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廣西下轄地級市。

梧州城區所在地古稱廣信,廣信是古蒼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嶺南和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廣信還是兩廣之“廣”所在地。

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古蒼梧(廣信)地區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彙,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 是廣西東大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二個省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東鄰封開縣、鬱南縣,東南與羅定接壤,南接容縣,西連平南縣,北通昭平縣、荔浦縣,東北與賀州接壤,西北與金秀縣毗鄰。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趙光在此地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

梧州是六堡茶、龜苓膏的原產地。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之美稱。是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廣西下轄地級市。

梧州城區所在地古稱廣信,廣信是古蒼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嶺南和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廣信還是兩廣之“廣”所在地。

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古蒼梧(廣信)地區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彙,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 是廣西東大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二個省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東鄰封開縣、鬱南縣,東南與羅定接壤,南接容縣,西連平南縣,北通昭平縣、荔浦縣,東北與賀州接壤,西北與金秀縣毗鄰。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趙光在此地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

梧州是六堡茶、龜苓膏的原產地。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之美稱。是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梧州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從贏[阝婁]移治廣信縣。

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

三國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

蜀失荊州後屬吳。

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

晉朝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

南北朝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

南朝蕭樑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改為封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

"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廣西下轄地級市。

梧州城區所在地古稱廣信,廣信是古蒼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嶺南和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廣信還是兩廣之“廣”所在地。

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古蒼梧(廣信)地區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彙,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 是廣西東大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二個省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東鄰封開縣、鬱南縣,東南與羅定接壤,南接容縣,西連平南縣,北通昭平縣、荔浦縣,東北與賀州接壤,西北與金秀縣毗鄰。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趙光在此地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

梧州是六堡茶、龜苓膏的原產地。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之美稱。是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梧州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從贏[阝婁]移治廣信縣。

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

三國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

蜀失荊州後屬吳。

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

晉朝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

南北朝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

南朝蕭樑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改為封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廣西下轄地級市。

梧州城區所在地古稱廣信,廣信是古蒼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嶺南和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廣信還是兩廣之“廣”所在地。

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古蒼梧(廣信)地區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彙,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 是廣西東大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二個省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東鄰封開縣、鬱南縣,東南與羅定接壤,南接容縣,西連平南縣,北通昭平縣、荔浦縣,東北與賀州接壤,西北與金秀縣毗鄰。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趙光在此地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

梧州是六堡茶、龜苓膏的原產地。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之美稱。是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梧州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從贏[阝婁]移治廣信縣。

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

三國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

蜀失荊州後屬吳。

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

晉朝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

南北朝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

南朝蕭樑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改為封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唐朝屬嶺南西道梧州,為州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銑,置梧州。

貞觀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賀州之綏越來屬。

貞觀十三年廢豪靜縣,稱梧州郡。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

乾元元年(758年)複稱梧州。此後,梧州市一直為州、路、府、縣治所。

五代先後屬楚、南漢。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馬殷略定梧州,屬楚。

乾和八年(950年),南漢劉晟攻楚取梧州,屬南漢。

宋朝屬廣南路、廣南西路梧州蒼梧郡,為州、郡治。

開寶年間(968-976年),置廣南路,梧州隸屬廣南路。

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西路。

鹹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屬廣南西路。

元朝屬廣西行中書省梧州路,為路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撫司。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稱總管府,領蒼梧縣。

明朝屬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為府、縣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為梧州府。

成化元年(1465年)初,設兩廣總督駐梧州。

成化六年(1470年)始立三總府(兩廣總督府)。

清朝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鬱道梧州府、廣西省梧州府,為府、縣治。

中華民國先後屬廣西省蒼梧道,梧州區。

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

民國二年(1913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鬱江道,為道治。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設市政委員會。

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為省轄市。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蒼梧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蒼梧縣,梧州市屬梧州專區。

1950年2月,梧州市為地級市直隸廣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劃歸梧州專署統一領導,市人民委員會的機構不變,仍屬專署一級政權。

1960年10月,梧州市與梧州專區合併。

1961年5月,梧州市復為自治區直轄市。

"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廣西下轄地級市。

梧州城區所在地古稱廣信,廣信是古蒼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嶺南和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廣信還是兩廣之“廣”所在地。

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古蒼梧(廣信)地區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彙,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 是廣西東大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二個省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東鄰封開縣、鬱南縣,東南與羅定接壤,南接容縣,西連平南縣,北通昭平縣、荔浦縣,東北與賀州接壤,西北與金秀縣毗鄰。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趙光在此地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

梧州是六堡茶、龜苓膏的原產地。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之美稱。是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梧州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從贏[阝婁]移治廣信縣。

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

三國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

蜀失荊州後屬吳。

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

晉朝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

南北朝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

南朝蕭樑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改為封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唐朝屬嶺南西道梧州,為州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銑,置梧州。

貞觀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賀州之綏越來屬。

貞觀十三年廢豪靜縣,稱梧州郡。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

乾元元年(758年)複稱梧州。此後,梧州市一直為州、路、府、縣治所。

五代先後屬楚、南漢。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馬殷略定梧州,屬楚。

乾和八年(950年),南漢劉晟攻楚取梧州,屬南漢。

宋朝屬廣南路、廣南西路梧州蒼梧郡,為州、郡治。

開寶年間(968-976年),置廣南路,梧州隸屬廣南路。

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西路。

鹹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屬廣南西路。

元朝屬廣西行中書省梧州路,為路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撫司。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稱總管府,領蒼梧縣。

明朝屬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為府、縣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為梧州府。

成化元年(1465年)初,設兩廣總督駐梧州。

成化六年(1470年)始立三總府(兩廣總督府)。

清朝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鬱道梧州府、廣西省梧州府,為府、縣治。

中華民國先後屬廣西省蒼梧道,梧州區。

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

民國二年(1913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鬱江道,為道治。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設市政委員會。

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為省轄市。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蒼梧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蒼梧縣,梧州市屬梧州專區。

1950年2月,梧州市為地級市直隸廣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劃歸梧州專署統一領導,市人民委員會的機構不變,仍屬專署一級政權。

1960年10月,梧州市與梧州專區合併。

1961年5月,梧州市復為自治區直轄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區劃沿革

獻帝建安八年(203年),蒼梧郡始建,轄廣信、猛陵、馮乘、謝沐、高要、臨賀、端溪、富川、荔浦、封陽10縣。

東漢永平十四年(71年)增鄣平,共11縣。

黃武五年(226年),蒼梧郡轄廣信、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谿、臨允、武城9縣。

太康(280~289年),轄廣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寧、建陵、臨允、元谿、武城、鄣平、農城、都羅12縣。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轄廣信、猛陵、懷熙、思安、封興、蕩康、僑寧、遂城、廣陵、丁留、武化11縣。

南朝蕭齊時期(479~502年)蒼梧郡減武化,增寧新、撫寧2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轄蒼梧、都城、封川、封陽4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梧州領蒼梧、豪靜、開江3縣。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

乾元元年(758年)複稱梧州。

乾和八年(950年),梧州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

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領蒼梧、藤縣、容縣、岑溪、懷集、北流、博白、興業、陸川9縣,鬱林1州。

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5縣。

民國三年(1914年)6月,鬱江道更名蒼梧道,轄蒼梧、桂平、鬱林、信都、藤縣、容縣、岑溪、平南、貴縣、武宣、博白、北流、陸川、興業、懷集15縣。

1979年2月,梧州市設立萬秀區、白雲區、鴛江區、蝶山區。

1984年9月,撤銷鴛江區。

1990年8月,撤銷白雲區。

1984年2月,蒼梧縣由梧州地區劃撥梧州市管轄。

1984年6月23日,郊區重設。至此,梧州市轄蒼梧縣、萬秀區、蝶山區和郊區。

1997年4月,梧州市增轄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轄區擴大為3縣1市3區。

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調整,撤銷市郊區,設長洲區。

2013年,撤銷梧州市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梧州市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不含旺甫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圩區,以蒼梧縣的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的行政區域為龍圩區行政區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蒼梧縣轄石橋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木雙鎮、梨埠鎮、沙頭鎮、旺甫鎮。蒼梧縣縣城遷至石橋鎮。調整後,梧州市的行政區分別為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

"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廣西下轄地級市。

梧州城區所在地古稱廣信,廣信是古蒼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嶺南和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廣信還是兩廣之“廣”所在地。

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古蒼梧(廣信)地區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彙,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 是廣西東大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二個省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東鄰封開縣、鬱南縣,東南與羅定接壤,南接容縣,西連平南縣,北通昭平縣、荔浦縣,東北與賀州接壤,西北與金秀縣毗鄰。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趙光在此地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

梧州是六堡茶、龜苓膏的原產地。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之美稱。是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梧州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從贏[阝婁]移治廣信縣。

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

三國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

蜀失荊州後屬吳。

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

晉朝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

南北朝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

南朝蕭樑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改為封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唐朝屬嶺南西道梧州,為州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銑,置梧州。

貞觀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賀州之綏越來屬。

貞觀十三年廢豪靜縣,稱梧州郡。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

乾元元年(758年)複稱梧州。此後,梧州市一直為州、路、府、縣治所。

五代先後屬楚、南漢。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馬殷略定梧州,屬楚。

乾和八年(950年),南漢劉晟攻楚取梧州,屬南漢。

宋朝屬廣南路、廣南西路梧州蒼梧郡,為州、郡治。

開寶年間(968-976年),置廣南路,梧州隸屬廣南路。

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西路。

鹹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屬廣南西路。

元朝屬廣西行中書省梧州路,為路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撫司。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稱總管府,領蒼梧縣。

明朝屬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為府、縣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為梧州府。

成化元年(1465年)初,設兩廣總督駐梧州。

成化六年(1470年)始立三總府(兩廣總督府)。

清朝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鬱道梧州府、廣西省梧州府,為府、縣治。

中華民國先後屬廣西省蒼梧道,梧州區。

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

民國二年(1913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鬱江道,為道治。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設市政委員會。

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為省轄市。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蒼梧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蒼梧縣,梧州市屬梧州專區。

1950年2月,梧州市為地級市直隸廣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劃歸梧州專署統一領導,市人民委員會的機構不變,仍屬專署一級政權。

1960年10月,梧州市與梧州專區合併。

1961年5月,梧州市復為自治區直轄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區劃沿革

獻帝建安八年(203年),蒼梧郡始建,轄廣信、猛陵、馮乘、謝沐、高要、臨賀、端溪、富川、荔浦、封陽10縣。

東漢永平十四年(71年)增鄣平,共11縣。

黃武五年(226年),蒼梧郡轄廣信、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谿、臨允、武城9縣。

太康(280~289年),轄廣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寧、建陵、臨允、元谿、武城、鄣平、農城、都羅12縣。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轄廣信、猛陵、懷熙、思安、封興、蕩康、僑寧、遂城、廣陵、丁留、武化11縣。

南朝蕭齊時期(479~502年)蒼梧郡減武化,增寧新、撫寧2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轄蒼梧、都城、封川、封陽4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梧州領蒼梧、豪靜、開江3縣。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

乾元元年(758年)複稱梧州。

乾和八年(950年),梧州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

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領蒼梧、藤縣、容縣、岑溪、懷集、北流、博白、興業、陸川9縣,鬱林1州。

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5縣。

民國三年(1914年)6月,鬱江道更名蒼梧道,轄蒼梧、桂平、鬱林、信都、藤縣、容縣、岑溪、平南、貴縣、武宣、博白、北流、陸川、興業、懷集15縣。

1979年2月,梧州市設立萬秀區、白雲區、鴛江區、蝶山區。

1984年9月,撤銷鴛江區。

1990年8月,撤銷白雲區。

1984年2月,蒼梧縣由梧州地區劃撥梧州市管轄。

1984年6月23日,郊區重設。至此,梧州市轄蒼梧縣、萬秀區、蝶山區和郊區。

1997年4月,梧州市增轄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轄區擴大為3縣1市3區。

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調整,撤銷市郊區,設長洲區。

2013年,撤銷梧州市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梧州市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不含旺甫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圩區,以蒼梧縣的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的行政區域為龍圩區行政區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蒼梧縣轄石橋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木雙鎮、梨埠鎮、沙頭鎮、旺甫鎮。蒼梧縣縣城遷至石橋鎮。調整後,梧州市的行政區分別為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截至2015年,梧州市轄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岑溪市。全市共設鎮53個、鄉4個、街道9個、社區141個、行政村862個。市人民政府駐長洲區新興三路一號。

萬秀區轄鎮3個、街道7個,分別是城東鎮、龍湖鎮、夏郢鎮、城北街道、城中街道、城南街道、城東街道、角嘴街道、東興街道、富民街道。

長洲區轄鎮2個、街道2個,分別是長洲鎮、倒水鎮、大塘街道、興龍街道。

龍圩區轄鎮4個,分別為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

蒼梧縣轄鎮9個,分別是石橋鎮、沙頭鎮、旺甫鎮、六堡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梨埠鎮、木雙鎮。

藤縣轄鎮15個、鄉1個,分別是藤州鎮、塘步鎮、埌南鎮、同心鎮、金雞鎮、新慶鎮、象棋鎮、嶺景鎮、天平鎮、濛江鎮、和平鎮、太平鎮、古龍鎮、東榮鎮、大黎鎮、平福鄉。

蒙山縣轄鎮6個、鄉3個,分別是蒙山鎮、西河鎮、新圩鎮、文圩鎮、黃村鎮、陳塘鎮、漢豪鄉、夏宜瑤族鄉、長坪瑤族鄉。

岑溪市轄鎮14個,分別是岑城鎮、馬路鎮、南渡鎮、水汶鎮、大隆鎮、梨木鎮、大業鎮、歸義鎮、筋竹鎮、誠諫鎮、糯垌鎮、安平鎮、三堡鎮、波塘鎮。

"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廣西下轄地級市。

梧州城區所在地古稱廣信,廣信是古蒼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嶺南和珠江流域開發最早的地區,廣信還是兩廣之“廣”所在地。

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古蒼梧(廣信)地區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彙,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 是廣西東大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二個省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東鄰封開縣、鬱南縣,東南與羅定接壤,南接容縣,西連平南縣,北通昭平縣、荔浦縣,東北與賀州接壤,西北與金秀縣毗鄰。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趙光在此地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

梧州是六堡茶、龜苓膏的原產地。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之美稱。是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梧州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從贏[阝婁]移治廣信縣。

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

三國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

蜀失荊州後屬吳。

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

晉朝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

南北朝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

南朝蕭樑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改為封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梧州龍母廟

唐朝屬嶺南西道梧州,為州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銑,置梧州。

貞觀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賀州之綏越來屬。

貞觀十三年廢豪靜縣,稱梧州郡。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

乾元元年(758年)複稱梧州。此後,梧州市一直為州、路、府、縣治所。

五代先後屬楚、南漢。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馬殷略定梧州,屬楚。

乾和八年(950年),南漢劉晟攻楚取梧州,屬南漢。

宋朝屬廣南路、廣南西路梧州蒼梧郡,為州、郡治。

開寶年間(968-976年),置廣南路,梧州隸屬廣南路。

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西路。

鹹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屬廣南西路。

元朝屬廣西行中書省梧州路,為路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撫司。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稱總管府,領蒼梧縣。

明朝屬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為府、縣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為梧州府。

成化元年(1465年)初,設兩廣總督駐梧州。

成化六年(1470年)始立三總府(兩廣總督府)。

清朝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鬱道梧州府、廣西省梧州府,為府、縣治。

中華民國先後屬廣西省蒼梧道,梧州區。

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

民國二年(1913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鬱江道,為道治。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設市政委員會。

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為省轄市。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蒼梧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蒼梧縣,梧州市屬梧州專區。

1950年2月,梧州市為地級市直隸廣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劃歸梧州專署統一領導,市人民委員會的機構不變,仍屬專署一級政權。

1960年10月,梧州市與梧州專區合併。

1961年5月,梧州市復為自治區直轄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區劃沿革

獻帝建安八年(203年),蒼梧郡始建,轄廣信、猛陵、馮乘、謝沐、高要、臨賀、端溪、富川、荔浦、封陽10縣。

東漢永平十四年(71年)增鄣平,共11縣。

黃武五年(226年),蒼梧郡轄廣信、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谿、臨允、武城9縣。

太康(280~289年),轄廣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寧、建陵、臨允、元谿、武城、鄣平、農城、都羅12縣。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轄廣信、猛陵、懷熙、思安、封興、蕩康、僑寧、遂城、廣陵、丁留、武化11縣。

南朝蕭齊時期(479~502年)蒼梧郡減武化,增寧新、撫寧2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轄蒼梧、都城、封川、封陽4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梧州領蒼梧、豪靜、開江3縣。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

乾元元年(758年)複稱梧州。

乾和八年(950年),梧州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

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領蒼梧、藤縣、容縣、岑溪、懷集、北流、博白、興業、陸川9縣,鬱林1州。

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5縣。

民國三年(1914年)6月,鬱江道更名蒼梧道,轄蒼梧、桂平、鬱林、信都、藤縣、容縣、岑溪、平南、貴縣、武宣、博白、北流、陸川、興業、懷集15縣。

1979年2月,梧州市設立萬秀區、白雲區、鴛江區、蝶山區。

1984年9月,撤銷鴛江區。

1990年8月,撤銷白雲區。

1984年2月,蒼梧縣由梧州地區劃撥梧州市管轄。

1984年6月23日,郊區重設。至此,梧州市轄蒼梧縣、萬秀區、蝶山區和郊區。

1997年4月,梧州市增轄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轄區擴大為3縣1市3區。

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調整,撤銷市郊區,設長洲區。

2013年,撤銷梧州市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梧州市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不含旺甫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圩區,以蒼梧縣的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的行政區域為龍圩區行政區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蒼梧縣轄石橋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木雙鎮、梨埠鎮、沙頭鎮、旺甫鎮。蒼梧縣縣城遷至石橋鎮。調整後,梧州市的行政區分別為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截至2015年,梧州市轄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岑溪市。全市共設鎮53個、鄉4個、街道9個、社區141個、行政村862個。市人民政府駐長洲區新興三路一號。

萬秀區轄鎮3個、街道7個,分別是城東鎮、龍湖鎮、夏郢鎮、城北街道、城中街道、城南街道、城東街道、角嘴街道、東興街道、富民街道。

長洲區轄鎮2個、街道2個,分別是長洲鎮、倒水鎮、大塘街道、興龍街道。

龍圩區轄鎮4個,分別為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

蒼梧縣轄鎮9個,分別是石橋鎮、沙頭鎮、旺甫鎮、六堡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梨埠鎮、木雙鎮。

藤縣轄鎮15個、鄉1個,分別是藤州鎮、塘步鎮、埌南鎮、同心鎮、金雞鎮、新慶鎮、象棋鎮、嶺景鎮、天平鎮、濛江鎮、和平鎮、太平鎮、古龍鎮、東榮鎮、大黎鎮、平福鄉。

蒙山縣轄鎮6個、鄉3個,分別是蒙山鎮、西河鎮、新圩鎮、文圩鎮、黃村鎮、陳塘鎮、漢豪鄉、夏宜瑤族鄉、長坪瑤族鄉。

岑溪市轄鎮14個,分別是岑城鎮、馬路鎮、南渡鎮、水汶鎮、大隆鎮、梨木鎮、大業鎮、歸義鎮、筋竹鎮、誠諫鎮、糯垌鎮、安平鎮、三堡鎮、波塘鎮。

廣西梧州建制區劃沿革,一口氣了解梧州地方建制和區劃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