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古稱西安,是與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密切關聯。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統一中國實行分封制,師尚父(姜尚)太公封於齊,建都營邱(今臨淄)轄四邑。其中最西一個邑叫渠丘邑,其邑治所即今桓臺縣城索鎮。此地易守難攻,距齊國都城臨淄僅一舍之地。只要守住渠丘,齊國都城就可以安然無恙。若渠丘失守,齊國都城將危在旦夕。

渠丘地跨時水,為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清初詩人成聿炌在《桓臺勝覽》一書中寫到索鎮時雲:

乾時之水色幽幽,橫鎖西安入海流。襟帶臨淄雄右攘,山河十二此咽喉。

"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古稱西安,是與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密切關聯。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統一中國實行分封制,師尚父(姜尚)太公封於齊,建都營邱(今臨淄)轄四邑。其中最西一個邑叫渠丘邑,其邑治所即今桓臺縣城索鎮。此地易守難攻,距齊國都城臨淄僅一舍之地。只要守住渠丘,齊國都城就可以安然無恙。若渠丘失守,齊國都城將危在旦夕。

渠丘地跨時水,為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清初詩人成聿炌在《桓臺勝覽》一書中寫到索鎮時雲:

乾時之水色幽幽,橫鎖西安入海流。襟帶臨淄雄右攘,山河十二此咽喉。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這樣的地理位置,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自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春秋齊襄公九年,齊大夫雍廩曾與公孫無知爭道受辱,齊襄公尋機處分了無知。無知怨恨齊襄公,後與連稱、管至父裡應外合殺死了襄公,自立為齊君。遭到國人反對後,跑到渠丘躲避,被雍廩殺死。雍廩在渠丘告國人書說:“無知殺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立公子之當立者,(臣)唯命是聽。”

當時發生在渠丘還有另一件事情。當雍廩殺無知告國人書傳到齊國京城臨淄後,當時周王朝派駐齊國的上卿高傒得知,立即派人送信到莒國,讓公子小白迅速回國,以繼承君位。而包括召忽在內的諸多大臣則願意按封建繼承製讓跑到魯國的公子糾駕車繼承君位。他們也急告公子糾,叫他回國即位。

"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古稱西安,是與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密切關聯。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統一中國實行分封制,師尚父(姜尚)太公封於齊,建都營邱(今臨淄)轄四邑。其中最西一個邑叫渠丘邑,其邑治所即今桓臺縣城索鎮。此地易守難攻,距齊國都城臨淄僅一舍之地。只要守住渠丘,齊國都城就可以安然無恙。若渠丘失守,齊國都城將危在旦夕。

渠丘地跨時水,為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清初詩人成聿炌在《桓臺勝覽》一書中寫到索鎮時雲:

乾時之水色幽幽,橫鎖西安入海流。襟帶臨淄雄右攘,山河十二此咽喉。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這樣的地理位置,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自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春秋齊襄公九年,齊大夫雍廩曾與公孫無知爭道受辱,齊襄公尋機處分了無知。無知怨恨齊襄公,後與連稱、管至父裡應外合殺死了襄公,自立為齊君。遭到國人反對後,跑到渠丘躲避,被雍廩殺死。雍廩在渠丘告國人書說:“無知殺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立公子之當立者,(臣)唯命是聽。”

當時發生在渠丘還有另一件事情。當雍廩殺無知告國人書傳到齊國京城臨淄後,當時周王朝派駐齊國的上卿高傒得知,立即派人送信到莒國,讓公子小白迅速回國,以繼承君位。而包括召忽在內的諸多大臣則願意按封建繼承製讓跑到魯國的公子糾駕車繼承君位。他們也急告公子糾,叫他回國即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幫助下搶先回國,做了齊國君主,是為齊桓公。生米已做成熟飯,諸大臣深知公子小白比公子糾賢明,也就認可了。魯國卻不然,魯國國君是公子糾的舅父,聽到消息後,便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繼承君位,想把公子小白從國君位子上拉下來當魯兵到達渠丘地方時,沒想到齊桓公已在這裡設下埋伏。

當時正是秋天,時水(今烏河)兩岸葦草叢生,軍隊埋伏在草叢中難以發現。魯莊公與大將曹沫領兵要過時水,剛過河便被齊桓公的伏兵攔腰截斷,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魯莊公本人也差點成了齊國的俘虜。這次戰鬥,歷史上稱為“乾時之戰”。乾時之戰的勝利使齊桓公在國內的君位得到了鞏固。

"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古稱西安,是與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密切關聯。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統一中國實行分封制,師尚父(姜尚)太公封於齊,建都營邱(今臨淄)轄四邑。其中最西一個邑叫渠丘邑,其邑治所即今桓臺縣城索鎮。此地易守難攻,距齊國都城臨淄僅一舍之地。只要守住渠丘,齊國都城就可以安然無恙。若渠丘失守,齊國都城將危在旦夕。

渠丘地跨時水,為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清初詩人成聿炌在《桓臺勝覽》一書中寫到索鎮時雲:

乾時之水色幽幽,橫鎖西安入海流。襟帶臨淄雄右攘,山河十二此咽喉。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這樣的地理位置,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自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春秋齊襄公九年,齊大夫雍廩曾與公孫無知爭道受辱,齊襄公尋機處分了無知。無知怨恨齊襄公,後與連稱、管至父裡應外合殺死了襄公,自立為齊君。遭到國人反對後,跑到渠丘躲避,被雍廩殺死。雍廩在渠丘告國人書說:“無知殺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立公子之當立者,(臣)唯命是聽。”

當時發生在渠丘還有另一件事情。當雍廩殺無知告國人書傳到齊國京城臨淄後,當時周王朝派駐齊國的上卿高傒得知,立即派人送信到莒國,讓公子小白迅速回國,以繼承君位。而包括召忽在內的諸多大臣則願意按封建繼承製讓跑到魯國的公子糾駕車繼承君位。他們也急告公子糾,叫他回國即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幫助下搶先回國,做了齊國君主,是為齊桓公。生米已做成熟飯,諸大臣深知公子小白比公子糾賢明,也就認可了。魯國卻不然,魯國國君是公子糾的舅父,聽到消息後,便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繼承君位,想把公子小白從國君位子上拉下來當魯兵到達渠丘地方時,沒想到齊桓公已在這裡設下埋伏。

當時正是秋天,時水(今烏河)兩岸葦草叢生,軍隊埋伏在草叢中難以發現。魯莊公與大將曹沫領兵要過時水,剛過河便被齊桓公的伏兵攔腰截斷,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魯莊公本人也差點成了齊國的俘虜。這次戰鬥,歷史上稱為“乾時之戰”。乾時之戰的勝利使齊桓公在國內的君位得到了鞏固。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歷史前進到了戰國時期,田齊代替了姜齊,齊國君主開始稱王,後與秦國君主並稱西帝、東帝。臨淄城便成名副其實的京城。如此一來,作為帝京臨淄西邊門戶,渠丘的防守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齊威王時,孫臏協助田忌在桂陵打敗龐涓率領的號稱無敵的魏國軍隊後,齊國威名大振,田忌在國內的聲望也隨之大大提高。

以鼓琴取得相位的鄒忌怕田忌影響到自己的相位,便在齊威王面前說:“田忌回兵要奪君位。”威王信以為真,對領兵在外的田忌產生疑心。田忌聽到消息後非常氣憤,想獨身一人回京找齊威王說理。孫臏勸田忌說:“將軍無解兵以入齊。”並出謀畫劃策,要田忌率銳卒回軍高苑,然後“輕車銳騎衝雍門(臨淄西門)”。這樣才能使“齊君正、成侯走(鄒忌)”。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清君側”。田忌不聽孫臏的勸說,最後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出走楚國。

"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古稱西安,是與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密切關聯。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統一中國實行分封制,師尚父(姜尚)太公封於齊,建都營邱(今臨淄)轄四邑。其中最西一個邑叫渠丘邑,其邑治所即今桓臺縣城索鎮。此地易守難攻,距齊國都城臨淄僅一舍之地。只要守住渠丘,齊國都城就可以安然無恙。若渠丘失守,齊國都城將危在旦夕。

渠丘地跨時水,為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清初詩人成聿炌在《桓臺勝覽》一書中寫到索鎮時雲:

乾時之水色幽幽,橫鎖西安入海流。襟帶臨淄雄右攘,山河十二此咽喉。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這樣的地理位置,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自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春秋齊襄公九年,齊大夫雍廩曾與公孫無知爭道受辱,齊襄公尋機處分了無知。無知怨恨齊襄公,後與連稱、管至父裡應外合殺死了襄公,自立為齊君。遭到國人反對後,跑到渠丘躲避,被雍廩殺死。雍廩在渠丘告國人書說:“無知殺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立公子之當立者,(臣)唯命是聽。”

當時發生在渠丘還有另一件事情。當雍廩殺無知告國人書傳到齊國京城臨淄後,當時周王朝派駐齊國的上卿高傒得知,立即派人送信到莒國,讓公子小白迅速回國,以繼承君位。而包括召忽在內的諸多大臣則願意按封建繼承製讓跑到魯國的公子糾駕車繼承君位。他們也急告公子糾,叫他回國即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幫助下搶先回國,做了齊國君主,是為齊桓公。生米已做成熟飯,諸大臣深知公子小白比公子糾賢明,也就認可了。魯國卻不然,魯國國君是公子糾的舅父,聽到消息後,便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繼承君位,想把公子小白從國君位子上拉下來當魯兵到達渠丘地方時,沒想到齊桓公已在這裡設下埋伏。

當時正是秋天,時水(今烏河)兩岸葦草叢生,軍隊埋伏在草叢中難以發現。魯莊公與大將曹沫領兵要過時水,剛過河便被齊桓公的伏兵攔腰截斷,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魯莊公本人也差點成了齊國的俘虜。這次戰鬥,歷史上稱為“乾時之戰”。乾時之戰的勝利使齊桓公在國內的君位得到了鞏固。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歷史前進到了戰國時期,田齊代替了姜齊,齊國君主開始稱王,後與秦國君主並稱西帝、東帝。臨淄城便成名副其實的京城。如此一來,作為帝京臨淄西邊門戶,渠丘的防守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齊威王時,孫臏協助田忌在桂陵打敗龐涓率領的號稱無敵的魏國軍隊後,齊國威名大振,田忌在國內的聲望也隨之大大提高。

以鼓琴取得相位的鄒忌怕田忌影響到自己的相位,便在齊威王面前說:“田忌回兵要奪君位。”威王信以為真,對領兵在外的田忌產生疑心。田忌聽到消息後非常氣憤,想獨身一人回京找齊威王說理。孫臏勸田忌說:“將軍無解兵以入齊。”並出謀畫劃策,要田忌率銳卒回軍高苑,然後“輕車銳騎衝雍門(臨淄西門)”。這樣才能使“齊君正、成侯走(鄒忌)”。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清君側”。田忌不聽孫臏的勸說,最後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出走楚國。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渠丘的地位如此重要,齊王把它改名為西安,京城臨淄以東的巂邑改名為東安。漢高祖六年置西安縣,至今仍流傳著“臨淄為京索鎮是西安”的傳說。五十歲左右的人也都清楚地記得原索鎮西門門額上刻著“西安保障”四個字。

西安是齊國都城臨淄的屏障,所以修得特別堅固。

班固所著《漢書》載;劉秀擊敗王莽建立東漢王朝,首先是恢復了被王莽改亂了的法制和地名:王莽改西安縣為東寧縣,劉秀將東寧縣恢復為西安縣,繼而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了國家。當時在山東最大的割據勢力是張步。張步以“劇”(今壽光)為根據地,擁有二十萬軍隊與東漢劉秀的軍隊抗衡,成為東漢王朝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

公元29年,劉秀親至山東,詔大將軍耿弇討伐張步。耿弇從今長清以西地段渡河東下,很快擊敗了張步的歷下軍,乘勝拿下章丘、鄒平,進軍至西安。是時,張步的弟弟張藍領兵兩萬精兵守西安城,以遏漢軍。

"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古稱西安,是與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密切關聯。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統一中國實行分封制,師尚父(姜尚)太公封於齊,建都營邱(今臨淄)轄四邑。其中最西一個邑叫渠丘邑,其邑治所即今桓臺縣城索鎮。此地易守難攻,距齊國都城臨淄僅一舍之地。只要守住渠丘,齊國都城就可以安然無恙。若渠丘失守,齊國都城將危在旦夕。

渠丘地跨時水,為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清初詩人成聿炌在《桓臺勝覽》一書中寫到索鎮時雲:

乾時之水色幽幽,橫鎖西安入海流。襟帶臨淄雄右攘,山河十二此咽喉。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這樣的地理位置,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自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春秋齊襄公九年,齊大夫雍廩曾與公孫無知爭道受辱,齊襄公尋機處分了無知。無知怨恨齊襄公,後與連稱、管至父裡應外合殺死了襄公,自立為齊君。遭到國人反對後,跑到渠丘躲避,被雍廩殺死。雍廩在渠丘告國人書說:“無知殺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立公子之當立者,(臣)唯命是聽。”

當時發生在渠丘還有另一件事情。當雍廩殺無知告國人書傳到齊國京城臨淄後,當時周王朝派駐齊國的上卿高傒得知,立即派人送信到莒國,讓公子小白迅速回國,以繼承君位。而包括召忽在內的諸多大臣則願意按封建繼承製讓跑到魯國的公子糾駕車繼承君位。他們也急告公子糾,叫他回國即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幫助下搶先回國,做了齊國君主,是為齊桓公。生米已做成熟飯,諸大臣深知公子小白比公子糾賢明,也就認可了。魯國卻不然,魯國國君是公子糾的舅父,聽到消息後,便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繼承君位,想把公子小白從國君位子上拉下來當魯兵到達渠丘地方時,沒想到齊桓公已在這裡設下埋伏。

當時正是秋天,時水(今烏河)兩岸葦草叢生,軍隊埋伏在草叢中難以發現。魯莊公與大將曹沫領兵要過時水,剛過河便被齊桓公的伏兵攔腰截斷,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魯莊公本人也差點成了齊國的俘虜。這次戰鬥,歷史上稱為“乾時之戰”。乾時之戰的勝利使齊桓公在國內的君位得到了鞏固。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歷史前進到了戰國時期,田齊代替了姜齊,齊國君主開始稱王,後與秦國君主並稱西帝、東帝。臨淄城便成名副其實的京城。如此一來,作為帝京臨淄西邊門戶,渠丘的防守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齊威王時,孫臏協助田忌在桂陵打敗龐涓率領的號稱無敵的魏國軍隊後,齊國威名大振,田忌在國內的聲望也隨之大大提高。

以鼓琴取得相位的鄒忌怕田忌影響到自己的相位,便在齊威王面前說:“田忌回兵要奪君位。”威王信以為真,對領兵在外的田忌產生疑心。田忌聽到消息後非常氣憤,想獨身一人回京找齊威王說理。孫臏勸田忌說:“將軍無解兵以入齊。”並出謀畫劃策,要田忌率銳卒回軍高苑,然後“輕車銳騎衝雍門(臨淄西門)”。這樣才能使“齊君正、成侯走(鄒忌)”。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清君側”。田忌不聽孫臏的勸說,最後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出走楚國。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渠丘的地位如此重要,齊王把它改名為西安,京城臨淄以東的巂邑改名為東安。漢高祖六年置西安縣,至今仍流傳著“臨淄為京索鎮是西安”的傳說。五十歲左右的人也都清楚地記得原索鎮西門門額上刻著“西安保障”四個字。

西安是齊國都城臨淄的屏障,所以修得特別堅固。

班固所著《漢書》載;劉秀擊敗王莽建立東漢王朝,首先是恢復了被王莽改亂了的法制和地名:王莽改西安縣為東寧縣,劉秀將東寧縣恢復為西安縣,繼而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了國家。當時在山東最大的割據勢力是張步。張步以“劇”(今壽光)為根據地,擁有二十萬軍隊與東漢劉秀的軍隊抗衡,成為東漢王朝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

公元29年,劉秀親至山東,詔大將軍耿弇討伐張步。耿弇從今長清以西地段渡河東下,很快擊敗了張步的歷下軍,乘勝拿下章丘、鄒平,進軍至西安。是時,張步的弟弟張藍領兵兩萬精兵守西安城,以遏漢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為迅速攻下西安城,耿弇率將領環窺西安城,以便出奇制勝。耿弇與將領們現場觀看後,不得不採取避實就虛的戰略,決意先攻下臨淄,再回軍攻西安。

將軍荀樑不解主將耿弇的意圖進言說:“此舍西安而攻臨淄,使自己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兵家所不取也。”耿弇解釋說:“西安城小而堅,聞吾欲攻之,日夜守備。臨淄出不意而我至,軍心驚擾。吾攻一日必拔。拔臨淄即西安孤,張藍與張步隔絕,必復亡去。此所謂擊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率下。頓兵堅城下,死傷必多。縱而拔之,藍行軍還奔臨淄,互兵合執……旬日之間,不戰而自困。諸君之言,未見其宜。”耿弇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張藍聞大懼,棄西安遁去。

耿弇避西安之“實”而就臨淄之“虛”的戰術受到諸將的贊服。南北朝時期,宋武帝劉裕滅南燕於廣固(今青州),在西安僑置索盧縣(為治所),至隋文帝開皇九(589)年間廢縣為鎮。由索盧縣演變為索鎮自此始。

索鎮之名始見於《元史·地理志》,南宋理宗元年(1228年)。

"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古稱西安,是與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密切關聯。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統一中國實行分封制,師尚父(姜尚)太公封於齊,建都營邱(今臨淄)轄四邑。其中最西一個邑叫渠丘邑,其邑治所即今桓臺縣城索鎮。此地易守難攻,距齊國都城臨淄僅一舍之地。只要守住渠丘,齊國都城就可以安然無恙。若渠丘失守,齊國都城將危在旦夕。

渠丘地跨時水,為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清初詩人成聿炌在《桓臺勝覽》一書中寫到索鎮時雲:

乾時之水色幽幽,橫鎖西安入海流。襟帶臨淄雄右攘,山河十二此咽喉。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這樣的地理位置,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自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春秋齊襄公九年,齊大夫雍廩曾與公孫無知爭道受辱,齊襄公尋機處分了無知。無知怨恨齊襄公,後與連稱、管至父裡應外合殺死了襄公,自立為齊君。遭到國人反對後,跑到渠丘躲避,被雍廩殺死。雍廩在渠丘告國人書說:“無知殺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立公子之當立者,(臣)唯命是聽。”

當時發生在渠丘還有另一件事情。當雍廩殺無知告國人書傳到齊國京城臨淄後,當時周王朝派駐齊國的上卿高傒得知,立即派人送信到莒國,讓公子小白迅速回國,以繼承君位。而包括召忽在內的諸多大臣則願意按封建繼承製讓跑到魯國的公子糾駕車繼承君位。他們也急告公子糾,叫他回國即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幫助下搶先回國,做了齊國君主,是為齊桓公。生米已做成熟飯,諸大臣深知公子小白比公子糾賢明,也就認可了。魯國卻不然,魯國國君是公子糾的舅父,聽到消息後,便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繼承君位,想把公子小白從國君位子上拉下來當魯兵到達渠丘地方時,沒想到齊桓公已在這裡設下埋伏。

當時正是秋天,時水(今烏河)兩岸葦草叢生,軍隊埋伏在草叢中難以發現。魯莊公與大將曹沫領兵要過時水,剛過河便被齊桓公的伏兵攔腰截斷,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魯莊公本人也差點成了齊國的俘虜。這次戰鬥,歷史上稱為“乾時之戰”。乾時之戰的勝利使齊桓公在國內的君位得到了鞏固。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歷史前進到了戰國時期,田齊代替了姜齊,齊國君主開始稱王,後與秦國君主並稱西帝、東帝。臨淄城便成名副其實的京城。如此一來,作為帝京臨淄西邊門戶,渠丘的防守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齊威王時,孫臏協助田忌在桂陵打敗龐涓率領的號稱無敵的魏國軍隊後,齊國威名大振,田忌在國內的聲望也隨之大大提高。

以鼓琴取得相位的鄒忌怕田忌影響到自己的相位,便在齊威王面前說:“田忌回兵要奪君位。”威王信以為真,對領兵在外的田忌產生疑心。田忌聽到消息後非常氣憤,想獨身一人回京找齊威王說理。孫臏勸田忌說:“將軍無解兵以入齊。”並出謀畫劃策,要田忌率銳卒回軍高苑,然後“輕車銳騎衝雍門(臨淄西門)”。這樣才能使“齊君正、成侯走(鄒忌)”。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清君側”。田忌不聽孫臏的勸說,最後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出走楚國。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渠丘的地位如此重要,齊王把它改名為西安,京城臨淄以東的巂邑改名為東安。漢高祖六年置西安縣,至今仍流傳著“臨淄為京索鎮是西安”的傳說。五十歲左右的人也都清楚地記得原索鎮西門門額上刻著“西安保障”四個字。

西安是齊國都城臨淄的屏障,所以修得特別堅固。

班固所著《漢書》載;劉秀擊敗王莽建立東漢王朝,首先是恢復了被王莽改亂了的法制和地名:王莽改西安縣為東寧縣,劉秀將東寧縣恢復為西安縣,繼而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了國家。當時在山東最大的割據勢力是張步。張步以“劇”(今壽光)為根據地,擁有二十萬軍隊與東漢劉秀的軍隊抗衡,成為東漢王朝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

公元29年,劉秀親至山東,詔大將軍耿弇討伐張步。耿弇從今長清以西地段渡河東下,很快擊敗了張步的歷下軍,乘勝拿下章丘、鄒平,進軍至西安。是時,張步的弟弟張藍領兵兩萬精兵守西安城,以遏漢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為迅速攻下西安城,耿弇率將領環窺西安城,以便出奇制勝。耿弇與將領們現場觀看後,不得不採取避實就虛的戰略,決意先攻下臨淄,再回軍攻西安。

將軍荀樑不解主將耿弇的意圖進言說:“此舍西安而攻臨淄,使自己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兵家所不取也。”耿弇解釋說:“西安城小而堅,聞吾欲攻之,日夜守備。臨淄出不意而我至,軍心驚擾。吾攻一日必拔。拔臨淄即西安孤,張藍與張步隔絕,必復亡去。此所謂擊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率下。頓兵堅城下,死傷必多。縱而拔之,藍行軍還奔臨淄,互兵合執……旬日之間,不戰而自困。諸君之言,未見其宜。”耿弇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張藍聞大懼,棄西安遁去。

耿弇避西安之“實”而就臨淄之“虛”的戰術受到諸將的贊服。南北朝時期,宋武帝劉裕滅南燕於廣固(今青州),在西安僑置索盧縣(為治所),至隋文帝開皇九(589)年間廢縣為鎮。由索盧縣演變為索鎮自此始。

索鎮之名始見於《元史·地理志》,南宋理宗元年(1228年)。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元代索鎮已成為水陸交通重鎮。史載:“元后部侍郎於欽常自濟南華不注山下乘船經小清河東北至北湖(今馬踏湖)博興灣頭,南入時水至索鎮舍舟歸益都。”

至清朝初年,索鎮已發展成為煙火千家、車水馬龍的繁華城鎮。玉帶橋橫跨烏河兩岸巍峨壯觀,成為東西交通要道。河水清清,綠柳掩映,漁歌互答,遊人如梭,店鋪林立於街衢,商賈雲集於路巷,儼然成為華北平原上的一經濟要地。

建國後索鎮成為縣政府駐地,古老的索鎮煥發了青春。三中全會後,鎮區擴大,成為名富其實的重鎮。

"

談到西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的陝西省會西安。但是,古都西安在明代以前並不叫西安,秦以前稱咸陽,漢到明代稱長安,其內涵是長治久安的意思。

本文所說西安見諸歷史比古都西安要早一千多年,是漢高祖六年在齊國設置的西安縣,其內涵是都城以西安全保障的意思。

名字相同而內涵各異,這個西安縣就是如今的桓臺縣城索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古稱西安,是與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密切關聯。

公元前11世紀,西周統一中國實行分封制,師尚父(姜尚)太公封於齊,建都營邱(今臨淄)轄四邑。其中最西一個邑叫渠丘邑,其邑治所即今桓臺縣城索鎮。此地易守難攻,距齊國都城臨淄僅一舍之地。只要守住渠丘,齊國都城就可以安然無恙。若渠丘失守,齊國都城將危在旦夕。

渠丘地跨時水,為水陸交通咽喉要地,清初詩人成聿炌在《桓臺勝覽》一書中寫到索鎮時雲:

乾時之水色幽幽,橫鎖西安入海流。襟帶臨淄雄右攘,山河十二此咽喉。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索鎮這樣的地理位置,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自然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春秋齊襄公九年,齊大夫雍廩曾與公孫無知爭道受辱,齊襄公尋機處分了無知。無知怨恨齊襄公,後與連稱、管至父裡應外合殺死了襄公,自立為齊君。遭到國人反對後,跑到渠丘躲避,被雍廩殺死。雍廩在渠丘告國人書說:“無知殺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立公子之當立者,(臣)唯命是聽。”

當時發生在渠丘還有另一件事情。當雍廩殺無知告國人書傳到齊國京城臨淄後,當時周王朝派駐齊國的上卿高傒得知,立即派人送信到莒國,讓公子小白迅速回國,以繼承君位。而包括召忽在內的諸多大臣則願意按封建繼承製讓跑到魯國的公子糾駕車繼承君位。他們也急告公子糾,叫他回國即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幫助下搶先回國,做了齊國君主,是為齊桓公。生米已做成熟飯,諸大臣深知公子小白比公子糾賢明,也就認可了。魯國卻不然,魯國國君是公子糾的舅父,聽到消息後,便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繼承君位,想把公子小白從國君位子上拉下來當魯兵到達渠丘地方時,沒想到齊桓公已在這裡設下埋伏。

當時正是秋天,時水(今烏河)兩岸葦草叢生,軍隊埋伏在草叢中難以發現。魯莊公與大將曹沫領兵要過時水,剛過河便被齊桓公的伏兵攔腰截斷,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魯莊公本人也差點成了齊國的俘虜。這次戰鬥,歷史上稱為“乾時之戰”。乾時之戰的勝利使齊桓公在國內的君位得到了鞏固。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歷史前進到了戰國時期,田齊代替了姜齊,齊國君主開始稱王,後與秦國君主並稱西帝、東帝。臨淄城便成名副其實的京城。如此一來,作為帝京臨淄西邊門戶,渠丘的防守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齊威王時,孫臏協助田忌在桂陵打敗龐涓率領的號稱無敵的魏國軍隊後,齊國威名大振,田忌在國內的聲望也隨之大大提高。

以鼓琴取得相位的鄒忌怕田忌影響到自己的相位,便在齊威王面前說:“田忌回兵要奪君位。”威王信以為真,對領兵在外的田忌產生疑心。田忌聽到消息後非常氣憤,想獨身一人回京找齊威王說理。孫臏勸田忌說:“將軍無解兵以入齊。”並出謀畫劃策,要田忌率銳卒回軍高苑,然後“輕車銳騎衝雍門(臨淄西門)”。這樣才能使“齊君正、成侯走(鄒忌)”。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清君側”。田忌不聽孫臏的勸說,最後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出走楚國。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渠丘的地位如此重要,齊王把它改名為西安,京城臨淄以東的巂邑改名為東安。漢高祖六年置西安縣,至今仍流傳著“臨淄為京索鎮是西安”的傳說。五十歲左右的人也都清楚地記得原索鎮西門門額上刻著“西安保障”四個字。

西安是齊國都城臨淄的屏障,所以修得特別堅固。

班固所著《漢書》載;劉秀擊敗王莽建立東漢王朝,首先是恢復了被王莽改亂了的法制和地名:王莽改西安縣為東寧縣,劉秀將東寧縣恢復為西安縣,繼而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了國家。當時在山東最大的割據勢力是張步。張步以“劇”(今壽光)為根據地,擁有二十萬軍隊與東漢劉秀的軍隊抗衡,成為東漢王朝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

公元29年,劉秀親至山東,詔大將軍耿弇討伐張步。耿弇從今長清以西地段渡河東下,很快擊敗了張步的歷下軍,乘勝拿下章丘、鄒平,進軍至西安。是時,張步的弟弟張藍領兵兩萬精兵守西安城,以遏漢軍。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為迅速攻下西安城,耿弇率將領環窺西安城,以便出奇制勝。耿弇與將領們現場觀看後,不得不採取避實就虛的戰略,決意先攻下臨淄,再回軍攻西安。

將軍荀樑不解主將耿弇的意圖進言說:“此舍西安而攻臨淄,使自己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兵家所不取也。”耿弇解釋說:“西安城小而堅,聞吾欲攻之,日夜守備。臨淄出不意而我至,軍心驚擾。吾攻一日必拔。拔臨淄即西安孤,張藍與張步隔絕,必復亡去。此所謂擊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率下。頓兵堅城下,死傷必多。縱而拔之,藍行軍還奔臨淄,互兵合執……旬日之間,不戰而自困。諸君之言,未見其宜。”耿弇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張藍聞大懼,棄西安遁去。

耿弇避西安之“實”而就臨淄之“虛”的戰術受到諸將的贊服。南北朝時期,宋武帝劉裕滅南燕於廣固(今青州),在西安僑置索盧縣(為治所),至隋文帝開皇九(589)年間廢縣為鎮。由索盧縣演變為索鎮自此始。

索鎮之名始見於《元史·地理志》,南宋理宗元年(1228年)。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元代索鎮已成為水陸交通重鎮。史載:“元后部侍郎於欽常自濟南華不注山下乘船經小清河東北至北湖(今馬踏湖)博興灣頭,南入時水至索鎮舍舟歸益都。”

至清朝初年,索鎮已發展成為煙火千家、車水馬龍的繁華城鎮。玉帶橋橫跨烏河兩岸巍峨壯觀,成為東西交通要道。河水清清,綠柳掩映,漁歌互答,遊人如梭,店鋪林立於街衢,商賈雲集於路巷,儼然成為華北平原上的一經濟要地。

建國後索鎮成為縣政府駐地,古老的索鎮煥發了青春。三中全會後,鎮區擴大,成為名富其實的重鎮。

淄博也曾有個地方叫西安!就是現在的……鎮

文 / 徐承詡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