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客網·極客觀察8月22日 小米的財報業績表現大增,但與此同時這種成績卻並沒有在股價上表現出來。

8月21日,小米公佈了2019年的上半年財報。截至到今年6月底,小米實現營收共計打到了957.1億元,同比增長20.2%,調整後的淨利潤為57.2億元,同比增長49.8%。

"

極客網·極客觀察8月22日 小米的財報業績表現大增,但與此同時這種成績卻並沒有在股價上表現出來。

8月21日,小米公佈了2019年的上半年財報。截至到今年6月底,小米實現營收共計打到了957.1億元,同比增長20.2%,調整後的淨利潤為57.2億元,同比增長49.8%。

小米半年報:業績不斷增長,股價跌跌不休

受財報影響,小米的股價在21號開盤後先迅速提高了2%,但緊接著的是一路狂跌了6%。截至昨日收盤,僅以0.45%漲幅收場。

今年年初的時候小米確定了“ 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而這半年報也是小米在確定這份戰略之後交出的第一份財報。小米CFO周受資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上半年總體處於穩健發展態勢,淨利潤超出市場預期。

從業績上來說,公司的主要營業收入業務為智能手機320.2億元,佔佔比重的61.6%, IoT和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共計實現了149.4億元,互聯網服務和其他營業業務收入分別達到了45.8億元和4.05億元。

由此可見手機是小米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小米高管也表示小米手機在會繼續投資研發相關的技術,確保5G市場的機會,保持並且提高增速。

從今年開始,小米的手機業務其實已經開始實現了多品牌共發展的策略,小米與Redmi各自成立品牌來獨立運營,面向的人群也有著很大的區別,前者開始致力於中高端市場,而後者還是專注於極致性價比的體驗,主攻電商市場。並且在面向的人群性別方面也由此前的男性市場向女性市場慢慢過渡,小米推出的CC系列就是主要定位於女性市場,希望能夠獲得更多女性用戶的認可和青睞。

或許是在這種穩健的經營策略之下,小米智能手機在該季度的毛利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由此前的3.3%提高到了現在8.1%。

IoT及生活消費品收入在此季度也為小米的業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可否認現如今這已經成為了小米未來發展當中不可或缺的版塊,小米CFO表示“AIoT在未來能夠產生更多的互聯網服務機會,這也是變現的機會。”

不管是手機業務還是AIoT或者是其他業務在財報中幾乎都呈現著正向增長的態勢;同時小米在過去的時間裡共計投資超過了270家公司,其中包括12家供應鏈公司,有3家公司已經在科創板上市。周受資稱“小米將投資擴展至供應鏈公司,以加強與主要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關係。”

其實看著小米這些數據真的是亮點頗多,並且在以往的每一次財報當中都有足夠良好的表現,但股價卻恰恰與之財報呈現相反狀態。

周受資對這種情況的解釋是“股價下行主要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響,始終相信堅持給用戶帶來高品質服務,業績最終會體現在股價上。”

但其實造成這種反差可能更多的還是在於市場對小米公司性質的看法。在雷軍看來,小米並非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家創新驅動的科技公司,是一家以智能手機、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但在市場看來,小米就是一家單純的硬件公司。在小米的主要營收來源當中,代表硬件領域的智能手機和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共計佔據了超過80%以上的收入,並且這種比例一直趨於穩定狀態。

收入佔比大,但是競爭對手也足夠強大。對於小米來說,過去幾年的策略就是即便是在硬件上壓縮利潤也要搶佔市場,而隨著其他手機品牌的強勢崛起,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只能說趨於穩定狀態或者是有萎縮的趨勢,未來增長的幅度與空間並不大。

在國內增長乏力之時,小米把目光拋向了海外。特別是在印度市場,已經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的水準,但也正在被其他品牌追趕。

小米在智能電視上雖然大放異彩,有數據表示今年小米電視的出貨量佔據了國內市場份額第一,但在手機上作為競爭對手的華為卻也開始在了該領域的研發,日後免不了肯定要遭到來自華為智慧屏的挑戰。

對於目前的小米來說,既要鞏固自己在手機和電視等硬件市場的地位和佔有率,同時更要提高公司在互聯網服務領域的收入,以便於改變市場對小米“硬件公司”的看法。

從長遠來看,小米這幾大業務都存在著較大的壓力,同時還有可能出現之後毛利率回落、同行競爭壓力加大等情況,不確定性仍然是存在的。

或許小米在下半年的財報中營收會繼續增長,但整體的利潤到底如何還是市場關心的問題,這需要時間去驗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