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團聚本是牽強?金庸為何這樣寫

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團聚本是牽強?金庸為何這樣寫

神鵰裡,楊過和小龍女在絕情谷身中劇毒,楊過有斷腸草可以醫治,而小龍女卻無藥可救。

為了讓楊過可以安心服藥,小龍女留下了“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的刻字,跳下了斷崖。

十六年後楊過和小龍女再度重逢的場景讓很多人為之難忘、感動,但我覺得最震撼人心的是十六年如期而至,楊過等小龍女的那一幕。

見崖上字跡確是小龍女所刻,卻半點不假,只盼她言而有信,終來相會。眼見太陽緩緩落山,楊過的心也是跟著太陽不斷的向下低沉。

當太陽的一半被山頭遮沒時,他大叫一聲,急奔上峰。身在高處,只見太陽的圓臉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寬,只要太陽不落山,三月初七這一日就算沒過完。

可是雖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陽最終還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巔,四顧蒼茫,但覺寒氣侵體,暮色逼人而來,站了一個多時辰,竟是一動也不動。再過多時,半輪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這一天已經過去,連這一夜也快過去了。

小龍女始終沒有來。

金庸說,寫到這裡時,自己曾哭出聲來。

最初金庸寫《神鵰俠侶》的時候,原本命名為《天殘地缺》,楊過斷臂為天殘,龍女失貞為地缺,奠定了悲劇的基調,也許本來金庸是要寫個愛情悲劇收尾的,那此處便是最合適的結局。

十六年光陰,花落韶華逝,春盡紅顏老,一別生死兩茫茫,更何況,十六年時光,多少故事會因此改變,多少人會因此成為記憶。

但金庸沒有這樣做,很多人作了分析,十六年的等待乃至重逢埋下了很多伏筆。

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團聚本是牽強?金庸為何這樣寫

首先,“十六年”的等待更凸顯了這場愛情的偉大,跨越了生死,感動了歲月。

楊過曾問小龍女,為什麼想到的是十六年?如果是八年之約,咱們不是能早見八年?

小龍女說:“我知你對我深情,短短八年時光,決計沖淡不了你那烈火一般的性子,唉,哪想到雖隔一十六年,你還是跳了下來”。

深情如此,才會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還有一種說法,這是為了滿足一個人的相思,就是郭襄,郭襄生於窩闊臺攻打襄陽城之時,史上為1243年。

而蒙哥死於1259年,當年楊過36歲(他此時三十六歲,年方壯盛,不該頭髮便白),恰恰經過了“十六年”,郭襄16歲。

十六歲的少女,二八佳人,情竇初開,十六年,即便沒有結果,對於郭襄對楊過的這場相思,朦朧又美好,似乎恰到好處。

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團聚本是牽強?金庸為何這樣寫

最後,楊過和小龍女重逢,是在1259年,這一年,蒙古大汗蒙哥死於重慶合州釣魚城之戰。

而楊過攜小龍女奔赴襄陽殺死蒙哥、拯救國難也在此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繼續彰顯。

不得不佩服金庸的妙筆生花,楊過、小龍女一離一合,最後以重逢收場,看似天意,但從文學角度來說,有點強行大團圓的意思,甚至有人認為是敗筆。

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團聚本是牽強?金庸為何這樣寫

對此,金庸的好友倪匡一語道破玄機:“金庸在寫《神鵰俠侶》時,喜劇收場,絕對可以諒解,因為那時正是《明報》初創時期,‘神鵰’在報上連載,若是小龍女忽然從此不見,楊過悽悽涼涼,鬱郁獨身,寂寞人世,只怕讀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報》”。

眾所周知,金庸有兩個身份,不僅是武俠小說作家,還是新聞學家、政治評論家,不僅是“中華第一俠筆”,還是“香江第一新聞健筆”,左手辦報紙,右手寫小說,《明報》就是金庸一手創辦起來的。

《明報》現今是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可在初創時,困難重重、屢遭危機,如果沒有武俠小說,不可能走到今天。

早期的《明報》只是一份四開一小張的報紙,頭版刊登社會性特稿,二版是副刊,三版才是重頭戲,連載武俠小說,創刊第一天起,《神鵰俠侶》開始連載。

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團聚本是牽強?金庸為何這樣寫

那會買明報看的大多數讀者是為了《神鵰俠侶》,神鵰也成了《明報》的招牌,金庸有一次生病未能連載,便有讀者紛紛來信詢問,可見神鵰對於《明報》的重要性。

並且《明報》創辦初期,對自身的定位不是很清晰,為了吸引讀者,博得眼球,頭版幾乎都是獵奇、獵豔的新聞,內容以凶殺、姦情、女色為主,標題醒目,十分誇張。

“穿睡衣裸下體,少婦神奇斃命。”

“零沽愛情吞響尾蛇,豔女身旁男子昏厥”

.........

再搭配上“人間花草太匆匆、“暮去朝來顏色故”的眉題,很是俗套。

但《明報》卻吸引了一大批忠實讀者,金庸自己說《明報》不倒閉,並且半年間收支平衡,是因為自己的武俠小說有一定讀者。

神鵰連載的兩三年間,正是《明報》最艱苦的階段,可以這麼理解,《明報》是靠金庸寫武俠小說支撐起來的。

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團聚本是牽強?金庸為何這樣寫

所以,神鵰裡,小龍女縱身跳下懸崖,留下謎一樣的十六年之約,也許小說該戛然而止,但金庸為了迎合讀者、留住讀者,不能停止,只能寫下去,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喜劇讓人愉悅,但悲劇更容易打動人心,也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其實金庸筆下的武俠結局看似圓滿,但大都透著悲涼。

書劍裡的陳家洛反清復明未果,最愛的香香公主為己而亡,愛情和事業上都是失敗的。射鵰裡的黃蓉和郭靖鴛盟雖諧,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也為後來夫妻二人共守襄陽、城破人亡埋下了伏筆。

碧血劍裡的袁承志助闖王李自成打天下,換來的依舊是民不聊生,不得不遠走海外。連城訣裡的狄雲眼見世事險惡、人心惡毒,最終回到了藏邊雪谷,即使有水笙陪伴,可這亂世之中哪有清平之地。

張無忌讓出權位,攜愛侶趙敏歸隱,但天下還在梟雄中易手,蒼生還在戰火中飽受荼毒。天龍裡偌大的天下,竟容不下大英雄喬峰,最快樂的是慕容復,但是瘋了。

俠客行裡的石破天練得神功,抱得美人歸,可最終也沒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誰。雪山飛狐中,胡斐和苗人鳳的比武,胡斐最後一刀到底劈下去沒有?註定是你死我亡的結局。

飛狐裡胡斐目送喜歡的袁紫衣絕塵遠去,心如刀割。白馬嘯西風裡的李文秀和一匹老馬為伴,不知道自己能走向哪裡。

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團聚本是牽強?金庸為何這樣寫

想想,神鵰這一十六年的再重逢、大圓滿,於金庸來說,可能是不得已為之。

於我們,則多了故事的精彩,足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