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疑案——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七大佐證,逐一推敲,還原事實

古代有嚴肅的封建等級制度,地位較高女子嫁給地位低於其的男子,稱為下嫁,女人自然當屬皇帝的女兒最高貴,所以無論嫁於誰都屬下嫁,那麼為何曾輻助三朝的太后還會有下嫁之說呢?

孝莊太后本名為“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布木布泰蒙語意思為“從天而降的貴人”,“博爾濟吉特”是滿文譯法其在蒙語裡為“孛兒只斤”,此姓氏看似平凡,實則極不尋常,在歐亞大陸建立王朝,在印度建立莫臥兒帝國的成吉思汗其本名就是“孛兒只斤·鐵木真”,而“布木布泰”也一生也頗具神奇色彩,十三入盛京,嫁給了努爾哈赤(清太祖)的兒子皇太極,也就是努爾哈赤之後的第二任君王,大清帝國的實際建立者。

皇太極為拉攏蒙古科爾沁部落先後共娶了科爾沁部落三個博爾濟吉特女子,分別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皇后)、布木布泰(莊妃)布木布泰的姐姐(宸妃),其中布爾布泰是三人中最不得寵的,但最後其兒子福臨卻繼承皇位成為了皇上,民間傳言說福臨為布爾布泰同多爾袞所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輔佐福臨當了皇上(福臨並不是最佳繼位者,也並非長子,後文將會詳細講解),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就講到兩人私通殺了皇帝,好幾部影視劇更是將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這段盛京城的“傳奇愛戀”反覆上演,給大眾留下了頗深的記憶。

清朝疑案——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七大佐證,逐一推敲,還原事實

但是,太后真的和多爾袞私通了嗎?孝莊太后下嫁之說到底是真是假?

慈寧宮裡的婚事?

民間傳言孝莊太后和多爾袞在慈寧宮裡舉辦大喜,極盡奢華。

張煌言的《建州宮詞》中有詞關於此事的記載,可謂是極盡諷刺嘲弄。詩詞這樣寫道:

“……慈寧宮裡爛盈門,……大禮恭逢太后婚。”

因此便有人因此詞對孝莊太后和多爾袞在慈寧宮大婚深信不疑。《建州宮詞》中另有一首詞記道:

“掖庭又說冊閼氏,……錯將蝦子做龍兒。”

這裡寫道兩人大婚後同居慈寧宮,還指出孝莊把多爾袞這個“蝦子”錯當“龍兒”,事實上該詩詞的記載內容,真假著實令人質疑。

張煌言,人稱蒼水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抗清文人,南明遺臣,清軍入侵時,其奮力起兵反抗,後魯王政權覆滅,其隱居到了江南田縣,後被舊部出賣,據死不降,死於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很明顯蒼水先生作為一個抗清大臣,對清朝是有絕對的偏見的,而且其遠離京都又是如何瞭解的消息呢?是世人的傳言還是惡意的猜測,這些都無從得知,所以《建州宮詞》的描述是存疑的。

而“慈寧宮大婚”也更是無稽之談,《清會典事例》記載“順治十年,建慈寧宮於隆宗門之西”也就是說此前孝莊太后一直居住在盛京,而慈寧宮於順治十年建工完成,所以,“慈寧宮大婚”就必須發生於順治十年之後,多爾袞早在三年前已病死在河北。因此,所謂的慈寧宮大喜不會發生。

清朝疑案——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七大佐證,逐一推敲,還原事實

順治稱多爾袞為父親?

文獻中記載多爾袞曾自稱”皇父“,還親到皇宮內院,因此便有人認為,這多爾袞自稱“皇父”還不顧禮制到內院去,這不就是把福臨當成兒子,孝莊當成老婆了嗎,如果他沒和太后成婚哪來的這麼大的膽子呢?

其實,多爾袞能當上“皇父攝政王”真的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來的,《清史稿》關於多爾袞的記載有:

“順治五年,十一月,南郊舉辦封王大禮,赦詔曰:‘叔父攝政王維護天下之安,功勞無數,宜加殊禮,為表揚推崇其功德,尊其為皇父攝政王,所有詔書皆書之’。”

而且《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一書提到“著名史學家孟森先生認為,皇父的稱呼就如同”尚父”,“仲父”,古時常有這種稱呼,這只是古代君王對臣子的敬稱。”如果非要算起的話,蒙語中不知“皇父”有父親的意思,“叔父”也是等同於父親的。

而關於“親到內院”,在多爾袞死後就有人關於“親到內院”對其進行彈劾,如果說孝莊太后真的下嫁給多爾袞的話,那麼到內院豈不是很正常的事,又怎會被彈劾呢?所以以“皇父”之稱和“親到內院”並不足以證明孝莊太后下嫁屬實。

清朝疑案——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七大佐證,逐一推敲,還原事實

下嫁詔書是有是無?

《孝莊祕史有感》一書中提到某巨室抄本《東華錄》中有關於孝莊太后下嫁詔書的記載:

“太后正值盛年就守寡,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治理天下,僅能供奉其吃食住行,而不能為其解內心之憂,太后因喪偶的緣故,日夜在愁煩抑鬱的心情之中,讓我如何立孝?皇父攝政王現在也是獨居一人,其身份容貌,都是中國第一等的,太后頗願意屈尊下嫁,朕念初衷,理應答應所有的禮典,著禮部開始準備。”

《皇父攝政王起居注》一書的作者劉文興,在該書的書後提拔說到其父親劉啟瑞奉命在朝中庫房翻案時無意中曾見到順治帝時孝莊太后下嫁的詔書,至此使孝莊太后下嫁之說,更是傳得神乎其神,那麼事實究竟是如何呢?

事實上劉啟瑞並沒有看到下嫁的詔書,而《東華錄》僅是一本野史,其內容真假無可便,也不能悉數盡信。且劉文興也親口說過,詔書是沒有的,因為其想要賣掉這部書,就在寫跋語時加了點噱頭。而且多年來也從為有人見過下嫁的詔書,連詔書是有是無都無從得知,便以此來判定孝莊太后下嫁,實在有失偏頗。

清朝疑案——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七大佐證,逐一推敲,還原事實

青梅竹馬,有情人終成眷屬?

青梅竹馬,如若說孝莊太后和多爾袞情愫暗生,倒還有依可尋。孝莊和多爾袞一個美麗聰穎、一個宏才大略,可謂是郎才女貌。孝莊十三歲入宮,起初很是得寵,但是姐姐宸妃入宮以來 ,再寵愛上便只剩默默無聞了。

而多爾袞,其母妃死後,皇太極便把他收養在宮中,這樣一來兩人應該會有很多見面的機會,況且,孝莊進宮時僅比多爾袞小了一歲,兩人年紀相仿,也許曾一起射箭騎馬,遊蕩草原,情愫暗生。

但是,也僅僅是止步於此了,孝莊她不是常人,一個精於手段的傾城女子,她所處的地位,身上的家族使命,她的榮譽和驕傲,是都不會允許她同多爾袞做出苟且之事的,更不會在皇太極死後下嫁給多爾袞。

順治七年多爾袞病死,福臨(順治帝)率大臣素服相迎,後尊其為帝,可就在數月後,多爾袞卻遭多人彈劾,落得了個抄家的下場,前後不到一個月,這變化滄海桑田著實令人震驚,可當時順治不過十三歲,從素服到抄家,這種心狠手辣絕不是一個少年能有的,那麼問題就出至孝莊之手,一個政治手段如此高明的女人,是絕不會將感情凌駕權力之上的。

所以即便有情,也僅是於此。也許有人認為,在滿族習俗中弟娶其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事實上,隨著滿族入駐中原以來,他們的婚嫁觀念和風俗習慣有了很大的變化,認為“族內婚”是犯法的,違反者好比禽獸,所以,即便兩人同意,布木布泰的姑姑(皇太極的皇后)也是不會同意的。因此,說兩人青梅竹馬倒有可能,但是非說終成眷屬,缺乏依據。

清朝疑案——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七大佐證,逐一推敲,還原事實

《朝鮮仁祖李倧實錄》

關於孝莊太后下嫁,世人還有一個關於朝鮮記載此事疑問,也正是因此才更加使人們相信太后下嫁是為屬實。朝鮮歷史文獻中有記:

上曰:“清朝上國中有”叔父攝政王“一詞,這是什麼原因?”金自點曰:“我向清朝使臣問,來使回答說,現如今叔父攝政王將要去“叔”字。滿朝賀喜之事,如同皇帝。鄭太和曰:“赦書中雖然沒有這句話,但應該已為‘太上’,”上曰:然則二帝矣。”

此中“太上”顯然就是指太后的丈夫。事實上,此記載的可信度極其低,先不說“《朝鮮仁祖李倧實錄》屬於別國記載,朝鮮遠在大清千里之外,單單是當時兩國處於敵對狀態,就難保他們不會有什麼偏見,因此記錄也就不一定屬實。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多爾袞強娶了豪格的遺孀,也就是多爾袞的侄媳,此女子姓”博爾濟特錦”,所以朝鮮因為音譯而記載錯誤也是極有可能的,當讓這也僅憑猜測,歷史究竟如何還有待考證。

清朝疑案——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七大佐證,逐一推敲,還原事實

未葬昭陵

孝莊太后死後並未下葬昭陵,清史考證,清東陵所有別葬諸後,都葬於風水牆內,而獨有孝莊太后葬於風水牆之外,且此前一直在“暫安殿”存放約40年,直到雍正年間才下葬,且雍正帝也並未親自主持,為此有人猜測,是因為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死後無顏面面對皇太極而不願合葬,又或者是因為其下嫁讓兒孫覺得顏面盡失不願讓其與皇太極合葬,難道真的是由於上訴兩個原因才未合葬嗎?

當然這也都是猜測,事實上不合葬之說是有文獻記載的,《清史稿》有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此時已是太皇太后的布木布泰已病入膏肓,臨終前對孫子康熙說‘太宗逝去安葬已久,不能因為來改動,況且我心中不捨戀你們父子,當於安葬在離你們近些的地方,我心中就無憾了’。”

關於孝莊太后不願合葬,除了下嫁之說的解釋外,有學者認為皇太極死後已有孝端太后與其合葬,況且皇太極生前起初對孝莊寵愛,但海蘭珠進宮後便只對其專寵了,也許孝莊是心有不甘後者是心有怨恨,這些我們都已無從得知。

清朝疑案——孝莊太后下嫁之謎,七大佐證,逐一推敲,還原事實

為保護皇位,委屈下嫁?

皇太極死後,關於皇位繼承,福臨並不是最佳選擇,而是大皇子豪格肅親王,豪格27歲就憑軍功晉封到和碩肅親王同等級別,並掌工部,與多爾袞實力相當。《清史稿》有記:

“皇太極有十一個兒子:孝莊文皇后生了世祖福臨,敏惠恭和元妃科爾沁氏生第八子,懿靖大貴妃阿巴海博爾濟吉特氏生襄親王穆博果爾,元妃紐祜祿氏生洛博會,繼妃烏拉那拉氏生肅親王豪格、洛格,側妃葉赫那拉氏生承澤郡王碩賽,顏扎氏生葉布舒輔國公,此後還有鎮國公高賽與鎮國將軍韜塞二子。洛格、洛博和八皇子(宸妃所懷,早夭),都早逝,並無封號。”

由此看來皇位的人選就只剩豪格、福臨、葉布舒(17歲)、碩賽(16歲)高賽(7歲)常舒(7歲) ,無論怎樣排列,皇位的繼承都不會是福臨,世人因此認為,孝莊太后為保兒王位而選擇下嫁,事實上王位的選擇是由議政王大臣商議決定的。

《清宮稿·索尼傳》中記載:

“先帝這麼多兒子,必要選其中一個,他不是不知道。到了晚上,圖賴叫來索尼,告訴他是時候定皇子了,黎明,兩黃旗大臣們商量好,聚集於大清門前,兩旗的士兵拿著弓箭,包圍了正個宮殿,到崇政殿。諸王大臣東西分兩面列坐,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勸睿親王登基稱帝,睿親王有些許猶豫,豫親王說“否則,那就立我。我名字在太祖遺詔的選擇中。”睿親王曰:“肅王也在其中,不單單是你。”豫親王又說:“那就立禮親王。”禮親王曰:如果立睿親王為王,才我國之福啊。如果不是,應立皇子。我老了,怎能勝任呢?“乃定義奉世祖即位。”

豪格與多爾袞在能力上都是絕佳的選擇,但是因為關於王位繼承豪格同多爾袞各自成為兩派而爭鋒相對,無論選誰都會造成王室血爭的局面,為此只能選擇出一個第三者,所以福臨繼位,而關於保皇位而下嫁,也不一定就是事實,《清宮懸案》一書中提到按照清初八旗制度,孝莊太后繼承皇太極的“兩黃旗”遺產,而若是她下嫁多爾袞,依禮制則不能擁有兩黃旗身份,因為攝政王妃是沒有資格擁有兩黃旗的,如此這般,那豈不是更加不能同多爾袞抗衡,多爾袞若想登上皇位可就容易多了。論證如此種種,可得知這位歷經三朝的傾城女子絕不是平凡的池中之物,史料中的蛛絲馬跡並不足以評定其傳奇一生,這位精通權術的美貌妃子的婚姻狀況到底如何,千百年來,終究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注:文獻引用《太后下嫁考實》《清宮懸案·太后下嫁》《太后下嫁之謎》《讀孝莊祕史有感》《東華錄》《清史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