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一:帆高並沒有在這種抉擇中表現出世界系最重要的特徵——不能性。例如《伊裡野的天空》雖然有著這樣的對立結構,但是男主角淺羽並做出任何選擇,也沒有實質性的選擇權利。他能做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伊裡野搭上沒有返程票的戰機,沉浸在自身的無力感之中。又例如《請記得我》之中,“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記住即將消失的她的名字,在乾枯的海灘上留下淚水。又例如,在東浩紀最喜歡的世界系作品《AIR》的終章中,主角/玩家化作烏鴉,被剝奪了一切的選擇支,只能在屏幕面前眼睜睜地看著觀鈴走向結束,而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用一種不怎麼正面的表達方式來說的話,所謂世界系之不能性,就是去享受這種無力感、享受一種男性的主體不能性——甚至我們可以說得更猥褻一些,即是陽痿——的美學。而《你的名字。》通過男女主角交換身體、以及拯救村落和忘記名字兩條敘事線融合的方式巧妙地在不能性和Happy end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但是在《天氣之子》中,帆高面對這個選擇時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少女。其中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阻礙,只是單純的想念就能得到圓滿,這比起《你的名字。》中最後回頭時的可貴性質,無疑是黯然失色的。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一:帆高並沒有在這種抉擇中表現出世界系最重要的特徵——不能性。例如《伊裡野的天空》雖然有著這樣的對立結構,但是男主角淺羽並做出任何選擇,也沒有實質性的選擇權利。他能做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伊裡野搭上沒有返程票的戰機,沉浸在自身的無力感之中。又例如《請記得我》之中,“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記住即將消失的她的名字,在乾枯的海灘上留下淚水。又例如,在東浩紀最喜歡的世界系作品《AIR》的終章中,主角/玩家化作烏鴉,被剝奪了一切的選擇支,只能在屏幕面前眼睜睜地看著觀鈴走向結束,而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用一種不怎麼正面的表達方式來說的話,所謂世界系之不能性,就是去享受這種無力感、享受一種男性的主體不能性——甚至我們可以說得更猥褻一些,即是陽痿——的美學。而《你的名字。》通過男女主角交換身體、以及拯救村落和忘記名字兩條敘事線融合的方式巧妙地在不能性和Happy end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但是在《天氣之子》中,帆高面對這個選擇時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少女。其中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阻礙,只是單純的想念就能得到圓滿,這比起《你的名字。》中最後回頭時的可貴性質,無疑是黯然失色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二:正如我在想法中所提及的,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應該是一種抽象的要素。天氣巫女的能力似乎符合,但是問題在於它並沒有成為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當我們不去過多考慮設定,而是關注新海誠到底是如何描寫這個分離與阻礙時就會發現,在這裡實質性的阻礙是警察。並且警察對兩人的阻礙,並非是針對陽菜的抽象能力,而是針對男主的離家出走、持有槍支和陽菜的謊報年齡的。《追逐繁星的孩子》無疑是新海誠的一個轉折點,從這部作品開始,新海誠開始不斷地聲稱自己要追求動畫電影的娛樂性。《天氣之子》中與警察的追逐,如同《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組織和地底人的戰鬥一般,似乎成為了新海誠心目中的“娛樂”的體現。在作畫精美的警匪追逐中,配合上新海誠擅長的音響剪輯,確實如他在訪談和小說版後記中談到的一樣,有著異常的魄力和表現力。但是這種表現力並不能掩蓋其“娛樂”的俗套之感。畢竟我們去電影院看新海誠,並不是想要看同柯南一般的動作場景的。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一:帆高並沒有在這種抉擇中表現出世界系最重要的特徵——不能性。例如《伊裡野的天空》雖然有著這樣的對立結構,但是男主角淺羽並做出任何選擇,也沒有實質性的選擇權利。他能做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伊裡野搭上沒有返程票的戰機,沉浸在自身的無力感之中。又例如《請記得我》之中,“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記住即將消失的她的名字,在乾枯的海灘上留下淚水。又例如,在東浩紀最喜歡的世界系作品《AIR》的終章中,主角/玩家化作烏鴉,被剝奪了一切的選擇支,只能在屏幕面前眼睜睜地看著觀鈴走向結束,而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用一種不怎麼正面的表達方式來說的話,所謂世界系之不能性,就是去享受這種無力感、享受一種男性的主體不能性——甚至我們可以說得更猥褻一些,即是陽痿——的美學。而《你的名字。》通過男女主角交換身體、以及拯救村落和忘記名字兩條敘事線融合的方式巧妙地在不能性和Happy end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但是在《天氣之子》中,帆高面對這個選擇時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少女。其中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阻礙,只是單純的想念就能得到圓滿,這比起《你的名字。》中最後回頭時的可貴性質,無疑是黯然失色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二:正如我在想法中所提及的,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應該是一種抽象的要素。天氣巫女的能力似乎符合,但是問題在於它並沒有成為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當我們不去過多考慮設定,而是關注新海誠到底是如何描寫這個分離與阻礙時就會發現,在這裡實質性的阻礙是警察。並且警察對兩人的阻礙,並非是針對陽菜的抽象能力,而是針對男主的離家出走、持有槍支和陽菜的謊報年齡的。《追逐繁星的孩子》無疑是新海誠的一個轉折點,從這部作品開始,新海誠開始不斷地聲稱自己要追求動畫電影的娛樂性。《天氣之子》中與警察的追逐,如同《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組織和地底人的戰鬥一般,似乎成為了新海誠心目中的“娛樂”的體現。在作畫精美的警匪追逐中,配合上新海誠擅長的音響剪輯,確實如他在訪談和小說版後記中談到的一樣,有著異常的魄力和表現力。但是這種表現力並不能掩蓋其“娛樂”的俗套之感。畢竟我們去電影院看新海誠,並不是想要看同柯南一般的動作場景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當新海誠把與警察的追逐放在故事的高潮之時,把它當作你我關係危機的解決辦法,世界的祕密、巫女的能力等等設定也就徒有其表了。逃過了警察的追擊,也就戰勝了巫女的詛咒,世界的祕密還未展露一點頭角,就已經被拋棄。如果我們回頭看看《你的名字。》就會發現,拯救村落並沒有成為兩人相遇的契機,反而成為了阻礙兩人相認的原因。即使有著拯救數百人的力量,也無法超越忘卻。所以《你的名字。》中雖然有著拯救村落這樣的“娛樂”,其主要的阻礙依然還是時間、忘卻這樣的抽象要素。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一:帆高並沒有在這種抉擇中表現出世界系最重要的特徵——不能性。例如《伊裡野的天空》雖然有著這樣的對立結構,但是男主角淺羽並做出任何選擇,也沒有實質性的選擇權利。他能做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伊裡野搭上沒有返程票的戰機,沉浸在自身的無力感之中。又例如《請記得我》之中,“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記住即將消失的她的名字,在乾枯的海灘上留下淚水。又例如,在東浩紀最喜歡的世界系作品《AIR》的終章中,主角/玩家化作烏鴉,被剝奪了一切的選擇支,只能在屏幕面前眼睜睜地看著觀鈴走向結束,而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用一種不怎麼正面的表達方式來說的話,所謂世界系之不能性,就是去享受這種無力感、享受一種男性的主體不能性——甚至我們可以說得更猥褻一些,即是陽痿——的美學。而《你的名字。》通過男女主角交換身體、以及拯救村落和忘記名字兩條敘事線融合的方式巧妙地在不能性和Happy end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但是在《天氣之子》中,帆高面對這個選擇時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少女。其中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阻礙,只是單純的想念就能得到圓滿,這比起《你的名字。》中最後回頭時的可貴性質,無疑是黯然失色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二:正如我在想法中所提及的,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應該是一種抽象的要素。天氣巫女的能力似乎符合,但是問題在於它並沒有成為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當我們不去過多考慮設定,而是關注新海誠到底是如何描寫這個分離與阻礙時就會發現,在這裡實質性的阻礙是警察。並且警察對兩人的阻礙,並非是針對陽菜的抽象能力,而是針對男主的離家出走、持有槍支和陽菜的謊報年齡的。《追逐繁星的孩子》無疑是新海誠的一個轉折點,從這部作品開始,新海誠開始不斷地聲稱自己要追求動畫電影的娛樂性。《天氣之子》中與警察的追逐,如同《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組織和地底人的戰鬥一般,似乎成為了新海誠心目中的“娛樂”的體現。在作畫精美的警匪追逐中,配合上新海誠擅長的音響剪輯,確實如他在訪談和小說版後記中談到的一樣,有著異常的魄力和表現力。但是這種表現力並不能掩蓋其“娛樂”的俗套之感。畢竟我們去電影院看新海誠,並不是想要看同柯南一般的動作場景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當新海誠把與警察的追逐放在故事的高潮之時,把它當作你我關係危機的解決辦法,世界的祕密、巫女的能力等等設定也就徒有其表了。逃過了警察的追擊,也就戰勝了巫女的詛咒,世界的祕密還未展露一點頭角,就已經被拋棄。如果我們回頭看看《你的名字。》就會發現,拯救村落並沒有成為兩人相遇的契機,反而成為了阻礙兩人相認的原因。即使有著拯救數百人的力量,也無法超越忘卻。所以《你的名字。》中雖然有著拯救村落這樣的“娛樂”,其主要的阻礙依然還是時間、忘卻這樣的抽象要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三:世界的命運或者說危機不夠宏大。三年不停的雨,雖然淹沒了東京中心靠港區的部分。但是沒有造成任何人員的傷亡。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停滯。甚至在故事的終局,曾經祈願放晴的年邁老婆婆也如此說道——東京這塊土地,以前也是海洋,現在,只不過是回到幾百年前的江戶時的東京的樣子罷了。世界的命運、巨大的災害,在這裡變成了曾經的,同時今後也會伴隨著人類的日常。當少女所肩負的世界危機被消解為日常,那麼世界與少女的對立又有何意義?

獨白與共情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中,我評價最高的是《星之聲》和《你的名字。》。因為在這兩個作品中,新海誠所獨有的“垂直蒙太奇”方法論表現地最淋漓盡致。而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男女主角獨白的重合與分離了。《星之聲》中的獨白之聲比這個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還要迅速,能夠讓相距數十光年星球上的男女的聲音在一瞬間重合。而《你的名字。》中的獨白之聲能夠跨過時間的維度,在相隔三年的時間軸上重合為一句話。但是《天氣之子》中女主角陽菜的獨白是缺席的。除了在賓館那晚的夢境之外,整篇中的獨白幾乎都是出自男主角帆高。而女主角獨白的缺失,無疑是造成《天氣之子》難以引起共情的主要原因。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一:帆高並沒有在這種抉擇中表現出世界系最重要的特徵——不能性。例如《伊裡野的天空》雖然有著這樣的對立結構,但是男主角淺羽並做出任何選擇,也沒有實質性的選擇權利。他能做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伊裡野搭上沒有返程票的戰機,沉浸在自身的無力感之中。又例如《請記得我》之中,“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記住即將消失的她的名字,在乾枯的海灘上留下淚水。又例如,在東浩紀最喜歡的世界系作品《AIR》的終章中,主角/玩家化作烏鴉,被剝奪了一切的選擇支,只能在屏幕面前眼睜睜地看著觀鈴走向結束,而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用一種不怎麼正面的表達方式來說的話,所謂世界系之不能性,就是去享受這種無力感、享受一種男性的主體不能性——甚至我們可以說得更猥褻一些,即是陽痿——的美學。而《你的名字。》通過男女主角交換身體、以及拯救村落和忘記名字兩條敘事線融合的方式巧妙地在不能性和Happy end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但是在《天氣之子》中,帆高面對這個選擇時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少女。其中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阻礙,只是單純的想念就能得到圓滿,這比起《你的名字。》中最後回頭時的可貴性質,無疑是黯然失色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二:正如我在想法中所提及的,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應該是一種抽象的要素。天氣巫女的能力似乎符合,但是問題在於它並沒有成為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當我們不去過多考慮設定,而是關注新海誠到底是如何描寫這個分離與阻礙時就會發現,在這裡實質性的阻礙是警察。並且警察對兩人的阻礙,並非是針對陽菜的抽象能力,而是針對男主的離家出走、持有槍支和陽菜的謊報年齡的。《追逐繁星的孩子》無疑是新海誠的一個轉折點,從這部作品開始,新海誠開始不斷地聲稱自己要追求動畫電影的娛樂性。《天氣之子》中與警察的追逐,如同《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組織和地底人的戰鬥一般,似乎成為了新海誠心目中的“娛樂”的體現。在作畫精美的警匪追逐中,配合上新海誠擅長的音響剪輯,確實如他在訪談和小說版後記中談到的一樣,有著異常的魄力和表現力。但是這種表現力並不能掩蓋其“娛樂”的俗套之感。畢竟我們去電影院看新海誠,並不是想要看同柯南一般的動作場景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當新海誠把與警察的追逐放在故事的高潮之時,把它當作你我關係危機的解決辦法,世界的祕密、巫女的能力等等設定也就徒有其表了。逃過了警察的追擊,也就戰勝了巫女的詛咒,世界的祕密還未展露一點頭角,就已經被拋棄。如果我們回頭看看《你的名字。》就會發現,拯救村落並沒有成為兩人相遇的契機,反而成為了阻礙兩人相認的原因。即使有著拯救數百人的力量,也無法超越忘卻。所以《你的名字。》中雖然有著拯救村落這樣的“娛樂”,其主要的阻礙依然還是時間、忘卻這樣的抽象要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三:世界的命運或者說危機不夠宏大。三年不停的雨,雖然淹沒了東京中心靠港區的部分。但是沒有造成任何人員的傷亡。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停滯。甚至在故事的終局,曾經祈願放晴的年邁老婆婆也如此說道——東京這塊土地,以前也是海洋,現在,只不過是回到幾百年前的江戶時的東京的樣子罷了。世界的命運、巨大的災害,在這裡變成了曾經的,同時今後也會伴隨著人類的日常。當少女所肩負的世界危機被消解為日常,那麼世界與少女的對立又有何意義?

獨白與共情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中,我評價最高的是《星之聲》和《你的名字。》。因為在這兩個作品中,新海誠所獨有的“垂直蒙太奇”方法論表現地最淋漓盡致。而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男女主角獨白的重合與分離了。《星之聲》中的獨白之聲比這個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還要迅速,能夠讓相距數十光年星球上的男女的聲音在一瞬間重合。而《你的名字。》中的獨白之聲能夠跨過時間的維度,在相隔三年的時間軸上重合為一句話。但是《天氣之子》中女主角陽菜的獨白是缺席的。除了在賓館那晚的夢境之外,整篇中的獨白幾乎都是出自男主角帆高。而女主角獨白的缺失,無疑是造成《天氣之子》難以引起共情的主要原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這種缺失讓我感受到的首先是男女主角之間戀情發展的溫度差。《你的名字。》中超越時空在同一個畫面響起的獨白,能夠讓我感受到兩人一步一步地,同時地戀上對方的過程。但是缺失了女主角獨白的《天氣之子》只能讓我感受到帆高單方面的熱情。而感受不到陽菜內心的波瀾。被限定在男主角獨白中的觀眾,自然也無法感受到像《你的名字。》中三葉去東京尋找瀧時的那種不安情感,也無法產生一種守護男女主角之間戀情去向的上帝視角。這樣就無從談起《你的名字。》中重要的主題、同時也是世界系的命運問題中的“對戀愛關係偶然性的不安”了。所以,在這《天氣之子》中我所感受到的,更像是《她與她的貓》時代的新海誠。逃離家鄉來到東京的帆高,與擺脫父親的建築公司在falcom尋找自己道路的新海誠在我的感受中重疊。男主的獨白就成了貓=新海誠的獨白。男主的單方面的思慕觀感,也就成了貓那單向的戀情。而這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新海誠。

“還好”的意義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一:帆高並沒有在這種抉擇中表現出世界系最重要的特徵——不能性。例如《伊裡野的天空》雖然有著這樣的對立結構,但是男主角淺羽並做出任何選擇,也沒有實質性的選擇權利。他能做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伊裡野搭上沒有返程票的戰機,沉浸在自身的無力感之中。又例如《請記得我》之中,“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記住即將消失的她的名字,在乾枯的海灘上留下淚水。又例如,在東浩紀最喜歡的世界系作品《AIR》的終章中,主角/玩家化作烏鴉,被剝奪了一切的選擇支,只能在屏幕面前眼睜睜地看著觀鈴走向結束,而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用一種不怎麼正面的表達方式來說的話,所謂世界系之不能性,就是去享受這種無力感、享受一種男性的主體不能性——甚至我們可以說得更猥褻一些,即是陽痿——的美學。而《你的名字。》通過男女主角交換身體、以及拯救村落和忘記名字兩條敘事線融合的方式巧妙地在不能性和Happy end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但是在《天氣之子》中,帆高面對這個選擇時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少女。其中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阻礙,只是單純的想念就能得到圓滿,這比起《你的名字。》中最後回頭時的可貴性質,無疑是黯然失色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二:正如我在想法中所提及的,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應該是一種抽象的要素。天氣巫女的能力似乎符合,但是問題在於它並沒有成為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當我們不去過多考慮設定,而是關注新海誠到底是如何描寫這個分離與阻礙時就會發現,在這裡實質性的阻礙是警察。並且警察對兩人的阻礙,並非是針對陽菜的抽象能力,而是針對男主的離家出走、持有槍支和陽菜的謊報年齡的。《追逐繁星的孩子》無疑是新海誠的一個轉折點,從這部作品開始,新海誠開始不斷地聲稱自己要追求動畫電影的娛樂性。《天氣之子》中與警察的追逐,如同《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組織和地底人的戰鬥一般,似乎成為了新海誠心目中的“娛樂”的體現。在作畫精美的警匪追逐中,配合上新海誠擅長的音響剪輯,確實如他在訪談和小說版後記中談到的一樣,有著異常的魄力和表現力。但是這種表現力並不能掩蓋其“娛樂”的俗套之感。畢竟我們去電影院看新海誠,並不是想要看同柯南一般的動作場景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當新海誠把與警察的追逐放在故事的高潮之時,把它當作你我關係危機的解決辦法,世界的祕密、巫女的能力等等設定也就徒有其表了。逃過了警察的追擊,也就戰勝了巫女的詛咒,世界的祕密還未展露一點頭角,就已經被拋棄。如果我們回頭看看《你的名字。》就會發現,拯救村落並沒有成為兩人相遇的契機,反而成為了阻礙兩人相認的原因。即使有著拯救數百人的力量,也無法超越忘卻。所以《你的名字。》中雖然有著拯救村落這樣的“娛樂”,其主要的阻礙依然還是時間、忘卻這樣的抽象要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三:世界的命運或者說危機不夠宏大。三年不停的雨,雖然淹沒了東京中心靠港區的部分。但是沒有造成任何人員的傷亡。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停滯。甚至在故事的終局,曾經祈願放晴的年邁老婆婆也如此說道——東京這塊土地,以前也是海洋,現在,只不過是回到幾百年前的江戶時的東京的樣子罷了。世界的命運、巨大的災害,在這裡變成了曾經的,同時今後也會伴隨著人類的日常。當少女所肩負的世界危機被消解為日常,那麼世界與少女的對立又有何意義?

獨白與共情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中,我評價最高的是《星之聲》和《你的名字。》。因為在這兩個作品中,新海誠所獨有的“垂直蒙太奇”方法論表現地最淋漓盡致。而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男女主角獨白的重合與分離了。《星之聲》中的獨白之聲比這個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還要迅速,能夠讓相距數十光年星球上的男女的聲音在一瞬間重合。而《你的名字。》中的獨白之聲能夠跨過時間的維度,在相隔三年的時間軸上重合為一句話。但是《天氣之子》中女主角陽菜的獨白是缺席的。除了在賓館那晚的夢境之外,整篇中的獨白幾乎都是出自男主角帆高。而女主角獨白的缺失,無疑是造成《天氣之子》難以引起共情的主要原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這種缺失讓我感受到的首先是男女主角之間戀情發展的溫度差。《你的名字。》中超越時空在同一個畫面響起的獨白,能夠讓我感受到兩人一步一步地,同時地戀上對方的過程。但是缺失了女主角獨白的《天氣之子》只能讓我感受到帆高單方面的熱情。而感受不到陽菜內心的波瀾。被限定在男主角獨白中的觀眾,自然也無法感受到像《你的名字。》中三葉去東京尋找瀧時的那種不安情感,也無法產生一種守護男女主角之間戀情去向的上帝視角。這樣就無從談起《你的名字。》中重要的主題、同時也是世界系的命運問題中的“對戀愛關係偶然性的不安”了。所以,在這《天氣之子》中我所感受到的,更像是《她與她的貓》時代的新海誠。逃離家鄉來到東京的帆高,與擺脫父親的建築公司在falcom尋找自己道路的新海誠在我的感受中重疊。男主的獨白就成了貓=新海誠的獨白。男主的單方面的思慕觀感,也就成了貓那單向的戀情。而這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新海誠。

“還好”的意義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天氣之子》這部作品,或許從一開始就並不是一部要超越《你的名字。》的作品,而是一部有意的遠離你的名字的作品。或者說,就像新海誠在訪談中所說的那樣,一部“充滿了任性”的作品。確實,在世界與少女的抉擇中毫不猶豫的選擇陽菜的帆高,這種“直球”出現在一部如此體量的片子中確實讓人感受到一種任性。但是,讓我最疑惑不解的是,在人們異口同聲地提到他們無需為天氣的驟變感到愧疚,無需為世界的改變承擔責任之時,在最後的場景中,目睹朝著淹沒的城市獻上祈願的陽菜,帆高卻堅決地否定了人們的看法,用最肯定的口吻說出——

不是這樣的,世界並非從一開始就是瘋狂的。是我們改變的。是在那個夏天,那片天空的穹頂上,我選擇的。比起青空,更重要的是陽菜,比起眾多的幸福,更重要的是陽菜的生命。於是我們也祈願了,無論世界的形態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都會單純地活下去。

但是與這堅定的口吻所不相符,帆高的臉頰卻流下了莫名的淚水。面對陽菜的“沒問題嗎?”的疑問,帆高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又找回了堅定的口吻,發出了整個作品中最強有力的的臺詞,最有信息量的結尾。——

「陽菜さん、僕たちは――」

「僕たちは、大丈夫だ」

如何看待這個結尾,我還沒有能夠將心中的這股感受整理完畢,不過,或許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小說版的後記中,新海誠提到,這個結尾在製作過程中一直沒有最終決定下來。他一直沒有能夠準確捕捉到兩人在此時的情感。最終讓他做出決定的,是洋次郎一開始提出,但是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用處的曲子『大丈夫』。於是新海誠這麼說道了:(他們的心境)全部都已經寫在這裡了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一:帆高並沒有在這種抉擇中表現出世界系最重要的特徵——不能性。例如《伊裡野的天空》雖然有著這樣的對立結構,但是男主角淺羽並做出任何選擇,也沒有實質性的選擇權利。他能做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伊裡野搭上沒有返程票的戰機,沉浸在自身的無力感之中。又例如《請記得我》之中,“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記住即將消失的她的名字,在乾枯的海灘上留下淚水。又例如,在東浩紀最喜歡的世界系作品《AIR》的終章中,主角/玩家化作烏鴉,被剝奪了一切的選擇支,只能在屏幕面前眼睜睜地看著觀鈴走向結束,而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用一種不怎麼正面的表達方式來說的話,所謂世界系之不能性,就是去享受這種無力感、享受一種男性的主體不能性——甚至我們可以說得更猥褻一些,即是陽痿——的美學。而《你的名字。》通過男女主角交換身體、以及拯救村落和忘記名字兩條敘事線融合的方式巧妙地在不能性和Happy end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但是在《天氣之子》中,帆高面對這個選擇時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少女。其中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阻礙,只是單純的想念就能得到圓滿,這比起《你的名字。》中最後回頭時的可貴性質,無疑是黯然失色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二:正如我在想法中所提及的,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應該是一種抽象的要素。天氣巫女的能力似乎符合,但是問題在於它並沒有成為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當我們不去過多考慮設定,而是關注新海誠到底是如何描寫這個分離與阻礙時就會發現,在這裡實質性的阻礙是警察。並且警察對兩人的阻礙,並非是針對陽菜的抽象能力,而是針對男主的離家出走、持有槍支和陽菜的謊報年齡的。《追逐繁星的孩子》無疑是新海誠的一個轉折點,從這部作品開始,新海誠開始不斷地聲稱自己要追求動畫電影的娛樂性。《天氣之子》中與警察的追逐,如同《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組織和地底人的戰鬥一般,似乎成為了新海誠心目中的“娛樂”的體現。在作畫精美的警匪追逐中,配合上新海誠擅長的音響剪輯,確實如他在訪談和小說版後記中談到的一樣,有著異常的魄力和表現力。但是這種表現力並不能掩蓋其“娛樂”的俗套之感。畢竟我們去電影院看新海誠,並不是想要看同柯南一般的動作場景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當新海誠把與警察的追逐放在故事的高潮之時,把它當作你我關係危機的解決辦法,世界的祕密、巫女的能力等等設定也就徒有其表了。逃過了警察的追擊,也就戰勝了巫女的詛咒,世界的祕密還未展露一點頭角,就已經被拋棄。如果我們回頭看看《你的名字。》就會發現,拯救村落並沒有成為兩人相遇的契機,反而成為了阻礙兩人相認的原因。即使有著拯救數百人的力量,也無法超越忘卻。所以《你的名字。》中雖然有著拯救村落這樣的“娛樂”,其主要的阻礙依然還是時間、忘卻這樣的抽象要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三:世界的命運或者說危機不夠宏大。三年不停的雨,雖然淹沒了東京中心靠港區的部分。但是沒有造成任何人員的傷亡。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停滯。甚至在故事的終局,曾經祈願放晴的年邁老婆婆也如此說道——東京這塊土地,以前也是海洋,現在,只不過是回到幾百年前的江戶時的東京的樣子罷了。世界的命運、巨大的災害,在這裡變成了曾經的,同時今後也會伴隨著人類的日常。當少女所肩負的世界危機被消解為日常,那麼世界與少女的對立又有何意義?

獨白與共情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中,我評價最高的是《星之聲》和《你的名字。》。因為在這兩個作品中,新海誠所獨有的“垂直蒙太奇”方法論表現地最淋漓盡致。而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男女主角獨白的重合與分離了。《星之聲》中的獨白之聲比這個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還要迅速,能夠讓相距數十光年星球上的男女的聲音在一瞬間重合。而《你的名字。》中的獨白之聲能夠跨過時間的維度,在相隔三年的時間軸上重合為一句話。但是《天氣之子》中女主角陽菜的獨白是缺席的。除了在賓館那晚的夢境之外,整篇中的獨白幾乎都是出自男主角帆高。而女主角獨白的缺失,無疑是造成《天氣之子》難以引起共情的主要原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這種缺失讓我感受到的首先是男女主角之間戀情發展的溫度差。《你的名字。》中超越時空在同一個畫面響起的獨白,能夠讓我感受到兩人一步一步地,同時地戀上對方的過程。但是缺失了女主角獨白的《天氣之子》只能讓我感受到帆高單方面的熱情。而感受不到陽菜內心的波瀾。被限定在男主角獨白中的觀眾,自然也無法感受到像《你的名字。》中三葉去東京尋找瀧時的那種不安情感,也無法產生一種守護男女主角之間戀情去向的上帝視角。這樣就無從談起《你的名字。》中重要的主題、同時也是世界系的命運問題中的“對戀愛關係偶然性的不安”了。所以,在這《天氣之子》中我所感受到的,更像是《她與她的貓》時代的新海誠。逃離家鄉來到東京的帆高,與擺脫父親的建築公司在falcom尋找自己道路的新海誠在我的感受中重疊。男主的獨白就成了貓=新海誠的獨白。男主的單方面的思慕觀感,也就成了貓那單向的戀情。而這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新海誠。

“還好”的意義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天氣之子》這部作品,或許從一開始就並不是一部要超越《你的名字。》的作品,而是一部有意的遠離你的名字的作品。或者說,就像新海誠在訪談中所說的那樣,一部“充滿了任性”的作品。確實,在世界與少女的抉擇中毫不猶豫的選擇陽菜的帆高,這種“直球”出現在一部如此體量的片子中確實讓人感受到一種任性。但是,讓我最疑惑不解的是,在人們異口同聲地提到他們無需為天氣的驟變感到愧疚,無需為世界的改變承擔責任之時,在最後的場景中,目睹朝著淹沒的城市獻上祈願的陽菜,帆高卻堅決地否定了人們的看法,用最肯定的口吻說出——

不是這樣的,世界並非從一開始就是瘋狂的。是我們改變的。是在那個夏天,那片天空的穹頂上,我選擇的。比起青空,更重要的是陽菜,比起眾多的幸福,更重要的是陽菜的生命。於是我們也祈願了,無論世界的形態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都會單純地活下去。

但是與這堅定的口吻所不相符,帆高的臉頰卻流下了莫名的淚水。面對陽菜的“沒問題嗎?”的疑問,帆高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又找回了堅定的口吻,發出了整個作品中最強有力的的臺詞,最有信息量的結尾。——

「陽菜さん、僕たちは――」

「僕たちは、大丈夫だ」

如何看待這個結尾,我還沒有能夠將心中的這股感受整理完畢,不過,或許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小說版的後記中,新海誠提到,這個結尾在製作過程中一直沒有最終決定下來。他一直沒有能夠準確捕捉到兩人在此時的情感。最終讓他做出決定的,是洋次郎一開始提出,但是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用處的曲子『大丈夫』。於是新海誠這麼說道了:(他們的心境)全部都已經寫在這裡了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大丈夫』的歌詞如下

D.C. (反覆)

世界が君の小さな肩に乗っているのが僕にだけは見えて泣き出しそうでいると

「大丈夫?」ってさ君が気づいてさ、聞くから

「大丈夫だよ」って僕は慌てて言うけど

なんでそんな事を言うんだよ

崩れそうなのは君なのに

D.C. (反覆)

世界承擔在你纖細的肩頭 只有我才知曉 眼淚不禁而下

察覺到的你向我問道 “你還好嗎?”

急急忙忙地迴應“我還好”

為什麼要顧及我

明明快要支離破碎的是你

取るに足らない小さな僕の

有り餘る今の大きな夢は

君の大丈夫になりたい

大丈夫になりたい

君を大丈夫にしたいんじゃない

君にとっての大丈夫に

なりたい

不足掛齒微小的我

現在最不符也是最宏大的夢想

是成為你的“我還好”

想要還好

不是讓你還好,而是成為你的還好。

所以,在最後的場景中,目睹朝著淹沒的城市獻上祈願的陽菜。帆高所做出的,在天空的穹頂所做出的,並不是放棄世界選擇陽菜的決定。真正的決定權一直都負擔在陽菜的肩上,面對不再是天氣巫女的陽菜依然面對沉沒的城市獻上祈禱。他下定的決心也不再是肯定自己的選擇,而是肯定陽菜的選擇。他所做的,正是如歌詞中所描繪的一樣,在這個沉沒的世界中,這個風雨肆虐的天氣中,作為陽菜的“還好”活下去,作為陽菜的“幸福”活下去。這個故事不是關於選擇世界與少女的故事,而是我們用怎樣的一種姿態活下去的故事。正如在小說版的最後,在決定了這樣的一種姿態之後,沉沒了東京的雨滴能夠如同撫摸肌膚一般地滑過兩人牽在一起的手一樣,從災害變成祝福。

"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作者君↑

編者按:劇透警告。

————————

翹首期盼的首映日的《天氣之子》,看完之後的直觀感受,是失望的。電影院中放映結束後亮燈的一瞬間,估計和我抱有同樣的感受的觀眾也有不少。比起月初看的《青春野狼》劇場版,《天氣之子》的上映雖然座無虛席,卻沒有前者,也沒有了當年《你的名字。》時的抽泣聲四起。首當其衝的失望,正是來自於此。新海誠沒有像我期待的那樣給我帶來新的觸動人心。為什麼這麼說,讓我緩緩道來。

風景表象

《天氣之子》的故事,正如其名字所示,是有關天氣的。天氣在這部作品中——正如新海誠在以往作品中的做法——是角色情緒的表現。作中也多次藉著帆高的獨白感嘆到天氣正是人們的心境與情緒。所以祈願良好的天氣、開闊的藍天,與祈願幸福與開朗的心情是同義的。男主角帆高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天氣”的風景中來到東京的。帆高在代表陰鬱心情的風雨中踏起自行車追尋那一縷陽光,直到離島的盡頭,雨雲籠罩了整個海面,而跨越海峽的陽光的目的地正是女主角陽菜所在的東京。陽菜同樣也是如此,在母親的病房聽著悲傷的雨聲,望向窗外的那一束光芒,爬上廢棄建築的樓頂,祈願光明的未來。兩人相遇後組建天氣祈願平臺的橋段也不出意外,100%的放晴女在給人們帶來晴朗的同時也帶來幸福與快樂。這個橋段的音樂節奏與觀眾的心情,同樣也是歡快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不過,雖然是新海一貫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天氣之表象與角色心境的聯繫過於簡單俗套。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新海的風景表象最喜愛的應該還是EF兩作OP中高過整個城市的校舍屋頂和衝上雲霄的天使的階梯吧,與之相比,天氣之子中的風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卻不再有著豐富的情感。我作為觀眾,也無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樣,因為黃昏之時中眩光的閃爍而感受到他們的揪心和不安。當然,這並非說《天氣之子》中就沒有天氣以外的風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對天氣主題的過於強調,晴雨二分的過於簡單的形式,讓新海誠的風景敘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從世界系跨出腳步

其實,在之前的想法中我就有所提到,如果《天氣之子》無法在割離妳我關係的抽象要素上做出新的高度,甚至是後退到社會中間項的話,我是很難給出正面的評價的。我沒有想要刻意預測的意圖,然而《天氣之子》卻不幸地撞上了這預測的槍口。簡單來說,《天氣之子》雖然在種種元素上都繼承了《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繼承其中世界系的美學。

從《追逐繁星的孩子》開始新海誠逐漸用民俗學的設定來取代前期來自科幻的設定。《天氣之子》也是如此,陽菜100%的放晴能力,被設定成千百年來穩定人類文明的“天氣巫女”。而這種能力的代價便是成為人柱,隨著能力的使用,巫女將會逐漸變得如雨水一般透明,最終消失在天上的世界。肩負著人類命運的少女,以及在少女與人類命運之間的抉擇,看上去似乎是很經典的世界繫結構。實際上並非如此,理由有三。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一:帆高並沒有在這種抉擇中表現出世界系最重要的特徵——不能性。例如《伊裡野的天空》雖然有著這樣的對立結構,但是男主角淺羽並做出任何選擇,也沒有實質性的選擇權利。他能做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伊裡野搭上沒有返程票的戰機,沉浸在自身的無力感之中。又例如《請記得我》之中,“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記住即將消失的她的名字,在乾枯的海灘上留下淚水。又例如,在東浩紀最喜歡的世界系作品《AIR》的終章中,主角/玩家化作烏鴉,被剝奪了一切的選擇支,只能在屏幕面前眼睜睜地看著觀鈴走向結束,而無法做出任何行為。

用一種不怎麼正面的表達方式來說的話,所謂世界系之不能性,就是去享受這種無力感、享受一種男性的主體不能性——甚至我們可以說得更猥褻一些,即是陽痿——的美學。而《你的名字。》通過男女主角交換身體、以及拯救村落和忘記名字兩條敘事線融合的方式巧妙地在不能性和Happy end之間達到了一種平衡。但是在《天氣之子》中,帆高面對這個選擇時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少女。其中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阻礙,只是單純的想念就能得到圓滿,這比起《你的名字。》中最後回頭時的可貴性質,無疑是黯然失色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二:正如我在想法中所提及的,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應該是一種抽象的要素。天氣巫女的能力似乎符合,但是問題在於它並沒有成為分離兩人的主要阻礙。當我們不去過多考慮設定,而是關注新海誠到底是如何描寫這個分離與阻礙時就會發現,在這裡實質性的阻礙是警察。並且警察對兩人的阻礙,並非是針對陽菜的抽象能力,而是針對男主的離家出走、持有槍支和陽菜的謊報年齡的。《追逐繁星的孩子》無疑是新海誠的一個轉折點,從這部作品開始,新海誠開始不斷地聲稱自己要追求動畫電影的娛樂性。《天氣之子》中與警察的追逐,如同《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組織和地底人的戰鬥一般,似乎成為了新海誠心目中的“娛樂”的體現。在作畫精美的警匪追逐中,配合上新海誠擅長的音響剪輯,確實如他在訪談和小說版後記中談到的一樣,有著異常的魄力和表現力。但是這種表現力並不能掩蓋其“娛樂”的俗套之感。畢竟我們去電影院看新海誠,並不是想要看同柯南一般的動作場景的。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當新海誠把與警察的追逐放在故事的高潮之時,把它當作你我關係危機的解決辦法,世界的祕密、巫女的能力等等設定也就徒有其表了。逃過了警察的追擊,也就戰勝了巫女的詛咒,世界的祕密還未展露一點頭角,就已經被拋棄。如果我們回頭看看《你的名字。》就會發現,拯救村落並沒有成為兩人相遇的契機,反而成為了阻礙兩人相認的原因。即使有著拯救數百人的力量,也無法超越忘卻。所以《你的名字。》中雖然有著拯救村落這樣的“娛樂”,其主要的阻礙依然還是時間、忘卻這樣的抽象要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其三:世界的命運或者說危機不夠宏大。三年不停的雨,雖然淹沒了東京中心靠港區的部分。但是沒有造成任何人員的傷亡。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停滯。甚至在故事的終局,曾經祈願放晴的年邁老婆婆也如此說道——東京這塊土地,以前也是海洋,現在,只不過是回到幾百年前的江戶時的東京的樣子罷了。世界的命運、巨大的災害,在這裡變成了曾經的,同時今後也會伴隨著人類的日常。當少女所肩負的世界危機被消解為日常,那麼世界與少女的對立又有何意義?

獨白與共情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中,我評價最高的是《星之聲》和《你的名字。》。因為在這兩個作品中,新海誠所獨有的“垂直蒙太奇”方法論表現地最淋漓盡致。而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男女主角獨白的重合與分離了。《星之聲》中的獨白之聲比這個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還要迅速,能夠讓相距數十光年星球上的男女的聲音在一瞬間重合。而《你的名字。》中的獨白之聲能夠跨過時間的維度,在相隔三年的時間軸上重合為一句話。但是《天氣之子》中女主角陽菜的獨白是缺席的。除了在賓館那晚的夢境之外,整篇中的獨白幾乎都是出自男主角帆高。而女主角獨白的缺失,無疑是造成《天氣之子》難以引起共情的主要原因。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這種缺失讓我感受到的首先是男女主角之間戀情發展的溫度差。《你的名字。》中超越時空在同一個畫面響起的獨白,能夠讓我感受到兩人一步一步地,同時地戀上對方的過程。但是缺失了女主角獨白的《天氣之子》只能讓我感受到帆高單方面的熱情。而感受不到陽菜內心的波瀾。被限定在男主角獨白中的觀眾,自然也無法感受到像《你的名字。》中三葉去東京尋找瀧時的那種不安情感,也無法產生一種守護男女主角之間戀情去向的上帝視角。這樣就無從談起《你的名字。》中重要的主題、同時也是世界系的命運問題中的“對戀愛關係偶然性的不安”了。所以,在這《天氣之子》中我所感受到的,更像是《她與她的貓》時代的新海誠。逃離家鄉來到東京的帆高,與擺脫父親的建築公司在falcom尋找自己道路的新海誠在我的感受中重疊。男主的獨白就成了貓=新海誠的獨白。男主的單方面的思慕觀感,也就成了貓那單向的戀情。而這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新海誠。

“還好”的意義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所以《天氣之子》這部作品,或許從一開始就並不是一部要超越《你的名字。》的作品,而是一部有意的遠離你的名字的作品。或者說,就像新海誠在訪談中所說的那樣,一部“充滿了任性”的作品。確實,在世界與少女的抉擇中毫不猶豫的選擇陽菜的帆高,這種“直球”出現在一部如此體量的片子中確實讓人感受到一種任性。但是,讓我最疑惑不解的是,在人們異口同聲地提到他們無需為天氣的驟變感到愧疚,無需為世界的改變承擔責任之時,在最後的場景中,目睹朝著淹沒的城市獻上祈願的陽菜,帆高卻堅決地否定了人們的看法,用最肯定的口吻說出——

不是這樣的,世界並非從一開始就是瘋狂的。是我們改變的。是在那個夏天,那片天空的穹頂上,我選擇的。比起青空,更重要的是陽菜,比起眾多的幸福,更重要的是陽菜的生命。於是我們也祈願了,無論世界的形態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都會單純地活下去。

但是與這堅定的口吻所不相符,帆高的臉頰卻流下了莫名的淚水。面對陽菜的“沒問題嗎?”的疑問,帆高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又找回了堅定的口吻,發出了整個作品中最強有力的的臺詞,最有信息量的結尾。——

「陽菜さん、僕たちは――」

「僕たちは、大丈夫だ」

如何看待這個結尾,我還沒有能夠將心中的這股感受整理完畢,不過,或許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小說版的後記中,新海誠提到,這個結尾在製作過程中一直沒有最終決定下來。他一直沒有能夠準確捕捉到兩人在此時的情感。最終讓他做出決定的,是洋次郎一開始提出,但是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用處的曲子『大丈夫』。於是新海誠這麼說道了:(他們的心境)全部都已經寫在這裡了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大丈夫』的歌詞如下

D.C. (反覆)

世界が君の小さな肩に乗っているのが僕にだけは見えて泣き出しそうでいると

「大丈夫?」ってさ君が気づいてさ、聞くから

「大丈夫だよ」って僕は慌てて言うけど

なんでそんな事を言うんだよ

崩れそうなのは君なのに

D.C. (反覆)

世界承擔在你纖細的肩頭 只有我才知曉 眼淚不禁而下

察覺到的你向我問道 “你還好嗎?”

急急忙忙地迴應“我還好”

為什麼要顧及我

明明快要支離破碎的是你

取るに足らない小さな僕の

有り餘る今の大きな夢は

君の大丈夫になりたい

大丈夫になりたい

君を大丈夫にしたいんじゃない

君にとっての大丈夫に

なりたい

不足掛齒微小的我

現在最不符也是最宏大的夢想

是成為你的“我還好”

想要還好

不是讓你還好,而是成為你的還好。

所以,在最後的場景中,目睹朝著淹沒的城市獻上祈願的陽菜。帆高所做出的,在天空的穹頂所做出的,並不是放棄世界選擇陽菜的決定。真正的決定權一直都負擔在陽菜的肩上,面對不再是天氣巫女的陽菜依然面對沉沒的城市獻上祈禱。他下定的決心也不再是肯定自己的選擇,而是肯定陽菜的選擇。他所做的,正是如歌詞中所描繪的一樣,在這個沉沒的世界中,這個風雨肆虐的天氣中,作為陽菜的“還好”活下去,作為陽菜的“幸福”活下去。這個故事不是關於選擇世界與少女的故事,而是我們用怎樣的一種姿態活下去的故事。正如在小說版的最後,在決定了這樣的一種姿態之後,沉沒了東京的雨滴能夠如同撫摸肌膚一般地滑過兩人牽在一起的手一樣,從災害變成祝福。

成為你的“還好”——新海誠《天氣之子》觀後感

最後可能要補充的一些在於,雖然東京淹沒後的日常表象,會讓人不住地聯想到震災後日常的問題。但是我不太想將兩者放在一起。如果那樣的話,《天氣之子》甚至不如描震災後日常繼續,少年少女依然能夠產生清純的戀情的《薄暮》。藤田直哉在推特上評論到《天氣之子》和《崖上的金魚姬》的相似性時,提到後者是一部有關“在一個不斷迎接各種災害的國家創立應有態度的作品”,我覺得他將3.11震災的單獨性消解,將其歸類進“災害”的大分類中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正如《天氣之子》中提到的“無論世界的形態變成怎樣”——無論是地震、海嘯、暴雨還是冰雪——我們都將與成為我們的“幸福”、我們的“還好”的人一起,共同活下去。

——————————————

校對:倫勃朗

編者按:對《天氣之子》的爭議大多集中於這到底是世界系想象力的倒退還是10年代的想象力的體現——或許從這裡我們可以一窺動畫業界的發展……或衰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