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小麥 農民 玉米 農技小揹簍 2019-04-06

在小麥生長中後期遇到大風大雨的情況下,發生倒伏的現象比較普遍。雖然說小麥倒伏在表面上看似是風雨的原因導致,但本質上是由於播種管理不當所造成的。一般來說,早期倒伏(揚花到灌漿前倒伏)倒伏會造成30-50%%以上的減產,後期倒伏(灌漿期倒伏)倒伏會造成20%左右的減產。對於我們廣大辛苦種地農民來說,小麥倒伏直接會降低小麥的穗數數量和籽粒千粒重,導致產量和收益上的降低,不得不進行有效的防治。

春季是預防小麥倒伏的關鍵期。那麼,哪些原因容易導致小麥倒伏呢?我們又該通過哪些田間管理措施來預防小麥倒伏呢?此外,小麥發生倒伏後,能不能進行人工扶直?補救措施又有哪些呢?下面和大傢俱體介紹一下,以供大家參考借鑑,幫助大家提前做好小麥倒伏的防治管理工作。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一、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

1、品種原因

不同的小麥品種在生長特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上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如果播種時使用了苗株高大、莖稈壁薄細弱、基部節間較長、彈韌性較差、耐水肥性較差、抗倒伏能力弱的品種,在小麥中後期遇到大風大雨或持續陰雨天氣時,就比較容易發生倒伏。

2、整地質量太差

小麥的根系主要分佈在表土10-25公分以內,當下播種小麥基本都是用機器旋耕土地和玉米秸稈還田的方式,一方面機器旋耕層都比較淺,只有10-15公分左右,另一方面秸稈還田如果不精細化整地,會導致小麥紮根淺、紮根浮、虛紮根,不僅容易導致小麥根系發育不良、水肥吸收能力差,也會導致小麥紮根不穩、不實,進而造成小麥長勢衰弱、莖稈纖細,大幅降低小麥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在中後期遇到大風大雨的情況,就容易出現倒伏現象。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3、播種量過大

很多地方的農民朋友在種植小麥時,缺乏精量或半精量播種意識,為片面追求高產量而經常過量的使用麥種,有的地方畝均播種量甚至能高達50斤以上。播種量過大的麥田,小麥田間群體大、分櫱過多,一方面會導致苗株互相爭奪養分,造成單體營養不足、苗株瘦弱,另一方面還會導致小麥在返青拔節時因為田間擁擠隱蔽、通風透光環境差等原因,進而造成小麥發育不良、莖稈細弱、根基部節間拉長,大大削弱小麥的抗倒伏能力、增加病蟲害問題,在遇到持續陰雨天氣或者大風大雨等不良天氣時,就容易發生倒伏問題。

4、播種期過早

在水肥比較充足的地塊,如果小麥播種過早,冬前溫度較高環境,會造成小麥發育早、生長快、易旺長或徒長,致使小麥因為在冬前過早、過多的分櫱而過多的消耗苗株和土壤中的營養,不僅容易越冬受凍,而且也會造成小麥因為養分不足而發生苗株瘦弱、秸稈細長的現象,抗倒伏能力會大幅降低,中後期發生倒伏的概率也就會大幅增加。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5、施肥不當

受傳統種植習慣的影響,很多地方的農民朋友往往存在過量施肥或者施肥比例不科學的問題,如果底肥用量過大,追肥過早、過量,或者氮肥使用過多而磷鉀肥不足,不僅容易導致小麥發生旺長、群體數量過大,造成苗株葉片重疊、田間鬱閉不透風,而且還會導致小麥貪青旺長而莖稈幼嫩、細弱、彈韌性不足,中後期遇到大風雨等不良天氣就會發生倒伏。

6、不良天氣影響

在春季時,隨著溫度的逐步提高,風雨天氣也會慢慢的增多。如果田間排水不及時或澆水量過大,小麥在溫溼度較大、養分充足的條件下,一方面容易發生旺徒長現象,另一方面也會出現根系窒息、細弱、吸收能力降低和莖稈細長、彈韌差的問題,尤其當小麥進入到孕穗灌漿期時,秸稈高、穗部重,在遇到大風大雨或持續陰雨天氣時,纖細的莖稈不能完全支撐中上部穗部的重量,進而會發生大面積莖稈折斷的倒伏現象。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7、病蟲害危害

溫暖溼潤的環境是各類病蟲害滋生的溫床。春季降水較多,田間溼度大,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田間排水排溼管理,就容易誘發小麥發生根腐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黴病、鏽病等病蟲害。如果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或防治不當,不僅會造成小麥根部、莖基部、葉片等出現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或腐爛,進而大幅增加小麥發生倒伏減產的風險。

二、小麥倒伏的主要類型及原因

小麥倒伏主要分為莖伏和根倒兩種,除了大風大雨等主要誘發因素外,莖倒和根倒分別與以下原因有關: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1、 莖倒的主要誘發原因:氮肥使用量過大、磷鉀肥不足,播種期過早、種植密度過大,使用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種,水肥施肥過量或追肥過早、追肥不當,麥苗旺徒長、分櫱群體過大、田間鬱閉通風透光性差,莖稈節間細長、韌性不足,導致莖稈彎曲折斷而發生倒伏。

2、根倒的主要誘發原因:土地旋耕過淺,整地質量差,麥種播種過淺,麥苗紮根不深、紮根不實,根系發育不良、次生根細少,田間排水不及時、土壤含水量過大,苗株高度過高,導致小麥苗株從根部發生倒伏。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三、預防小麥倒伏的田間管理措施

1、使用抗倒伏性強的品種

選用抗倒伏性強的品種是預防小麥發生倒伏的有效措施。在選用小麥品種時,應當選擇高度適中、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壁稈韌厚、節間較短、根系發達粗壯、耐水肥性較強且豐產性較好的抗倒伏品種;另外,選麥種時還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狀況做參考。

2、深耕細耙,精細化整地

在整地播種前,小麥種植地(尤其是育苗秸稈還田地)不可連年淺旋耕,應當每2-3年進行一次深翻耕,深翻耕深度以25-35公分為佳,並在深翻耕的基礎上對土地進行精整細耙,確保土壤細碎、疏鬆平整、上松下實、無架空暗壟等,以此促進小麥早髮根、多髮根、紮根實、紮根深,能夠很好地預防中後期發生根倒。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3、播種前拌種

為預防小麥因旺長而倒伏現象的發生,可以在小麥播種前,可以按照1公斤麥種使用0.8克左右的15%多效唑進行拌種處理,能夠很好的預防小麥苗期旺長現象,而且起到預防小麥倒伏的效果。

4、適期晚播,合理稀植

在播種小麥時,應當根據天氣、墒情、品種等情況靈活進行適期、適量的播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要過早搶播,也不可過量播種,建議採用適當晚播和精量、半精量播種方法,當日氣溫穩定在14-16度時即可播種,每畝播種量大約在25-35斤左右,以防小麥發生冬前旺長或群體過大的不利生長情況;對於土壤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可以適當把小麥播種的行間距擴大到25公分左右,以此來改善麥田的通風透光環境和確保水肥營養的充足供應。

另外,在播種時還要掌握好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以3-5公分為最佳,播種過深會影響小麥正常出苗,播種過淺又會導致紮根不牢、越冬凍害,二者都不利於小麥的高產。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5、多次鎮壓

對於墒情較好、水肥充足、播種過早、群體較大的麥田,在冬前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徒旺長,中後期也容易發生倒伏;對於此類麥田,一般需要在冬前或者春季進行鎮壓,以此來抑制小麥莖葉生長和分櫱,進而起到發達根系、健壯苗株,使小麥向地下紮根更深、紮根更牢。

冬前鎮壓一般在麥苗根基部節間剛開始伸長時進行,春季鎮壓一般在小麥起身到拔節前進行,每隔5-7天鎮壓1次,根據麥田的實際旺長情況連續鎮壓2-3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小麥鎮壓時,可以按照“地溼不壓地幹壓,陰天不壓晴天壓,早晨不壓中午壓”的原則進行;另外,土壤黏性重、含水量較大、鹽鹼重的地塊,也不適合採用鎮壓的管理方式,否則容易折斷麥苗或加重土壤鹽鹼板結。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6、中耕鬆土

在春季追施小麥返青肥時,可以對群體大、有旺長倒伏苗頭的麥田進行1-2次中耕鬆土,以此來控制無效小分櫱、切斷淺土浮根、促使小麥深扎,控制地上莖葉生長、促進地下根系發育,達到使小麥控旺轉壯,進而預防田間鬱閉和避免倒伏的作用。中耕鬆土可以在小麥起身後進行,中耕可以掌握在8-10公分左右,不可過深或過淺。

7、加強水肥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要注意提前做好田間溝渠疏通工作,在雨後及時做好田間排水管理,如果天氣乾旱,應當適量澆小水保持土壤溼潤,但不可大水漫灌,否則小麥會因為田間溼度過大而發生倒伏或者出現各類病蟲害。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在施肥管理上,只要底肥使用充足、墒情較好,就應當前期控制使用氮肥、中後期適量增加磷鉀肥使用量。拔節肥可以在小麥長到起身拔節期或者長到7-9葉時追施,底肥足、長勢好、葉片肥後、葉色濃綠的麥田,應當適量少施肥或晚施肥甚至不追肥,底肥不足、長勢較弱、葉色黃枯的麥田,應當適量多施肥或儘早施肥,施肥種類應當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施肥量可以根據墒情、地力和小麥長勢情況靈活增減。

8、化學控旺防倒

對於播種密、播種早、苗株高、有旺長現象的麥田,可以在小麥返青起身時進行控旺處理,不僅能夠矮化植株、控制旺長、粗壯莖稈、預防倒伏,而且還能增強葉片光合作用、促進小麥加速灌漿飽實、增加籽粒重,起到較好的增產效果。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在藥物控旺時間上,一般在小麥返青後到拔節前10天左右時進行,當小麥進入拔節期後不可再使用藥物控旺;在控旺藥物上,一般以多效唑、烯效唑、矮壯素、助壯素等常見藥物為主;在控旺方法上,可以每畝按照每畝40-50克15%三唑酮、15-25克15%多效唑、800-1000倍5%烯效唑、15-20毫升助壯素、0.2-0.3%矮壯素的用量,兌水50-60公斤噴施。

為提高控旺防倒伏、增產防病蟲害效果,也可以在噴施控旺藥物時搭配0.3%的磷酸二氫鉀和0.5%的尿素水一起使用。在噴施控旺藥物時,要噴施均勻,一定要不重不漏。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9、加強小麥病蟲害防治管理

小麥發生病蟲害後,會危害小麥的根基部和莖稈,也容易導致小麥發生倒伏現象。因此,在小麥返青後,要根據不同地塊的情況,重點做好紋枯病、根腐病、赤黴病、白粉病、赤黴病等各類病蟲害的防治管理,在發現病情後,要及時選用有針對性的藥物進行防治。

四、小麥倒伏後的補救措施

對於小麥倒伏後補救管理措施,很多農民朋友也有效的掌握,比如說有的倒伏可以自然恢復,有的倒伏需要人工扶立,也有的不可扶立等,具體要根據倒伏程度和倒伏期靈活決定。如果小麥倒伏後管理措施不當,不僅起不到補救的效果,反而會加重倒伏減產危害。這一點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一般來說,在小麥揚花灌漿前出現的倒伏問題,可以在風雨過後用長竹竿順行輕輕抖落苗株莖葉上殘留的水珠,以此降低苗株莖稈所承受的重量壓力,或者進行人工扶持捆綁輔助扶立,因為此時小麥穗部重量比較輕,一般能夠很快“抬頭”或者恢復自然直立,對小麥後期產量影響並不是太大。

但對於小麥灌漿後或蠟熟期出現的倒伏問題,因為此時上部穗部籽粒比較重,除了可以上部的穗部能夠抬頭外,整體苗株基本難以再次恢復自然直立;此外,此時期的倒伏的小麥,如果進行人工扶持捆綁直立,還容易折斷小麥的莖稈或損傷根系,進而加重小麥後期減產。此時小麥倒伏不可避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應當以採取措施進行補救爭取增加穗數籽粒和籽粒重量為主。

造成小麥倒伏的原因有哪些?前期如何預防?倒伏後如何正確補救?

因為小麥倒伏後莖葉互相重疊遮擋,通風透光環境變弱、光合作用不足、養分疏鬆受阻,會直接影響小麥麥穗的灌漿和籽粒發育,也容易誘發各類病害,可以通過噴施葉面肥補充養分供應的方式,來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延長麥穗的灌漿時間、增強小麥抗病害的能力,可以使用0.2-0.3%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或按照每畝150-200克磷酸二氫鉀的用量兌水50公斤)或使用10%的草木灰濾液,搭配多菌靈、三唑酮等消毒殺菌藥物的方法一同噴施,以此來最大限度的降低倒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倒伏小麥進行扶直時,不可在中午陽光強烈的時間進行,否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負面效果。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揹簍 每日瞭解更多新鮮農業種植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