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首談郭德綱:關於相聲,我有話說

相聲起源於晚晴時期,一開始是以地方特色性質的語言節目,而隨著相聲越來越被人們熟知,相聲也逐步發展為以“說學逗唱”四門功課為基礎的傳統藝術,並在形成相聲的過程中吸取了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逐漸才形成現在趨於完善的相聲節目。而在現今階段,以相聲為立足產業的德雲社則是整個相聲行業中的翹楚,而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更是被很多粉絲們稱為“拯救了相聲”行業的第一人。

相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江湖,但現在德雲社卻要面對這種情況:沒有對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德雲社的相聲能抓住觀眾的心,觀眾喜歡什麼他們說什麼,而且德雲社現在資源多,角兒也多,自然會無敵於天下。而老郭也曾經坦言:現在已經無敵到寂寞了,感覺太沒有意思了。

相聲大師首談郭德綱:關於相聲,我有話說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郭德綱的無敵?郭德綱雖然對相聲也是真愛,但是他除了相聲藝人這個身份以外,還有一個身份“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人,那就得考慮盈利,考慮市場接受度,考慮觀眾的需求,不能一味的強推相聲精品。紮根於觀眾,服務於大眾,這才能去不斷迎合觀眾的口味,所以自然才會打造一個無敵的德雲社。但現在的德雲社已經功成名就,是該考慮一下真正振興相聲藝術,提升相聲水平的時候了。

馬貴榮大師,相聲界非常有名的相聲作家、相聲教育家,曾寫過上百個相聲段子,教過上千個學生,馬季、姜昆、李金斗都用過他的段子,孫越、王玥波等好多相聲名家都是她的弟子。對於現在的德雲社狀況,馬貴榮也是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建議,各位讀者在光賞之餘,也可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以供參考。

一,郭德綱帶錯了對傳統相聲精品繼承和修改的方向

相聲大師首談郭德綱:關於相聲,我有話說

很多傳統相聲流傳到今天不容易,凝結了老一輩藝人的心血,但是被郭德綱改的面目全非。馬貴榮老師距離《大保鏢》這個作品,她認為馬志明先生表演的《大保鏢》如同紅燒大鯉魚,色香味俱全,但是耗時費力;而郭德綱改編以後的《大保鏢》如同魚鬆(類似於肉鬆的調味乾製品),稍微勾芡一下就可以有魚味兒,省時省力。馬貴榮老師認為,郭德綱長期宣傳自己改編的《大保鏢》才是正宗,所以粉絲們對馬志明等前輩們傳統的《大保鏢》嗤之以鼻。

更重要的一點是,馬貴榮老師認為郭德綱有能力做出紅燒大鯉魚,把傳統相聲的發展帶到更高的層次;但是郭德綱在商業利益面前放棄了這種追求,這是馬貴榮老師非常不滿的地方。相聲界之所以魚鬆橫行,完全是因為其他廚子不努力所致;郭德綱通過自己的努力佔領了廚房,但是並沒有繼續做紅燒大鯉魚滿足食客,而是看著大家吃魚鬆也吃的興高采烈卻不反省,因為不想證明自己錯了。

但我認為,相聲要傳承必須創新貼近社會和承受者才能發揚光大。中國戲曲、曲藝舉步維艱就是這個問題,你再名門正派有板有膽,也是複製原來的表演。現代人誰有耐心和興趣聽吖吖啞啞九曲十八轉的戲文?所以創新很重要,相聲更是如此,老先生朽可以理解,越老越抱自己死理不放。但郭班主只會讓相聲越走越寬,才是好好的繼承和光大。

相聲大師首談郭德綱:關於相聲,我有話說

再者說相聲過去為了養家餬口的手藝,不是多麼的高雅,是雅俗共賞貼近廣大群眾的藝術,喜聞樂見,相聲本來就是與時俱進的,非要把它凌駕雲霄脫離了群眾,那算藝術嗎?其實主流和非主流的爭論的焦點是俗和雅,本身都沒問題,相聲的終極目標是雅俗共賞,主流過分強調雅,容易曲高和寡,郭德綱由於市場偏向俗,但是俗的尺度不好把握,容易出現三俗。

二“說相聲不需要文化”的觀點誤導了青少年

相聲大師首談郭德綱:關於相聲,我有話說

舊社會的相聲藝人可以沒有文化,但新世紀的相聲演員不可以。無論什麼文藝形式,拼到最後拼的就是文化,我願意你們把相聲當做終生的愛好,這比當做終生的職業更有用。一定好好上學先把大學文憑給拿下來,以後吃不吃這碗飯再順其自然發展。我對他們說:學習成績好,相聲學得好這叫多才多藝,而不想好好上學只想憑相聲混飯吃那叫左道旁門。

馬貴榮老師和郭德綱無冤無仇,而且有幾個學生還在德雲社工作,所以寫這些觀點是完全站在一個相聲教育者的角度來寫的。老郭也說過,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這一點和前輩的話倒是一個意思,因為咱們不能用岳雲鵬、郭德綱的成功去誘導青少年“你看他們也沒有文化,不也成功了嗎?”郭德綱岳雲鵬沒上過大學能掙大錢,我還好好上學幹嘛?

相聲和文化從來不是一個對立面,而沒有文化也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所以不要拿極少數的成功去衡量自己的青春,相聲也是需要文化去發揚光大的,沒有文化始終是個短處。文化素質與臺上的風格分不開,所以文化低不應是標榜自己成功的標誌,你所以紅,是你有了成功的契機和你當年曾做過的努力,而不是因為文化不高,更不能把此當做資本來教導你班社的徒弟和學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