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
"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本文由「雜家讀書」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原創作者「葫蘆肥」。


"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本文由「雜家讀書」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原創作者「葫蘆肥」。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在我家街區的路口,住著一戶人家。

戶主人似乎是位獨居的老太太。

老太太身子乾瘦,又黑又矮。她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坐在門口,有人經過的時候,她就會斜著小眼睛一直緊緊盯著,直到那人離開。

我和小朋友們幾乎沒見過她開口說話,總覺得她陰森可怕至極。

老太太的房子就在街的側邊,這條街道,是我們去學校的必經之路。

由於她經常守在門前,久而久之,那片區域就成為我們眼中的“禁區”,每次經過時,我們小孩子都會情不自禁地加快腳步。

有一天,有個小夥伴突然告訴我們,他去過那個老太太家裡了。

據說,老太太家裡有件祖傳的寶貝,但是兒子不孝順,所以老太太把兒子趕走自己住,傳家寶也沒給他。

那天,這個小夥伴經過的時候聽到了嘈鬧聲,於是他探著身子進去看,老太太的兒子帶了幾個人回家正在砸東西,由於擔心老太太受傷,他趕緊報了警。結果是警察把老太太的兒子帶走了,老太太請他吃了些點心。

小夥伴的驚險見聞和英雄事蹟,讓大家敬佩不已,他也成了我們當中的小英雄。

第二年暑假的時候,我奶奶來小住,幫忙看顧我。

白天有時會帶我去她新認識的鄰居那裡串門,有一天,就把我領到那位老太太家裡了。

我這才知道:老太太眼睛不太好、聽力也差,所以看到有人影走近,就得仔細地盯著;老太太原本住在別處,剛被子女接過來住,所以沒認識什麼鄰居。

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老太太根本沒有兒子,倒是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一家出國了,而老太太家裡也沒有什麼祖傳的寶貝,我們小學生放學時間早,所以從來沒見過她的家人。

原來,小夥伴那天向我們講述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

可是沒發生過的事,他怎麼能說得繪聲繪色、跟真的一樣?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被謊言碾壓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本文由「雜家讀書」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原創作者「葫蘆肥」。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在我家街區的路口,住著一戶人家。

戶主人似乎是位獨居的老太太。

老太太身子乾瘦,又黑又矮。她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坐在門口,有人經過的時候,她就會斜著小眼睛一直緊緊盯著,直到那人離開。

我和小朋友們幾乎沒見過她開口說話,總覺得她陰森可怕至極。

老太太的房子就在街的側邊,這條街道,是我們去學校的必經之路。

由於她經常守在門前,久而久之,那片區域就成為我們眼中的“禁區”,每次經過時,我們小孩子都會情不自禁地加快腳步。

有一天,有個小夥伴突然告訴我們,他去過那個老太太家裡了。

據說,老太太家裡有件祖傳的寶貝,但是兒子不孝順,所以老太太把兒子趕走自己住,傳家寶也沒給他。

那天,這個小夥伴經過的時候聽到了嘈鬧聲,於是他探著身子進去看,老太太的兒子帶了幾個人回家正在砸東西,由於擔心老太太受傷,他趕緊報了警。結果是警察把老太太的兒子帶走了,老太太請他吃了些點心。

小夥伴的驚險見聞和英雄事蹟,讓大家敬佩不已,他也成了我們當中的小英雄。

第二年暑假的時候,我奶奶來小住,幫忙看顧我。

白天有時會帶我去她新認識的鄰居那裡串門,有一天,就把我領到那位老太太家裡了。

我這才知道:老太太眼睛不太好、聽力也差,所以看到有人影走近,就得仔細地盯著;老太太原本住在別處,剛被子女接過來住,所以沒認識什麼鄰居。

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老太太根本沒有兒子,倒是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一家出國了,而老太太家裡也沒有什麼祖傳的寶貝,我們小學生放學時間早,所以從來沒見過她的家人。

原來,小夥伴那天向我們講述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

可是沒發生過的事,他怎麼能說得繪聲繪色、跟真的一樣?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被謊言碾壓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鬼故事也是虛構的,但我還是怕...

後來在公司上班,中午幾位同事聚在一起吃飯,就會邊吃飯邊侃大山。

其中有一位同事特別會編故事,有時候我就給他下絆子,說:“大家知道嗎,上次我和XX出差,就遇到這麼一件事……”,於是他就接過話頭,開始瞎編。

但凡他編的故事,畫面感非常強烈,情節邏輯也絲絲入理,最絕的是他會編排一些小細節,或是用於情節的前後呼應,或是用於佐證真實性,有時甚至不用他自己挑明,旁邊就會有同事跳起來說:“噢!難怪之前會出現那種情況。”

往往等他一通故事講完,大家免不了要追問一句——這究竟是真事假事啊?

我感到特別有意思,也特別羨慕他擁有這種講故事的天賦。


這兩段往事給我的觸動很大,所以我在學習故事創作技術的時候,就對“怎樣寫出能以假亂真的故事”特別感興趣。

指導老師告訴我,有一種辦法可以幫助開發腦洞——

寫虛擬書評。

虛擬書評,是一種文字遊戲,即為一本實際中並不存在的、完全虛擬的書撰寫書評。作者可以為這本虛擬的書設計一個天才般的或是有著傳奇經歷的虛擬作者,書的創作經歷也可以天馬行空、極盡想象之能事。

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人讀起來要感覺可信。

為了學寫虛擬書評,我也蒐羅了不少書作為參考,印象最深的一本,就是《虛擬書評》。

《虛擬書評》的作者筆名是“比目魚”,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曾留學美國,在硅谷的生物製藥與IT公司工作數年。回國後業餘寫作,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文集,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由於作者本身就喜愛寫作,有自己的網絡博客,所以儘管是首次出版的作者,但筆力卻十分老到。

"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本文由「雜家讀書」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原創作者「葫蘆肥」。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在我家街區的路口,住著一戶人家。

戶主人似乎是位獨居的老太太。

老太太身子乾瘦,又黑又矮。她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坐在門口,有人經過的時候,她就會斜著小眼睛一直緊緊盯著,直到那人離開。

我和小朋友們幾乎沒見過她開口說話,總覺得她陰森可怕至極。

老太太的房子就在街的側邊,這條街道,是我們去學校的必經之路。

由於她經常守在門前,久而久之,那片區域就成為我們眼中的“禁區”,每次經過時,我們小孩子都會情不自禁地加快腳步。

有一天,有個小夥伴突然告訴我們,他去過那個老太太家裡了。

據說,老太太家裡有件祖傳的寶貝,但是兒子不孝順,所以老太太把兒子趕走自己住,傳家寶也沒給他。

那天,這個小夥伴經過的時候聽到了嘈鬧聲,於是他探著身子進去看,老太太的兒子帶了幾個人回家正在砸東西,由於擔心老太太受傷,他趕緊報了警。結果是警察把老太太的兒子帶走了,老太太請他吃了些點心。

小夥伴的驚險見聞和英雄事蹟,讓大家敬佩不已,他也成了我們當中的小英雄。

第二年暑假的時候,我奶奶來小住,幫忙看顧我。

白天有時會帶我去她新認識的鄰居那裡串門,有一天,就把我領到那位老太太家裡了。

我這才知道:老太太眼睛不太好、聽力也差,所以看到有人影走近,就得仔細地盯著;老太太原本住在別處,剛被子女接過來住,所以沒認識什麼鄰居。

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老太太根本沒有兒子,倒是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一家出國了,而老太太家裡也沒有什麼祖傳的寶貝,我們小學生放學時間早,所以從來沒見過她的家人。

原來,小夥伴那天向我們講述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

可是沒發生過的事,他怎麼能說得繪聲繪色、跟真的一樣?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被謊言碾壓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鬼故事也是虛構的,但我還是怕...

後來在公司上班,中午幾位同事聚在一起吃飯,就會邊吃飯邊侃大山。

其中有一位同事特別會編故事,有時候我就給他下絆子,說:“大家知道嗎,上次我和XX出差,就遇到這麼一件事……”,於是他就接過話頭,開始瞎編。

但凡他編的故事,畫面感非常強烈,情節邏輯也絲絲入理,最絕的是他會編排一些小細節,或是用於情節的前後呼應,或是用於佐證真實性,有時甚至不用他自己挑明,旁邊就會有同事跳起來說:“噢!難怪之前會出現那種情況。”

往往等他一通故事講完,大家免不了要追問一句——這究竟是真事假事啊?

我感到特別有意思,也特別羨慕他擁有這種講故事的天賦。


這兩段往事給我的觸動很大,所以我在學習故事創作技術的時候,就對“怎樣寫出能以假亂真的故事”特別感興趣。

指導老師告訴我,有一種辦法可以幫助開發腦洞——

寫虛擬書評。

虛擬書評,是一種文字遊戲,即為一本實際中並不存在的、完全虛擬的書撰寫書評。作者可以為這本虛擬的書設計一個天才般的或是有著傳奇經歷的虛擬作者,書的創作經歷也可以天馬行空、極盡想象之能事。

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人讀起來要感覺可信。

為了學寫虛擬書評,我也蒐羅了不少書作為參考,印象最深的一本,就是《虛擬書評》。

《虛擬書評》的作者筆名是“比目魚”,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曾留學美國,在硅谷的生物製藥與IT公司工作數年。回國後業餘寫作,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文集,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由於作者本身就喜愛寫作,有自己的網絡博客,所以儘管是首次出版的作者,但筆力卻十分老到。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虛擬書評》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虛擬書評,第二部分是散文集性質的文章。第一部分自然是本書最大的亮點。

作為全書的開篇,比目魚在第一章就搞了個大陣仗,先聲奪人——

1993年,所羅門群島發生了一起由武裝衝突演變而成的國際人質扣押事件。一夥極端分子佔領了霍尼亞拉市西北部的一座酒店,將酒店中正在舉行筆會的24位美國作家扣押起來,想作為與政府談判的砝碼。

局面僵持了2個小時後,極端分子的頭目才發現這群人質是美國作家,於是當場做了一個特殊決定:所有的作家開始寫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中必須出現:1把槍、1個鬧鐘、1條船。武裝分子將根據作家們的作品質量決定釋放順序。

直到2000年,所羅門群島種族衝突升級,極端分子的頭目在戰鬥中身亡,當年那些美國作家留下的小說手稿曝光,被送回美國,有書商將之彙集出版,由於24名作家中,最終有完成作品並同意出版的只有14位,所以定名為《槍口下的十四篇小說》。

這14篇小說,都有著相同的3個物品元素,又是作家們頂著死亡威脅之下創作的。

那麼,這14篇小說,究竟會呈現出作家們怎樣的內心狀態呢?作家們將如何處理那3個物品元素呢?14篇作品之間會出現怎樣的異同呢?

如此奇特的創作背景、命懸一線的險境、古怪刁鑽的命題要求,讓人忍不住想馬上就看到這本《槍口下的十四篇小說》,可是這麼有趣的書,卻偏偏是虛構的,所羅門群島的武裝衝突、24位美國作家、14篇小說手稿……全都不存在。

在《虛擬書評》中,總共收錄了10篇這樣的虛擬書評,不但虛擬書的類別不一,評述角度也非常豐富,有模仿作者訪談的、有偽寫書中原文的、有虛構書籍相關數據的,讀起來妙趣橫生、難辨真偽。

這本書,不論對於只想讀點什麼來打發時間、或是有志學習小說技術、創作虛構類故事的朋友來說,都是極有趣味與啟發價值的。

我自己就足足讀了四遍,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體會。

"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本文由「雜家讀書」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原創作者「葫蘆肥」。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在我家街區的路口,住著一戶人家。

戶主人似乎是位獨居的老太太。

老太太身子乾瘦,又黑又矮。她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坐在門口,有人經過的時候,她就會斜著小眼睛一直緊緊盯著,直到那人離開。

我和小朋友們幾乎沒見過她開口說話,總覺得她陰森可怕至極。

老太太的房子就在街的側邊,這條街道,是我們去學校的必經之路。

由於她經常守在門前,久而久之,那片區域就成為我們眼中的“禁區”,每次經過時,我們小孩子都會情不自禁地加快腳步。

有一天,有個小夥伴突然告訴我們,他去過那個老太太家裡了。

據說,老太太家裡有件祖傳的寶貝,但是兒子不孝順,所以老太太把兒子趕走自己住,傳家寶也沒給他。

那天,這個小夥伴經過的時候聽到了嘈鬧聲,於是他探著身子進去看,老太太的兒子帶了幾個人回家正在砸東西,由於擔心老太太受傷,他趕緊報了警。結果是警察把老太太的兒子帶走了,老太太請他吃了些點心。

小夥伴的驚險見聞和英雄事蹟,讓大家敬佩不已,他也成了我們當中的小英雄。

第二年暑假的時候,我奶奶來小住,幫忙看顧我。

白天有時會帶我去她新認識的鄰居那裡串門,有一天,就把我領到那位老太太家裡了。

我這才知道:老太太眼睛不太好、聽力也差,所以看到有人影走近,就得仔細地盯著;老太太原本住在別處,剛被子女接過來住,所以沒認識什麼鄰居。

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老太太根本沒有兒子,倒是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一家出國了,而老太太家裡也沒有什麼祖傳的寶貝,我們小學生放學時間早,所以從來沒見過她的家人。

原來,小夥伴那天向我們講述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

可是沒發生過的事,他怎麼能說得繪聲繪色、跟真的一樣?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被謊言碾壓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鬼故事也是虛構的,但我還是怕...

後來在公司上班,中午幾位同事聚在一起吃飯,就會邊吃飯邊侃大山。

其中有一位同事特別會編故事,有時候我就給他下絆子,說:“大家知道嗎,上次我和XX出差,就遇到這麼一件事……”,於是他就接過話頭,開始瞎編。

但凡他編的故事,畫面感非常強烈,情節邏輯也絲絲入理,最絕的是他會編排一些小細節,或是用於情節的前後呼應,或是用於佐證真實性,有時甚至不用他自己挑明,旁邊就會有同事跳起來說:“噢!難怪之前會出現那種情況。”

往往等他一通故事講完,大家免不了要追問一句——這究竟是真事假事啊?

我感到特別有意思,也特別羨慕他擁有這種講故事的天賦。


這兩段往事給我的觸動很大,所以我在學習故事創作技術的時候,就對“怎樣寫出能以假亂真的故事”特別感興趣。

指導老師告訴我,有一種辦法可以幫助開發腦洞——

寫虛擬書評。

虛擬書評,是一種文字遊戲,即為一本實際中並不存在的、完全虛擬的書撰寫書評。作者可以為這本虛擬的書設計一個天才般的或是有著傳奇經歷的虛擬作者,書的創作經歷也可以天馬行空、極盡想象之能事。

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人讀起來要感覺可信。

為了學寫虛擬書評,我也蒐羅了不少書作為參考,印象最深的一本,就是《虛擬書評》。

《虛擬書評》的作者筆名是“比目魚”,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曾留學美國,在硅谷的生物製藥與IT公司工作數年。回國後業餘寫作,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文集,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由於作者本身就喜愛寫作,有自己的網絡博客,所以儘管是首次出版的作者,但筆力卻十分老到。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虛擬書評》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虛擬書評,第二部分是散文集性質的文章。第一部分自然是本書最大的亮點。

作為全書的開篇,比目魚在第一章就搞了個大陣仗,先聲奪人——

1993年,所羅門群島發生了一起由武裝衝突演變而成的國際人質扣押事件。一夥極端分子佔領了霍尼亞拉市西北部的一座酒店,將酒店中正在舉行筆會的24位美國作家扣押起來,想作為與政府談判的砝碼。

局面僵持了2個小時後,極端分子的頭目才發現這群人質是美國作家,於是當場做了一個特殊決定:所有的作家開始寫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中必須出現:1把槍、1個鬧鐘、1條船。武裝分子將根據作家們的作品質量決定釋放順序。

直到2000年,所羅門群島種族衝突升級,極端分子的頭目在戰鬥中身亡,當年那些美國作家留下的小說手稿曝光,被送回美國,有書商將之彙集出版,由於24名作家中,最終有完成作品並同意出版的只有14位,所以定名為《槍口下的十四篇小說》。

這14篇小說,都有著相同的3個物品元素,又是作家們頂著死亡威脅之下創作的。

那麼,這14篇小說,究竟會呈現出作家們怎樣的內心狀態呢?作家們將如何處理那3個物品元素呢?14篇作品之間會出現怎樣的異同呢?

如此奇特的創作背景、命懸一線的險境、古怪刁鑽的命題要求,讓人忍不住想馬上就看到這本《槍口下的十四篇小說》,可是這麼有趣的書,卻偏偏是虛構的,所羅門群島的武裝衝突、24位美國作家、14篇小說手稿……全都不存在。

在《虛擬書評》中,總共收錄了10篇這樣的虛擬書評,不但虛擬書的類別不一,評述角度也非常豐富,有模仿作者訪談的、有偽寫書中原文的、有虛構書籍相關數據的,讀起來妙趣橫生、難辨真偽。

這本書,不論對於只想讀點什麼來打發時間、或是有志學習小說技術、創作虛構類故事的朋友來說,都是極有趣味與啟發價值的。

我自己就足足讀了四遍,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體會。

“24位美國作家被迫在槍口下寫小說”?這本腦洞故事集實在太有趣

虛擬書評可以鍛鍊想象思維

請書友放心,《虛擬書評》這本書絕對是真的。

不過問題也來了——

我在前面所講述的那兩段往事又是不是真的呢……


群書須泛知,好書要深讀。感謝您的耐心閱讀,敬請您關注本號,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