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億回購計劃下,小米負重前行'

""120億回購計劃下,小米負重前行

小米創始人雷軍,圖片來源:小米官方微博。

小米又出手回購股票了,這次總額高達120億港元。

9月3日早間,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小米董事會將行使此前股東大會授予的股份回購權利,在權利有效時間段內,將按照不超過120億港元總價,不定期從公開市場回購股份。

公告指出,小米董事會認為,於現況下進行股份購回可展示公司對自身業務展望及前景充滿信心,且最終會為公司帶來裨益及為股東創造價值。公司現有財務資源足以支持股份購回同時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9月3日港股收盤小米股價上漲4.19%,每股報8.70港元。

股價跌跌不休

就在以上回購公告宣佈兩週前,小米集團晒出了2019年中期業績成績單:上半年總收入人民幣957.1億元,同比增長20.2%;經調整後淨利潤為57.2億元,同比增長49.8%,總現金儲備達511億元。

然而,這堆看似亮眼的數據並沒有為小米低迷的股價帶來利好。業績發佈會次日,小米股價下跌4.98%。隨後的8個交易日小米股價一路下挫,9月2日收市小米股價再創新低,報8.35港元/股。

“股價受外部因素影響,我們相信堅持給用戶帶來高質量服務,股價未來會體現的。”面對投資者對小米股價持續低迷的質疑,小米CFO周受資在業績發佈會當晚如此迴應。

這次總額120億港元的回購公告,只是小米上市以來頻繁回購股份的最新行動。據時代財經此前統計,在今年6月份,小米回購股票次數高達17次,隨後的7、8月回購行為仍有發生。

除了跌跌不休的股價和頻繁回購股票,小米上市以來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多番組織架構調整。有投資行業人士對時代財經感慨,“先不說多達7次的調整次數,當中調整還涉及重要高層乃至參謀長,這對企業穩定性肯定有影響。”

從2018年9月開始,小米進行了密集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變動。目前小米完成了三大部(財務部、參謀部、組織部)和三大委員會(質量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和採購委員會)共6個部門的整體架構搭建。

此前,雷軍提出要“三年決勝中國市場”,並且希望在自己親自掌管中國區的三個月裡,小米的組織架構調整能夠告一段落、所有隊伍的打法能夠逐漸清晰。

高管套現雪上加霜

就在外界仍在討論小米業績與股價“背道而馳”時,港交所信息顯示,小米創始人之一的林斌於8月21日至23日共計出售股份4130.34萬股,套現約3.7億港元,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1.48%,其持股比例從11.67%減少至11.47%。

今年1月9日,小米股票迎來半年解禁期,解禁的限售股包括該公司7家基石投資者、超過50家機構投資者和4位個人股東持有的股份,總數高達63.1億股,佔總股本比達26.85%。

解禁期前一天,小米股價大跌7.5%。為穩定市場信心,雷軍和其他控股股東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CFO周受資也做出同樣的承諾。而作為小米創始人之一的林斌並不在這份承諾名單中。

從總量來看,林斌這次套拋售的股份僅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48%。而且按照慣例,在股票市場中高管按規定減持是無需向外界解釋的。但林斌這次套現對於正處在輿論風頭浪尖的小米來說,無疑是不合時宜的。

小米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為穩定投資者情緒,雷軍於8月27日簽發了林斌自願承諾自己及其控制的實體在365天內不會出售公司股份的協定。

9月3日的回購公告,進一步穩定了資本市場的信心,小米的股價有所回升,但與其17港元的發行價相比,依舊相去甚遠,以致在網絡上被戲稱這是“年輕人第一支被套牢的股票”。

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小米這次中期財報的亮眼數據實際上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短板。小米一直強調自己作為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的說法,被財報中智能手機與物聯網硬件的高營收打了一次臉。

二季度財報顯示,在總收入佔比方面,儘管小米互聯網服務同比增長15.7%至46億元,但仍未能打破智能手機業務對總體收入的壟斷地位。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在總收入佔比達到61.6%,第二位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佔比為28.8%,而互聯網服務佔比僅為8.8%。

“所謂的科技概念,小米自己的財報都沒法立住腳,小米現在佔營收巨頭的終端產品很容易被廉價化,它作為流量入口的價值終會被降低。”該人士指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