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擇校千萬別踩這些坑!過來人告訴你擇校的那些“潛規則”

小升初 不完美媽媽 元元說教育 2019-05-10

“選公辦,還是努努力進民辦?”

“只要孩子優秀,他在哪裡都能發光”

“花這麼多錢去某某名校到底值不值”

“在一堆不分上下的學校裡挑花了眼”

相信這就是部分小升初家長們目前的現狀了,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一直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選擇學校這件事一定要趁早,這樣才有時間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但擇校怎麼擇?擇校的誤區有哪些,很多人卻並不清楚。

小升初擇校千萬別踩這些坑!過來人告訴你擇校的那些“潛規則”

擇校誤區:

誤區1、不是重點民辦不考慮

名校本來就比較受關注,一般的報名人數會比較多,教學質量肯定也不錯。但民辦學校一般都是自主招生,所以競爭也會比較激烈,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進行擇校。

誤區2、過度焦慮

目前小升初競爭較為激烈,孩子4-6年的成績單全優,幾乎可以說是“敲門磚”。一次考試成績不好,不少家長就會感到很焦慮。而這種焦慮,就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信心,所以家長首先自己就需要有好的心態,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預估,而不要期望要求過高。

誤區3、經常批評孩子

在小升初的衝刺階段,自信心對於孩子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特別是孩子在後期的自主招生面談中。不怕生,自信敢於表現自己的孩子,往往更加能夠博得面試老師的青睞,多從孩子身上挖掘長處和優點,對於他們每一點的進步,都及時鼓勵和表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慢慢建立起信心。

誤區4、小升初結束就好了

很多家長小升初進入民辦學校,或者直升公辦就覺得結束了,暑假可以帶孩子出去完了輕鬆一下。但是其實小升初銜接,恰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初中的學科內容相對於小學來說,知識框架的拓寬是很多學生在進入新初一的時候都很難適應的。所以事先對於初中的學科的預習和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新初一往往都會有“分班考”,對於新初一來說考不好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初中的學習生活。

最後,真心建議,家長們要理智擇校,擇校不從眾。

不少家長都會跟隨大部隊的選擇,大家選什麼學校,肯定不會錯,我也選什麼學校。

擇校要趁早:

現在有很多家長,往往是到了孩子六年級才開始來關注小升初擇校的問題,導致經常性錯過很多關鍵事件節點,錯失了孩子選擇好初中的良機。

對此,元元想對各位目前還在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家長講一句。小升初擇校,真的有必要從五年級就開始準備了。孩子從五年級開始,家長們就要開始廣泛收集相關中學的詳細資料,從中擇出兩到三所心儀的學校,這樣才不會在小升初擇校時那麼慌張。

小升初擇校千萬別踩這些坑!過來人告訴你擇校的那些“潛規則”

擇校,擇的是什麼:

關鍵詞一:雞頭和鳳尾

雞頭,就是我們所說二類學校的重點班,鳳尾,則是指一類學校的普通班。

如果孩子同時被牛校的平行班和普通學校的實驗班錄取了,究竟應該選擇哪所學校?

去牛校吧,擔心孩子學習壓力太大。

去普通學校吧,又擔心學校的師資、學習氛圍不夠。

其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不管是牛校還是普通學校,還需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進行分析選擇,適合的才是做好的。

@家長A:看是哪一級的牛校與哪一級的普通校相比,兩個陣營裡都還有不小的區別。另外,再普通的學校裡也會出個把牛人,再牛的學校也有學渣。這個不是絕對的。 @家長B:還是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牛初中還是資源好些,孩子機會多、見識多。現在孩子智力都差不多,機會確實父母爭取來的。 @家長C:最關鍵是風氣、氛圍,孩子間的相互影響。牛校的娃時刻看的是差距,普通校的娃看的是後面一大片。

家長可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抗壓能力等方面來全面評估孩子,看孩子到底適合哪些類型的學校。有些孩子遇強則強,有些孩子承受壓力的能力相對較弱,這都是不同的。

小升初擇校千萬別踩這些坑!過來人告訴你擇校的那些“潛規則”

關鍵詞二:公立和民辦

最淺顯的看,公辦和私立的最大差別,在於學費。

除了學費之外,目前最讓人頭痛的就是2019小升初最新的“搖號”政策,這就導致了學校的生源很不穩定。如果你家孩子成績還不錯,運氣也夠好,搖進了一所還不錯的初中,但未來三年你家孩子與同行的夥伴,可能會因為學習成績、綜合素質之間的差距出現一系列問題時,可能反而覺得公辦初中還不錯。

當然了,在此之前,你還得問問自己的錢包答不答應。

所以元元建議各位家長: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還可以,可以選擇民辦學校。

如果自家孩子成績、能力不錯,對學校無所謂,大可選擇公辦學校。

小升初擇校千萬別踩這些坑!過來人告訴你擇校的那些“潛規則”

常見擇校誤區:

1. 非重點學校不考慮,專挑名氣大的學校

重點學校報名人數非常多,綜合實力肯定不差,單純追求學校名氣,但未必真正適合自己的孩子。

擇校重點考慮三個因素:

◆ 一是學校的教學理念是否適合孩子;

◆ 二是上學的路程遠近,因為初中課業壓力大,孩子年紀也小,路程過遠會很辛苦;

◆ 三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抗壓能力,因為重點學校一般學習壓力都會比較大,老師講課進度也會相對快一些。

如果偏執的把擇校目標鎖定在名校,很可能錯失其他學校的機會,另外,名校生源都是來自全市甚至外地的牛娃,上課內容難度深、進度快,特別是重點班,抗壓能力不強,是很難適應這種競爭氛圍的。

2、“好學校都很累,所以不想讓孩子去”

這種說法非常非常普遍,其實普遍的原因非常簡單,是因為這些學校大部分人進不去,或者能進去,但考慮距離接送,實在沒法去的,人總要給自己找個安慰和藉口,於是這種說法就流行起來。

當然不是所有都這樣,不少家長也是聽了類似說法就相信了,並奉為真理。其實回憶下自己學生時代,你會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等於是學習累的壓力大的學生。

3、“只要孩子優秀,他在哪裡都能發光”

沒錯,這是一個很響亮的口號。

但前提是孩子優秀,不過優秀的概念不應該是在一個弱的群體裡拔尖的概念,而是在跨越整體裡拔尖才能叫優秀。你班上第一名,可能你在區裡市裡算差的。看看各重點中學生源數據,會無情的告訴你,重點中學孩子大部分來自好小學,數據是冷冰冰的,你不信也得信。

是誰在鼓吹都要進重點嗎,不是的,根本不用鼓吹,家長們都追著要去,畢竟大部分人是理智的,不會為一個口號迷惑。

4、在一堆不分上下的學校裡挑花了眼

家長們忙活了也“挑花了眼”,但是最後還是回到了“能不能進”這個問題上。

辛辛苦苦挑半天,最後結果還是能進哪個中學就進哪個中學,對於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一定有此體會。因此擇校一定要分檔次的確定主攻方向,否則你所有一切都是白忙乎。

5、“挑一個好學校不如挑一個好老師”

可能有些家長會認為這種說法是非常正確的,畢竟有句話叫“名師出高徒”,不拜名師不容易出成果。

但在我們小升初擇校的過程中卻不能使用這套理論,因為這個理論對大部分家長來說都不具備可操作性。首先大部分家長左右不了學校分班,安排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其次3年下來也不見得各個學校都一個班主任帶到底。

建議:

如果孩子想要文化課方向,可以考慮重點學校。

如果孩子對英語感興趣,可以考慮外語特色的學校。

如果是外地家長,因為要寄宿,則可以考慮住宿和管理都較好的學校。

如果孩子不願寄宿,或者孩子比較愛玩,就要考慮就近入學,家長自己多關注關注。

總之,根據孩子情況,綜合選擇合適的學校,擇校不能跟風。

看元元,知教育!更多升學資訊,教育相關信息,關注元元獲取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