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如今連新海誠的作品都會被批判"物化女性",那就更遑論圈子愈發壯大之後,卻仍然處於亞文化範疇的ACG文化。

對於混跡微博社交圈子的ACG受眾來說,上圖這起槓精事件想必有所耳聞,畢竟那也算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槓精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數ACG文化中最容易被揪出來批判的內容,毫無疑問就是男/女性向這種具有明確創作方向、明確受眾群體的部分。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某不可描述產業,而如今大量的Web小說、新番動畫、以及各種二次創作,則向來是通過大打擦邊球的方式參上一腳,尤其是早些年動畫觀眾就開始調侃的"表番裡化",更是讓ACG文化隔三差五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諸如比村奇石從2015年初每週更新的"星期一的豐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將其批判為"物化女性"的言論。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如今連新海誠的作品都會被批判"物化女性",那就更遑論圈子愈發壯大之後,卻仍然處於亞文化範疇的ACG文化。

對於混跡微博社交圈子的ACG受眾來說,上圖這起槓精事件想必有所耳聞,畢竟那也算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槓精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數ACG文化中最容易被揪出來批判的內容,毫無疑問就是男/女性向這種具有明確創作方向、明確受眾群體的部分。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某不可描述產業,而如今大量的Web小說、新番動畫、以及各種二次創作,則向來是通過大打擦邊球的方式參上一腳,尤其是早些年動畫觀眾就開始調侃的"表番裡化",更是讓ACG文化隔三差五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諸如比村奇石從2015年初每週更新的"星期一的豐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將其批判為"物化女性"的言論。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如今連新海誠的作品都會被批判"物化女性",那就更遑論圈子愈發壯大之後,卻仍然處於亞文化範疇的ACG文化。

對於混跡微博社交圈子的ACG受眾來說,上圖這起槓精事件想必有所耳聞,畢竟那也算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槓精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數ACG文化中最容易被揪出來批判的內容,毫無疑問就是男/女性向這種具有明確創作方向、明確受眾群體的部分。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某不可描述產業,而如今大量的Web小說、新番動畫、以及各種二次創作,則向來是通過大打擦邊球的方式參上一腳,尤其是早些年動畫觀眾就開始調侃的"表番裡化",更是讓ACG文化隔三差五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諸如比村奇石從2015年初每週更新的"星期一的豐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將其批判為"物化女性"的言論。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網友的各種玩梗"明明可以不這麼畫的"

但對於這些不一樣的聲音,新海誠只是感到有些詫異,詫異這個社會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或者說社會讓部分人變得更加嚴格了。

早在《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就已經有觀眾將其形容為"像小孩子一樣的電影",是"不用付出代價就可以改變歷史獲得幸福的故事"。

誠然,和《秒速五釐米》以及《言葉之庭》等作品相比,《你的名字。》確實變得更加圓滑了,正如新海誠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無意成為第二個宮崎駿",從這部作品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到兩位動畫大師之間的區別。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如今連新海誠的作品都會被批判"物化女性",那就更遑論圈子愈發壯大之後,卻仍然處於亞文化範疇的ACG文化。

對於混跡微博社交圈子的ACG受眾來說,上圖這起槓精事件想必有所耳聞,畢竟那也算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槓精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數ACG文化中最容易被揪出來批判的內容,毫無疑問就是男/女性向這種具有明確創作方向、明確受眾群體的部分。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某不可描述產業,而如今大量的Web小說、新番動畫、以及各種二次創作,則向來是通過大打擦邊球的方式參上一腳,尤其是早些年動畫觀眾就開始調侃的"表番裡化",更是讓ACG文化隔三差五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諸如比村奇石從2015年初每週更新的"星期一的豐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將其批判為"物化女性"的言論。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網友的各種玩梗"明明可以不這麼畫的"

但對於這些不一樣的聲音,新海誠只是感到有些詫異,詫異這個社會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或者說社會讓部分人變得更加嚴格了。

早在《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就已經有觀眾將其形容為"像小孩子一樣的電影",是"不用付出代價就可以改變歷史獲得幸福的故事"。

誠然,和《秒速五釐米》以及《言葉之庭》等作品相比,《你的名字。》確實變得更加圓滑了,正如新海誠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無意成為第二個宮崎駿",從這部作品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到兩位動畫大師之間的區別。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沒有達到、也無意向宮崎駿所在的高峰攀登,類似這樣的評價雖然會讓他感覺自己的作品被誤解了,但他並沒有選擇就此去做"所有人都看得懂"的動畫,反而是馬不停蹄地製作出了《天氣之子》——這部他認為罵聲應該會更大的作品。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如今連新海誠的作品都會被批判"物化女性",那就更遑論圈子愈發壯大之後,卻仍然處於亞文化範疇的ACG文化。

對於混跡微博社交圈子的ACG受眾來說,上圖這起槓精事件想必有所耳聞,畢竟那也算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槓精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數ACG文化中最容易被揪出來批判的內容,毫無疑問就是男/女性向這種具有明確創作方向、明確受眾群體的部分。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某不可描述產業,而如今大量的Web小說、新番動畫、以及各種二次創作,則向來是通過大打擦邊球的方式參上一腳,尤其是早些年動畫觀眾就開始調侃的"表番裡化",更是讓ACG文化隔三差五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諸如比村奇石從2015年初每週更新的"星期一的豐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將其批判為"物化女性"的言論。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網友的各種玩梗"明明可以不這麼畫的"

但對於這些不一樣的聲音,新海誠只是感到有些詫異,詫異這個社會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或者說社會讓部分人變得更加嚴格了。

早在《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就已經有觀眾將其形容為"像小孩子一樣的電影",是"不用付出代價就可以改變歷史獲得幸福的故事"。

誠然,和《秒速五釐米》以及《言葉之庭》等作品相比,《你的名字。》確實變得更加圓滑了,正如新海誠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無意成為第二個宮崎駿",從這部作品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到兩位動畫大師之間的區別。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沒有達到、也無意向宮崎駿所在的高峰攀登,類似這樣的評價雖然會讓他感覺自己的作品被誤解了,但他並沒有選擇就此去做"所有人都看得懂"的動畫,反而是馬不停蹄地製作出了《天氣之子》——這部他認為罵聲應該會更大的作品。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在採訪中曾提到,在製作《天氣之子》的時候就已經想到,肯定會有人無法喜歡這樣的主人公,甚至會產生強烈的厭惡感,但他仍然相信這是一部值得大家去看的電影。新海誠對於票房並不是很關心,但他認為至少要讓觀眾覺得1900日元的電影票室物有所值。

顯然,無論是ACG圈子的亞文化,或是新海誠這種可以讓所有觀眾都來到電影院買一張門票的動畫電影,都沒有向輿論妥協的想法。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如今連新海誠的作品都會被批判"物化女性",那就更遑論圈子愈發壯大之後,卻仍然處於亞文化範疇的ACG文化。

對於混跡微博社交圈子的ACG受眾來說,上圖這起槓精事件想必有所耳聞,畢竟那也算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槓精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數ACG文化中最容易被揪出來批判的內容,毫無疑問就是男/女性向這種具有明確創作方向、明確受眾群體的部分。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某不可描述產業,而如今大量的Web小說、新番動畫、以及各種二次創作,則向來是通過大打擦邊球的方式參上一腳,尤其是早些年動畫觀眾就開始調侃的"表番裡化",更是讓ACG文化隔三差五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諸如比村奇石從2015年初每週更新的"星期一的豐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將其批判為"物化女性"的言論。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網友的各種玩梗"明明可以不這麼畫的"

但對於這些不一樣的聲音,新海誠只是感到有些詫異,詫異這個社會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或者說社會讓部分人變得更加嚴格了。

早在《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就已經有觀眾將其形容為"像小孩子一樣的電影",是"不用付出代價就可以改變歷史獲得幸福的故事"。

誠然,和《秒速五釐米》以及《言葉之庭》等作品相比,《你的名字。》確實變得更加圓滑了,正如新海誠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無意成為第二個宮崎駿",從這部作品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到兩位動畫大師之間的區別。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沒有達到、也無意向宮崎駿所在的高峰攀登,類似這樣的評價雖然會讓他感覺自己的作品被誤解了,但他並沒有選擇就此去做"所有人都看得懂"的動畫,反而是馬不停蹄地製作出了《天氣之子》——這部他認為罵聲應該會更大的作品。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在採訪中曾提到,在製作《天氣之子》的時候就已經想到,肯定會有人無法喜歡這樣的主人公,甚至會產生強烈的厭惡感,但他仍然相信這是一部值得大家去看的電影。新海誠對於票房並不是很關心,但他認為至少要讓觀眾覺得1900日元的電影票室物有所值。

顯然,無論是ACG圈子的亞文化,或是新海誠這種可以讓所有觀眾都來到電影院買一張門票的動畫電影,都沒有向輿論妥協的想法。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國內的ACG文化圈又何嘗不是如此,想要擴張泛二次元用戶乃至三次元用戶的B站,圈地自萌不聞不顧的核心二次元用戶,並不在意社會風評、只是偶爾看看自己感興趣動畫的泛二次元乃至三次元用戶,其中還要分成動畫、漫畫、小說、遊戲幾個互相有所交集卻又不重疊的領域。

不難發現,這個圈子的構成自二十多年前開始就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只是在圈子擴張之後,開始出現,或者說引來了那些發出不一樣聲音的"批判者"。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如今連新海誠的作品都會被批判"物化女性",那就更遑論圈子愈發壯大之後,卻仍然處於亞文化範疇的ACG文化。

對於混跡微博社交圈子的ACG受眾來說,上圖這起槓精事件想必有所耳聞,畢竟那也算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槓精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數ACG文化中最容易被揪出來批判的內容,毫無疑問就是男/女性向這種具有明確創作方向、明確受眾群體的部分。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某不可描述產業,而如今大量的Web小說、新番動畫、以及各種二次創作,則向來是通過大打擦邊球的方式參上一腳,尤其是早些年動畫觀眾就開始調侃的"表番裡化",更是讓ACG文化隔三差五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諸如比村奇石從2015年初每週更新的"星期一的豐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將其批判為"物化女性"的言論。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網友的各種玩梗"明明可以不這麼畫的"

但對於這些不一樣的聲音,新海誠只是感到有些詫異,詫異這個社會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或者說社會讓部分人變得更加嚴格了。

早在《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就已經有觀眾將其形容為"像小孩子一樣的電影",是"不用付出代價就可以改變歷史獲得幸福的故事"。

誠然,和《秒速五釐米》以及《言葉之庭》等作品相比,《你的名字。》確實變得更加圓滑了,正如新海誠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無意成為第二個宮崎駿",從這部作品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到兩位動畫大師之間的區別。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沒有達到、也無意向宮崎駿所在的高峰攀登,類似這樣的評價雖然會讓他感覺自己的作品被誤解了,但他並沒有選擇就此去做"所有人都看得懂"的動畫,反而是馬不停蹄地製作出了《天氣之子》——這部他認為罵聲應該會更大的作品。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在採訪中曾提到,在製作《天氣之子》的時候就已經想到,肯定會有人無法喜歡這樣的主人公,甚至會產生強烈的厭惡感,但他仍然相信這是一部值得大家去看的電影。新海誠對於票房並不是很關心,但他認為至少要讓觀眾覺得1900日元的電影票室物有所值。

顯然,無論是ACG圈子的亞文化,或是新海誠這種可以讓所有觀眾都來到電影院買一張門票的動畫電影,都沒有向輿論妥協的想法。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國內的ACG文化圈又何嘗不是如此,想要擴張泛二次元用戶乃至三次元用戶的B站,圈地自萌不聞不顧的核心二次元用戶,並不在意社會風評、只是偶爾看看自己感興趣動畫的泛二次元乃至三次元用戶,其中還要分成動畫、漫畫、小說、遊戲幾個互相有所交集卻又不重疊的領域。

不難發現,這個圈子的構成自二十多年前開始就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只是在圈子擴張之後,開始出現,或者說引來了那些發出不一樣聲音的"批判者"。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只不過對於新生代用戶而言,他們卻會覺得圈子本應如此,這也是新海誠在《天氣之子》中想要傳達的一個信息。從新海誠本人乃至他身邊的媒體人士,普遍都對社會的未來感到有些悲觀,或者說感覺到有一些東西正在朝不好的方向改變,但這些卻不是他想要讓年輕人在《天氣之子》中看到的。

"我現在不想做那些被心裡陰影所驅動的故事",新海誠如此說道。

"

現在的社交格局,尤其是網絡社交格局,彷彿迎來了思想大爆發的清晨。

只不過部分群體的爆發方向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例如近年來國內誕生的網絡詞彙"中華田園女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其實在觀影群體中也不在少數,即使具體到ACG文化圈中也是如此。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他們往往能從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讀一部作品,甚至是解讀一部作品裡某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而批判一番。

這些不一樣的"批判者"還有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字——槓精。

最近正在日本上映的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掀起了比三年前《你的名字。》時更火爆的觀影熱潮,而在《天氣之子》正式上映之前,電視臺也重播了《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然而讓新海誠沒想到的是,三年後《你的名字。》的重播,居然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觀眾認為其中男女主角靈魂互換之後的摸胸片段是在"過度消費女性",是"男主角耍流氓"。

誠如大家所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和我們常見的ACG作品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其內容一般不會出現過激的題材或是大眾雷區。也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才能在如此廣泛的觀眾群體中大獲成功。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換句話說,和各路ACG作品中常見的兄妹戀、自古七八出泳裝、以及隔三差五就來一出澡堂戲等等橋段相比,《你的名字。》毫無疑問已經值得上一個"純粹"的評價。但時隔三年之後,有些觀眾卻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如今連新海誠的作品都會被批判"物化女性",那就更遑論圈子愈發壯大之後,卻仍然處於亞文化範疇的ACG文化。

對於混跡微博社交圈子的ACG受眾來說,上圖這起槓精事件想必有所耳聞,畢竟那也算是曾經盛極一時的槓精梗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數ACG文化中最容易被揪出來批判的內容,毫無疑問就是男/女性向這種具有明確創作方向、明確受眾群體的部分。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日本某不可描述產業,而如今大量的Web小說、新番動畫、以及各種二次創作,則向來是通過大打擦邊球的方式參上一腳,尤其是早些年動畫觀眾就開始調侃的"表番裡化",更是讓ACG文化隔三差五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諸如比村奇石從2015年初每週更新的"星期一的豐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將其批判為"物化女性"的言論。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網友的各種玩梗"明明可以不這麼畫的"

但對於這些不一樣的聲音,新海誠只是感到有些詫異,詫異這個社會似乎變得更加嚴格了,或者說社會讓部分人變得更加嚴格了。

早在《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就已經有觀眾將其形容為"像小孩子一樣的電影",是"不用付出代價就可以改變歷史獲得幸福的故事"。

誠然,和《秒速五釐米》以及《言葉之庭》等作品相比,《你的名字。》確實變得更加圓滑了,正如新海誠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無意成為第二個宮崎駿",從這部作品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到兩位動畫大師之間的區別。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沒有達到、也無意向宮崎駿所在的高峰攀登,類似這樣的評價雖然會讓他感覺自己的作品被誤解了,但他並沒有選擇就此去做"所有人都看得懂"的動畫,反而是馬不停蹄地製作出了《天氣之子》——這部他認為罵聲應該會更大的作品。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新海誠在採訪中曾提到,在製作《天氣之子》的時候就已經想到,肯定會有人無法喜歡這樣的主人公,甚至會產生強烈的厭惡感,但他仍然相信這是一部值得大家去看的電影。新海誠對於票房並不是很關心,但他認為至少要讓觀眾覺得1900日元的電影票室物有所值。

顯然,無論是ACG圈子的亞文化,或是新海誠這種可以讓所有觀眾都來到電影院買一張門票的動畫電影,都沒有向輿論妥協的想法。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國內的ACG文化圈又何嘗不是如此,想要擴張泛二次元用戶乃至三次元用戶的B站,圈地自萌不聞不顧的核心二次元用戶,並不在意社會風評、只是偶爾看看自己感興趣動畫的泛二次元乃至三次元用戶,其中還要分成動畫、漫畫、小說、遊戲幾個互相有所交集卻又不重疊的領域。

不難發現,這個圈子的構成自二十多年前開始就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只是在圈子擴張之後,開始出現,或者說引來了那些發出不一樣聲音的"批判者"。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只不過對於新生代用戶而言,他們卻會覺得圈子本應如此,這也是新海誠在《天氣之子》中想要傳達的一個信息。從新海誠本人乃至他身邊的媒體人士,普遍都對社會的未來感到有些悲觀,或者說感覺到有一些東西正在朝不好的方向改變,但這些卻不是他想要讓年輕人在《天氣之子》中看到的。

"我現在不想做那些被心裡陰影所驅動的故事",新海誠如此說道。

《天氣之子》熱映,《你的名字》卻被批耍流氓,是誰在當鍵盤俠?

因此《天氣之子》描繪了一個孩子們可以輕鬆跨過這些煩惱的故事,而這樣的孩子們,卻和社會價值觀產生了對立。

如今的我們也正身處這樣一個漩渦之中,只是不知道誰正在往那個"不好的方向"改變罷了。

文:lock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