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

“渡過”將參加由尚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抑路前行”項目,為抗鬱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從2018年起,“渡過”從知識傳播階段,進入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此次募捐到的資金,將用於“陪伴者計劃”、社群建設、同城活動、線上課堂、線下陪伴中心、渡過電臺等等。

最終的目標,是探索一條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

“渡過”將參加由尚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抑路前行”項目,為抗鬱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從2018年起,“渡過”從知識傳播階段,進入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此次募捐到的資金,將用於“陪伴者計劃”、社群建設、同城活動、線上課堂、線下陪伴中心、渡過電臺等等。

最終的目標,是探索一條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

“渡過”將參加由尚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抑路前行”項目,為抗鬱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從2018年起,“渡過”從知識傳播階段,進入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此次募捐到的資金,將用於“陪伴者計劃”、社群建設、同城活動、線上課堂、線下陪伴中心、渡過電臺等等。

最終的目標,是探索一條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陪伴,是彼此照耀

“我太累了,睡不著,你能和我聊聊嗎?”

幾乎每天深夜,龍哥都會接到這樣的消息。發件人是正在緊張備考的高三學生小寧,他因為抑鬱備受煎熬。白天高強度的學習讓大腦得不到喘息,而夜晚撲面而來的負面情緒更讓他久久無法入睡。

龍哥是“渡過”的陪伴者。每次與小寧通話,有時候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聽他傾訴升學的壓力,為他疏解絕望的內心。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三個月,直到小寧順利完成高考。

這只是“渡過”的“陪伴者計劃”眾多故事中的一個。“渡過”的陪伴者已達70餘人,是一個涵蓋了康復患者、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從業者的團隊。

2018年3月5日,“渡過”正式提出“陪伴者計劃”的概念,並著手推進實踐。

“陪伴者計劃”的宗旨,是發掘、整合、賦能成千上萬的康復者,使之成為陪伴者,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從而在醫療系統和心理諮詢系統之外,開闢第三條道路——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據統計,一年多的時間裡,“陪伴者計劃“為650餘位求助者提供了陪伴服務,累計陪伴3000多個小時。求助者的年齡從10歲到60歲,覆蓋全國31個省區。

“陪伴者計劃”的核心,是從抑鬱康復者中培訓出的陪伴者。因為共通的經歷,他們更加容易走進求助者的內心。

“家裡人和心理諮詢師都沒有陪伴者瞭解我。”求助者溪水說。在一次陪伴中,他聲嘶力竭地哭泣了幾十分鐘,肆意釋放出多年來不與人說的痛苦和孤獨。“我會度過這段病期,迎接新的曙光。”

不同於心理諮詢師與患者刻意保持距離,陪伴者們會根據情況主動介入,陪伴的形式也多樣化。線上陪伴打破了地域的侷限,東北的陪伴者能夠陪伴西藏的求助者;線下面對面的陪伴則豐富多樣,可以相聚聊天,也可以一起運動、學習、遊玩。

陪伴者-金美

她曾經陪伴過的一位女孩,是混合雙相,情緒像過山車一樣劇烈波動,常常陷入到重度抑鬱裡無法自拔。“每天在痛苦和煎熬中徘徊,沒有人理解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收到信息的金美心急如焚,她在回覆中寫道,“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你,你還有我,我會一直陪著你。”她一邊安撫、穩定女孩子的情緒,一邊聯繫她的父母,極力說服他們驅車前去救援,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事後,女孩媽媽寄來一箱橘子表達謝意。“那橘子的味道非常甜。”金美笑著回憶。

陪伴者-灰灰

他是一位醫學生。“在陪伴的過程中,我看到許多不曾察覺到的自己,理解更多不同的恢復途徑,也在這樣的生活中彼此療愈。”

陪伴者-華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我的求助者大多都是家長朋友,面對他們的迷茫和無助,我每一次都像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希望用過來人的經驗幫助身陷困境中的家長,陪伴服務就是一種愛的傳遞。”

陪伴者-伊林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兼心理諮詢師。“在陪伴過程中,常遇到家長急切地詢問如何除孩子的症狀,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自已。經歷了才成長,渡過了才領悟,孩子的康復之路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陪伴者計劃“旨在構建一個平臺,對接患者和陪伴者。被陪伴者獲得了全病程指導、長期陪伴和堅持到底的勇氣與信心;陪伴者則獲得了收入、助人的快樂和人格的成長。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

“渡過”將參加由尚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抑路前行”項目,為抗鬱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從2018年起,“渡過”從知識傳播階段,進入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此次募捐到的資金,將用於“陪伴者計劃”、社群建設、同城活動、線上課堂、線下陪伴中心、渡過電臺等等。

最終的目標,是探索一條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陪伴,是彼此照耀

“我太累了,睡不著,你能和我聊聊嗎?”

幾乎每天深夜,龍哥都會接到這樣的消息。發件人是正在緊張備考的高三學生小寧,他因為抑鬱備受煎熬。白天高強度的學習讓大腦得不到喘息,而夜晚撲面而來的負面情緒更讓他久久無法入睡。

龍哥是“渡過”的陪伴者。每次與小寧通話,有時候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聽他傾訴升學的壓力,為他疏解絕望的內心。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三個月,直到小寧順利完成高考。

這只是“渡過”的“陪伴者計劃”眾多故事中的一個。“渡過”的陪伴者已達70餘人,是一個涵蓋了康復患者、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從業者的團隊。

2018年3月5日,“渡過”正式提出“陪伴者計劃”的概念,並著手推進實踐。

“陪伴者計劃”的宗旨,是發掘、整合、賦能成千上萬的康復者,使之成為陪伴者,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從而在醫療系統和心理諮詢系統之外,開闢第三條道路——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據統計,一年多的時間裡,“陪伴者計劃“為650餘位求助者提供了陪伴服務,累計陪伴3000多個小時。求助者的年齡從10歲到60歲,覆蓋全國31個省區。

“陪伴者計劃”的核心,是從抑鬱康復者中培訓出的陪伴者。因為共通的經歷,他們更加容易走進求助者的內心。

“家裡人和心理諮詢師都沒有陪伴者瞭解我。”求助者溪水說。在一次陪伴中,他聲嘶力竭地哭泣了幾十分鐘,肆意釋放出多年來不與人說的痛苦和孤獨。“我會度過這段病期,迎接新的曙光。”

不同於心理諮詢師與患者刻意保持距離,陪伴者們會根據情況主動介入,陪伴的形式也多樣化。線上陪伴打破了地域的侷限,東北的陪伴者能夠陪伴西藏的求助者;線下面對面的陪伴則豐富多樣,可以相聚聊天,也可以一起運動、學習、遊玩。

陪伴者-金美

她曾經陪伴過的一位女孩,是混合雙相,情緒像過山車一樣劇烈波動,常常陷入到重度抑鬱裡無法自拔。“每天在痛苦和煎熬中徘徊,沒有人理解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收到信息的金美心急如焚,她在回覆中寫道,“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你,你還有我,我會一直陪著你。”她一邊安撫、穩定女孩子的情緒,一邊聯繫她的父母,極力說服他們驅車前去救援,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事後,女孩媽媽寄來一箱橘子表達謝意。“那橘子的味道非常甜。”金美笑著回憶。

陪伴者-灰灰

他是一位醫學生。“在陪伴的過程中,我看到許多不曾察覺到的自己,理解更多不同的恢復途徑,也在這樣的生活中彼此療愈。”

陪伴者-華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我的求助者大多都是家長朋友,面對他們的迷茫和無助,我每一次都像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希望用過來人的經驗幫助身陷困境中的家長,陪伴服務就是一種愛的傳遞。”

陪伴者-伊林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兼心理諮詢師。“在陪伴過程中,常遇到家長急切地詢問如何除孩子的症狀,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自已。經歷了才成長,渡過了才領悟,孩子的康復之路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陪伴者計劃“旨在構建一個平臺,對接患者和陪伴者。被陪伴者獲得了全病程指導、長期陪伴和堅持到底的勇氣與信心;陪伴者則獲得了收入、助人的快樂和人格的成長。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4日晨,“渡過”杭州營“詩歌之晨”小組在西湖邊讀詩。

一本書,一個公號,一群人

“陪伴者計劃”的產生,源自“渡過”創始人張進的親身經歷與感受。“陪伴者計劃”從萌芽到落地,也伴隨著“渡過”的成長。

2015年9月,《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正式出版;同年,張進被評為“健康中國年度10大風尚人物”。頒獎詞說:“張進是中國抵抗抑鬱症的一面旗幟,他以一己之力填補了中國抑鬱症科普的空白。”

2015年10月,張進創辦了“渡過”公眾號。最初,公號只是張進一個人的寫作陣地。不知不覺地,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等更多人蔘與進來,逐漸成為一個開放社區和交流平臺。

一種自發而蓬勃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迅速形成合力。截至目前,“渡過”公眾號已聚集近10萬粉絲,共發佈了859篇原創文章,累計閱讀量超過200萬人次。

2017年3月,“渡過”第一個讀者群應運而生,而後社群迅速發展、裂變,目前“渡過”社群聯盟已達38個,分為六大區塊,垂直社群32個,地域群6個,成員達1.5萬人。

之後,“渡過”推出“陪伴者計劃”。以此為起點,“渡過”在“社會支持”的旗幟下深耕細作,過去一年裡舉辦了7期線下成長營和1期復學營,覆蓋了300多個家庭;推出“渡過學堂”及“渡過直播間”,累計聽眾數量超過3萬人次。

也許更重要的是,“渡過”在前進探索的道路上,聚集了一批人。 他們是患者,是家屬,是醫生;他們是老師,是工人,是企業家;他們或已步暮年,或正值青春年華。身份、年齡、經歷可能不同,但共同的是:他們都在以一己之力,改變著中國精神健康領域的生態環境。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

“渡過”將參加由尚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抑路前行”項目,為抗鬱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從2018年起,“渡過”從知識傳播階段,進入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此次募捐到的資金,將用於“陪伴者計劃”、社群建設、同城活動、線上課堂、線下陪伴中心、渡過電臺等等。

最終的目標,是探索一條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陪伴,是彼此照耀

“我太累了,睡不著,你能和我聊聊嗎?”

幾乎每天深夜,龍哥都會接到這樣的消息。發件人是正在緊張備考的高三學生小寧,他因為抑鬱備受煎熬。白天高強度的學習讓大腦得不到喘息,而夜晚撲面而來的負面情緒更讓他久久無法入睡。

龍哥是“渡過”的陪伴者。每次與小寧通話,有時候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聽他傾訴升學的壓力,為他疏解絕望的內心。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三個月,直到小寧順利完成高考。

這只是“渡過”的“陪伴者計劃”眾多故事中的一個。“渡過”的陪伴者已達70餘人,是一個涵蓋了康復患者、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從業者的團隊。

2018年3月5日,“渡過”正式提出“陪伴者計劃”的概念,並著手推進實踐。

“陪伴者計劃”的宗旨,是發掘、整合、賦能成千上萬的康復者,使之成為陪伴者,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從而在醫療系統和心理諮詢系統之外,開闢第三條道路——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據統計,一年多的時間裡,“陪伴者計劃“為650餘位求助者提供了陪伴服務,累計陪伴3000多個小時。求助者的年齡從10歲到60歲,覆蓋全國31個省區。

“陪伴者計劃”的核心,是從抑鬱康復者中培訓出的陪伴者。因為共通的經歷,他們更加容易走進求助者的內心。

“家裡人和心理諮詢師都沒有陪伴者瞭解我。”求助者溪水說。在一次陪伴中,他聲嘶力竭地哭泣了幾十分鐘,肆意釋放出多年來不與人說的痛苦和孤獨。“我會度過這段病期,迎接新的曙光。”

不同於心理諮詢師與患者刻意保持距離,陪伴者們會根據情況主動介入,陪伴的形式也多樣化。線上陪伴打破了地域的侷限,東北的陪伴者能夠陪伴西藏的求助者;線下面對面的陪伴則豐富多樣,可以相聚聊天,也可以一起運動、學習、遊玩。

陪伴者-金美

她曾經陪伴過的一位女孩,是混合雙相,情緒像過山車一樣劇烈波動,常常陷入到重度抑鬱裡無法自拔。“每天在痛苦和煎熬中徘徊,沒有人理解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收到信息的金美心急如焚,她在回覆中寫道,“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你,你還有我,我會一直陪著你。”她一邊安撫、穩定女孩子的情緒,一邊聯繫她的父母,極力說服他們驅車前去救援,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事後,女孩媽媽寄來一箱橘子表達謝意。“那橘子的味道非常甜。”金美笑著回憶。

陪伴者-灰灰

他是一位醫學生。“在陪伴的過程中,我看到許多不曾察覺到的自己,理解更多不同的恢復途徑,也在這樣的生活中彼此療愈。”

陪伴者-華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我的求助者大多都是家長朋友,面對他們的迷茫和無助,我每一次都像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希望用過來人的經驗幫助身陷困境中的家長,陪伴服務就是一種愛的傳遞。”

陪伴者-伊林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兼心理諮詢師。“在陪伴過程中,常遇到家長急切地詢問如何除孩子的症狀,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自已。經歷了才成長,渡過了才領悟,孩子的康復之路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陪伴者計劃“旨在構建一個平臺,對接患者和陪伴者。被陪伴者獲得了全病程指導、長期陪伴和堅持到底的勇氣與信心;陪伴者則獲得了收入、助人的快樂和人格的成長。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4日晨,“渡過”杭州營“詩歌之晨”小組在西湖邊讀詩。

一本書,一個公號,一群人

“陪伴者計劃”的產生,源自“渡過”創始人張進的親身經歷與感受。“陪伴者計劃”從萌芽到落地,也伴隨著“渡過”的成長。

2015年9月,《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正式出版;同年,張進被評為“健康中國年度10大風尚人物”。頒獎詞說:“張進是中國抵抗抑鬱症的一面旗幟,他以一己之力填補了中國抑鬱症科普的空白。”

2015年10月,張進創辦了“渡過”公眾號。最初,公號只是張進一個人的寫作陣地。不知不覺地,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等更多人蔘與進來,逐漸成為一個開放社區和交流平臺。

一種自發而蓬勃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迅速形成合力。截至目前,“渡過”公眾號已聚集近10萬粉絲,共發佈了859篇原創文章,累計閱讀量超過200萬人次。

2017年3月,“渡過”第一個讀者群應運而生,而後社群迅速發展、裂變,目前“渡過”社群聯盟已達38個,分為六大區塊,垂直社群32個,地域群6個,成員達1.5萬人。

之後,“渡過”推出“陪伴者計劃”。以此為起點,“渡過”在“社會支持”的旗幟下深耕細作,過去一年裡舉辦了7期線下成長營和1期復學營,覆蓋了300多個家庭;推出“渡過學堂”及“渡過直播間”,累計聽眾數量超過3萬人次。

也許更重要的是,“渡過”在前進探索的道路上,聚集了一批人。 他們是患者,是家屬,是醫生;他們是老師,是工人,是企業家;他們或已步暮年,或正值青春年華。身份、年齡、經歷可能不同,但共同的是:他們都在以一己之力,改變著中國精神健康領域的生態環境。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2日,“渡過”杭州營學員涉水龍鱗壩。(雲捲雲舒攝)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

“渡過”將參加由尚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抑路前行”項目,為抗鬱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從2018年起,“渡過”從知識傳播階段,進入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此次募捐到的資金,將用於“陪伴者計劃”、社群建設、同城活動、線上課堂、線下陪伴中心、渡過電臺等等。

最終的目標,是探索一條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陪伴,是彼此照耀

“我太累了,睡不著,你能和我聊聊嗎?”

幾乎每天深夜,龍哥都會接到這樣的消息。發件人是正在緊張備考的高三學生小寧,他因為抑鬱備受煎熬。白天高強度的學習讓大腦得不到喘息,而夜晚撲面而來的負面情緒更讓他久久無法入睡。

龍哥是“渡過”的陪伴者。每次與小寧通話,有時候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聽他傾訴升學的壓力,為他疏解絕望的內心。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三個月,直到小寧順利完成高考。

這只是“渡過”的“陪伴者計劃”眾多故事中的一個。“渡過”的陪伴者已達70餘人,是一個涵蓋了康復患者、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從業者的團隊。

2018年3月5日,“渡過”正式提出“陪伴者計劃”的概念,並著手推進實踐。

“陪伴者計劃”的宗旨,是發掘、整合、賦能成千上萬的康復者,使之成為陪伴者,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從而在醫療系統和心理諮詢系統之外,開闢第三條道路——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據統計,一年多的時間裡,“陪伴者計劃“為650餘位求助者提供了陪伴服務,累計陪伴3000多個小時。求助者的年齡從10歲到60歲,覆蓋全國31個省區。

“陪伴者計劃”的核心,是從抑鬱康復者中培訓出的陪伴者。因為共通的經歷,他們更加容易走進求助者的內心。

“家裡人和心理諮詢師都沒有陪伴者瞭解我。”求助者溪水說。在一次陪伴中,他聲嘶力竭地哭泣了幾十分鐘,肆意釋放出多年來不與人說的痛苦和孤獨。“我會度過這段病期,迎接新的曙光。”

不同於心理諮詢師與患者刻意保持距離,陪伴者們會根據情況主動介入,陪伴的形式也多樣化。線上陪伴打破了地域的侷限,東北的陪伴者能夠陪伴西藏的求助者;線下面對面的陪伴則豐富多樣,可以相聚聊天,也可以一起運動、學習、遊玩。

陪伴者-金美

她曾經陪伴過的一位女孩,是混合雙相,情緒像過山車一樣劇烈波動,常常陷入到重度抑鬱裡無法自拔。“每天在痛苦和煎熬中徘徊,沒有人理解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收到信息的金美心急如焚,她在回覆中寫道,“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你,你還有我,我會一直陪著你。”她一邊安撫、穩定女孩子的情緒,一邊聯繫她的父母,極力說服他們驅車前去救援,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事後,女孩媽媽寄來一箱橘子表達謝意。“那橘子的味道非常甜。”金美笑著回憶。

陪伴者-灰灰

他是一位醫學生。“在陪伴的過程中,我看到許多不曾察覺到的自己,理解更多不同的恢復途徑,也在這樣的生活中彼此療愈。”

陪伴者-華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我的求助者大多都是家長朋友,面對他們的迷茫和無助,我每一次都像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希望用過來人的經驗幫助身陷困境中的家長,陪伴服務就是一種愛的傳遞。”

陪伴者-伊林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兼心理諮詢師。“在陪伴過程中,常遇到家長急切地詢問如何除孩子的症狀,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自已。經歷了才成長,渡過了才領悟,孩子的康復之路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陪伴者計劃“旨在構建一個平臺,對接患者和陪伴者。被陪伴者獲得了全病程指導、長期陪伴和堅持到底的勇氣與信心;陪伴者則獲得了收入、助人的快樂和人格的成長。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4日晨,“渡過”杭州營“詩歌之晨”小組在西湖邊讀詩。

一本書,一個公號,一群人

“陪伴者計劃”的產生,源自“渡過”創始人張進的親身經歷與感受。“陪伴者計劃”從萌芽到落地,也伴隨著“渡過”的成長。

2015年9月,《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正式出版;同年,張進被評為“健康中國年度10大風尚人物”。頒獎詞說:“張進是中國抵抗抑鬱症的一面旗幟,他以一己之力填補了中國抑鬱症科普的空白。”

2015年10月,張進創辦了“渡過”公眾號。最初,公號只是張進一個人的寫作陣地。不知不覺地,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等更多人蔘與進來,逐漸成為一個開放社區和交流平臺。

一種自發而蓬勃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迅速形成合力。截至目前,“渡過”公眾號已聚集近10萬粉絲,共發佈了859篇原創文章,累計閱讀量超過200萬人次。

2017年3月,“渡過”第一個讀者群應運而生,而後社群迅速發展、裂變,目前“渡過”社群聯盟已達38個,分為六大區塊,垂直社群32個,地域群6個,成員達1.5萬人。

之後,“渡過”推出“陪伴者計劃”。以此為起點,“渡過”在“社會支持”的旗幟下深耕細作,過去一年裡舉辦了7期線下成長營和1期復學營,覆蓋了300多個家庭;推出“渡過學堂”及“渡過直播間”,累計聽眾數量超過3萬人次。

也許更重要的是,“渡過”在前進探索的道路上,聚集了一批人。 他們是患者,是家屬,是醫生;他們是老師,是工人,是企業家;他們或已步暮年,或正值青春年華。身份、年齡、經歷可能不同,但共同的是:他們都在以一己之力,改變著中國精神健康領域的生態環境。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2日,“渡過”杭州營學員涉水龍鱗壩。(雲捲雲舒攝)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

“渡過”將參加由尚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抑路前行”項目,為抗鬱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從2018年起,“渡過”從知識傳播階段,進入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此次募捐到的資金,將用於“陪伴者計劃”、社群建設、同城活動、線上課堂、線下陪伴中心、渡過電臺等等。

最終的目標,是探索一條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陪伴,是彼此照耀

“我太累了,睡不著,你能和我聊聊嗎?”

幾乎每天深夜,龍哥都會接到這樣的消息。發件人是正在緊張備考的高三學生小寧,他因為抑鬱備受煎熬。白天高強度的學習讓大腦得不到喘息,而夜晚撲面而來的負面情緒更讓他久久無法入睡。

龍哥是“渡過”的陪伴者。每次與小寧通話,有時候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聽他傾訴升學的壓力,為他疏解絕望的內心。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三個月,直到小寧順利完成高考。

這只是“渡過”的“陪伴者計劃”眾多故事中的一個。“渡過”的陪伴者已達70餘人,是一個涵蓋了康復患者、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從業者的團隊。

2018年3月5日,“渡過”正式提出“陪伴者計劃”的概念,並著手推進實踐。

“陪伴者計劃”的宗旨,是發掘、整合、賦能成千上萬的康復者,使之成為陪伴者,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從而在醫療系統和心理諮詢系統之外,開闢第三條道路——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據統計,一年多的時間裡,“陪伴者計劃“為650餘位求助者提供了陪伴服務,累計陪伴3000多個小時。求助者的年齡從10歲到60歲,覆蓋全國31個省區。

“陪伴者計劃”的核心,是從抑鬱康復者中培訓出的陪伴者。因為共通的經歷,他們更加容易走進求助者的內心。

“家裡人和心理諮詢師都沒有陪伴者瞭解我。”求助者溪水說。在一次陪伴中,他聲嘶力竭地哭泣了幾十分鐘,肆意釋放出多年來不與人說的痛苦和孤獨。“我會度過這段病期,迎接新的曙光。”

不同於心理諮詢師與患者刻意保持距離,陪伴者們會根據情況主動介入,陪伴的形式也多樣化。線上陪伴打破了地域的侷限,東北的陪伴者能夠陪伴西藏的求助者;線下面對面的陪伴則豐富多樣,可以相聚聊天,也可以一起運動、學習、遊玩。

陪伴者-金美

她曾經陪伴過的一位女孩,是混合雙相,情緒像過山車一樣劇烈波動,常常陷入到重度抑鬱裡無法自拔。“每天在痛苦和煎熬中徘徊,沒有人理解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收到信息的金美心急如焚,她在回覆中寫道,“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你,你還有我,我會一直陪著你。”她一邊安撫、穩定女孩子的情緒,一邊聯繫她的父母,極力說服他們驅車前去救援,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事後,女孩媽媽寄來一箱橘子表達謝意。“那橘子的味道非常甜。”金美笑著回憶。

陪伴者-灰灰

他是一位醫學生。“在陪伴的過程中,我看到許多不曾察覺到的自己,理解更多不同的恢復途徑,也在這樣的生活中彼此療愈。”

陪伴者-華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我的求助者大多都是家長朋友,面對他們的迷茫和無助,我每一次都像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希望用過來人的經驗幫助身陷困境中的家長,陪伴服務就是一種愛的傳遞。”

陪伴者-伊林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兼心理諮詢師。“在陪伴過程中,常遇到家長急切地詢問如何除孩子的症狀,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自已。經歷了才成長,渡過了才領悟,孩子的康復之路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陪伴者計劃“旨在構建一個平臺,對接患者和陪伴者。被陪伴者獲得了全病程指導、長期陪伴和堅持到底的勇氣與信心;陪伴者則獲得了收入、助人的快樂和人格的成長。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4日晨,“渡過”杭州營“詩歌之晨”小組在西湖邊讀詩。

一本書,一個公號,一群人

“陪伴者計劃”的產生,源自“渡過”創始人張進的親身經歷與感受。“陪伴者計劃”從萌芽到落地,也伴隨著“渡過”的成長。

2015年9月,《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正式出版;同年,張進被評為“健康中國年度10大風尚人物”。頒獎詞說:“張進是中國抵抗抑鬱症的一面旗幟,他以一己之力填補了中國抑鬱症科普的空白。”

2015年10月,張進創辦了“渡過”公眾號。最初,公號只是張進一個人的寫作陣地。不知不覺地,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等更多人蔘與進來,逐漸成為一個開放社區和交流平臺。

一種自發而蓬勃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迅速形成合力。截至目前,“渡過”公眾號已聚集近10萬粉絲,共發佈了859篇原創文章,累計閱讀量超過200萬人次。

2017年3月,“渡過”第一個讀者群應運而生,而後社群迅速發展、裂變,目前“渡過”社群聯盟已達38個,分為六大區塊,垂直社群32個,地域群6個,成員達1.5萬人。

之後,“渡過”推出“陪伴者計劃”。以此為起點,“渡過”在“社會支持”的旗幟下深耕細作,過去一年裡舉辦了7期線下成長營和1期復學營,覆蓋了300多個家庭;推出“渡過學堂”及“渡過直播間”,累計聽眾數量超過3萬人次。

也許更重要的是,“渡過”在前進探索的道路上,聚集了一批人。 他們是患者,是家屬,是醫生;他們是老師,是工人,是企業家;他們或已步暮年,或正值青春年華。身份、年齡、經歷可能不同,但共同的是:他們都在以一己之力,改變著中國精神健康領域的生態環境。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2日,“渡過”杭州營學員涉水龍鱗壩。(雲捲雲舒攝)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一群人,想為社會建一個生態

作為一個患者、家屬社區,“渡過”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各種複雜、疑難病例。實踐中,“渡過”團隊成員意識到,精神疾病因其治療困難,需要有整體觀、動態觀、個體觀、社會觀、時空觀。而這些,是需要在一個良好的生態關係中才能夠實現的。

2019年初,“渡過”公眾號的新年獻詞提出:“渡過”的目標,是探索一條綜合、全程、全人關懷、個性化的精神疾病療愈之路。這條道路的特點,是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在一個相對充裕的時間裡,形成一個生態療愈場,不僅僅做藥物治療、心理諮詢,更聚焦於社會支持、情感鏈接和人際關係調整。

“渡過”的“生態療愈”設想由此萌芽。簡言之,“生態療愈”的宗旨是:建立一個生態環境,徹底去除病恥感,形成能量場,涵蓋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社會治療,創造人與外界關係的連接,讓情感流動起來,從而讓患者獲得自我療愈、相互療愈。

目前,“渡過”的“生態療愈”理念已經落實為實際的行動,並開始全面推進,著力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生物-心理-社會”良性循環的生態療愈社區。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從今天起,連續三天,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

“渡過”將參加由尚善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抑路前行”項目,為抗鬱公益活動募集資金。

從2018年起,“渡過”從知識傳播階段,進入實際解決問題的階段。此次募捐到的資金,將用於“陪伴者計劃”、社群建設、同城活動、線上課堂、線下陪伴中心、渡過電臺等等。

最終的目標,是探索一條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陪伴,是彼此照耀

“我太累了,睡不著,你能和我聊聊嗎?”

幾乎每天深夜,龍哥都會接到這樣的消息。發件人是正在緊張備考的高三學生小寧,他因為抑鬱備受煎熬。白天高強度的學習讓大腦得不到喘息,而夜晚撲面而來的負面情緒更讓他久久無法入睡。

龍哥是“渡過”的陪伴者。每次與小寧通話,有時候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聽他傾訴升學的壓力,為他疏解絕望的內心。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三個月,直到小寧順利完成高考。

這只是“渡過”的“陪伴者計劃”眾多故事中的一個。“渡過”的陪伴者已達70餘人,是一個涵蓋了康復患者、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從業者的團隊。

2018年3月5日,“渡過”正式提出“陪伴者計劃”的概念,並著手推進實踐。

“陪伴者計劃”的宗旨,是發掘、整合、賦能成千上萬的康復者,使之成為陪伴者,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為患者提供全程服務,從而在醫療系統和心理諮詢系統之外,開闢第三條道路——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據統計,一年多的時間裡,“陪伴者計劃“為650餘位求助者提供了陪伴服務,累計陪伴3000多個小時。求助者的年齡從10歲到60歲,覆蓋全國31個省區。

“陪伴者計劃”的核心,是從抑鬱康復者中培訓出的陪伴者。因為共通的經歷,他們更加容易走進求助者的內心。

“家裡人和心理諮詢師都沒有陪伴者瞭解我。”求助者溪水說。在一次陪伴中,他聲嘶力竭地哭泣了幾十分鐘,肆意釋放出多年來不與人說的痛苦和孤獨。“我會度過這段病期,迎接新的曙光。”

不同於心理諮詢師與患者刻意保持距離,陪伴者們會根據情況主動介入,陪伴的形式也多樣化。線上陪伴打破了地域的侷限,東北的陪伴者能夠陪伴西藏的求助者;線下面對面的陪伴則豐富多樣,可以相聚聊天,也可以一起運動、學習、遊玩。

陪伴者-金美

她曾經陪伴過的一位女孩,是混合雙相,情緒像過山車一樣劇烈波動,常常陷入到重度抑鬱裡無法自拔。“每天在痛苦和煎熬中徘徊,沒有人理解我,我真的撐不下去了。” 收到信息的金美心急如焚,她在回覆中寫道,“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你,你還有我,我會一直陪著你。”她一邊安撫、穩定女孩子的情緒,一邊聯繫她的父母,極力說服他們驅車前去救援,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事後,女孩媽媽寄來一箱橘子表達謝意。“那橘子的味道非常甜。”金美笑著回憶。

陪伴者-灰灰

他是一位醫學生。“在陪伴的過程中,我看到許多不曾察覺到的自己,理解更多不同的恢復途徑,也在這樣的生活中彼此療愈。”

陪伴者-華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我的求助者大多都是家長朋友,面對他們的迷茫和無助,我每一次都像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希望用過來人的經驗幫助身陷困境中的家長,陪伴服務就是一種愛的傳遞。”

陪伴者-伊林

她是一位患者的母親兼心理諮詢師。“在陪伴過程中,常遇到家長急切地詢問如何除孩子的症狀,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自已。經歷了才成長,渡過了才領悟,孩子的康復之路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陪伴者計劃“旨在構建一個平臺,對接患者和陪伴者。被陪伴者獲得了全病程指導、長期陪伴和堅持到底的勇氣與信心;陪伴者則獲得了收入、助人的快樂和人格的成長。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4日晨,“渡過”杭州營“詩歌之晨”小組在西湖邊讀詩。

一本書,一個公號,一群人

“陪伴者計劃”的產生,源自“渡過”創始人張進的親身經歷與感受。“陪伴者計劃”從萌芽到落地,也伴隨著“渡過”的成長。

2015年9月,《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正式出版;同年,張進被評為“健康中國年度10大風尚人物”。頒獎詞說:“張進是中國抵抗抑鬱症的一面旗幟,他以一己之力填補了中國抑鬱症科普的空白。”

2015年10月,張進創辦了“渡過”公眾號。最初,公號只是張進一個人的寫作陣地。不知不覺地,患者、家屬、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等更多人蔘與進來,逐漸成為一個開放社區和交流平臺。

一種自發而蓬勃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迅速形成合力。截至目前,“渡過”公眾號已聚集近10萬粉絲,共發佈了859篇原創文章,累計閱讀量超過200萬人次。

2017年3月,“渡過”第一個讀者群應運而生,而後社群迅速發展、裂變,目前“渡過”社群聯盟已達38個,分為六大區塊,垂直社群32個,地域群6個,成員達1.5萬人。

之後,“渡過”推出“陪伴者計劃”。以此為起點,“渡過”在“社會支持”的旗幟下深耕細作,過去一年裡舉辦了7期線下成長營和1期復學營,覆蓋了300多個家庭;推出“渡過學堂”及“渡過直播間”,累計聽眾數量超過3萬人次。

也許更重要的是,“渡過”在前進探索的道路上,聚集了一批人。 他們是患者,是家屬,是醫生;他們是老師,是工人,是企業家;他們或已步暮年,或正值青春年華。身份、年齡、經歷可能不同,但共同的是:他們都在以一己之力,改變著中國精神健康領域的生態環境。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9年8月12日,“渡過”杭州營學員涉水龍鱗壩。(雲捲雲舒攝)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一群人,想為社會建一個生態

作為一個患者、家屬社區,“渡過”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各種複雜、疑難病例。實踐中,“渡過”團隊成員意識到,精神疾病因其治療困難,需要有整體觀、動態觀、個體觀、社會觀、時空觀。而這些,是需要在一個良好的生態關係中才能夠實現的。

2019年初,“渡過”公眾號的新年獻詞提出:“渡過”的目標,是探索一條綜合、全程、全人關懷、個性化的精神疾病療愈之路。這條道路的特點,是從社會支持層面入手,在一個相對充裕的時間裡,形成一個生態療愈場,不僅僅做藥物治療、心理諮詢,更聚焦於社會支持、情感鏈接和人際關係調整。

“渡過”的“生態療愈”設想由此萌芽。簡言之,“生態療愈”的宗旨是:建立一個生態環境,徹底去除病恥感,形成能量場,涵蓋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社會治療,創造人與外界關係的連接,讓情感流動起來,從而讓患者獲得自我療愈、相互療愈。

目前,“渡過”的“生態療愈”理念已經落實為實際的行動,並開始全面推進,著力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生物-心理-社會”良性循環的生態療愈社區。

「99公益日」渡過,探尋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知行合一,自渡渡人”。“渡過”將腳踏實地地服務患者,為中國精神疾病治療開創全新的可能性。

讓我們一路同行!

愛心捐款請長按右側二維碼

關於"渡過"

心理障礙患者互助康復社區

真實原創,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

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

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