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吳昕 不完美媽媽 大學 mom看世界 2019-09-06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他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能判斷出自己價值不足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

比如,與學歷高的人比起來,學歷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與個高的人比起來,矮個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處理得當,它還會成為我們進步的催化劑。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他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能判斷出自己價值不足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

比如,與學歷高的人比起來,學歷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與個高的人比起來,矮個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處理得當,它還會成為我們進步的催化劑。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小鎮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學。

來到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後,沒有見過世面的他顯得異常自卑。

他怕別人問他哪裡來;不敢主動開口和別人說話;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時都要戴著墨鏡,因為他怕被人認出......

但是他並沒有讓這種自卑感長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專業課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來買書看報,仔細看著電視揣摩人家怎麼主持......

最終,他憑藉自信大方的主持氣質名揚天下。這個男孩就是白巖鬆。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他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能判斷出自己價值不足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

比如,與學歷高的人比起來,學歷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與個高的人比起來,矮個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處理得當,它還會成為我們進步的催化劑。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小鎮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學。

來到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後,沒有見過世面的他顯得異常自卑。

他怕別人問他哪裡來;不敢主動開口和別人說話;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時都要戴著墨鏡,因為他怕被人認出......

但是他並沒有讓這種自卑感長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專業課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來買書看報,仔細看著電視揣摩人家怎麼主持......

最終,他憑藉自信大方的主持氣質名揚天下。這個男孩就是白巖鬆。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後來有人採訪他時,問他是否一直自信。

他說:

我一直自卑著,有點自卑才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採訪一個人讓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會做更多的準備。

然而,自卑情結,則是一種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來講有害無益。

簡單來講,擁有自卑情結的人,也能意識到自己不足,但卻會此止步不前。

並且,擁有自卑情結的人,通常會呈現為兩種狀態:

類型一:自怨自艾

這類人經常會將“因為有A所以達不到B”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比如,“因為我嘴不甜,所以爸媽更偏愛弟弟”、“因為我不漂亮,所以老師不關注我”、“因為我學歷低所以不成功”等等。

類型二:驕傲自大

這類人則經常會說“只要沒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高學歷,我也很容易成功”,“如果練鋼琴,我就是下一個朗朗”,”我是不愛社交,我只要去做,也能成為萬人迷”等等。

自怨自艾還好理解,但是為什麼有自卑情結的人還“驕傲自大”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因為類型二的人,既無法接受“自己無能”的事實,又不能通過努力等健全的手段改變現狀,所以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一種更方便的心理補償——優越情結

他們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本身不優秀的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們又常常會採取兩種手段:

  • 藉助權勢的力量抬高自己

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電視劇中的郝澤宇在初涉影視圈時,去見導演前,他的造型師給他借了一身假名牌。

  • 藉助不幸顯示自己的特別

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矮個子甩給好心安慰她的人一句:你怎麼能理解矮子的痛苦呢?這時,她就將自己擺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從而讓別人小心翼翼地對待她。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孩子不自信,但能付出努力改變現狀,咱們就不用愁。

但,如果他有自卑情結,表現出“自怨自艾”或者“驕傲自大”,我們就該出手干預了。

2

去除自卑情結,要推翻這“三座大山”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自卑,不僅家長著急,娃自己也想改變。

他們也試圖想改變,只不過身上背了三座大山,使他們裹足不前。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他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能判斷出自己價值不足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

比如,與學歷高的人比起來,學歷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與個高的人比起來,矮個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處理得當,它還會成為我們進步的催化劑。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小鎮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學。

來到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後,沒有見過世面的他顯得異常自卑。

他怕別人問他哪裡來;不敢主動開口和別人說話;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時都要戴著墨鏡,因為他怕被人認出......

但是他並沒有讓這種自卑感長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專業課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來買書看報,仔細看著電視揣摩人家怎麼主持......

最終,他憑藉自信大方的主持氣質名揚天下。這個男孩就是白巖鬆。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後來有人採訪他時,問他是否一直自信。

他說:

我一直自卑著,有點自卑才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採訪一個人讓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會做更多的準備。

然而,自卑情結,則是一種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來講有害無益。

簡單來講,擁有自卑情結的人,也能意識到自己不足,但卻會此止步不前。

並且,擁有自卑情結的人,通常會呈現為兩種狀態:

類型一:自怨自艾

這類人經常會將“因為有A所以達不到B”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比如,“因為我嘴不甜,所以爸媽更偏愛弟弟”、“因為我不漂亮,所以老師不關注我”、“因為我學歷低所以不成功”等等。

類型二:驕傲自大

這類人則經常會說“只要沒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高學歷,我也很容易成功”,“如果練鋼琴,我就是下一個朗朗”,”我是不愛社交,我只要去做,也能成為萬人迷”等等。

自怨自艾還好理解,但是為什麼有自卑情結的人還“驕傲自大”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因為類型二的人,既無法接受“自己無能”的事實,又不能通過努力等健全的手段改變現狀,所以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一種更方便的心理補償——優越情結

他們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本身不優秀的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們又常常會採取兩種手段:

  • 藉助權勢的力量抬高自己

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電視劇中的郝澤宇在初涉影視圈時,去見導演前,他的造型師給他借了一身假名牌。

  • 藉助不幸顯示自己的特別

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矮個子甩給好心安慰她的人一句:你怎麼能理解矮子的痛苦呢?這時,她就將自己擺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從而讓別人小心翼翼地對待她。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孩子不自信,但能付出努力改變現狀,咱們就不用愁。

但,如果他有自卑情結,表現出“自怨自艾”或者“驕傲自大”,我們就該出手干預了。

2

去除自卑情結,要推翻這“三座大山”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自卑,不僅家長著急,娃自己也想改變。

他們也試圖想改變,只不過身上背了三座大山,使他們裹足不前。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過去是洪水猛獸

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的自卑心理,一定是過去的某種經歷造成的。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他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能判斷出自己價值不足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

比如,與學歷高的人比起來,學歷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與個高的人比起來,矮個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處理得當,它還會成為我們進步的催化劑。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小鎮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學。

來到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後,沒有見過世面的他顯得異常自卑。

他怕別人問他哪裡來;不敢主動開口和別人說話;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時都要戴著墨鏡,因為他怕被人認出......

但是他並沒有讓這種自卑感長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專業課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來買書看報,仔細看著電視揣摩人家怎麼主持......

最終,他憑藉自信大方的主持氣質名揚天下。這個男孩就是白巖鬆。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後來有人採訪他時,問他是否一直自信。

他說:

我一直自卑著,有點自卑才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採訪一個人讓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會做更多的準備。

然而,自卑情結,則是一種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來講有害無益。

簡單來講,擁有自卑情結的人,也能意識到自己不足,但卻會此止步不前。

並且,擁有自卑情結的人,通常會呈現為兩種狀態:

類型一:自怨自艾

這類人經常會將“因為有A所以達不到B”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比如,“因為我嘴不甜,所以爸媽更偏愛弟弟”、“因為我不漂亮,所以老師不關注我”、“因為我學歷低所以不成功”等等。

類型二:驕傲自大

這類人則經常會說“只要沒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高學歷,我也很容易成功”,“如果練鋼琴,我就是下一個朗朗”,”我是不愛社交,我只要去做,也能成為萬人迷”等等。

自怨自艾還好理解,但是為什麼有自卑情結的人還“驕傲自大”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因為類型二的人,既無法接受“自己無能”的事實,又不能通過努力等健全的手段改變現狀,所以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一種更方便的心理補償——優越情結

他們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本身不優秀的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們又常常會採取兩種手段:

  • 藉助權勢的力量抬高自己

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電視劇中的郝澤宇在初涉影視圈時,去見導演前,他的造型師給他借了一身假名牌。

  • 藉助不幸顯示自己的特別

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矮個子甩給好心安慰她的人一句:你怎麼能理解矮子的痛苦呢?這時,她就將自己擺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從而讓別人小心翼翼地對待她。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孩子不自信,但能付出努力改變現狀,咱們就不用愁。

但,如果他有自卑情結,表現出“自怨自艾”或者“驕傲自大”,我們就該出手干預了。

2

去除自卑情結,要推翻這“三座大山”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自卑,不僅家長著急,娃自己也想改變。

他們也試圖想改變,只不過身上背了三座大山,使他們裹足不前。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過去是洪水猛獸

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的自卑心理,一定是過去的某種經歷造成的。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但是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不同的維度: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過去的意義。

帶給孩子帶來自卑的往往不是過去,而是他們對過去的看法和態度。

比如,孩子之前的學習成績不好,讓他自卑的不是差強人意的成績,而是他怎麼看待這些成績。

如果他知道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所以成績不理想,他可能不會自卑。但如果他認為自己智商不高,甚至很笨,所以成績才不好,就很容易因為對自身的低評價而不自信、甚至自卑。

第二座大山:他人即地獄

除了逃不脫過去的束縛之外,很多有自卑情結的人也逃不脫人際關係的束縛。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他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能判斷出自己價值不足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

比如,與學歷高的人比起來,學歷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與個高的人比起來,矮個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處理得當,它還會成為我們進步的催化劑。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小鎮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學。

來到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後,沒有見過世面的他顯得異常自卑。

他怕別人問他哪裡來;不敢主動開口和別人說話;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時都要戴著墨鏡,因為他怕被人認出......

但是他並沒有讓這種自卑感長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專業課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來買書看報,仔細看著電視揣摩人家怎麼主持......

最終,他憑藉自信大方的主持氣質名揚天下。這個男孩就是白巖鬆。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後來有人採訪他時,問他是否一直自信。

他說:

我一直自卑著,有點自卑才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採訪一個人讓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會做更多的準備。

然而,自卑情結,則是一種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來講有害無益。

簡單來講,擁有自卑情結的人,也能意識到自己不足,但卻會此止步不前。

並且,擁有自卑情結的人,通常會呈現為兩種狀態:

類型一:自怨自艾

這類人經常會將“因為有A所以達不到B”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比如,“因為我嘴不甜,所以爸媽更偏愛弟弟”、“因為我不漂亮,所以老師不關注我”、“因為我學歷低所以不成功”等等。

類型二:驕傲自大

這類人則經常會說“只要沒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高學歷,我也很容易成功”,“如果練鋼琴,我就是下一個朗朗”,”我是不愛社交,我只要去做,也能成為萬人迷”等等。

自怨自艾還好理解,但是為什麼有自卑情結的人還“驕傲自大”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因為類型二的人,既無法接受“自己無能”的事實,又不能通過努力等健全的手段改變現狀,所以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一種更方便的心理補償——優越情結

他們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本身不優秀的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們又常常會採取兩種手段:

  • 藉助權勢的力量抬高自己

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電視劇中的郝澤宇在初涉影視圈時,去見導演前,他的造型師給他借了一身假名牌。

  • 藉助不幸顯示自己的特別

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矮個子甩給好心安慰她的人一句:你怎麼能理解矮子的痛苦呢?這時,她就將自己擺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從而讓別人小心翼翼地對待她。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孩子不自信,但能付出努力改變現狀,咱們就不用愁。

但,如果他有自卑情結,表現出“自怨自艾”或者“驕傲自大”,我們就該出手干預了。

2

去除自卑情結,要推翻這“三座大山”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自卑,不僅家長著急,娃自己也想改變。

他們也試圖想改變,只不過身上背了三座大山,使他們裹足不前。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過去是洪水猛獸

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的自卑心理,一定是過去的某種經歷造成的。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但是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不同的維度: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過去的意義。

帶給孩子帶來自卑的往往不是過去,而是他們對過去的看法和態度。

比如,孩子之前的學習成績不好,讓他自卑的不是差強人意的成績,而是他怎麼看待這些成績。

如果他知道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所以成績不理想,他可能不會自卑。但如果他認為自己智商不高,甚至很笨,所以成績才不好,就很容易因為對自身的低評價而不自信、甚至自卑。

第二座大山:他人即地獄

除了逃不脫過去的束縛之外,很多有自卑情結的人也逃不脫人際關係的束縛。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前面我們說了,自卑感多是和在他人的比較中產生的。怎麼看待這種比較結果,是自卑感能否演變成自卑情結的關鍵因素。

通常演變成自卑情結的人,經常用兩種方式看待與他人的關係:

  • 把他人的評價、期待活成自己的標準

比如,有的孩子經常這樣想:“A是學霸、B是游泳冠軍、C是學生會主席,我怎麼這樣?“

再比如,有的孩子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而討好別人。就像我們文章開始說的那位脫口秀選手一樣:“說出一個段子,會看著地上,等觀眾的反應,反響好,才有勇氣抬頭繼續說......“

  • 把他人當成敵人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同桌受到老師誇獎,自己心裡就不舒服。

這種心態,就是認為自己和他人之間只有競爭關係,有競爭就必須有贏家,而自己作為輸的那一方心裡就不舒服。

第三座大山:巔峰永遠在未來

還有一些人不能擺脫自卑情結的影響,是因為把現在貶低成了實現未來的工具。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他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能判斷出自己價值不足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

比如,與學歷高的人比起來,學歷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與個高的人比起來,矮個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處理得當,它還會成為我們進步的催化劑。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小鎮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學。

來到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後,沒有見過世面的他顯得異常自卑。

他怕別人問他哪裡來;不敢主動開口和別人說話;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時都要戴著墨鏡,因為他怕被人認出......

但是他並沒有讓這種自卑感長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專業課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來買書看報,仔細看著電視揣摩人家怎麼主持......

最終,他憑藉自信大方的主持氣質名揚天下。這個男孩就是白巖鬆。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後來有人採訪他時,問他是否一直自信。

他說:

我一直自卑著,有點自卑才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採訪一個人讓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會做更多的準備。

然而,自卑情結,則是一種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來講有害無益。

簡單來講,擁有自卑情結的人,也能意識到自己不足,但卻會此止步不前。

並且,擁有自卑情結的人,通常會呈現為兩種狀態:

類型一:自怨自艾

這類人經常會將“因為有A所以達不到B”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比如,“因為我嘴不甜,所以爸媽更偏愛弟弟”、“因為我不漂亮,所以老師不關注我”、“因為我學歷低所以不成功”等等。

類型二:驕傲自大

這類人則經常會說“只要沒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高學歷,我也很容易成功”,“如果練鋼琴,我就是下一個朗朗”,”我是不愛社交,我只要去做,也能成為萬人迷”等等。

自怨自艾還好理解,但是為什麼有自卑情結的人還“驕傲自大”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因為類型二的人,既無法接受“自己無能”的事實,又不能通過努力等健全的手段改變現狀,所以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一種更方便的心理補償——優越情結

他們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本身不優秀的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們又常常會採取兩種手段:

  • 藉助權勢的力量抬高自己

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電視劇中的郝澤宇在初涉影視圈時,去見導演前,他的造型師給他借了一身假名牌。

  • 藉助不幸顯示自己的特別

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矮個子甩給好心安慰她的人一句:你怎麼能理解矮子的痛苦呢?這時,她就將自己擺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從而讓別人小心翼翼地對待她。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孩子不自信,但能付出努力改變現狀,咱們就不用愁。

但,如果他有自卑情結,表現出“自怨自艾”或者“驕傲自大”,我們就該出手干預了。

2

去除自卑情結,要推翻這“三座大山”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自卑,不僅家長著急,娃自己也想改變。

他們也試圖想改變,只不過身上背了三座大山,使他們裹足不前。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過去是洪水猛獸

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的自卑心理,一定是過去的某種經歷造成的。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但是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不同的維度: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過去的意義。

帶給孩子帶來自卑的往往不是過去,而是他們對過去的看法和態度。

比如,孩子之前的學習成績不好,讓他自卑的不是差強人意的成績,而是他怎麼看待這些成績。

如果他知道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所以成績不理想,他可能不會自卑。但如果他認為自己智商不高,甚至很笨,所以成績才不好,就很容易因為對自身的低評價而不自信、甚至自卑。

第二座大山:他人即地獄

除了逃不脫過去的束縛之外,很多有自卑情結的人也逃不脫人際關係的束縛。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前面我們說了,自卑感多是和在他人的比較中產生的。怎麼看待這種比較結果,是自卑感能否演變成自卑情結的關鍵因素。

通常演變成自卑情結的人,經常用兩種方式看待與他人的關係:

  • 把他人的評價、期待活成自己的標準

比如,有的孩子經常這樣想:“A是學霸、B是游泳冠軍、C是學生會主席,我怎麼這樣?“

再比如,有的孩子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而討好別人。就像我們文章開始說的那位脫口秀選手一樣:“說出一個段子,會看著地上,等觀眾的反應,反響好,才有勇氣抬頭繼續說......“

  • 把他人當成敵人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同桌受到老師誇獎,自己心裡就不舒服。

這種心態,就是認為自己和他人之間只有競爭關係,有競爭就必須有贏家,而自己作為輸的那一方心裡就不舒服。

第三座大山:巔峰永遠在未來

還有一些人不能擺脫自卑情結的影響,是因為把現在貶低成了實現未來的工具。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比如,有的人認為只有將來當上領導、當上CEO名利雙收之後過的才叫人生,現在只是通往未來的路上。

因為,這些人過於關注未來,不能享受當下。所以,看到未來的遙遙無期後,便落得一聲嘆息。

孩子也會這樣,當他將成為鋼琴家樹立為遠大目標時,會因為現在的“不完美”、”不夠好“(他認為的)而焦慮、甚至心灰意冷,轉而調低對自己能力的判斷,變得不自信。

3

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明晰原因之後,該怎麼幫助孩子脫離“自卑情結”呢?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前一陣兒,吳昕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做好自己就行了,觀眾笑不笑無所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可能很多人聽後,都會嘀咕:人紅了,站著說話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後,就會覺得,其實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在節目裡,她對一個不自信的選手說: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觸很深。你會經常不自覺地看地,會非常關注大家的反應,如果大家的反饋沒有那麼積極,你看地的時間會越來越長。不見得每個人都要特別自信,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點不好:就是會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我們只要把討好這個點收回來就可以,觀眾笑不笑無所謂。因為一討好就輸,一輸氣場就不對,氣場一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從當年安靜地杵在臺上說不了幾句話,從一直質疑自己就是個大寫的loser;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到如今頻繁地出席各大節目成為主咖,事業越來越好的吳昕,人也變得越發自信。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而她在節目中的那番話,也許能給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

生活中,經常有媽媽為娃不夠自信而擔憂。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堂姐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

你說妙妙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愛說話,見了生人就躲就算了。這次,學校老師挑中她表演節目,她卻因為害怕,死活都不願參加,多好的表現機會,她也不知道珍惜。你說她這麼慫,這麼自卑,到底隨誰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先要弄清這樣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自卑感”,還是“自卑情結”。

因為,“自卑感”和“自卑情結”是兩碼事兒。

“自卑感”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他認為自卑感是一種能判斷出自己價值不足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

比如,與學歷高的人比起來,學歷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與個高的人比起來,矮個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處理得當,它還會成為我們進步的催化劑。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小鎮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學。

來到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後,沒有見過世面的他顯得異常自卑。

他怕別人問他哪裡來;不敢主動開口和別人說話;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時都要戴著墨鏡,因為他怕被人認出......

但是他並沒有讓這種自卑感長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專業課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來買書看報,仔細看著電視揣摩人家怎麼主持......

最終,他憑藉自信大方的主持氣質名揚天下。這個男孩就是白巖鬆。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後來有人採訪他時,問他是否一直自信。

他說:

我一直自卑著,有點自卑才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採訪一個人讓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會做更多的準備。

然而,自卑情結,則是一種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來講有害無益。

簡單來講,擁有自卑情結的人,也能意識到自己不足,但卻會此止步不前。

並且,擁有自卑情結的人,通常會呈現為兩種狀態:

類型一:自怨自艾

這類人經常會將“因為有A所以達不到B”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比如,“因為我嘴不甜,所以爸媽更偏愛弟弟”、“因為我不漂亮,所以老師不關注我”、“因為我學歷低所以不成功”等等。

類型二:驕傲自大

這類人則經常會說“只要沒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高學歷,我也很容易成功”,“如果練鋼琴,我就是下一個朗朗”,”我是不愛社交,我只要去做,也能成為萬人迷”等等。

自怨自艾還好理解,但是為什麼有自卑情結的人還“驕傲自大”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因為類型二的人,既無法接受“自己無能”的事實,又不能通過努力等健全的手段改變現狀,所以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一種更方便的心理補償——優越情結

他們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沉浸在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本身不優秀的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們又常常會採取兩種手段:

  • 藉助權勢的力量抬高自己

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電視劇中的郝澤宇在初涉影視圈時,去見導演前,他的造型師給他借了一身假名牌。

  • 藉助不幸顯示自己的特別

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矮個子甩給好心安慰她的人一句:你怎麼能理解矮子的痛苦呢?這時,她就將自己擺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從而讓別人小心翼翼地對待她。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孩子不自信,但能付出努力改變現狀,咱們就不用愁。

但,如果他有自卑情結,表現出“自怨自艾”或者“驕傲自大”,我們就該出手干預了。

2

去除自卑情結,要推翻這“三座大山”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自卑,不僅家長著急,娃自己也想改變。

他們也試圖想改變,只不過身上背了三座大山,使他們裹足不前。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過去是洪水猛獸

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的自卑心理,一定是過去的某種經歷造成的。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但是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不同的維度: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過去的意義。

帶給孩子帶來自卑的往往不是過去,而是他們對過去的看法和態度。

比如,孩子之前的學習成績不好,讓他自卑的不是差強人意的成績,而是他怎麼看待這些成績。

如果他知道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所以成績不理想,他可能不會自卑。但如果他認為自己智商不高,甚至很笨,所以成績才不好,就很容易因為對自身的低評價而不自信、甚至自卑。

第二座大山:他人即地獄

除了逃不脫過去的束縛之外,很多有自卑情結的人也逃不脫人際關係的束縛。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前面我們說了,自卑感多是和在他人的比較中產生的。怎麼看待這種比較結果,是自卑感能否演變成自卑情結的關鍵因素。

通常演變成自卑情結的人,經常用兩種方式看待與他人的關係:

  • 把他人的評價、期待活成自己的標準

比如,有的孩子經常這樣想:“A是學霸、B是游泳冠軍、C是學生會主席,我怎麼這樣?“

再比如,有的孩子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而討好別人。就像我們文章開始說的那位脫口秀選手一樣:“說出一個段子,會看著地上,等觀眾的反應,反響好,才有勇氣抬頭繼續說......“

  • 把他人當成敵人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同桌受到老師誇獎,自己心裡就不舒服。

這種心態,就是認為自己和他人之間只有競爭關係,有競爭就必須有贏家,而自己作為輸的那一方心裡就不舒服。

第三座大山:巔峰永遠在未來

還有一些人不能擺脫自卑情結的影響,是因為把現在貶低成了實現未來的工具。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比如,有的人認為只有將來當上領導、當上CEO名利雙收之後過的才叫人生,現在只是通往未來的路上。

因為,這些人過於關注未來,不能享受當下。所以,看到未來的遙遙無期後,便落得一聲嘆息。

孩子也會這樣,當他將成為鋼琴家樹立為遠大目標時,會因為現在的“不完美”、”不夠好“(他認為的)而焦慮、甚至心灰意冷,轉而調低對自己能力的判斷,變得不自信。

3

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明晰原因之後,該怎麼幫助孩子脫離“自卑情結”呢?

從自卑到自信,吳昕推翻了這“三座大山”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研究者岸見一郎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給出了幾點意見:

首先,要學會自我接納,並付出努力和行動

這裡的自我接納,不等於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明明知道自己不行,還要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很棒”。明明在考試中考了60分,還心裡暗暗說我能考100分。

這其實是自己對自己撒謊,很容易導致上文中所說的“優越情結”。

而自我接納是要接受自己過去的不足,接受自己“自己做不到”的現狀,然後儘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

比如,吳昕初入“快樂大本營”受到網友質疑時,也會憤憤不平。後來,她慢慢就接受了自己主持功力確實需要提高的事實,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同時開始發憤努力,上廁所時都在背臺詞~

在孩子不自信的時候,我們也要切忌盲目地肯定他、”你能行“、”為他加油“,實事求是地幫助他認識自己的不足,進而鼓勵他一步一步去追求可實現的小目標。這樣做,才是更有效的、幫助孩子重塑自信的方法。

其次,專注自己的生活

自卑情結的產生,大都源於對別人的生活妄加干涉或自己的生活被別人妄加干涉。

要破除這種自卑情結,要在心中牢記: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路。別人怎麼評價你,與你無關,你也無法左右。

而做到這一點,無疑需要勇氣——不懼他人評價的勇氣、不尋求他人認可的勇氣。

之前寫過的文章裡,提到一個概念——”自我邊界感“。我們要幫助孩子建立並守住自己的個人邊界。

他要在自己的周圍建立起壁壘,用它抵禦外來不好的信息、攻擊,從而允許有空間發現自我,”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和我的快樂”。

再次,要學會和他人活成一個共同體

認識到自己和他人是在同一個平面上共同前進,只有進度前後之分,沒有高低之分。

在行進過程中,只需要理想中的自己對比,不需要與他人對比。要認清,漫漫人生路,自己和他人是夥伴關係,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彼此獲利。

我常常跟孩子說,雖然和別人的橫向比較在所難免,但和自己的縱向比較更加重要。“跟過去比、跟去年比、跟昨天比,我有進步”就已足夠讓自己安心。

最後,告訴孩子要謹記: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要珍惜當下。

起決定作用的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而是“此時此刻”。只有把人生看作點的連續,踏實走好每一步,才能活得充實而自足。

比如,你想考個好大學,就要從現在開始認真地完成每一次作業;比如,你想成為游泳冠軍,就要從學換氣開始......

當然,在過程中,肯定會因為與過去不同、與他人不同,遭到自己與他人的不斷質疑。

這時候,可以想想吳昕的那句話:一往無前,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參考資料:

《自卑與超越》【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被討厭的勇氣》【日】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川媽說說

團隊小夥伴貝姐,之前問我“怎麼做到自信,內心如此強大?要跟我好好學習學習。”我跟她開玩笑說,我也是紙老虎,假裝堅強而已。

玩笑話裡也有實話。我本來真的不算一個自信的人,也常常質疑自己的能力,也曾非常在乎別人的評價,也會因現狀和理想目標相距太遠而心灰。但幸好自己還有一份不服輸的倔強,尤其上了大學之後,一點點累積小成績,慢慢才提高了對自我的判斷。

和貝姐深聊之後更加發現,都是老實人的我倆,自我覺察的自卑,其實是有好處的“自知之明”,在正確認識自己長短處的基礎上,不驕傲、不自大,眼雖然望著遠方,但更在意每天的腳下,走的紮實走的穩。

這樣的行事作為,做自媒體可能很吃虧,沒法吸睛奪目、煽動人心。但自知很久卻不改變,只因我們選擇如此。頭條文章、團購推文依然很長,動不動就4、5千;依然很硬很乾,很辛苦地寫教養教育理論方法、推薦學習資源......

腳踏實地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不忘初心,才踏實。

推薦閱讀:

美國孩子為什麼更自信?只因他們父母做到了這幾點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