拒絕困難者。

第一次採訪中,她坦明:在爆紅後突然來了很多邀請和微信,因為無法拒絕,自己忙得透不過氣,情緒大崩潰。

第二次採訪,她表示:我可以拒絕別人,但我學會了道歉和補償。

GQ記者馬上追問:為什麼要補償?

“你都找我了,我拒絕你是對你的傷害。”

這短短一句話,說出了很多拒絕困難者的心聲。


《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也說過: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真正阻止他們拒絕的,是一個內心的公式:拒絕=傷害

在這個公式下,拒絕成了一種負罪的折磨。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你拒絕不了別人,可能是被偷偷操縱了


2


一般這樣的折磨,都發生在兩難問題上。


例如:

我想要出去工作,但我老公希望我當家庭主婦,這樣對娃比較好;

我想要和現在的男友結婚,但我爸說如果我們結婚他就去死;

我想要競選這次的主管,但有一個比我呆更久的同事特別需要這次機會......


這些兩難代表著兩個選擇:

選擇做自己,就會傷害到別人的期待;

選擇順從,就會壓抑到自己。


然而拒絕困難者最終往往會選擇第二個,因為在他們看來,拒絕的後果,太嚴重了。

這些後果主要是這3點:


會傷害別人,讓人失望和傷心

別人已經求助於我了,說明他對我有期望。

我一拒絕,就如同給他熱切的期望中澆了一桶冷水。


因為傷了人,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壞人

別人把決定權交給我,可是我卻濫用它,只想滿足自己,我真的很壞。


因為傷了人,可能會被報復和冷落

下一次別人會不會也這樣對待我,那以後任何有需要別人幫助的事情,我可能都做不成了。


於是,即使心裡很不舒服,你還是會合理化自己的順從,美其名曰:這是互相的愛,只要我處處對別人好、滿足別人,別人也會對我好。


但如果再仔細揣摩一下,你就會發現:

為什麼每次讓步的都是我???

而且我一讓步,對方不僅不感恩,還更逼近?!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你混淆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兩難問題從不是有愛的互相退讓;而是一個現實的、簡單粗暴的博弈。


在這博弈桌上有兩條鐵律:

只要我退,對方必定向前進一步。如果我敢站穩,對方就會碰撞和調整。


儘管它常常裹著愛的外套,出現在愛情、友情和親情裡。

但它和互相退讓的愛,毫無關係。

你之所以怕傷人、怕變成壞人、怕被報復,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周圍人有意無意的操縱。

是有人讓你覺得,只要你做自己,他就會受傷,你就是壞人,並且不會有好結果。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你拒絕不了別人,可能是被偷偷操縱了

而這些都不是真相。


真相是,別人之所以受傷,是因為他沒有經過你同意,就預設了你會答應,有了不該有的期待。

真相是,你拒絕只是為了做自己,並沒有傷害別人的動機,所以不是壞人。

真相是,如果只是他因為請求得不到滿足而報復你,那並不值得交往。

但因為對方操縱的套路太深,我們往往很難意識到這些。

3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曼紐爾·J·史密斯,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拒絕後的內疚感,幫人們更坦蕩地做自己。

他說道:

只要與人打交道,就一定會存在矛盾。 如果你面對人的時候無法強勢地站穩,對方就很有可能總是威脅你,以此來操控你按他們的方式行事。 他們會直接或微妙地說不喜歡你,排斥你,或者用各種方式,來暗示你錯了,你傷害了別人。 例如家人的臭臉、巨大的關門聲。

他有個來訪者保羅,曾無意識被操縱了很多年。

30多歲的他非常依賴父母,婚禮是父母安排的,生意是父母接濟的,破產後開的酒吧也是父母出錢的。

結婚10年期間,他因為和妻子相處太痛苦,分手了兩次,但都被父母插手。父親明明知道他很煎熬,看出兩人並不合適,但還是竭力撮合。

最後在父母給他們辦的結婚10週年慶典中,他喝得大醉,把母親做的蛋糕扣在了妻子臉上,出了門。

後來他參加了教授的課程,慢慢看到了這些年自己的退讓。

於是他決定和妻子離婚,把父母出資的店賣掉,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父親後,父親試圖用3個熟悉的方法,來阻止他。

否定他、質疑他:

這真是我聽過你說的最傻的決定;

她應該是做了讓你不開心的事,慢慢淡忘就好;

離婚是不對的,是傻的;

店的事情我可沒插手,你(賣店)這個想法不可理喻,難怪要去看心理醫生......


用內疚綁架他:

你如果離婚,孩子怎麼辦?

你老婆還差點把孩子打了一頓,還好我攔住了;

你媽剛剛哭了,要是你離婚了,對她打擊很大;

沒想到,我出錢開店接濟你,竟是對你不好......

最後實在沒辦法,用麻煩堵塞他:

你怎麼為孩子打算呢?

你得不到監護權的,你都喝醉和家暴了。

離婚後財產問題怎麼辦?

這些操縱的技巧很常用,換做一般人,聽到這些難以反駁的話,很可能就順從了。

就像李鬆蔚老師曾說過一個故事。

一個妻子想回歸職場。結果一提出來,丈夫列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個理由,關於孩子、家庭、財務等等,感覺只要她一走,整個家就淪陷。

所以她只能犧牲自己的想法,繼續被困在家。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你拒絕不了別人,可能是被偷偷操縱了


但好在保羅接受了教授的幫助,在這重重的綁架中,他一次次堅持了自己的做法。

最後,父親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底線:不能賣店,但可以分月還父親的錢,並允許父親退休後去店裡找點事情做。

他很困惑,追問下去,才發現:原來,這些年父親無視他婚姻的痛苦、無視他無數次的訴求,僅僅只是為了讓他的店能正常盈利,為自己退休後的收入提供保障。


父親一直在說保羅傷害了他們,但實際上,他犧牲了保羅的幸福,把他當做一張養老保險單,以此幫助自己緩解人生的焦慮。

其實是父親深深地傷害了保羅。

這麼多年來,保羅一直被一種披著愛的博弈所圍繞,習慣地被各種手段逼退,無法拒絕,只能壓抑自己,忍著痛苦迎合父母的需求。

這種順從的習慣也延伸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忍受妻子對他的要求和干涉,這也是他想離婚的原因。

要知道,一個人如果從小總被操縱,就會有一些操縱的聲音內化到心裡。以至於以後每到拒絕的瞬間,這些熟悉的聲音就會湧現,質疑你、否定你、讓你內疚。

我們認為的“拒絕=傷害”,不過只是其中一個聲音。

甚至,就算對方沒有操縱我們,我們也習慣性無法拒絕。因為在拒絕之前,我們內心對自己的操縱就已經出現,阻止我們說“不”。

如果沒有這一層覺察,很可能我們就會在外界和自己的操縱中,度過討好而痛苦的一生。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你拒絕不了別人,可能是被偷偷操縱了


4


很多拒絕困難者最大的痛,是在這種操縱的慣性下,無意識地不敢說“不”。

一站上博弈桌,還不知道對方有什麼反饋,就自動地往後退了。

因此在人際中不常常可避免地陷入兩難和內疚。

那該要怎麼辦呢?


首先,要意識到,博弈的存在。

只要兩個人一起針對各自的需求進行討論時,就已經站上了博弈桌。

你可以使用柔和的方式來站穩,但不要期待用一味後退來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其次,用對的方法進行博弈。

曼紐爾·J·史密斯教授曾提出幾個方法,我認為其中2個可以一起使用。

幫你理直氣壯地站在原地,表達想法,碰撞對方,鬆動對方,達成一個比較平衡的結果。

第一個是:“我是一張壞唱片”。

像卡掉了的壞唱片(只會重複同一句歌詞)——無論對方怎麼質疑和說服你,你都持續地、一次次地重複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想法。

直到對方真正聽到你的需求,不再企圖用各種方式否定你的想法。

第二個是:自我暴露。

把自己的內心儘可能裸露在對方面前,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情緒,以此讓對方更加理解。

舉個例子。

有人向你借車,或者想把多餘的工作任務給你。

你以前總是答應,但實際內心並不舒服。

那應該這麼做呢?

唱片法:

無論對方怎麼說,都堅定地說:我知道,但我不想借給你;我不想接下你的工作,我想準時下班。

自我暴露:

我知道每次借車你都平安歸來,但是我其實每次都會很擔心;我白天很努力工作,就是為了今晚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

無論他找出任何理由,來引發你的內疚,或者質疑你:以前你不是這樣的、我真的很急除了你之外沒人可以幫我、我以前都幫你的......

你都可以反覆地用唱片法和自我暴露法。

目的不是為了傷害對方,而是在尊重自己的基礎上,促進對方反思,去尋求更好的方案:

租車/不要攬太多的工作以至於做不完......

上面兩個例子是純粹的對方提需求。

如果是涉及到兩人的共同配合問題上,這兩個方法也可以幫你在充分碰撞之後,在不損害彼此自尊的基礎上,提出可行的執中方案。

同樣是丈夫希望妻子不去工作,李鬆蔚老師舉過另外一個女性的例子。

有天晚上,在妻子明確說了自己決定要去工作之後,他們發生了巨大的衝突。

一向溫和的老公攔住了她,並怒吼:你是不是有病!

當時她有點嚇壞了,腦中閃過無數個退縮的念頭,擔心自己的決定是錯的,質疑自己是不是太自私,害怕暴怒的老公會傷害到自己。

但最後,她咬了咬牙說:我沒病,我就是要去工作(唱片法)。

老公繼續僵持地瞪著她,過了一會後妥協:那我們明天去找保姆。

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

我相信,如果妻子中途或事後進行自我暴露,坦白自己呆在家裡的複雜感受,結果一定不僅能守住這個決定,還可以讓丈夫更加理解自己。

所以請記住:當一件事情需要雙方商量,並且結果是傷害到你的主觀意願時,切記不能退縮。

因為在博弈裡,退縮不僅僅無法帶來讓步和尊重,還會讓你委屈不滿,這才是關係的殺手。

去試一試站在原地。

放下內疚,因為你並沒有傷害他,除非他操縱你。然後,不斷使用唱片法和自我暴露,推動對方真正瞭解你的需求,一起想新的解決方案。

最後,雙方才能達成理解、一致和共贏:你做了自己,對方不用承受你的疏遠和埋怨。

這才是人際博弈的最好結果,也是一段關係不斷前進的重要契機。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你拒絕不了別人,可能是被偷偷操縱了


作者簡介:五花鹿。心理學科班出身,滿腔的少女情愫,都用來追求真實和逃離秩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