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次年改元永徽。在李世民病重期間,宮中才人武則天和當時還是太子的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按照慣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到長安感業寺出家為尼,但她仍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週年忌日而到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之前,武則天已經懷孕,入宮後便生下了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後,迅速打敗蕭淑妃,並獲得了李治的寵愛。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五月,武則天被拜為二品昭儀。當時王皇后、蕭淑妃、武則天相互爭寵,三人相互詆譭,但李治都沒有聽信。三人之間,王蕭二人和武則天相比,武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後一個月左右,王皇后前來探望,憐愛並逗弄公主。離開後,武則天趁著沒人,竟將公主掐死,又蓋上被子掩飾。正好李治來到,武則天假裝歡笑相迎,李治打開被子一看孩子,發現女兒已死,啼哭不已,並且驚問侍從,侍從都說:“皇后剛來過。”李治勃然大怒,認為是皇后殺了公主。武則天於是哭泣著數落著皇后的罪過,此時趕來的王皇后百口莫辯。李治從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之後,李治便想把武則天晉封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沒辦成。

當時朝廷中代表關隴集團的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李治想要廢王立武的另外的意圖是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的勢力。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都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此時的形勢對武則天不利,因此武則天和李治在政治上有了共同的敵人。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首先發起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見風使舵,也都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皇后,再加上元老李勣對此事絕不參與,使得李治再生廢立之意。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囚於別院。他們的父母、兄弟等也都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將反對廢王立武最激烈的宰相褚遂良貶出京城。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四月,武則天與李治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城。這樣,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得以改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李治之間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武則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因而李治力排眾議,堅持立她為後。等到武則天得志後,“專作威福,皇上想要做什麼,有很多就被武則天所制止”,李治很不滿意。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宰相上官儀請求廢后,李治同意,立刻命上官儀起草詔書。皇上身邊的侍從立刻奔告於武則天,武則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解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得皇上於心不忍,對待武則天恩寵如初。從此,每當李治當朝理政,武則天便垂簾於後,政事無論大小都會聽聞。天下大權,集中於中宮,升遷貶黜,生死禍福,卻決於一句話。當時稱為“二聖”。

由於李治在位時期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勸其封禪泰山,封禪的時候本應該先由皇帝初獻,公卿亞獻。但武則天認為,封禪泰山是祭地的儀式,由太后配享,彰顯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應允。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李治所患的風眩症愈加嚴重,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攝政,因宰相郝處俊勸諫,這才暫時停議。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李治改立自己與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為太子。

調露二年(公元680年),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李治又立武則天第三個兒子李顯為太子。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則天從封禪泰山以後,勸李治封禪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不久,李治命李顯代理國政,宰相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協助理政。李治從奉天宮回到東都洛陽,病得很嚴重,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同年十二月,李治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臨終遺詔命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次年改元嗣聖。

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不聽,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了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藉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將其遷到房州,改回李顯的原名李哲。立第四子豫王李輪,改名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大赦天下,改元文明。武則天臨朝稱制。廢皇太孫李重照為庶人。太常卿兼豫王府長史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豫王府司馬劉禕之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年三月,廢太子李賢死於巴州。

同年四月,滕王李元嬰去世。改封畢王李上金為澤王,葛王李素節為許王,遷廬陵王李哲至均州。

同年九月,武則天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同時令旗幟改從金色,紫色裝飾。官服顏色、職省名稱一併改易,賜宮城名為太初宮。已故司空李勣的孫子柳州司馬徐敬業偽稱揚州司馬,殺死長史陳敬之,佔據揚州舉兵反武,自稱上將,以扶持廬陵王為號召,在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

同年十月,楚州司馬李崇福率領所轄三縣的部眾響應徐敬業。武則天當即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同月,武則天殺內史裴炎,追削徐敬業父親祖父的官爵,褫奪曾經賜予徐敬業家族的國姓。

同年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同年十二月,前中書令薛元超病逝。殺左威衛大將軍程務挺。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月,武則天下詔還政於李旦,李旦知其並非出自誠心,奉表固讓,武則天仍臨朝稱制,大赦天下。同年,武則天下詔殺南安王李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鞕殺已故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唐朝的宗室被殺戮殆盡,其中幼弱倖存的人也被流放到嶺南。

武則天謀奪李唐社稷,剪除唐朝宗室,引起諸王不安,想起兵對抗。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八月,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在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起兵,武則天命左金吾大將軍丘神勣為行軍總管征討。李衝父親豫州刺史、越王李貞在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響應李衝。九月,武則天命內史岑長倩、鳳閣侍郎張光輔、左監門大將軍鞠崇裕率兵征討。李衝起兵七日即敗死,李貞兵敗自殺。二人首級傳至神都,武則天命改姓虺氏並赦免博州。

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撰、李靈夔的兒子左散騎常侍范陽王李藹、霍王李元軌、李元軌的兒子江都王李緒、已故虢王李元鳳的兒子東莞郡公李融都因李衝李貞反叛而受牽連。武則天命周興等展開審訊,李元嘉、李靈夔自殺,李元軌流放黔州,李撰等被殺,改姓虺氏。自此大唐宗室諸王相繼被殺,幾乎絕滅。諸王的子孫年幼者都被髮配到嶺南以外,誅殺親信黨羽數百家。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在則天門,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

"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次年改元永徽。在李世民病重期間,宮中才人武則天和當時還是太子的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按照慣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到長安感業寺出家為尼,但她仍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週年忌日而到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之前,武則天已經懷孕,入宮後便生下了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後,迅速打敗蕭淑妃,並獲得了李治的寵愛。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五月,武則天被拜為二品昭儀。當時王皇后、蕭淑妃、武則天相互爭寵,三人相互詆譭,但李治都沒有聽信。三人之間,王蕭二人和武則天相比,武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後一個月左右,王皇后前來探望,憐愛並逗弄公主。離開後,武則天趁著沒人,竟將公主掐死,又蓋上被子掩飾。正好李治來到,武則天假裝歡笑相迎,李治打開被子一看孩子,發現女兒已死,啼哭不已,並且驚問侍從,侍從都說:“皇后剛來過。”李治勃然大怒,認為是皇后殺了公主。武則天於是哭泣著數落著皇后的罪過,此時趕來的王皇后百口莫辯。李治從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之後,李治便想把武則天晉封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沒辦成。

當時朝廷中代表關隴集團的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李治想要廢王立武的另外的意圖是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的勢力。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都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此時的形勢對武則天不利,因此武則天和李治在政治上有了共同的敵人。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首先發起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見風使舵,也都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皇后,再加上元老李勣對此事絕不參與,使得李治再生廢立之意。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囚於別院。他們的父母、兄弟等也都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將反對廢王立武最激烈的宰相褚遂良貶出京城。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四月,武則天與李治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城。這樣,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得以改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李治之間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武則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因而李治力排眾議,堅持立她為後。等到武則天得志後,“專作威福,皇上想要做什麼,有很多就被武則天所制止”,李治很不滿意。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宰相上官儀請求廢后,李治同意,立刻命上官儀起草詔書。皇上身邊的侍從立刻奔告於武則天,武則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解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得皇上於心不忍,對待武則天恩寵如初。從此,每當李治當朝理政,武則天便垂簾於後,政事無論大小都會聽聞。天下大權,集中於中宮,升遷貶黜,生死禍福,卻決於一句話。當時稱為“二聖”。

由於李治在位時期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勸其封禪泰山,封禪的時候本應該先由皇帝初獻,公卿亞獻。但武則天認為,封禪泰山是祭地的儀式,由太后配享,彰顯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應允。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李治所患的風眩症愈加嚴重,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攝政,因宰相郝處俊勸諫,這才暫時停議。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李治改立自己與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為太子。

調露二年(公元680年),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李治又立武則天第三個兒子李顯為太子。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則天從封禪泰山以後,勸李治封禪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不久,李治命李顯代理國政,宰相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協助理政。李治從奉天宮回到東都洛陽,病得很嚴重,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同年十二月,李治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臨終遺詔命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次年改元嗣聖。

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不聽,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了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藉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將其遷到房州,改回李顯的原名李哲。立第四子豫王李輪,改名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大赦天下,改元文明。武則天臨朝稱制。廢皇太孫李重照為庶人。太常卿兼豫王府長史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豫王府司馬劉禕之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年三月,廢太子李賢死於巴州。

同年四月,滕王李元嬰去世。改封畢王李上金為澤王,葛王李素節為許王,遷廬陵王李哲至均州。

同年九月,武則天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同時令旗幟改從金色,紫色裝飾。官服顏色、職省名稱一併改易,賜宮城名為太初宮。已故司空李勣的孫子柳州司馬徐敬業偽稱揚州司馬,殺死長史陳敬之,佔據揚州舉兵反武,自稱上將,以扶持廬陵王為號召,在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

同年十月,楚州司馬李崇福率領所轄三縣的部眾響應徐敬業。武則天當即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同月,武則天殺內史裴炎,追削徐敬業父親祖父的官爵,褫奪曾經賜予徐敬業家族的國姓。

同年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同年十二月,前中書令薛元超病逝。殺左威衛大將軍程務挺。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月,武則天下詔還政於李旦,李旦知其並非出自誠心,奉表固讓,武則天仍臨朝稱制,大赦天下。同年,武則天下詔殺南安王李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鞕殺已故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唐朝的宗室被殺戮殆盡,其中幼弱倖存的人也被流放到嶺南。

武則天謀奪李唐社稷,剪除唐朝宗室,引起諸王不安,想起兵對抗。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八月,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在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起兵,武則天命左金吾大將軍丘神勣為行軍總管征討。李衝父親豫州刺史、越王李貞在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響應李衝。九月,武則天命內史岑長倩、鳳閣侍郎張光輔、左監門大將軍鞠崇裕率兵征討。李衝起兵七日即敗死,李貞兵敗自殺。二人首級傳至神都,武則天命改姓虺氏並赦免博州。

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撰、李靈夔的兒子左散騎常侍范陽王李藹、霍王李元軌、李元軌的兒子江都王李緒、已故虢王李元鳳的兒子東莞郡公李融都因李衝李貞反叛而受牽連。武則天命周興等展開審訊,李元嘉、李靈夔自殺,李元軌流放黔州,李撰等被殺,改姓虺氏。自此大唐宗室諸王相繼被殺,幾乎絕滅。諸王的子孫年幼者都被髮配到嶺南以外,誅殺親信黨羽數百家。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在則天門,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

武則天對待兒子很殘忍,對太平公主卻格外寵愛,究竟是為何?

那麼,武則天對待兒子很殘忍,對太平公主卻格外寵愛,究竟是為何?

一、太平公主是老么,自然被寵愛的多一些

太平公主生於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前後,是高宗和武則天的最後一名子女,父母寵老么很正常。

二、太平公主性格開朗活潑,得到父母歡心

太平公主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飾在唐高宗和武后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后大笑著說:“你又做不了武官,為何要這樣?”她回答說:“將它賜給駙馬可以嗎?”唐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於是為她挑選駙馬。

永隆二年、開耀元年(公元681年),16歲的太平公主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這是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

三、對於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武則天並不滿意,借薛家參與李衝謀反之事而悔婚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結束於公元688年。因為薛紹的兄長薛凱參與了唐宗室李衝的謀反,牽連到薛紹,但薛紹本人並沒有參與這次謀反,是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嫁錯了人,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四、太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躲過了唐宗室被殺的危險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曁。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曁,而處死了武攸曁的妻子。這次婚姻被認為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武則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的兩個月後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為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

五、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的長相、性格很像自己,自然愈加寵愛

太平公主喜歡權勢,武則天認為她的長相、性格很像自己,經常和她商議政事,但武則天生前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洩。太平公主畏懼母親,因而行事比較收斂,對外只是大肆裝修府邸,購買別業。武週末年,武則天也開始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以及她的兩個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掌握權力。太平公主本人雖是武家兒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二張因進讒言害死了兩家的嫡系繼承人而同時得罪武李兩家。

長安三年(公元703年)九月,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引起武則天大怒,將魏高二人下獄。二張與太平公主以及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

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李家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而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國相王”,開府,封五千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