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相機 攝影 老狼 大學 狼族攝影 狼族攝影 2017-09-08

前幾天老狼寫了一篇《 拍人像,50、85、135你會選什麼焦段?》,大家就開始討論。究竟什麼鏡頭拍出來焦外效果最美?焦外效果的確和鏡頭有很大關係,但也與自己的技術也有關係。

毒德大學,不是終點

不管你承不承認,剛開始買單反,就為那迷人的景深,這是事實。緊接著,發現套頭根本拍不出你想要的那個效果。於是各種查,各種問,最後入手物美價廉的50mm標頭,開始了一段自娛自樂的拍攝歷程。

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蔡司75mm f1.5拍攝效果

(本圖片由江白文提供)

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奧林巴斯55mm f1.2拍攝效果

(本圖片由吳錕提供)

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鳳凰50mm f1.7拍攝效果

為什麼要用“自娛自樂”這個詞?因為大景深是攝影中最狠的一劑毒藥,一旦中招,滿腦子就是“層次感”、“空氣感”、“油潤感”,弄不好還會從論壇裡面學到諸如 “毒”、“德味”、“奶油般化開”這樣的詞,短時間內根本不能自拔,能不能最終找到解藥,就看你是不是好學了。

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有的畫面上被攝體是前面清晰而後面模糊,有的畫面上被攝體是後面清晰而前面模糊,還有的畫面上是隻有被攝體清晰而前後者模糊,這些現象都是由鏡頭的景深特性造成的。

可以說,景深對於一張照片呈現的視覺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如何掌握好“度”?這與你對景深的瞭解有一定關係。

影響景深,產生背景虛化的關係

影響景深的三要素:光圈大小、焦距長短、被攝距離。

1. 鏡頭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 鏡頭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 被攝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如果新手對以上幾點還不夠直觀,下面的示意圖,一看就懂。

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虛化背景的4個條件

條件1:感光元件越大,越容易虛化。

條件2:鏡頭光圈越大,越容易虛化。

條件3:鏡頭焦距越長,越容易虛化。

條件4:鏡頭離拍攝主體越近,拍攝主體離背景越遠,虛化效果越明顯。

很久以前,很多人還提出過畫幅與景深有關係,但是解釋來解釋去,硬是沒有說清楚問題,甚至還搬出了景深公式自己砸自己的腳。於是後來就有了畫幅與景深沒有關係的結論?那麼真理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全幅比殘幅相機的景深淺的根本原因在於全幅相機比殘幅在同樣的光圈下拍攝同樣構圖的畫面,需要更長的焦距,所以景深自然要淺。

簡而言之,決定景深的三要素中,焦距是指物理焦距,而不是等效焦距。千萬別再鬧笑話,也沒必要再討論這個了。

對於新手來說,理解上面幾點,就能很好的地控制景深了,特別是在相機背景虛化的4個條件中的條件4,大家要反覆去琢磨體驗。下面的部分,有點燒腦,沒興趣可以不看了。

燒腦


瞭解景深才能控制景深

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這個圖看不懂沒關係,沒興趣可以繞過。如果有耐心可琢磨了一下,有助於理解後面我們要提到的“景深三要素”。

首先必須明白一件事:當我們對焦時,其實只有一個平面是真正合焦的。

一般來說,鏡頭是將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後,再以錐狀的擴散開來,這個聚集所有光線的點,稱之為焦點。焦點之前光線是聚集的,焦點之後光線開始擴散,一個點的影像變模糊了,從而形成一個擴大的圓,這就是所謂的彌散圓。彌散圓在焦點前有一個,在焦點後也有一個,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就是景深。

至於其他概念,老狼覺得普通用戶沒有必要知道太多(反正也記不住)。數碼時代,那些看得人眼花的公式根本沒有必要再拿出來說道,誰也不可能拍照的時候抱著個計算器,拿著個皮尺,也就是吹牛逼的時候,裝裝老法師罷了。跳過。

控制光圈需要養成好習慣

“想要淺景深,就把光圈調到最大”。很多人這麼和老狼說。

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話雖然沒錯,但是你們考慮過畫質嗎?

對於已知的各種鏡頭,全開光圈畫質下降是必然的,包括各種頂級電影鏡頭。

這個沒有什麼好質疑的,老狼可以把話說死。至於為什麼,知乎上有個結論老狼比較認可,也算是專業解答,“縮小光圈至少能顯著改善像差的兩個大頭——球差和慧差。通俗的說,你能看到鏡頭的離軸光線和傾斜光線引入了各種討厭的像差,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要讓它們參與成像,所以縮小光圈就對了”。

理論看不懂無所謂,就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決定一幅照片是否清晰有什麼因素?”。一是對焦的準確性,二是畫面的銳度。隨著光圈增大,像差會隨著孔徑的增大而增加,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畫面邊緣銳度下降。於是 “最佳光圈”這個詞誕生了,所以才有了“F8下無狗頭”的說法。

在非極端環境下,即便需要獲得淺景深效果,也要考慮適當收1-2擋光圈(邊緣畫質大大改善),這就是老狼想說的。

站位同樣決定景深效果

長焦距鏡頭的光學原理註定其景深天生比短焦距鏡頭小。

在這裡就不引用公式了,相信絕大多數同學看不懂也不感興趣,我們就從攝影本身來說。

比如拍人像,用長焦鏡頭就意味著你距離模特更遠。隨著物距的增加,視角同時發生改變,由於拍攝主體相對於背景的近大遠小現象更為明顯,主體的變小,背景相對主體變大,看上去虛化就會更加明顯了。當然,空間感會被壓縮的很厲害,導致背景範圍也同時變小,起來更虛!

最容易被忽略的景深預覽鍵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它位於鏡頭旁邊,可是按了去,除了有聲響,發現屏幕變黑之外,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實際上,景深預測鈕往往是用在小光圈拍攝下才起作用。為了保證能看到一個明亮的取景視野,因此無論是用F1.2大光圈,還是用F22小光圈來拍照,在取景器中看到的畫面,永遠都是以鏡頭最大光圈為標準,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光圈下,景深預覽沒效果的原因。

硬知識|別隻關心什麼鏡頭焦外最美,景深你掌握好了嗎?

如果將光圈值調到F8,按下景深預覽鍵,那麼光圈就縮小到F8,這時取景器會變暗,畫面中會按照F8的景深效果來呈現。有了景深預覽這個功能,就能看到一個大概的景深變化情況,對於控制來說,它非常重要。

隨著對攝影的理解,慢慢就會跳出對景深痴迷的追求。當然,景深也是個好東西,在剛接觸攝影的時候,老師就說過,一張前景和背景絕對清晰的照片並不是一張有美感的好照片。怎麼才能控制的遊刃有餘呢?腦子裡應該很清楚的對“近、中、遠”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梳理。

通過虛化背景來突出主體,其實是最低級的一種手法,真正的高手強調空間感,會有意的增強或者減弱畫面的中主次的反差來達到突出主體,這樣的手法很多,比如藉助測光,提升主次關係和空間感,又或者藉助顏色變化,產生大反差。總之,多用一些手段,少走一些極端,你的作品才會更耐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