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美國“太需要”香港年輕人當他們的炮灰了'

""環球時報:美國“太需要”香港年輕人當他們的炮灰了

示威者襲警(大公報)

香港的激進示威者大部分是年輕人,這是一個對“民主”“自由”等口號很敏感,非常容易被點燃的群體。加上年輕人有買房等各種壓力,本來就喜歡帶著現實中的不滿去互聯網上宣洩,或者找認同和知音,如今突然有了街頭上洋溢著“政治豪情”的抗議活動,一些人便情不自禁地捲入其中。

覺得好玩、被別人激將和煽動、受到現場氣氛的裹挾,這些複雜因素共同推動一些香港年輕人衝在了激進示威的最前頭,甚至參與到暴力活動中。來自西方輿論的誇獎增加了他們認為自己在從事“正義事業”的幻覺,以他們的閱歷,是很難冷靜下來、用批判視角反思當下香港動盪的,他們十分感性地徘徊在遊行隊伍中。

其實有一個偏負面的政治學詞彙描述世界各地的示威群體,那就是“烏合之眾”。這個詞不是為了羞辱示威者,而是對示威群體的理性總結。人只要投身到廣場示威中,就容易被煽動,很可能與平時謹慎守法的自己判若兩人,在示威現場的大氛圍下加入到對法治的集體蔑視。最重要的是,他們一定會被極少數“政治領袖”操縱。這是全世界政治示威的規律。

已經有人在質問,香港激進反對派頭面人物的子女都在哪裡,他們的孩子有誰在示威隊伍裡衝鋒陷陣?結果是,從陳方安生到李柱銘,他們的子女基本都送到了國外,與警察衝突的危險場合決不會有他們孩子的身影。

香港發生暴力活動的現場往往有兩種人,一種是真正的暴徒,他們被徹底洗腦了,決心與國家為敵,搞亂香港就是他們的目的。但客觀說,這樣的“暴力骨幹”在香港並不多,在示威隊伍中也是少數人、甚至極少數人。更多人是跟著起鬨的,其中有一部分陷了進去,但他們並不願意真的讓香港越來越亂,畢竟香港是他們的謀生之地,他們沒別的地方可去。

然而在暴力現場這兩種人是很難區分的,當塵埃落定時,世界也未必就能準確區分他們。香港在經歷騷亂,不僅內地社會這樣看,其實全世界都這樣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客誇香港激進示威者,那是哄騙他們,華盛頓現在太需要香港的年輕人做他們對華激進博弈的炮灰了。

捲入當前的暴力活動終將成為所有參與者人生的汙點被記錄下來,糊里糊塗沾上這個汙點的人有很高概率會在未來的人生中付出代價。全世界騷亂中被裹挾到前排的人到頭來都是令人唏噓的群體,他們很大一部分受到法律追究,還有些帶著案底走進職場後,那些案底往往成為他們職業生涯的消極因素。即使思想激進的企業主,多數也不會歡迎“民主鬥士”進他們的公司攪局。

西方對年輕“異見人士”的幫助會極其有限。只有極少數“學生領袖”能夠獲得西方大學的獎學金,或被西方的機構收留,但他們很快就會成為昨日黃花,被邊緣化和被遺忘。在美國有一撥又一撥來自中國大陸和其他地方的“異見人士”,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感受了人情冷暖的變化,到頭來境遇都很淒涼。

香港年輕人的未來只能立足於祖國越來越強大所提供的支持,香港太小了,祖國則能放大香港的優勢,並且提供額外的機遇。與祖國對立就是鑽人生的牛角尖,而站在祖國崛起的肩膀上,則可能意味著完全不同的競爭格局和視野。

做獨立思考者,不做“烏合之眾”的一分子,被有政治私利和野心的人所利用,這是動盪環境下香港年輕人至關重要的智慧和情商。這也是從固化思維中跳出的力量,它將參與對一個人和對一代人命運的塑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