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

自古以來,民間都一直流傳一句話“民以食為天”,說明國人是喜歡吃的,喜歡研究它,以至於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餐桌文化。

01

分餐制

北宋之前基本是分餐制,簡單來說就是分席而坐,一人一張小桌子,飯菜是一樣的。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就好比在50年代發放的糧票一樣,每個人都是定量的,這其實就是因為窮,糧食匱乏,不能說你想吃啥就做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這是時代的特殊時期,北宋之前差不多也是這樣,糧食有限,不得已而分之。分餐制的特點就是看著氣派,形式感比較強,比如“鴻門宴”就是典型的分餐制,左右兩邊各放幾個餐桌,餐桌之間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中間的空地就是表演場所,可以跳舞可以舞劍。

"

自古以來,民間都一直流傳一句話“民以食為天”,說明國人是喜歡吃的,喜歡研究它,以至於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餐桌文化。

01

分餐制

北宋之前基本是分餐制,簡單來說就是分席而坐,一人一張小桌子,飯菜是一樣的。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就好比在50年代發放的糧票一樣,每個人都是定量的,這其實就是因為窮,糧食匱乏,不能說你想吃啥就做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這是時代的特殊時期,北宋之前差不多也是這樣,糧食有限,不得已而分之。分餐制的特點就是看著氣派,形式感比較強,比如“鴻門宴”就是典型的分餐制,左右兩邊各放幾個餐桌,餐桌之間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中間的空地就是表演場所,可以跳舞可以舞劍。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合餐制

北宋之後就開始合餐制,,所謂合餐,就是大家圍坐一起,就和我們現在吃飯一樣。之所以合餐是因為歷史的推動,比如農蔬畜牧的多樣發展,能上餐桌的食物越來越多樣性。如果繼續分餐就會出現一個浪費的局面,比如每個人面前擺放20盤小菜,第一你吃不完,第二浪費了大量的餐具和人力。所以合餐應運而生。

還有個客觀的原因就是餐數和作息時間的改變,春秋之前是一日兩餐,戰國之後開始一日三餐,這說明一個問題,春秋時代是儒家思想的發展階段,人們的精神生活有所寄託,對吃飯要求不是太高;戰國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物質生活的需求要高於精神生活,所以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頻繁,也就演變為一日三餐。

還有個原因就是加了晚餐之後,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照明設備,如果還是繼續分餐的話,所需空間會比較大,人與人之間有所距離,但當時的時代是沒有大型照明設備的。合餐之後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點幾根蠟燭,一桌人,一桌菜也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了。

合餐制的特點就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情感的溝通,也提升了家庭的凝聚力,從而是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

自古以來,民間都一直流傳一句話“民以食為天”,說明國人是喜歡吃的,喜歡研究它,以至於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餐桌文化。

01

分餐制

北宋之前基本是分餐制,簡單來說就是分席而坐,一人一張小桌子,飯菜是一樣的。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就好比在50年代發放的糧票一樣,每個人都是定量的,這其實就是因為窮,糧食匱乏,不能說你想吃啥就做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這是時代的特殊時期,北宋之前差不多也是這樣,糧食有限,不得已而分之。分餐制的特點就是看著氣派,形式感比較強,比如“鴻門宴”就是典型的分餐制,左右兩邊各放幾個餐桌,餐桌之間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中間的空地就是表演場所,可以跳舞可以舞劍。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合餐制

北宋之後就開始合餐制,,所謂合餐,就是大家圍坐一起,就和我們現在吃飯一樣。之所以合餐是因為歷史的推動,比如農蔬畜牧的多樣發展,能上餐桌的食物越來越多樣性。如果繼續分餐就會出現一個浪費的局面,比如每個人面前擺放20盤小菜,第一你吃不完,第二浪費了大量的餐具和人力。所以合餐應運而生。

還有個客觀的原因就是餐數和作息時間的改變,春秋之前是一日兩餐,戰國之後開始一日三餐,這說明一個問題,春秋時代是儒家思想的發展階段,人們的精神生活有所寄託,對吃飯要求不是太高;戰國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物質生活的需求要高於精神生活,所以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頻繁,也就演變為一日三餐。

還有個原因就是加了晚餐之後,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照明設備,如果還是繼續分餐的話,所需空間會比較大,人與人之間有所距離,但當時的時代是沒有大型照明設備的。合餐之後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點幾根蠟燭,一桌人,一桌菜也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了。

合餐制的特點就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情感的溝通,也提升了家庭的凝聚力,從而是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03

嚮往的餐桌

我們再回到《嚮往的生活》,黃磊就像父親一樣,統籌全局,何炅就如同母親一樣,打打下手,忙東忙西,招呼客人,彭彭和妹妹就如同兩個孩子,打打鬧鬧,帶客人摸蝦抓魚。

吃飯的時候黃磊和何炅坐一邊,兩個孩子坐另一邊,客人坐中間,這會瞬間把客人代入家庭氛圍,吃飯的時候大家聊友情、愛情、親情、心情、事業、回憶等,聊的不亦樂乎,吃的也不亦樂乎,這才是我們現在每個家庭都應該向往的餐桌。

04

我們的餐桌文化

我們在回到現實,想一下我們自己的餐桌文化,現在大部分家庭吃飯的時候很少能同一時間入座在一起,孩子玩手機,大人玩遊戲,等到老人把飯菜做好,端到桌上喊幾遍之後,只聽到說“馬上,馬上”,可是等到老人吃完飯之後還沒看到人。

對於做飯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傷害,吃飯本來是家庭溝通的最佳時機,可是現在很多人把吃飯當成一種負擔,就算在吃的時候,旁邊也一定是放著手機的,一邊夾菜,一邊看,這對老人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情感上的傷害,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把這當回事。

"

自古以來,民間都一直流傳一句話“民以食為天”,說明國人是喜歡吃的,喜歡研究它,以至於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餐桌文化。

01

分餐制

北宋之前基本是分餐制,簡單來說就是分席而坐,一人一張小桌子,飯菜是一樣的。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就好比在50年代發放的糧票一樣,每個人都是定量的,這其實就是因為窮,糧食匱乏,不能說你想吃啥就做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這是時代的特殊時期,北宋之前差不多也是這樣,糧食有限,不得已而分之。分餐制的特點就是看著氣派,形式感比較強,比如“鴻門宴”就是典型的分餐制,左右兩邊各放幾個餐桌,餐桌之間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中間的空地就是表演場所,可以跳舞可以舞劍。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合餐制

北宋之後就開始合餐制,,所謂合餐,就是大家圍坐一起,就和我們現在吃飯一樣。之所以合餐是因為歷史的推動,比如農蔬畜牧的多樣發展,能上餐桌的食物越來越多樣性。如果繼續分餐就會出現一個浪費的局面,比如每個人面前擺放20盤小菜,第一你吃不完,第二浪費了大量的餐具和人力。所以合餐應運而生。

還有個客觀的原因就是餐數和作息時間的改變,春秋之前是一日兩餐,戰國之後開始一日三餐,這說明一個問題,春秋時代是儒家思想的發展階段,人們的精神生活有所寄託,對吃飯要求不是太高;戰國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物質生活的需求要高於精神生活,所以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頻繁,也就演變為一日三餐。

還有個原因就是加了晚餐之後,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照明設備,如果還是繼續分餐的話,所需空間會比較大,人與人之間有所距離,但當時的時代是沒有大型照明設備的。合餐之後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點幾根蠟燭,一桌人,一桌菜也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了。

合餐制的特點就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情感的溝通,也提升了家庭的凝聚力,從而是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03

嚮往的餐桌

我們再回到《嚮往的生活》,黃磊就像父親一樣,統籌全局,何炅就如同母親一樣,打打下手,忙東忙西,招呼客人,彭彭和妹妹就如同兩個孩子,打打鬧鬧,帶客人摸蝦抓魚。

吃飯的時候黃磊和何炅坐一邊,兩個孩子坐另一邊,客人坐中間,這會瞬間把客人代入家庭氛圍,吃飯的時候大家聊友情、愛情、親情、心情、事業、回憶等,聊的不亦樂乎,吃的也不亦樂乎,這才是我們現在每個家庭都應該向往的餐桌。

04

我們的餐桌文化

我們在回到現實,想一下我們自己的餐桌文化,現在大部分家庭吃飯的時候很少能同一時間入座在一起,孩子玩手機,大人玩遊戲,等到老人把飯菜做好,端到桌上喊幾遍之後,只聽到說“馬上,馬上”,可是等到老人吃完飯之後還沒看到人。

對於做飯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傷害,吃飯本來是家庭溝通的最佳時機,可是現在很多人把吃飯當成一種負擔,就算在吃的時候,旁邊也一定是放著手機的,一邊夾菜,一邊看,這對老人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情感上的傷害,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把這當回事。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嚮往的生活》,每次去的客人都在幫忙,出自己的一份力,當滿滿的一桌飯菜擺在眼前的時候,大家都會先謝謝黃磊老師的辛苦,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會對每一個才都讚不絕口,這時候我們往往可以看到黃磊老師得意而滿足的微笑,其實黃磊老師吃的很少,大部分時間是在看別人吃。

我們切換下視角,把這個場景移植到自己家裡,老人喊吃飯的時候趕緊去準備碗筷,收拾桌子,端菜上桌,等老人入座動筷之後,大家可以品嚐每一道菜的味道,手機拍個照就可以放到一邊了,如果菜鹹了或淡了或辣了。

可以和老人交流下,其實老人是喜歡聽這些的,只有在溝通中老人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才能給你做可口的飯菜,看著你大快朵頤,你肯定可以看到老人的微笑是和黃磊老師一樣一樣的,得意而滿足。

05

餐桌文化的消逝

我們現在聚餐的時候要麼氣氛冷清,要麼酒氣漫天。氣氛冷清是大家進門的時候互相打個招呼,寒暄兩句,然後就各自拿起手機,玩遊戲的,刷新聞的,各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等到飯菜上齊了,才不慌不忙的圍坐一起,吃飯的時候先拍照,先發朋友圈,發完之後就各自吃各自的,互不打擾,要麼就有的沒的說幾句,吃完打個招呼就各自散場。

"

自古以來,民間都一直流傳一句話“民以食為天”,說明國人是喜歡吃的,喜歡研究它,以至於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餐桌文化。

01

分餐制

北宋之前基本是分餐制,簡單來說就是分席而坐,一人一張小桌子,飯菜是一樣的。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就好比在50年代發放的糧票一樣,每個人都是定量的,這其實就是因為窮,糧食匱乏,不能說你想吃啥就做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這是時代的特殊時期,北宋之前差不多也是這樣,糧食有限,不得已而分之。分餐制的特點就是看著氣派,形式感比較強,比如“鴻門宴”就是典型的分餐制,左右兩邊各放幾個餐桌,餐桌之間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中間的空地就是表演場所,可以跳舞可以舞劍。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合餐制

北宋之後就開始合餐制,,所謂合餐,就是大家圍坐一起,就和我們現在吃飯一樣。之所以合餐是因為歷史的推動,比如農蔬畜牧的多樣發展,能上餐桌的食物越來越多樣性。如果繼續分餐就會出現一個浪費的局面,比如每個人面前擺放20盤小菜,第一你吃不完,第二浪費了大量的餐具和人力。所以合餐應運而生。

還有個客觀的原因就是餐數和作息時間的改變,春秋之前是一日兩餐,戰國之後開始一日三餐,這說明一個問題,春秋時代是儒家思想的發展階段,人們的精神生活有所寄託,對吃飯要求不是太高;戰國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物質生活的需求要高於精神生活,所以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頻繁,也就演變為一日三餐。

還有個原因就是加了晚餐之後,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照明設備,如果還是繼續分餐的話,所需空間會比較大,人與人之間有所距離,但當時的時代是沒有大型照明設備的。合餐之後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點幾根蠟燭,一桌人,一桌菜也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了。

合餐制的特點就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情感的溝通,也提升了家庭的凝聚力,從而是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03

嚮往的餐桌

我們再回到《嚮往的生活》,黃磊就像父親一樣,統籌全局,何炅就如同母親一樣,打打下手,忙東忙西,招呼客人,彭彭和妹妹就如同兩個孩子,打打鬧鬧,帶客人摸蝦抓魚。

吃飯的時候黃磊和何炅坐一邊,兩個孩子坐另一邊,客人坐中間,這會瞬間把客人代入家庭氛圍,吃飯的時候大家聊友情、愛情、親情、心情、事業、回憶等,聊的不亦樂乎,吃的也不亦樂乎,這才是我們現在每個家庭都應該向往的餐桌。

04

我們的餐桌文化

我們在回到現實,想一下我們自己的餐桌文化,現在大部分家庭吃飯的時候很少能同一時間入座在一起,孩子玩手機,大人玩遊戲,等到老人把飯菜做好,端到桌上喊幾遍之後,只聽到說“馬上,馬上”,可是等到老人吃完飯之後還沒看到人。

對於做飯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傷害,吃飯本來是家庭溝通的最佳時機,可是現在很多人把吃飯當成一種負擔,就算在吃的時候,旁邊也一定是放著手機的,一邊夾菜,一邊看,這對老人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情感上的傷害,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把這當回事。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嚮往的生活》,每次去的客人都在幫忙,出自己的一份力,當滿滿的一桌飯菜擺在眼前的時候,大家都會先謝謝黃磊老師的辛苦,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會對每一個才都讚不絕口,這時候我們往往可以看到黃磊老師得意而滿足的微笑,其實黃磊老師吃的很少,大部分時間是在看別人吃。

我們切換下視角,把這個場景移植到自己家裡,老人喊吃飯的時候趕緊去準備碗筷,收拾桌子,端菜上桌,等老人入座動筷之後,大家可以品嚐每一道菜的味道,手機拍個照就可以放到一邊了,如果菜鹹了或淡了或辣了。

可以和老人交流下,其實老人是喜歡聽這些的,只有在溝通中老人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才能給你做可口的飯菜,看著你大快朵頤,你肯定可以看到老人的微笑是和黃磊老師一樣一樣的,得意而滿足。

05

餐桌文化的消逝

我們現在聚餐的時候要麼氣氛冷清,要麼酒氣漫天。氣氛冷清是大家進門的時候互相打個招呼,寒暄兩句,然後就各自拿起手機,玩遊戲的,刷新聞的,各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等到飯菜上齊了,才不慌不忙的圍坐一起,吃飯的時候先拍照,先發朋友圈,發完之後就各自吃各自的,互不打擾,要麼就有的沒的說幾句,吃完打個招呼就各自散場。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酒氣漫天的就是一桌人有兩三個喝酒的,喝多之後就控制不住自己,開始抱怨、發洩,對於不喝酒的人就慘了,你只能安安靜靜的旁聽,還不好意思離席。

酒自古以來就可以助興,但要量力而行,不可貪杯,喝多了,別人難受,自己也難受,不管是家宴還是和朋友聚餐,大家為的都是溝通感情,可現在我們基本離此是漸行漸遠。

《嚮往的生活》給了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打了一個反差,讓我們放下腳步,等等自己的靈魂。為什麼我們經常說“闔家歡樂”呢,只有一家人做在一起快樂才會油然而生,如果你吃你的,我吃我的,那本來可口的飯菜就失去了味道,家庭生活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幸福。

"

自古以來,民間都一直流傳一句話“民以食為天”,說明國人是喜歡吃的,喜歡研究它,以至於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餐桌文化。

01

分餐制

北宋之前基本是分餐制,簡單來說就是分席而坐,一人一張小桌子,飯菜是一樣的。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就好比在50年代發放的糧票一樣,每個人都是定量的,這其實就是因為窮,糧食匱乏,不能說你想吃啥就做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這是時代的特殊時期,北宋之前差不多也是這樣,糧食有限,不得已而分之。分餐制的特點就是看著氣派,形式感比較強,比如“鴻門宴”就是典型的分餐制,左右兩邊各放幾個餐桌,餐桌之間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中間的空地就是表演場所,可以跳舞可以舞劍。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合餐制

北宋之後就開始合餐制,,所謂合餐,就是大家圍坐一起,就和我們現在吃飯一樣。之所以合餐是因為歷史的推動,比如農蔬畜牧的多樣發展,能上餐桌的食物越來越多樣性。如果繼續分餐就會出現一個浪費的局面,比如每個人面前擺放20盤小菜,第一你吃不完,第二浪費了大量的餐具和人力。所以合餐應運而生。

還有個客觀的原因就是餐數和作息時間的改變,春秋之前是一日兩餐,戰國之後開始一日三餐,這說明一個問題,春秋時代是儒家思想的發展階段,人們的精神生活有所寄託,對吃飯要求不是太高;戰國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物質生活的需求要高於精神生活,所以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頻繁,也就演變為一日三餐。

還有個原因就是加了晚餐之後,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照明設備,如果還是繼續分餐的話,所需空間會比較大,人與人之間有所距離,但當時的時代是沒有大型照明設備的。合餐之後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點幾根蠟燭,一桌人,一桌菜也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了。

合餐制的特點就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情感的溝通,也提升了家庭的凝聚力,從而是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03

嚮往的餐桌

我們再回到《嚮往的生活》,黃磊就像父親一樣,統籌全局,何炅就如同母親一樣,打打下手,忙東忙西,招呼客人,彭彭和妹妹就如同兩個孩子,打打鬧鬧,帶客人摸蝦抓魚。

吃飯的時候黃磊和何炅坐一邊,兩個孩子坐另一邊,客人坐中間,這會瞬間把客人代入家庭氛圍,吃飯的時候大家聊友情、愛情、親情、心情、事業、回憶等,聊的不亦樂乎,吃的也不亦樂乎,這才是我們現在每個家庭都應該向往的餐桌。

04

我們的餐桌文化

我們在回到現實,想一下我們自己的餐桌文化,現在大部分家庭吃飯的時候很少能同一時間入座在一起,孩子玩手機,大人玩遊戲,等到老人把飯菜做好,端到桌上喊幾遍之後,只聽到說“馬上,馬上”,可是等到老人吃完飯之後還沒看到人。

對於做飯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傷害,吃飯本來是家庭溝通的最佳時機,可是現在很多人把吃飯當成一種負擔,就算在吃的時候,旁邊也一定是放著手機的,一邊夾菜,一邊看,這對老人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情感上的傷害,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把這當回事。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嚮往的生活》,每次去的客人都在幫忙,出自己的一份力,當滿滿的一桌飯菜擺在眼前的時候,大家都會先謝謝黃磊老師的辛苦,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會對每一個才都讚不絕口,這時候我們往往可以看到黃磊老師得意而滿足的微笑,其實黃磊老師吃的很少,大部分時間是在看別人吃。

我們切換下視角,把這個場景移植到自己家裡,老人喊吃飯的時候趕緊去準備碗筷,收拾桌子,端菜上桌,等老人入座動筷之後,大家可以品嚐每一道菜的味道,手機拍個照就可以放到一邊了,如果菜鹹了或淡了或辣了。

可以和老人交流下,其實老人是喜歡聽這些的,只有在溝通中老人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才能給你做可口的飯菜,看著你大快朵頤,你肯定可以看到老人的微笑是和黃磊老師一樣一樣的,得意而滿足。

05

餐桌文化的消逝

我們現在聚餐的時候要麼氣氛冷清,要麼酒氣漫天。氣氛冷清是大家進門的時候互相打個招呼,寒暄兩句,然後就各自拿起手機,玩遊戲的,刷新聞的,各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等到飯菜上齊了,才不慌不忙的圍坐一起,吃飯的時候先拍照,先發朋友圈,發完之後就各自吃各自的,互不打擾,要麼就有的沒的說幾句,吃完打個招呼就各自散場。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酒氣漫天的就是一桌人有兩三個喝酒的,喝多之後就控制不住自己,開始抱怨、發洩,對於不喝酒的人就慘了,你只能安安靜靜的旁聽,還不好意思離席。

酒自古以來就可以助興,但要量力而行,不可貪杯,喝多了,別人難受,自己也難受,不管是家宴還是和朋友聚餐,大家為的都是溝通感情,可現在我們基本離此是漸行漸遠。

《嚮往的生活》給了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打了一個反差,讓我們放下腳步,等等自己的靈魂。為什麼我們經常說“闔家歡樂”呢,只有一家人做在一起快樂才會油然而生,如果你吃你的,我吃我的,那本來可口的飯菜就失去了味道,家庭生活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幸福。

《嚮往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家庭該有的餐桌文化

不管餐桌是圓的還是方的,只要我們坐在一起,快樂幸福就會自然襲來!也許你的文案還沒寫完、也許你遊戲還在進行中、也許你追的劇還沒看完、也許你心情不好、也許你在減肥,也許你有很多原因。可人總是要吃飯的,為什麼非要在別人吃完之後你才上桌呢?難道就不能先暫時放下你手中的事情,讓這短暫而幸福的合餐時刻圓滿一些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