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規訓的人,最終還是被規訓

當《小偷家族》的片尾曲響起、字幕出現時,我覺得電影還沒看完,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種意猶未盡,很少能在影院體驗到。

相比那種有著強烈故事衝突的電影,這種不緊不慢、敘事四平八穩的電影最難拍,是枝裕和卻能夠營造一種強烈的氛圍,讓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日本導演是這方面的好手,小津安二郎、瀧田洋二郎,技法無不爐火純青。

逃避規訓的人,最終還是被規訓

對《小偷家族》裡的兩個細節印象深刻:

由裡的牙齒掉了之後,祥太拉著她跑到屋外,把牙齒丟在了屋頂上。若不是這部電影,我差點會忘掉這件童年往事:當一顆乳牙脫落時,我也會鄭重其事地把牙齒往自家屋頂上仍。

晚上,東京的夜空響起了煙花的爆炸聲,田志一家6個人全部探頭望著天空,臺詞只有“能看到嗎”,他們到底能不能看到天空的焰火?誰也不知道。

福柯在他的《規訓與懲罰》裡,用“全景監獄”這個模型來比喻這個社會的權力結構:原子化的生存環境,無處不在的監控,再輔以適當地懲罰,現代社會的權力就如同毛細血管,滲透到了社會的每個角落。

《小偷家族》裡的6人,顯然是遊離於社會權力結構之外的。一家人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奶奶的養老金,錢不夠了就由田志帶著祥太出去偷。甚至連工作,也都是做那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臨時工,更談不上福利或保險。

逃避社會的規訓,自然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老人去世時,家人不敢叫救護車,也無錢去火化,只能將老人埋在自家的地底下。當洗衣店要裁員時,老闆要信代和她同事商量誰離開,同事直接用由裡的事情相威脅,信代立馬讓步。

逃避規訓的人,最終還是被規訓

當祥太估計被警察抓住時,田志這個構建在脆弱關係基礎之上的家庭瞬間崩塌,兩個被定性為“被拐”的孩子,由裡和回到了家暴的父母身邊,祥太被送到福利院。被安葬在東京那幢待拆遷的破舊平房底下的老奶奶,也讓信代背上了“拋屍”這個罪名。

最終,這群試圖逃避規訓的人,還是不可避免地被社會規訓。但是,我們不能說這種規訓是不合理的。

田志相信,放在超市架子上的東西,不屬於任何人,這是他帶著祥太去偷東西的說辭。但是,祥太的信念後來被一點點擊穿,小賣部的老爺爺勸他不要帶著由裡偷東西,當田志打算偷別私家車裡的東西時,祥太認為這是屬於別人的東西,不能偷。

小偷家族的崩潰,源自祥太的覺醒,最後他選擇主動被警察抓住。前面幾十分鐘溫情脈脈的鋪墊,在最後半個小時被敲打得支離破碎。

一部好電影,大概就應該如此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