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不封,劉邦只封同姓,大家不造反,為何項羽大封反而造反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以後,一個諸侯王都不封,只讓自己當高高在上的皇帝。劉邦掃平諸侯建國以後,也是極力剪滅異姓諸侯王,只封他劉家人為王。這兩個人乾的,明顯是不公平的事,可當時卻並沒有什麼人表示不服。

而項羽攻佔了咸陽,滅掉秦朝後,立刻就封了十大路諸侯王。能封的王,也都封了。他自己也沒有像秦始皇那樣當皇帝,甚至也沒有像周天子那樣當“天子”,他只給自己封了個“西楚霸王”。

嬴政不封,劉邦只封同姓,大家不造反,為何項羽大封反而造反

(項羽劇照)

相對來說,項羽的作為,比嬴政和劉邦公平多了。可是,為什麼這樣公平的做法,諸侯王們還不滿足,又紛紛起來造反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一、名不正則言不順。

項羽之所以做出分封諸侯的舉動,是因為他認為他已經把江山打下來了,江山是他的,他有資格站出來分封。

項羽的理由有這麼幾點:一是秦朝軍隊是他在鉅鹿之戰中打敗的,二是秦朝是他給推翻的,三是他奉了楚懷王的名義打天下,他當然是老大。

不過,應該說,這只是他的看法,諸侯們不這樣看。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鉅鹿之戰中,項羽確實打敗了秦朝軍隊。但項羽只是打敗了秦朝軍隊,並沒有奪得秦朝江山。其二,關於推翻秦朝的事。實際上,最先打到咸陽的是劉邦,並不是項羽。是項羽不顧道義,用武力強迫,把功勞奪了過來。這一點,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其三,項羽確實是奉楚懷王的名義打天下。但是,一者,項羽把楚懷王給害死了;二者,楚懷王不過就是楚國的後代,不是周天子的後代,更不是齊國、趙國等諸侯國的後代,他有什麼資格發號司令呢?

總而言之,項羽的分封,名不正言不順,給人感覺有一種自作多情的味道。

嬴政不封,劉邦只封同姓,大家不造反,為何項羽大封反而造反

(劉邦劇照)

二、不患寡而患不均。

項羽雖然進行了分封,但是在很多諸侯們的眼裡,項羽的分封明顯不公平。

首先劉邦覺得不公平。劉邦本來和項羽是同事,都是楚懷王手下的干將。楚懷王說過,誰先打到咸陽,誰就當王。本來是劉邦先打到咸陽,不管劉邦是不是投機取巧,總之首先攻下咸陽是事實。但是項羽不承認這一點。而且後來,項羽還把劉邦分封到偏遠的漢中。這就讓劉邦非常不滿意,因此才促成了劉邦的反叛。

其次是田榮覺得不公平。田榮是田儋的弟弟,田儋是在秦末之亂中最先復辟的。田儋被章邯殺死後,按照道理,應該是田儋的弟弟田榮站起來繼承王位。但是,項羽並沒有封他,他封的齊王是田都。這個田都只是田榮的副將。副將封了,主將卻不封,田榮心裡不平。

像田榮這樣的情況非常多,他們認為,他們才是原先戰國諸侯王的後裔,他們沒有得到分封,另一個平民被封了,心裡都很不滿意。

再次是陳餘覺得不公平。當初趙歇被張耳和陳餘扶起來。趙歇稱王,張耳為相,陳餘為將。但是後來分封的時候,趙歇被封為代王,張耳被封為常山王,陳餘則什麼也沒得到,因此他心裡不服。舉兵打敗張耳,把趙歇封為趙王,自封為代王。

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我們也不再一一列舉。

其實,問題並不是項羽封得公不公皮,天下就從來沒有公平的事情。而是項羽一分封就錯了。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大家都不封王,誰也不會說啥,一封王,問題就出現了。

嬴政不封,劉邦只封同姓,大家不造反,為何項羽大封反而造反

(田榮劇照)

三,以力服人人不服。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周朝初年也是採用分封,所分封的諸侯,也並不完全是周王的人,為什麼就沒人造周王的反呢?

根本的原因,是周王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是“以德服人”。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頌揚周王替天行道的德行。這一點,說是周王自我宣揚也好,真實存在也好,總之大家都服這個。同時分封以後,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周禮。按照周禮來“以德化民”,大家都比較服氣。

但是項羽在分封的過程中,明顯地是採用“以力服人”。既然你可以採用“以力服人”,當我的力量強大的時候,也可以採用“以力服人”。再加上項羽又沒有一整套制度來約束大家,怎麼能阻止大家造反呢?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