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裡梅花愈變愈嬌豔——記蒲劇表演藝術家景雪變

雪裡梅花景雪變

雪裡梅花愈變愈嬌豔——記蒲劇表演藝術家景雪變

文/簫笙/圖/周總,責編馬俊傑

  在群星薈萃的三晉戲劇舞臺上,有一位人們十分熟悉與歡迎的領軍人物,她就是國家一級演員、蒲劇表演藝術家、優秀戲劇教育家景雪變。她是二度“梅花獎”“文華獎”獲得者,在藝術之路上有著不少感人的故事!

雪裡梅花景雪變

出身寒門

景雪變1960年出生於“戲窩子”——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下段村一個普通農家。從小就受到濃郁的藝術薰陶,她上小學時就扮演過《紅燈記》裡的小鐵梅,引起了同村蒲劇老藝人裴雙屯的關注。1971年運城縣蒲劇團招收新學員,裴老師積極推薦她前去應考。小雪變機智靈敏、沉著應對,以一段《聽罷奶奶說紅燈》的蒲劇清唱,讓主考老師們驚喜不已,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當天真可愛的小姑娘把這一喜訊告訴父母時,這對相濡以沫的患難夫妻禁不住熱淚盈眶,彷彿在生活困境中看到新的希望。那是小雪變誕生未滿百天之際,在安邑鹽務站當裝卸工的父親因公遭遇車禍,經多方治療,仍落下了十二指腸粘連、左臂癱瘓的後遺症。在那無比艱難的歲月裡,小雪變學會了為父親擦洗餵飯,懂得了為母親分憂解難。每次去同伴家中,面對別的孩子吃香喝辣,她總是倚門不前。每次遇到別的孩子穿上新衣,她從來目不斜視。過年的鞭炮、元宵節的燈籠、中秋節的月餅……這一切對她來說是那麼的遙遠。如今小雪變總算有工作了,不再靠母親養活,還可以掙錢為父親治病,給一家人解決溫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是一種切合實際的理想與追求。

景雪變身材苗條、嗓音甜美、活潑大方、善解人意。裴雙屯先生對她的要求格外嚴格,除了手把手地指導以外,還安排她與男娃娃們在一起練。因為這樣難度大、力度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裴雙屯與著名蒲劇藝術家閆逢春是好朋友,見到雪變刻苦練功的情景,閆老師也從心裡喜歡這位小姑娘,他對雪變說:“雪變,你是塊好料,要好好學,將來會有出息的。”她橫下一條心,不和別人比吃穿,練功場上見高低。有一次練拿大鼎時,未到規定時間,景雪變就感覺體力不支,裴雙屯和帶功老師李潤生在排練室牆上打了個鐵楔子,用大環把她的雙腳拴在上面,不到規定時間不能下來,一會兒便把人吊得頭暈眼花、口吐苦水,倔強的姑娘硬是堅持下來了。

 當時景雪變每月只有15元工資,她省吃儉用,還要節餘5元用來給父親治病。長期的艱苦生活,成了她刻苦學習的動力。景雪變早出晚歸,從沒休息過一個星期天。春節放假回到家裡,早晚的練功也不耽誤。看著女兒頭上的汗水和疲憊的身影,母親心疼地勸她休息幾天,雪變卻笑著回答:“女兒既然走上唱戲這條路,就要努力幹好,給鄉親們和父母爭光!”由於雪變的刻苦努力和老師們的辛勤輔導,進團不到三年,雪變就練就了一身硬功。

 藝術精湛

  1975年,景雪變主演了現代戲《劉胡蘭》,那時她才滿15歲,就被人們譽為“十五紅”。1977年,運城縣蒲劇團新排的歷史劇《打金枝》在西安演出,景雪變以俊美的扮相、優美的唱腔征服了古都觀眾,創造了縣級團連演兩個多月的新紀錄。此後,景雪變又主演了《山花》《小刀會》《雛鳳凌空》《牧羊城》《穆柯寨》《姊妹易嫁》《楊門女將》等劇。1979年在運城地區國慶30週年獻禮演出中,19歲的她以在《鴛鴦帕》中的成功表演榮獲優秀演員獎。

 1985年10月,原運城地區文化局從各縣選拔了一批優秀青年演員參加山西省振興戲曲青年團調演。景雪變主演的《櫃中緣》,榮獲主角金牌獎,調演回來後她正式進入運城地區蒲劇團。1987年她隨團進京演出的《陰陽河》,以精彩的擔子功、水袖功、瀟灑的臺步備受首都觀眾稱讚。戲劇大師曹禺驚呼“擔子功,擔子功又活了,這就是地地道道的擔子功!”他扶杖握住景雪變的手說:“這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擔子功。”此後,她又在《周仁獻嫂》《恩仇洞房》《巧鳳》等劇中飾演主角。由她飾演黃桂英的《火焰駒》盛演不衰,風靡河東。她在《宇宙峰》中飾演趙豔容,先後榮獲1990年和1992年山西省振興蒲劇調演金牌獎和首屆中國戲曲金三角調演優秀表演獎。1993年10月,由她主演的新編歷史劇《關公與貂蟬》獲全國戲曲交流(北方片)優秀表演獎第一名。1994年初,應文化部邀請,她代表山西戲劇界進京演出,以主演《關公與貂蟬》的成功表演,一舉奪得第四屆全國戲劇“文華獎”和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開創了山西“四大梆子”一人同獲兩項殊榮之先例。1997年景雪變主演傳統戲劇電影《竇娥冤》榮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她扮什麼像什麼,演什麼紅什麼,旦角行當無所不通,被人們譽為戲劇舞臺上的“變色風”“紅辣椒”。我國戲劇大師吳祖光、郭漢城等稱其為“多面手”“全才演員”。

雪裡梅花景雪變

培養人才

2002年,景雪變被調入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任副校長。她以發展蒲劇事業的長期戰略目標為己任,下決心為解決蒲劇人才青黃不接的危機出力流汗,籌劃成立了以藝校為依託的蒲劇青年實驗團,把帶新人、走正路、出精品、興戲劇作為第一要務。

  景雪變充滿激情地說:“戲劇振興離不開人才,在市場經濟的社會條件下,許多文藝團體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下大力氣培養蒲劇人才,吸引更多的蒲劇觀眾,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以藝術胸懷、藝術修養、藝術良知、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影響和教育一代戲劇新人,青年實驗團就是他們茁壯成長的沃土與搖籃。”

  建團伊始,面對人員、資金諸多方面的重重困難,景雪變奔波於社會、活躍於市場,親自跑編制、籌資金,招兵買馬。她工作上從我做起,處處起表率作用,主持制訂了一系列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設和學習、演出方面的規章制度,引導大家牢固樹立擁護黨的領導,敬業愛崗、團結奉獻的時代精神,使全團上下擰成一股繩,大大增強了全團集體主義精神和凝聚力。他們在很短時間內排演了《火焰駒》《姊妹易嫁》《穆柯寨》《王寶釧》《明公斷》等劇目。由於景雪變的名氣與人氣,許多企業團體和社會人員經常點名要看青年團的戲,青年團很快便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站穩了腳跟。

  我和景雪變經常交流。從她的言談舉止中,我感覺到了一股無處不在的團隊力量。景雪變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劇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一個黨和人民養育起來的戲劇演員,一定要視戲劇事業為第一生命,以劇團的興衰為榮辱,克服浮躁趨利的心態。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堅守藝術聖潔、守護好精神家園。面對紙醉金迷和庸俗的捧場,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走正路,潛心造精品,要使自己的劇目站得住、留得下、傳得開,這樣才算得上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自己負責。”正是有了這樣的思想境界,才有了後來爭奇鬥豔的42朵“小梅花”,有了令人眼花繚亂、感嘆不已的藝術輝煌。

雪裡梅花景雪變

古道熱腸

景雪變天生一副好嗓子,音域寬廣,剛柔並濟。她對唱腔的板式結構要求很嚴,力求符合人物的特性和環境變化,從而達到唱腔的跌宕有致,格調高雅;她在唱法上強調融情於聲,以聲傳情,以情帶聲,既唱出人物的感情,更要刻意調動觀眾的情緒,做到聲情並茂,從而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她在唱腔特色上注意創新,博採眾長,自成流派,認真借鑑老一代名家和同行們的藝術精華,但從不照貓畫虎。行家們說景雪變的唱腔既有自身輕柔歡快、感情真摯之特色,又有楊翠花字正腔圓、錯落有致之韻味,亦不乏裴青蓮激越奔放、翻江倒海之氣勢。她深諳王秀蘭、樑慧芳表演藝術之要領,從中吸取了許多符合自身特點的藝術精華。如果用“正宗的蒲劇特色”來定義景雪變的藝術套路,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

 2004年,青年實驗團精心打造的現代蒲劇《山村母親》和觀眾見面了。這齣戲說的是一位母親年輕守寡,含辛茹苦將兒子撫養成人。兒子大學畢業後找對象時,女方母親條件苛刻,要求家中沒有老人才能允親。惜子如命的母親為成全兒子的婚事,眼含熱淚告訴兒子“就說我老婆子早死了”。這位顧全大局、盼孫心切的母親寧願隱姓埋名,來到兒子家當保姆,經歷了不盡的屈辱與心酸。景雪變緊緊地把握住母親這一人物勤勞善良、忍辱負重的性格特點,以真摯的感情、優美的唱腔、樸實的表演,成功地刻畫了一位傳統的中國農村優秀婦女形象,圓滿實現了從小旦到老旦的歷史跨越,取得了令人感嘆的藝術效果。

  2006年3月成立的“山西雪變蒲劇藝術研究院”集研究、教學、演出為一體,在古老蒲劇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新的創舉。2007年12月,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團榮獲第十屆中國戲劇節三項大獎,團體獲“突出貢獻獎”,《山村母親》獲“劇目獎”,景雪變獲“優秀表演獎”,成為本屆戲劇節一大亮點,博得了廣泛讚譽。2011年,景雪變被中國戲劇研究院授予“現代戲突出貢獻獎”

  2016年春,在“第十三屆世界民族電影節”頒獎盛典上,主演《山村母親》的景雪變榮獲唯一“最佳女演員獎”,摘得本屆電影節影后桂冠,並被組委會授予“蒲劇皇后”稱號。景雪變在獲獎感言中表示:“我熱愛戲劇事業,熱愛電影藝術,更熱愛我的祖國。”有專家學者在座談會上坦言,“青年實驗團開創了山西蒲劇走出國門的先例!”“能夠集觀眾認可、官方授旗、國際讚許於一身者,景雪變更是蒲劇界第一人!”我國著名戲劇大師吳祖光深有感觸地表示:“景雪變是位唱、做兼長的演員,具有深厚的藝術素養和功力……她的表演具有外形和內在美,宛如一幅幅工筆仕女畫……是那麼溫馨壯麗,美不勝收。”

  景雪變是好演員、好女兒、好妻子、好團長。圈內無論誰有了困難,她都會伸出熱情的援手,凡與之打過交道的人,多為其誠實守信精神所感動。

  從觀賞的角度講,生活的文化姿態是不能直接搬上舞臺的,它只是舞臺文化表達與創作的心理背景。把生活藝術積澱成為文化蘊涵,靠的是對人生追求、情感體驗和心理的支撐。景雪變自學成才、自成體系、自強不息,已經成為蒲壇開拓創新、承上啟下的代表人物。河東戲迷期盼這株藝苑之花在祖國戲劇百花園中爭芳鬥豔、迎風綻放。

雪裡梅花景雪變
雪裡梅花景雪變
雪裡梅花景雪變
雪裡梅花景雪變
雪裡梅花景雪變

武孝生,筆名簫笙。1959年4月22日出生在“三王(王通、王績、王勃)”故里通化村,萬榮人,漢語言文學專業,1979年開始把鋼筆字變為鉛字,至今,共在國家、省、市報刊雜誌、網絡媒體發表各類題裁的文章1900多篇,數篇獲獎;2000年編輯出版《風雨兼程十年路》一書(28萬字);2003年出版《河汾春韻》一書(26萬字);期間,被多家報社聘為特約記者;2012年一一2017年在運城市委《運城市情》雜誌社任編輯主任;眼下被文化部“中國發佈網”聘為愛心撰稿人,2018年到一傢俬企打工並被聘為董事長助理。目前,正著手編輯《似水流年之……》散文集(30萬字)。

雪裡梅花景雪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