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你印象中的插座長什麼樣?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這樣?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這樣?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還是這樣?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中國的一個牛人讓插座長成了這樣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這樣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還可以這樣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憑藉這些品質精良、別具匠心的產品,這個牛人把插座做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第一品牌,還出口到30多個國家地區,2016年的銷售額高達67.5億元。

此人便是公牛電器的創始人——阮立平。不過,最初他並不是做插座的。

混亂中的機會

阮立平走上製造插座這條路,是因為他忍無可忍。

阮立平的家鄉浙江慈溪,和青島、順德並稱中國三大家電生產基地。與之相伴而生的插座等配套產業相當活躍,僅在1990年代就有大大小小几百家插座生產企業,成了全國有名的插座供應地。

阮立平的親戚們專做插座銷售,拿著樣品全國各地跑。因為要在杭州中轉,他們就把在杭州機械研究所工作的阮立平住處當成了落腳地。

雖說阮立平是搞研究的,但和大部分浙江人一樣,他並不缺商業細胞。賣插座這活,他順手也給做了。

過程中他發現,不少插座有先天缺陷,“30個產品能有10個是壞的”。

維修這種小事當然難不倒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工學部)出身的阮立平。

但他看到的並不只是幾個壞插座,而是整個行業的混亂無序。

當時的插座企業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粗製濫造居多,既沒有工程師,也沒有設計師,相互抄襲,毫無設計感。

且競爭多了,大都拼低價,本來就不注重質量的產品更是偷工減料,次品率相當高。

據說一個賣得最火的“神座”牌插座,其老闆曾公開宣稱,要“用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利潤”。

阮立平很清楚這樣的產品會給用戶造成什麼後果——接觸不良,一碰就斷電;不耐用,插拔幾次就失靈;愛發熱,接大功率電器容易冒煙引發火災……

一段時間過去,阮立平發現需要修理的壞插座並不見少。他再也看不下去了,既然沒人做好插座,那就自己來做好了,專做“用不壞的插座”。

1995年,他辭去工作,貸款2萬元,創辦公牛電器公司。從外觀到內部,自己親自設計,來個180度徹底顛覆。還首創按鈕式開關插座,簡單實用,提供雙重安全保護。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這些舉動反而遭到了同行們的恥笑:“質量這麼好,都用不壞,那產品賣給誰?”

阮立平想的恰恰相反——用不壞,人家才願意買。“錢有兩種,一種是現在的錢,一種是以後的錢。如果你侷限於只賺現在的錢,那你可能就沒有以後。”

公牛產品面世後,被傷害了太久的消費者對公牛給予了高度認可,並用口碑為公牛做了最有力的宣傳,其插座銷量一路扶搖直上,最終坐上行業頭把交椅。

此時,當年的老大“神座”已經難覓蹤影。

向潛水的敵人學游泳

商業競爭中最怕的是不知道敵人在哪裡。

公牛一路狂奔,領跑同行,一直視看得見的國際巨頭為對手,卻怎麼也沒料到,半路會殺出個互聯網圈的小米。

2014年,小米帶USB功能的插線板橫空出世,並因滿足了年輕人需求迅速在互聯網上賣火。

這讓插座行業吃驚不小,甚至充滿恐懼——把智能手機行業都能顛覆的小米,想血洗小小的插座行業豈不易如反掌?

據阮立平介紹,小米在做插線板之初曾找到公牛,希望其能為小米代工生產插線板,但是被公牛拒絕了。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不過阮立平也坦言,小米插線板的出現讓公牛對於用戶定位有了更清晰的瞭解。

他說:“其實早在2010年公牛就已經推出過USB類插座,但是我們此前的用戶定位還是偏傳統,小米則通過互聯網渠道在年輕用戶群中迅速打開市場,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面對小米的入侵,公牛迅速跟進推出類似產品,並在電商渠道銷售,價格比小米便宜1元錢。最終,在兩大電商平臺上,公牛這款產品的銷售額與小米分庭抗禮。

這麼個小產品他一年賣出67億人民幣,小米的出現也未能撼動其地位

接著,2016年公牛又成立了數碼精品工廠,圍繞年輕人需求強勁的手機充電器、車載充電器、數據線做多元化,同時加大電商平臺佈局力度,至今成績超出預想。

顯然,互聯網公司的衝擊並沒有讓公牛倒下,反而激發了公牛的鬥志。

“所以說競爭是有好處的,特別是跨界的競爭,會給你帶來很多的啟發,原先你自己在這個行業裡是沒有這麼多想法的。”

在公牛22年發展路上,這算得上阮立平最大的一次改變。

文案資料出自:華商韜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