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香格里拉之魂

噶丹·鬆贊林

文圖/大狗熊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一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將軍把殊勝之地的香格里拉獻給了五世達賴,政教合一的西藏當地政府甘當頗章為了管治這一新收的領地,鐵騎下催生的傳奇寺廟噶丹鬆贊林寺應運而生。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有藏族的地方,就有藏傳佛教的寺廟,這寺廟與漢族地方的是顯然不同的,無論規模之宏大,僧侶之眾多,信徒之虔誠,漢傳佛教的寺廟都無法與之相比。我所見到的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就是香格里拉的噶丹鬆贊林寺,也被稱為歸化寺。最初的時候,還沒有旅遊一說,那時的鬆贊林寺,遠遠望去只是不免為它龐大的氣勢而震驚,幾乎覆蓋了整座山的建築讓人覺得是一座遺忘的城市,似乎迪慶州的首府香格裡拉縣城也不如它大。行走在無人的短碣殘垣之間,野草長滿了那些蒼涼的牆頭,灰黃的色調中間或閃過一抹紅色的袈裟,或者在角落中突然出現一個搖著轉經筒的老者。在將近20年裡,鬆贊林寺在我一次次探訪中變得燦爛起來,所有的房屋都被恢復成它們最初的金碧輝煌,裡面還擁擠著幾百個僧人以及數以千計的遊客,但我卻總難忘記那個蒼涼的鬆贊林寺,那個只寫著歷史的歸化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公元1674年,整個中國在戰火中度過,年輕的康熙大帝面對著吳三桂的挑戰,大江南北一片廝殺之聲。為了打破僵局,在康熙大帝的運籌帷幄之下,由西藏和蒙古和碩特部組成的聯軍從滇西北攻入雲南,擊敗了麗江木氏土司,佔領了被稱為殊勝之地的建塘,直接從側翼威脅吳三桂的老巢昆明。率領這支大軍的是一個蒙古族將軍巴圖臺吉,不知道是在戰爭中殺戮太多心生悔悟,還是被香格里拉聖地所感動,從鬆贊林寺現存唐卡《旨喻》中得知,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於“藏曆木虎年,建塘黎明時,來自我多康地區激烈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軍隊,將建塘地方收於足下,獻給五世上師(達賴)作為莊園……”

為了治理這一片新收領地,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政府甘當頗章在經中央政府同意之後,決定在建塘修建格魯派寺廟,既傳播佛法,又統治地方。為該寺選址時,五世達賴喇嘛占卜得神示:“林木深幽現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有人說,五世達賴喇嘛曾經親自到過這裡,他看見四周山圍成八瓣蓮花型,前有聖母湖“拉姆央措”波平如鏡,後有十八個“贊崩”的卡日山形如臥象,東有奶子河河水環繞,西與石卡山雪峰遙望,於是決定在此建寺。公元1679年動工,1681年建成,五世達賴喇嘛將寺命名為“噶丹•鬆贊林”,意為“一切顯密非一次修成,為使無垢之法源源不斷地惠及眾生,使之圓滿,故建此噶丹。”“噶丹”表示與格魯派祖師宗喀巴首建甘丹寺有相承關係,“鬆贊林”意天界之神遊戲地。康熙皇帝降旨,敕度牒330份,劃給70戶農奴作為供養莊園的神民戶,劃撥300戶農奴為供養僧眾的教民戶。後來,雍正皇帝賜名“歸化寺”,而乾隆皇帝又把度牒增為1226份。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紛繁喧擾的香格裡拉縣城向北行,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這座山曾經是著名的尼旺宗的所在地,與月光城獨克宗相對應,尼旺宗就是日光城。奶子河從虛幻的城旁流過,這座城的存在和不存在都已成為一個恆久的謎,就像那些大漠上在人們視野裡突然消失的樓蘭、高昌、尼雅那些古國一樣,讓人去猜測她們的背影。站在小山之巔,香格里拉城在午後強烈的陽光下散發著高原特有的僚遠散漫,藍天上幾朵同樣散漫的白雲閒散地飄蕩著,遠方的盡頭是隱約的天寶雪山和石卡雪山——白色的積雪散發著刺眼的光芒。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紛繁喧擾的香格裡拉縣城向北行,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這座山曾經是著名的尼旺宗的所在地,與月光城獨克宗相對應,尼旺宗就是日光城。奶子河從虛幻的城旁流過,這座城的存在和不存在都已成為一個恆久的謎,就像那些大漠上在人們視野裡突然消失的樓蘭、高昌、尼雅那些古國一樣,讓人去猜測她們的背影。站在小山之巔,香格里拉城在午後強烈的陽光下散發著高原特有的僚遠散漫,藍天上幾朵同樣散漫的白雲閒散地飄蕩著,遠方的盡頭是隱約的天寶雪山和石卡雪山——白色的積雪散發著刺眼的光芒。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回頭就看見了鬆贊林寺的金頂,只是這一面是滿天的烏雲,使鎦金的房宇顯得有些黯淡,拉姆央措在初春的時候沒有水,看不到“一眼兩寺”的景色。民國年間的傳奇女性劉曼卿曾經到過這裡,她寫道:“出中甸城北門,為一廣約十餘里之草原,四面環山,如居盤底,有小溪一道,曲折流於其中,分草原為若干份,牛羊三五垂首以芻其草。沿溪設水磨數所,終日粼粼,研青稞為糌粑之所也。草原之上,多野鶩,低飛盤旋,鳴聲咿啞,與磨之聲相和答,在此寂靜之廣場中,遂亦如小兒女之喁喁私語,益顯其悠閒況味。草原盡頭,剛見一片巍峨建築,橫亙于山麓之下,則著名之歸化寺也。寺為清廷所敕建,外牆盡染赭色,正中大殿,屋頂為赤金鍍成,燦爛奪目。中有喇嘛千餘人……”草原依舊,寺院也依舊,但很難再覓到當年的那種靜寂與靜心明性了,現在的寺院,熱鬧非凡。也許應該在四野茫茫的冬日,或者在星空璀璨的夜晚來拜訪鬆贊林,聆聽那些在凌晨3點半就響起的誦經聲,在日光之城迎接東方第一縷陽光射上宗喀巴大殿的金頂,這才應該是這座古老的寺院的本色。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最初的鬆贊林寺據說很小,但一次機緣使它變成了佔地達500多畝的“小布達拉宮”。在寺院建成16年以後,鬆贊林寺的共同修建者西藏地方政府和蒙古和碩特部卻變成了勢不兩立的敵人,著名的詩人六世達賴喇嘛被迫害而亡,他臨終前寫了一首詩:“白色的仙鶴啊,請你借我翅膀;不去遙遠的地方,轉轉理塘即返回。”這首抒情的詩,成為了他轉世的偈語。七世達賴喇嘛在理塘轉世後,就遭到蒙古拉藏汗的追殺,他的母親帶著他,輾轉來到了建塘,隱居在鬆贊林旁的奶子河源頭。建塘的老百姓和鬆贊林寺的僧人們盡心供養著這位小靈童,每天都要送來牛奶,而年幼的七世達賴喇嘛有著慈悲之心,他每次只喝半碗奶,而把另外半碗倒進河裡,河水突然變成了奶水,建塘的人民都能喝到牛奶。當然這只是傳說,但“奶子河”因此而得名,到現在仍然是香格里拉的母親河。若干年以後,七世達賴喇嘛在康熙皇帝的支持下重返拉薩掌握政教大權,他沒有忘記曾經養育過他的奶子河水和建塘僧俗,他確立了鬆贊林寺為雲南藏區的首寺,允許寺廟仿布達拉宮佈局,並賜予許多珍寶。他還稱讚這片接納過他的土地為“高山環繞寬廣曼陀羅,聚寶美飾新穎建塘原,陽光普照眾生法壇地”,是“最後的福地”,按照《大藏經》的說法,這“最後的福地”就被稱為“香巴拉”。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寺院依山而建,座北向南,為五層藏式碉樓建築,扎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簷,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跌坐唸經。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達賴銅像,其後排列著著名高僧的靈塔。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達賴銅像,高三丈有餘,直通上層。中層有拉康八間,分別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頂層正樓特設經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鬆贊林寺內歷代珍品眾多,有五世達賴和七世達賴時期的八尊包金釋迦佛像、貝葉經、五彩金汁精繪唐卡、黃金燈。全寺收藏有《丹珠爾》十部,其中兩部為金汁手書,以及各種精美鎏金或銀質香爐、萬年燈等。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站在寺廟的門前幾乎看不到他背倚的小山,最上面是輝煌的主殿——金色的屋頂,覆缽式的經塔。中間是一條由數不清的石條砌成的階梯式道路,這讓人不禁感慨這條路是否通向天國,也許這就是宗教的魅力吧。所有房屋的牆壁都以某種礦物研碎製成的顏料塗抹,無論青黃紅褐都散發著自然的光亮,與高原的主色調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在看過了眾多的藏傳佛教寺廟以後,曾經毀壞又重建的鬆贊林寺在我的腦海中已經淹沒在漫無邊際的古老文化中,那些嶄新的壁畫、塑像、殿宇很難和西藏那些存在了百年千年的寺廟匹敵,但依舊能讓人嚴肅穆起來。而與漢地的寺廟相比,這裡是粗獷的美麗,牆是裸露的泥牆,厚實凝重,柱子也是大大的原木,少有油漆。“實質重於形式”,在這裡得到絕對的彰顯。

圍繞著大殿的是八大康參,八大康參喻意著香格里拉的八瓣蓮花,也就是八個區域,在過去政教合一時,它們不僅是來自這一地區的僧人修行之所,還管轄各自地區的政教。朵克康參,管轄的是縣城獨克宗;東旺康參,管轄著東旺、格咱一帶;扎雅康參,管轄大中甸;洋塘康參,管轄小中甸;卓康參,管轄金沙江邊一帶;還有絨巴康參、鄉城康參、吉迪康參,覆蓋了現今的香格裡拉縣全境和四川的德榮、鄉城兩縣。而再外圍,佔據了這座如城鎮般的寺院的主要部分是僧人的住宅,大約有200多幢,每一幢房屋都是數層,佔地廣闊,除了活佛以外,這樣的大屋裡面也許僅僅只住著一位僧人,但它還是像所有的藏族房屋一樣,大氣莊嚴。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大殿裡兩隻高懸的電燈亮光照射著大殿深廣的空間,數十盞酥油燈巡巡地燃燒著,到處彌散著酥油的香氣。中央地帶挺立著深紅色的擎天木柱,粗近兩人合抱。一排排矮榻規則地伸展著,每一排都覆蓋著一方方氈毯,那是一個個僧人打坐的位置。有些氈毯位置旁擱著一柄舊傘或一隻藏碗,一隻小布袋,青稞們從中探出它們粉碎的身影。木樓梯在我們腳下吱吱啞啞地響,我們不斷地向左向上向右向前……旁邊精美的大幅唐卡在大殿內酥油燈的幽暗光線下彷彿在向我們講述無數的悠遠的傳說。在高原午後的陽光下,在雪域無孔不入的涼風中,我逐漸迷失;在藏香的嫋嫋煙氣中,在酥油燈的閃閃爍爍中,我漸漸失去了時間的觀念,遊走在未來與歷史之間,遊走在梵唱與咒語的邊緣,彷彿醍醐貫頂……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最終的去處是寺院的頂端,一片鋪滿沙礫的露天平臺,幾隻丈餘長的大法號,寂寞地擱置在寬厚的矮牆上,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想象那莊嚴而渾厚的號聲,在原野和天空中久遠迴盪,徹底地洞穿清澈的靈界和熙攘的俗世,是怎樣的懾人心魄。輝煌的金頂在陽光下,在藍天和雪山之間閃閃發光。目光穿越幾座豐滿的低矮山丘,遠處是香格裡拉縣城,大約三四里地之遙。中間地帶是一片片起伏的草場,從土地的深處滲出淡淡的綠色。風從原野裡吹過來,吹過山丘,吹到扎倉寺裡。四下裡一片安靜,安靜,還是安靜,像預示著某種神聖時刻的到來。這應該就是香格里拉了,寧靜平和的淨土只有站在靈魂得到滌盪之處才能體會。蒼白的雲朵們靜靜地垂懸著,我看見一隻孤鷹,從奶子河的方向飛臨鬆贊林的天空,它通體黑亮,驕傲而矯健,象來自香格里拉心靈深處的一個黑色的精靈,在扎倉寺金色的殿頂上久久地盤旋。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香格里拉鬆贊林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