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作者: 胡興德

史志資料和地質資料表明,明代的香山縣境還是茫茫大海中的孤島。問題是,原來在島上生活的是什麼的人呢。筆者試著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香山島原是孤懸於茫茫大海的島嶼,後與大陸連成一體,圖為黃圃海蝕遺址。(中山檔案館藏)

在談及香山先民時,《香山縣鄉土志》認為有陸居、山居、水居之分。陸居是指從中原遷徙而至的種族,山居是指徭族人,水居則是以船為家的疍民,即今日所稱“水上人”。在《香山縣誌》(嘉靖卷)中我們可以找到徭人存在過的痕跡。該志在“食貨”一節中談到穀物的時候說:“畲稻名旱蓮者,徭人刀耕火種,味尤香美。惟橫琴有之。”並說“徭人自廣慶溪同來居谷字都及三灶橫琴山,力耕火種”。

在世界早期文化發展的進程中,先有漁獵文化,而後才有較為高級的農牧文化。故香山島上先出現以漁業為生的水上疍民和以打獵為生的山居徭民,是可信的。從這一點來說,山居的徭人和水上疍民或許是香山島上的早期居民。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20世紀30年代的疍民(中山檔案館藏)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鄉土志》還說存在有俗名“客家佬”的客民,並說“彼本地主”,意思是說客家人本來是原住民,但居住在中山的客家人自己則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各省的漢人,為了與當地土著人相區別,便自稱“客家”。

那麼,鄉土志所說的徭人到底是些什麼人呢?依筆者之見,他們是畲族人。

畲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分佈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漢文獻稱之為“峒僚”、“蠻獠”、“峒蠻”,畲族人則自稱“山哈”, 意為居住在山裡的客人。畲族在歷史上曾經過著遷徙不定的“刀耕火種”的遊耕生活。據文獻記載,大約在公元7世紀初隋唐之際,畲族就已居住在贛、閩、粵三省交界的地區。13世紀中葉南宋末年,漢文史書正式出現“畲民”和“輋民”兩詞並用的記述,畲族由此成為專稱。“畲”與“輋”同音同義。清道光二年(1822年),阮元《廣東通志》曰:“畲與輋同,或作畲 ”。至元代,畲族的專稱普遍使用。明代文獻中對“畲民”、“ 輋民”、“畲徭”或“輋瑤”等稱謂則同時並用。民國時期,畲族曾統稱為徭族,或稱“苗夷”。195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確定“佘田的畲(she)”為畲族的族稱。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能歌善舞的畲族少女(圖源網絡)

生活在仁厚裡的黃氏家族是石岐的一個巨族,其祖先來自中原。他們的家譜《黃氏家乘》卷四記載:“永樂丙申年間大飢,谷價翔貴,(黃泗)獨平糶,貧者造門輒予之粟。嘗有峒民來易粟,誤倍其值。既去矣,會其數過贏,呼而還之。曰:掩人之誤而利其有,猶盜也,吾豈為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黃泗家賣粟米給峒人,多收了這人的錢。算賬後發現了,就把人找回來還給他,並說:“利用人家的失誤謀利,和盜賊有什麼區別呢,我能做這樣的事嗎?”這裡所說的“峒民”就是畲族。這個故事說明,至少在明朝永樂年間,畲族與來自中原的漢人能夠互通有無,友好相處。

疍民,歷史文獻上叫“蛋民”或“蜑民”,今稱“水上人”,石岐人稱之為 “鄧家佬”(應為“艇家佬”的轉音)。疍民以船為宅,終年生活在海濱水上,或編蓬瀕水而居。石岐區的大墩村在清代叫疍家墩,就曾是疍民聚居的地方。疍民以捕撈航運為業,熟水性,善水戰,故被歷代統治者利用作為水軍去打海仗。明代以後,珠江三角洲逐漸淤積成陸,大量的疍民放下原先熟悉的捕撈業,棄船上岸開墾沙田。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1978年岐江河兩岸的水上疍民所居的木屋區(中山檔案館藏)

為了弄清疍民的來源問題,1953年,廣東省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一批民族史專家對石岐的疍民作過一次調查。石岐老一輩的水上人都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順德。

據順德縣誌記載,清乾隆年間,順德已有2.5 萬水上人。因為由西、北江沖積而成的珠江三角洲的伸展方向是由北向南,離開水就不易生存的水上人應該也是由北向南隨水漂流,即由順德流向中山。所以,石岐水上人是由順德來到石岐的說法是很可信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石岐水上人乃至全中山沙田地區的老一輩水上人都講一種受中山話影響的順德土話,這種話與石岐式的廣府方言有細微差別。這一事實支持了石岐水上人來自順德的說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船上的疍民(中山檔案館藏)

這樣看來,無論是畲人還是疍民,都不是古代香山島上的原住民。當然來自中原的客家人或陸居人就更不是原住民了。我們必須把目光投向更古老的年代。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1980年至1993年間,廣東省和中山市的文物專家先後在石岐白水井、南朗龍穴頭等地,發掘出約5000年前的人類活動遺址。從數量和品種均極豐富的出土文物來看,當時香山島上已有先民在岸濱、平原以及丘陵山區上活動。但是,專家們認為,這些遺址的遺蹟現象和出土遺物都不豐富,表明這裡並非當時人們長期定居的生活地點,應該屬於季節性營地或臨時性營地。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位於南朗的龍穴遺址,屬於典型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沙丘遺址。(中山檔案館藏)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據《香山縣誌》記載,600年前的香山島還是“土曠民稀”的孤島,島上到處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自花樹坑以東,南臺以南,多深山大林。或窮日行,空翠濛濛,杳無人跡”。島上居民時常受到豺狼虎豹等猛獸的威脅。永樂十年(1412),全香山縣(包括現在的珠海、澳門)還只有6064戶居民,人口34024人。我們可以想象,由此再上溯4000多年的話,香山島上會是一個怎樣的荒蕪景象。那時人類還處於生產力十分低下的水平,的確很難在這樣一個環境惡劣的孤島上長期生存繁衍

孫中山曾生活過的香山,原住民是誰?

遠處的五桂山,古時多樹木叢林,野獸出沒。(中山檔案館藏)

因此,筆者認為,5000年前的香山島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偶爾有些勇敢的先民光顧島的周圍海濱,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從事漁獵、採摘活動。到後來,逐漸有人在此定居。慢慢地,由於各種原因,遷徙入島的人越來越多,繁衍生息,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文章有刪減,來源:《檔案裡的中山(一)》 中山市檔案局(館)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12)

編輯丨譚朝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